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浮与沉_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23867742       资源大小:20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浮与沉_教学设计.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浮与沉_教学设计.精品文档.教学设计桃源县寺坪中学小学部李曼丽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前两个活动。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观察物体的浮与沉”“感知浮力”两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意识到科学要用实验来验证,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活动1,观察物体的浮与沉。出示观察的物体,要求学生先进行预测,分类。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结果正确与否。实验时,强调操作规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教师提示学生检查原来预测及依据是否正确,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对自己的预测进行反思,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活动2,感知浮力。感知水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浮力时,教师指导学生将浮在水面的物体(如空矿泉水瓶)用手缓慢向水中压,感受水对瓶子的托力存在,这种水对瓶子的托力就是浮力。经过一番体验后,教师提出: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教师趁势提出本活动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这节课探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先让学生体验在水中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然后设计更多的实验来证实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来间接验证。探究的过程是“问题对结论的猜测实验验证科学结论”,让学生再次体验科学证据对于科学结论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3、科学知识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教学准备:演示材料:木块、石头、瓶盖。分组实验材料:矿泉水瓶、苹果、木板、橡皮泥、塑料尺子、钥匙、螺丝钉、树叶、铅笔、小石头、平衡尺、绳、测力计、网袋、水槽、水桶等。课前谈话:孩子们,你们好,这就是我的名字,你们可以怎样称呼我啊?你们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那你们是我的小朋友,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有信心把这堂课上好吗?真是一群自信的好孩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观看曹冲称象的故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曹冲是运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板书课题)二、实验导入,明确目的,统一方法。谈话:孩子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木头、石头、瓶盖)你们说得都对,不知道把它们放到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指导方法: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是这样吗?把它们放到水中来验证一下,(木块浮上来了,瓶盖也浮上来了,石头沉下去,)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实验有趣吗?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1、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谈话:老师又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组长打开第一袋实验材料,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同学们一起说,(有:矿泉水瓶、苹果、木板、橡皮泥、塑料尺子、钥匙、螺丝钉、树叶、铅笔、小石头)先来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操作,分类)分类操作:猜测浮的物体放在右面,沉的物体放在左面,不能确定是沉是浮的、有争议的放在中间,好吧?2、实验要求:这些物体究竟哪些是沉在水里,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板书:沉入水里,浮在水面)我看到小朋友们讨论得很认真,也都把物品分放好了,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那就需要我们做实验验证了。首先我们一起来读读实验要求,(出示实验要求)由组长分工,依次进行,每人至少操作一种物品的实验,其余的人仔细观察。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贱出。记录员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或是浮就在表格对应的地方打“”,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要如实记录下来。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张这样的表格,你们自己推选一位记录员记录实验结果以及发现,明白了吗?开始吧!学生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3、组织整理:孩子们,实验结束,我发现好多孩子都意犹未尽,赶快停下吧,呆会还有更多更有趣的实验等待着你们呢,请赶快整理好实验材料,看哪个小组收拾的又干净又快,倒计时。4、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发现。提问:实验结果如何?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的?请孩子们来说一说。请带上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展台上展示一下,和大家交流交流,分享分享你们的实验成果 。谈话:结果与我们原来的预测是否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看来搞科学不是想当然,所以然,一定要亲自去实践,用事实来说话,实践出真知嘛。提问: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生可能:体积大的容易浮起。体积小的容易沉下去。轻的容易浮起。重的容易沉如水中。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呀!5、小结:孩子们真聪明,真的动脑筋思考了,说的很好。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三、感知浮力1、感知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谈话:先来看看浮在水面的物体,都有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请同学们用手缓慢往下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特别是矿泉水瓶,体验瓶压入水中的过程的感受。小组同学按顺序,都来试一试。交流概括:孩子们,通过刚才的 实验体验,你有什么感觉?(生发现:水对瓶子有向上的托力)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力就是水的浮力。(课件)(重复一遍)(板书:浮力)2、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教师引导,感受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猜测:我们刚才感受到了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浮力,(板书箭头)那么,水对沉在水底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孩子们猜测一下,根据什么?要求:光猜还不行,要用实验来证明,为了验证水对下沉物体有没有浮力。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同学一起来看看,行不行?(边讲边演示)首先准备好半桶水。然后将你们课桌下的网丝袋提起来,里面装了1500克左右的石头,也就是3斤(因为石头比较重,效果明显)要掂一掂,感受一下1500克的石头的重量。第三,用手提着装石头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受是变轻了还是变重了。如果变轻了,说明什么?说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向上的浮力,所以才变轻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想不想来体验一下?要求:(课件)实验时注意用手提网丝袋,要慢提慢放,注意安全。装石头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桶底或桶壁,组内同学每人体验12次,清楚了吗?来试试吧,一定要用心体验哦!(学生体验)交流感受。是呀,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我们得知了沉在水里的物体同样也受到了水向上的浮力。(板书箭头)、学生设计实验,感受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提供材料,设计实验:刚才孩子们都确实感受到了。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使用的材料,有石头、弹簧称、小袋子等,你们小组讨论讨论怎么借助这些工具来设计这个实验,间接验证呢?好多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了,赶快打开第二袋实验材料开始实验吧。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孩子们,实验结束,请赶快收拾好实验材料。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得出了什么结论,和大家交流交流吧!(交流实验结论。)总结:谁能用简单的话来概括一下你这节课的学习体会?孩子们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不光知道了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还学会了用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来体验浮力的存在,那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希望同孩子们课后思考一下,可以查查资料,下节课我们接着来研究。板书设计                   浮与沉浮在水面的物体               沉在水里的物体                     浮力2使用弹簧秤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零刻度线,并注意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3测力时注意使弹簧秤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针不与秤的外壳摩擦。4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面。

    注意事项

    本文(浮与沉_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