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doc

    • 资源ID:23873509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目录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1地球1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二、地球仪和经纬网1三、地球的自转2四、地球的公转3地图4一、地图基本要素4二、地形图的判读5海洋与陆地7一、海陆分布7二、海陆变迁7天气与气候8一、天气8二、气温变化与差异9三、降水的变化与差异10四、世界的气候11五、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2世界的居民13一、世界的人口13二、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3三、聚落人类的聚居地14-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近代: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现代:20世纪中期(1961年),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也便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1)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纬线长度:赤道是最长的纬线(4万千米),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2、纬度:(1)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就是纬度;(2)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3)赤道以北称作北纬,赤道以南称作南纬;(4)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5)低中高纬度地区: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不同经度的经线长度相等;2、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就是经度;3、本初子午线:国际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4、从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叫做180°经线)5、东西半球的划分:为了保持欧洲和非洲国家领土完整连续,以20°W和160°E为划分标准(中国在东半球)四、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经纬网上,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有与其对应的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其位置就是这两条线的交点。 三、地球的自转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为360°,所需时间为24时;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2、时区和区时:(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2)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向东为东时区,向西为西时区;(3)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3、国际日期变更线: 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四、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的公转:指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365日6时9分)二、公转的地理意义1、四季更替:(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北半球季节划分(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1)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3)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4)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2、昼夜长短变化(1)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为12h,即白昼时间=黑夜时间=12h.(2)夏至日,北半球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夜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其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3)冬至日,南半球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夜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其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反之。3、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温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南温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地图一、地图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指向标,注记(图例)一、比例尺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表示方式:3种(1)线段比例尺:如 、(2)数字比例尺:如1:50000或 1 50000 (3)文字比例尺: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3.表示内容: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内容的详略程度不同,表示的实地范围也不同。(1)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如学校、市区地图等)(2)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粗略,范围越大;(如中国、世界地图等)二、指向标1.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表示方向;3.在经纬网地图上,应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被称为“阅读地图的钥匙” 二、地形图的判读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右图中,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则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1000米。二、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1)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3)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4)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不大;(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三、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既为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2、地形部位判读:(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做一切线,中间高,两边低;(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做一切线,中间低,两边高;(4)陡崖:等高线重叠;(5)陡坡:等高线密集;(6)缓坡:等高线稀疏;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等高距小);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距大);(同理可得等深线及地形图:(1)等深线: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2)等深线地形图:可以表示水域底部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四、分层设色地形图1.分层设色地形图:人们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2.优点:立体感强,既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海拔和相对高度,还能直观地看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识别出不同的地形类型;五、地形剖面图1.地形剖面图:为了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2.做法: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的,它是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地形的高低; 海洋与陆地一、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略的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路块。)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南北、东西与路水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面积排序)1、七大洲: (1)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大大洲,东、北半球;赤道穿过; (2)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东半球;赤道穿过; (3)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西、北半球; (4)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西、南半球;赤道穿过; (5)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西、南半球,唯一无人定居且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6)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东、北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7)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东、南半球,面积最小的大洲;赤道穿过;2、大洲分界线: (1)亚欧大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非大陆:苏伊士运河; (3)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4)欧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5)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三、四大洋1.太平洋:180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一半。 其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2.大西洋:93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二大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形。3.印度洋:75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大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形。4.北冰洋:1475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四大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终年冰封,平均水深最浅;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二、海陆变迁一、海陆的变迁的原因(主要原因1,2) 1.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海平面的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海底的人类活动遗址 3.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澳门、日本的填海造陆 二、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大约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个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三、板块运动 1.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各个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当板块运动时,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 A、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板块发生挤压,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印度洋板块;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一、天气1.天气:指短时间内的现象、时刻变化、无规律、不稳定2.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3.常用天气符号、风向与风级及空气质量等级划分 二、气温变化与差异一、气温及气温变化1、日平均气温:一天2、8、14、20时四次所测气温平均数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年平均气温:一年12月的平均气温 一年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 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差二、气温的差异世界气温分布1、等温线 (1)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叫等温线 (2)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呈封闭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b、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纬度位置影响); c、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陆位置影响);(2)世界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夏季:气温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气温差异小,南北半球温差不大;冬季:气温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气温差异大,北半球冷,南半球热;(3)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三、降水的变化与差异1、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量杯和雨量器配套使用)。 2、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为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这种变化。 根据降水量不同,分为: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夏季少雨型(冬季多雨型); 3、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4、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把降水量相同的点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叫等降水量线。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长时间内表现出的特征、变化不大,有规律可寻,相对稳定) 2、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3、世界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气温与降水分布规律主要地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最冷月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大于2000mm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巴西高原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最冷月平均气温>15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终年炎热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小于125mm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终年高温,雨季集中于夏季最冷月平均气温>15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0<X<15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罗马、智利、旧金山、珀斯)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平均气温0<X<15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最冷月平均气温0<X<15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中国北方地区、朝鲜、俄罗斯东南部、日本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极圈附近俄罗斯北部、北美洲北部全年严寒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15寒带气候(苔原气候、极地气候)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内及南极洲全年严寒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15高原山地气候大陆内部高山地区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埃塞尔比亚高原全年低温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15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将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绘成下图:五、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降水: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2、海陆位置 气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降水:靠近海洋而且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少。3、地形地势气温: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且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少雨。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气温,如砍伐森林,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致使全球变暖。世界的居民一、世界的人口一、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历史变化(1)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2)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3)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加);2.人口自然增长率(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于是婴儿死亡率逐渐较低,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3.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3)从全球范围看 自然增长率较低:欧洲、北美洲 自然增长率较高:亚洲、非洲(最高)、南美洲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这种差别。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米千米的人口数量。 =该地区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2.世界人口分布密度 (1)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 (2)世界人口稀少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南极洲则是无人定居区;3.人口问题(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资源,给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2)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就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3)还表现为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二、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一、三大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1.黄色人种:肤色淡黄,头发黑而直,眼珠黑,脸型扁平; 白色人种:皮肤白,头发黄且弯曲,眼珠灰蓝,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黑色人种: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眼珠黑,鼻翼宽,嘴唇较厚;二、多样的语言1.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三、三大宗教 1.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于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代表建筑教堂; 2.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教徒称为穆斯林,创办人穆罕默德,圣城麦加,主要 分布于非洲北部及阿拉伯半岛及中国部分地区,代表建筑清真寺; 3.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东南部代表建筑佛塔; 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三、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一、乡村与聚落1.我们把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2.乡村和城市差异:范围的大小、建筑物的高矮、道路的疏密、人口数量的多少、汽车流量的大小3. 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 农业生产活动;4.城市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二、聚落与自然环境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2. 平原地区:聚落多为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 山地丘陵地区:聚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条带状; 河湖附近:聚落往往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 沙漠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3.特色民居:黄土高原窑洞、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因纽特人雪屋、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 北方平顶屋、福建土楼、蒙古的蒙古包;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批准;2.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中国皖南的宏村、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加拿大魁北克古城;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