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小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精品文档.小学生读写说习惯的养成之我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读写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读写说习惯,下面就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进行交流:一、“读”的习惯的培养(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教师要按不同的学习内容,因材施教,精心安排,设置情境,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教学之中。如教学长城和运河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录像,再现长城和运河的景象,使人仿佛真的看到了雄伟的长城和银光闪闪的运河,随着老师优美的简介,学生个个翘首凝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语言、音乐、录像的渲染,营造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二)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直接的途径,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可以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大纲中各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学生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逐步教给学生。1、朗读,一般在讲课开始或学生读不好时,先由教师和录音范读,也可叫读得好的同学范读。低年级语文教学,尤重朗读训练。首读,找出生字,读懂、读准,做到字音不错读,无增减、无颠倒或重复;再读,要求读得流利,句逗分明;最后,要求读得声音响亮、柔和、自然,要有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音调、节奏、重音、停顿、语速等。2、默读,即不出声的阅读。从低段到中段一下子要求学生“一目十行”,不指读,不出声、不唇读是不容易的,因此在中段教学中,应以默读训练为主。通过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小声的朗读不出声的朗读,一步一步地逐步提高速度。3、精读,它是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积累知识目的的读书方法,所以它是中高年级讲读课文中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一般过程为:初读细读精读,如翠鸟一课,我是这样教学的。(1)初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生词与问题。(翠、艳、腹、衬、灵、锐利、疾飞、希望等)(2)细读课文,逐字逐句、逐段地读,读后让学生用划出描写翠鸟颜、样子、动作的词句经过多次细读,使学生很容易地概括出了: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美丽可爱。还可以引导学生划出自已喜爱的句、段,朗读几遍,熟记下来,并说出为什么?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的目的。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典型句子进行比较、赏读,不断地指导学生停顿、声音、语气和情感的朗读,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又保证了学习的主动体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制,而是靠学生自己积极地读、主动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能。(3)精读课文,可以从写作角度去读,在翠鸟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先把描写翠鸟行动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然后朗读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翠鸟的介绍方法,介绍一种你所认识的鸟?这样不仅分析了作者的立意之深,构思之妙,遣词造句之巧,思想感情表达之切,而且还从阅读中学习了作文。(4)、阅读与写作结合。一是注意从课文题目入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析题,使学生明白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写景,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有关背景。二是让学生品词品句,分析课文写作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高修改文章、自评作文的能力;三是加强作文训练,巩固阅读教学成果,有了写作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多指导学生加强作文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总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阅读教学中,应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1、着力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自觉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主动克服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勤于思考的习惯等。比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由于学生对白求恩不太熟悉,对当时危险感人的场面没有亲身经历过,对课文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课之前:首先让学生仔细读书,边读边想,并用笔勾画出不懂的词、句,或写出想了解本课哪方面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清楚的知道学生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针对性教学,减少无效的劳动;最后,指导学生利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等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词,或从报刊、图书上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有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心得,汲取知识,牢固有效地记忆等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谈谈收获。说给同桌或家长听一听,并鼓励学生熟记自己喜欢的句、段等等。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低、中、高年级之间的联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不断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写”的习惯的培养(一)写字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促而就的,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在每次作业时也应当重视学生书写情况。(二)习作习惯的培养1、降低要求,打破框框,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对小学生来讲,作文只是“练习写作”而已,既然是“练习”,就可以无拘无束,信马由缰,以我口说我心,以我手写我口,说出来是话,写出来即是文。教师要抛弃旧的作文教学观念,不再只盯着“分”,而把着眼点放在孩子的发展上,放在孩子作文素质的提高上。不要拔高习作要求,让孩子放开手脚,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写啥样暂且算啥样,不以作文为苦,而是乐于说,乐于写,先培养作文的兴趣。2、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习作。对于低年级刚刚作文起步的儿童来说,能写好一句完整的话,就已经不错了;中年级儿童仅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即在篇上不作过高要求;而小学高年级的作文要求也不过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如此而已。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能人为地拔高要求,而要遵循鼓励性原则。即使是再差的作文,也会有用得较好的词,写得较好的句或段。这些都是学生习作中闪光点,说明孩子用心了,思考了,因此,都应予以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3、开展习作交流和习作展览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习作,互相评价习作,在交流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习作的进步,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三、“说”的习惯的培养1、 强化朗读训练把读书作为学习说话的重要手段,在说话训练中,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或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或同伴作文习作。长期以来,逐步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发音能力等。 2、强化复述训练复述是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在机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选择生动的童话故事、成语典故,生活常识为其主要内容,采取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等,锻炼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用词正确,提高逻辑思维的敏捷性。3、强化口语训练在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相互交流。在训练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4、强化语感训练。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语感能力越强,说话能力就越好,分析理解能力就越强,语感训练的内容以说一明确的话题或一件事为材料,强调说前准备,培养先想后说的能力,写好说话提纲,言之有序。要求讲述清楚明白,完整畅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词准确丰富,语调、语音适当,表情姿态自然大方,说话语言表达上要更接近于书面表达的要求。一方面也为儿童从说话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读、写、说习惯的方法有很多,以上几点是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总之,阅读、写作和说话是兴趣、注意、情趣、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参与的过程,要充分调动心理因素的作用,只有这样才会促进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写说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增强写作水平。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