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docx

    • 资源ID:23899523       资源大小:3MB        全文页数:38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docx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 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 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 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 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 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 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 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 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 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 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 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 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 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 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 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 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 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 劳务.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 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 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 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 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 计入 GDP? (北方交通大学考研)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是因为:()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货币,把货币投入到生产。比如 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 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 GDP.()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 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税人身上所取得的收入来加 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计入 GDP 的.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多校考研题)解答: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公务员提供服务创造了价值,而且发生了实际的市场交易活动,所以政 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转 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的收入转移给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 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价值,也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 GDP.另外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最终会变成消费或投资. 若救济金 (转移支付) 计入 GDP,再把由此引起的消费或投资也计入 GDP,则会出现重复计算.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 (如营业税)也计入 GDP? 解答: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 还有间接税、 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间接税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 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间接税主要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为了 使支出法计得的 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相一致, 必须把间接税计入 GDP. 举例说, 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元,这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美元的营业税和 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就只有 美元. 因此, 用收 入法计算 GDP 时,应把这美元和美元一起加到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 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 了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万美元; (b)银器制造商支付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万美元.()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答:()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万美元,所以 GDP (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 所获 利润共计:()() (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 为 (万美元).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2016年2017年数量 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 10美元11010美元面包(条)2001美元2001.5美元菜豆(千克)500 0.5美元4501美元(1)2016年名义GDP;(2)2017年名义GDP;(3)以2016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2017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6)用2016年作为基期,计算2016年和2017年的GDP折算指数。 答:(1)2016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 2017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3)如果以2016年作为基期,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2000.5×450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4)如果以2017年作为基期,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5×2001×5001800(美元) 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GDP的变化取决于产出变化,与价格无关;名义GDP由当年价格水平和社会总产出决定。(6) 2016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2017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850/1525=121.3%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国内生产总值4 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 () 国内生产净值;() 净出口;()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解答:()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因此国内生产净值 (亿美元). ()从 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 因此, 净出口nx (亿美元).()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 (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由国民生产净值减去净税收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 (亿美元). ()个人储蓄Sydc (亿美元).9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是, 政府预算赤字是, 消费是,贸易赤字是 (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解答:()用s代表储蓄 (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亿元)()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 题中,sgBS.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 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 对本国来说, 则是进口减去出口, 在本题中为,因此投资为ispsgsr()(亿元) ()从 GDPcig(xm)可知,政府支出 g()(亿元)10.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 GDP? 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各个时期净投资总和为某一节点的资本存量。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不一定增加,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是200亿元,假如重置投资也是50亿元,则净投资为150,本期资本存量增加150。资本存量、总投资、重置投资一定为正数。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和生产活动,要精心生产活动必须有资本存量,所以资本存量一定为正数,资本每年折旧必然产生,折旧对应重置投资,所以重置投资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净投资不一定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价值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折旧时。净投资就为负数。11.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 产成品、在产品、原材料。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资本是能够提高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资料。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为生产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存货投资,作为产成品,可以满足市场随时的需求,同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企业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并有部分有材料处于加工过程之中。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GD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存货的增加是由于来源于生产活动的结果。GDP核算的存货主要是产成品的增加,包括意愿存货投资和非意愿存货投资。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DP之外,只统计当期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总额,会低估GDP。例如,某国某年生产5000亿产值,但只卖掉4500亿,还有500亿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DP。12. 为什么计入 GDP 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答: GDP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一部分。所以进口部分要减掉,否则,就会犯多计算GDP的错误。例如,进口1台价值100万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50万的食品,被计入本国消费。如果我们核算GDP时不把这150万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国生产的GDP计作本国的GDP。因此,我们计算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算净出口,否则,就会多核算GDP。13.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 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美元,甲和乙商定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 入 GDP 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答: GDP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所以甲厂商和乙厂商不管为谁提供服务创造的价值都应该为GDP的核算数值,不应该抵消。所以:GDP=400 美元+300美元=700美元14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民收入 (NI )、 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个人收入 (PI )。折旧 20间接税 15红利 100公司利润 250个人租金收入 140社会保险金 10雇员报酬 500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00政府转移支付 50企业支付的利息 25(1)国民收入 NI 公司利润+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支付的利息250+140+500+200+25=1115(2)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间接税=1115+15=1130(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折旧1130+20=1150(4)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红利-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1115+100-250-10=95515. 消费价格指数 (CPI)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变动吗?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费用,但不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这是因为:(1)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组合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一些消费者实际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和数量与计算CPI所采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不一致,这些消费者的生活费用及其变化就不能够完全在CPI上反映出来。(2) CPI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替代倾向。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时,它们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比较缓慢,而另一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甚至会下降。对此消费者会进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替代,即少消费价格上升明显的商品和服务,多消费价格上升缓慢甚至下降的商品和服务。但是,CPI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3) CPI没有考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出现。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出现后,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出的钱可以减少了,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4) CPI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不变,单位货帀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之则反是。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或MPC,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C+S,因此, 0MPC1。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3-5中,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1。图17-5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3.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解答: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大于富者,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4.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解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5.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解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公式说明,就是tg(假定转移支付tr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ycig,假定投资不变,即i0,则ycg,而cyd(yt),因此,有y(yt)g(yg)g(因为tg),移项得到:y(1)g(1)可见,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kb表示)kb1。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kgkt16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7.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答:(1) y=c+i+g=100+0.8×(y-250+62.5)+50+200 0.2y=200均衡收入y=1000(2) 投资乘数k=1/(1-)=1/(1-0.8)= 5 政府购买乘数kg=1/(1-)=1/(1-0.8)= 5 税收乘数kt=-/(1-)=-0.8/(1-0.8)= -4转移支付乘数ktr=/(1-)=0.8/(1-0.8) = 4 平衡预算乘数kbkgktr5(4)18.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答:原来均衡收入为1 000,现在需要达到1 200,则GDP缺口y1200-1000=200。(1) g= =40(2)T= = -50, (3) g=T=2009. 消费支出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按相同的方向变动。但从短期角度来看,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波动,消费支出的波动幅度比国内生产总值要小。这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受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与投资和净出口是顺经济周期变量,三者同方向变动,投资和净出口十分不稳定,而且国内生产总值与投资、净出口具有循环积累自我强化效应。消费与政府购买比较稳定,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波动主要由投资和净出口波动引起的。中低收入者消费支出受个人可支配收入影响比较大,而个人可支配收入主要受工资、税收、转移支付影响,工资具有刚性,基本比较稳定,税收、转移支付是逆经济周期变量,当经济衰退时(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时),税收减少,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增加,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量小于经济衰退程度(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量);反之,当经济高涨时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税收增加,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减少,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小于经济高涨程度(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量)。税收和转移支付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幅度。高收入者消费支出基本不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是稳定的。显然,消费支出波动幅度要比国内生产总值小,即消费支出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要平稳。10.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 “节俭的悖论”?答:凯恩斯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用图来描述:交点E表示计划的投资等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假设消费函数为C=a+b,则储蓄函数为=-a+(1-b),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a变小,意味着图中储蓄上移;b变小,意味着,边际储蓄倾向(1-b)变大,储蓄曲线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图13-1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对整个经济来看,减少消费,会引起经济萧条,减少国民收入,对国民经济整体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构筑理论体系。离开了假设,理论就失去其基础,当然也就不能成立。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前提假设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凯恩斯的这一理论主是针对30年代大危机的情况提出的,当时工人大量失业、设备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当然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走出低谷。这个理论也说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很重要。另外,储蓄的资源用于何种用途没有研究。储蓄若束之高阁,闲置,一定不会促进经济发展;若储蓄转化为投资,则会来动经济增长和生产能力增加。凯恩斯所用的是一种短期分析,即假设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都是不变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在长期中,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的增加;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将之到处照搬。对于供给不足的国家,此理论不适用。11. 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经济发展最求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按照木桶定理、短边原则,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均衡产出一定由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较小的量决定。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产品过剩,总需求决定产品销售量和就业量,有需求就可以扩大生产、增加产量,对应凯恩斯定律。反之若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供给不足,总供给可以自动创造自己需求,总供给决定社会均衡产量,对应萨伊定律。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二十世纪,普遍出现了产品过剩现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连续发生,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基本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产生,1936年凯恩斯发表通论,标志西方宏观经济学正式产生。凯恩斯经济学就是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所以客观现实和理论来源都使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12. 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乘数能够发挥作用的条件是:(1)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要有可供利用的劳动力和一定量的存货用于增加生产。否则,投资增加以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上升。(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若两者不独立的话则乘数作用变小。因为投资增加会带动货币需求增加,从而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减少消费,从而部分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若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抑制消费,而且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4)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物品,否则收入增加会受到限制。(5)乘数发挥作用还与边际消费倾向、税率等因素有关,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同方向、与税率大小成反方向变动。13.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能否反过来说,平均消费 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APC=,随y增加递减,若MPC,则APC递减。 APC-MPC= >0 APC> MPC,MPC小于APC,只要MPC小于APC,即使MPC递增,APC也可以保持递减。所以APC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不也一定递减14. 假设某社会经济的储蓄函数为s=-1600+0.25y,投资从i=400增加到i=600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解:由s=i得:-1600+0.25y =400 y=8000 -1600+0.25y=600 y=88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值为:y=8800-8000=80015.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0.75yd , 投资为i=800, 政府购买为g= 750,净税收为=600,试求:(1)均衡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2) 消费支出; (3) 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4)投资乘数。解:(1)yd=y-t= y-600 y =c+i+g=1000+0.75(y-600)+800+ 750均衡国民收入y =8400 可支配收入yd=y-t= y-600=8400-600=7800(2) 消费支出c=1000+0.75yd=1000+0.75×7800=6850(3) 私人储蓄s=yd-c=7800-6850=950政府储蓄BS=净税收t-政府购买g=600-750=-150(4)投资乘数= = 16.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投资增加100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消费及储蓄如何变化?解: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边际消费倾向=1-0.2=0.8.国民收入增加额 y=1000×消费增加额 c=5000×0.8=4000储蓄增加额 s=5000×0.2=100017. 假设一国经济中消费者支出增加600,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各减少 300,边际储蓄倾向为0.2,试问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动?解: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边际消费倾向=1-0.2=0.8.消费者支出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 =5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额 y=600×5-300×5-300×4+300×4=150018.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50+0.75y,试问y=1000时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多少?解:消费c=150+0.75y=150+0.75×1000=900 储蓄s=y-c=1000-900=100边际消费倾向MPC=0.75平均消费倾向APC=边际储蓄倾向MPS=1-MPC=1-0.75=0.25平均储蓄倾向APS=19. 什么是宏观税收函数?宏观税收函数是税收与税率、国民收入之间数量模型。T=T0+。其中T为税收额,T0为定量税,是税率,为国民收入。T与成同方向变动,但是税率太高可能使国民收入减少,进而引起税收减少,表现为拉弗曲线。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LSLM模型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与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ISLM模型被称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还在于ISLM模型在阐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方面有很多优点:一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示经济短期波动究竟来自何方,是来自投资支出变动、消费支出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方面因素的变动,还是来自货币供给和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如果属于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docx)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