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doc
-
资源ID:23910504
资源大小:16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doc
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精品文档】第 8 页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3、感悟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领悟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其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4、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其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三、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名人名言2、把文中的重点句段制作成课件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读句质疑1、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课件显示: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2、语言训练:把这句话换一个说法一本书,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3、鼓励质疑,梳理问题作者为什么说“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作者是怎样从一本书中不断发现新东西的?(设计意图: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质疑问难,等于找到了一个研读的切入点,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二、细读课文,探究释疑(一)讨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读过多少遍”?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做记号,在旁边作批注,也可以和同学交流体会。2、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语句:(1)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2)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要点: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比喻句,体会比喻生动贴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以及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观点。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书的名人名言,并仿写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设计意图: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验情怀,在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上,仿写句子,进一步感受爱书之情,明白读书的意义)(二)讨论问题:作者是怎样从一本书中不断发现新东西的?1、生自读第7自然段,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留意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体会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的含义。3、鼓励学生试着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或启示。(设计意图:在学习这一段时联系学生的读书经验谈启示,正是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明确表示,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三、潜心会文,领悟方法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的呢?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语言文字,看看作是作者是“怎么写”的吧。1、生自由读全文,留意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法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的假设句、设问句、反问句、比喻句等,体会其表达效果。3、角色分配,选出演说者与听众,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读全文。(设计意图:强调文本特性,营造逼真的演讲氛围,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服务,体会演说辞的感染性、说服性,在听说读中得以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水到渠成。)四、课后练习,延伸拓展1、阅读小诗神奇的书,体会书的魅力。2、课后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的想法。3、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及时做好记录,继续开展阅读综合性学习。3、走遍天下书为侣假设 比喻 反问 设问如 友 常见常新如 家 永不厌倦如故地 想回就回首先然后最后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刚拿到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这篇文章是说理性散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开始还真觉得没什么好上的,但再仔细一琢磨,散文的特点是“形散”,不像写景、叙事的文章那样有顺序可循,仿佛一时找不着抓手。这篇文章到底要“教什么”,又要“怎么教”呢?我想起曾在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一篇有关文本细读方法的文章,赶紧找出来一读,里面提醒我们在文本细读时不要忽视文本的特性,不同种类的文章语言表达方式不一样,它决定了教学中教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于是,我查找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篇演说稿,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尤安·艾肯1974年4月2日,在国际儿童图书节上,获安徒生文学奖时所作的献辞,原来如此,我顿觉眼前豁然明朗:既然是一篇演讲类文章,要教的东西就太多了。首先要明白演讲者的演讲目的是什么,观点是什么,再明白她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样既弄清了文本“写什么”,又弄懂了文本“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写”,然后营造出演讲的逼真氛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接下来就要思考“怎么教”的问题。这是一篇散文,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它的“神”在哪里呢?我反复地读着课文,发现文中有一句话很重要:“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神”所在,抓住它质疑,释疑,一切教学活动由此铺开。我心中猛然明亮起来,不禁想起管子·内业中的话:“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助之;非鬼神动也,精诚之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