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在遗憾中成长.doc
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高中化学论文:在遗憾中成长【精品文档】第 9 页高中化学论文在遗憾中成长摘 要 新课程进行多年了,对于一个年轻的教师来说,如何快速的成长,如何在教学上独当一面,如何在跌跌撞撞中完善,反思可能就是通往成熟的一条捷径。关键词 教学 反思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不断的钻研、构建和重组中趋于完善,却始终达不到完美。叶澜教授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其实每一次反思,都是不同程度的收获。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那么,做为一名教师,如何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强化反思意识,如何提高反思的敏感性,如何做到反思的有效性呢?一 、反思要有敏感性教学反思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自觉地、自主地进行才有收获,靠外力作用、被动的“反思”是达不到反思目的的。正因如此,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必须要非常明确,要有相当的理论基础来支持。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才能对教学现象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敏感得反思自己的缺陷。譬如“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这个实验”,教材上的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的,采用的原理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按照教材设计,课上了之后发现:实验不能调控,有毒气体NO容易逸散,造成环境污染。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绿色化学相违背空气无法排尽,生成NO(无色)不容易观察到,对实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实验”相违背。二、反思要有互动性反思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教学对象、环境和经验在不断地变化,教学结果往往和教学设计的初衷产生较大的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师生间的不断磨合。一旦有所互动,在行为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美丽的火花,这种火花就是我们平时所要捕捉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的过程。反思不应该是在课后,而应该是在应对动态的课堂教学,随机调控课堂教学程序的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例如,在必修1从“海带中提碘的流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来掌握。按照实验手册的步骤,大多学生做的非常顺利,与课前预设基本一致。可是到最后一步检验的时候,学生在提取的碘液中用四氯化碳萃取,都看到了紫红色,可是有部分学生同一溶液用淀粉溶液检验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应有的蓝色。出乎意料的现象打乱了我的思路,面对这个意外,我并未死守教案思路和预设互动。我用学生提取出来的溶液又做了一遍,果然用四氯化碳萃取有紫红色而用淀粉无蓝色现象。这一现象促使了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反思,通过大量的查资料,发现(1)温度升高,50碘淀粉显色的灵敏度只有25的1/10,60左右时颜色都褪成无色。(2)显色反应受酸碱度的影响。结合学生的实验过程,我们一起得出这样的结论:(1)由于是课堂实验,时间紧凑,溶液未冷就进行检验。(2)可能在实验过程中酸化时学生加的酸过多,酸性过强,碘的显色不灵敏。(3)可能所用的淀粉不够新鲜。三、反思要有的放矢教学反思的指向要非常明确集中,也就是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我们的思维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这三方面,进行冷静地思考分析,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化地总结与提升。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不同,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效果思感悟思改进思再设计并把自己觉得可写的东西确定一个角度,及时进行思考归纳整理,然后再把所思所想所感用概括性的语言及时写下来,以备以后改进提高。教学反思仅仅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反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所得,发挥优势;思所疑,解惑释疑;思所难,化难为易;思所失,汲取教训;思创新,扬长避短。四、反思要有交流“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反思应该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老师要加强与同组教师的切磋、讨论与分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投入的心态,同时也要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教师还要通过不断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恰当,知识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习题讲解是否透彻、是否还有其他新颖的解法等。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好的反思既是个人智慧经验的提升,也是一个团体指挥的结晶,既是自我批判又是民主合作。譬如:“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这个实验”,如果我们及时将我们的课后反思与别人交流,学习,就可能集思广益,发现这个实验可能多种改进。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五、反思要有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捕捉灵感, 积累教学经验, 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教学。但是反思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是对是错, 要在教学中用了才知道。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那么我们也同样也可是把这个思路用在教学反思上,反思不是一次成型,也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只教不反思不行, 只反思不实践也不行,以记促思, 反思促教, 只有二者有机统一,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才是教学反思的目的。就如前面所说的“海带中提碘的流程”这一课,反思,查资料之后,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呢?在第二次上这个课时,我把淀粉处理了一下:选用新鲜的淀粉,用3%的H2O2浸泡了20分钟以上,过滤,并用蒸馏水反复洗涤,除去淀粉末端单糖的醛基。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强调了酸的用量以及显色时的温度,果然出来的效果就比较好了。教师只有坚持系统反思,才能将自己零散的教育教学经验理性化,系统化,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细水长流,积少成多,才能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既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就在遗憾中成长,成熟。有句话说得好“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的纠正,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完善。参考文献:1 周如俊.也给自己”二次成长”问诊把脉” J .青年教师,2010,5: 27-28 2 刘怀乐.对碘-淀粉显色现象的审视参酌J.化学教学,2011,7:73-743 冯晓勇.试论如何做好教学反思J.教育革新,2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