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doc
-
资源ID:23935819
资源大小:166.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作者:俞红 摘 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中的症状种类及发生率并探讨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情绪评分的关系。方法:在50例肝癌患者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肝癌患者中较常见的有10种症状,发生率最高的分别是乏力(72%)、腹胀(58%)及发热(44%),患者感觉严重程度最高的是便秘(2.8±0.4)、发热(2.7±1.0)及腹泻(2.4±1.2)。症状评分较高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更高(P<0.001)。结论:肝癌患者的自觉症状可能与低下的精神健康状态相关。必须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 肝癌 症状 HADS评分肝癌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肿瘤性疾病之一,年发病率约为1百万。大约有70%的肝癌患者表现有腹痛、腹部不适、体重减轻、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瘙痒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患者低下的精神健康状态相关,并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2。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调查研究明确肝癌患者中的症状群及其流行率,并探讨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情绪评分的关系。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设计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的调查研究,数据收集于2010年3月至20109月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于2010年10月进行。1.2 病人我们选取了50例于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成年人(年龄大于18周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3 调查及评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及症状通过面对面调查获得。临床资料(包括肝癌病因,病程,治疗方法,进展阶段)通过调查病历获得。患者的症状评分根据以下标准:0分定义为症状不存在,1分定义为感觉轻微,2分定义为有明显感觉但不需要干预,3分定义为无法耐受需要干预,4分定义为干预之后仍无感觉好转。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的严重程度根据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来衡量。1.4 统计分析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或数值(百分率)。两组之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频数变量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分析。2 结果2.1 患者一般情况共有50例患者完成调查,平均年龄为59.1±10.8岁,男性比例为80%。14%患者为文盲,32%接受过小学教育,52%接受中学教育,没有患者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大部分患者(71%)存在病毒性肝炎,少部分患者(10%)存在酒精性肝病,另有一部分(18%)病因不明。54%患者肝功能评分为Child B级,28%为A级,18%为C级。58%患者病程小于半年,22%为超过1年,20%在半年及1年之间。大部分患者(86%)没有肿瘤转移,少部分患者(14%)存在(3例骨转移,2例肺转移,1例胃转移,1例颅内转移)。仅有4%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分别接受TACE(44%)及药物对症治疗(52%)(见表格1)。表格1 患者基本资料变量总人群(n=50)症状明显组(n=20)症状轻微组(n=30)P值年龄(岁)59.1±10.860.2±11.858.1±11.20.54性别0.49男性(%)40(80)17(85)22(76)女性(%)10(20)3(15)8(24)教育程度0.33文盲7(14)1(5)6(21)小学16(32)7(35)9(31)中学25(52)11(55)14(48)病因0.016病毒性36(71)10(50)26(76)酒精5(10)4(20)1(4)其他9(18)6(30)3(20)Child-Pugh评分0.91A14(28)5(25)9(30)B27(54)11(55)16(53)C9(18)4(20)5()17病程<半年29(58)11(55)18(60)0.91半年至1年10(20)4(20)6(20)>1年11(22)5(25)6(20)转移与否0.74无43(86)17(85)26(87)有7(14)3(15)4(13)治疗方法0.12手术2(4)2(10)0(0)TACE22(44)10(50)12(41)其他26(52)8(40)18(59)(统计方法采用student-t检验或卡方检验)2.2 症状流行率及症状严重程度我们调查了常见的十种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见表格2)。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分别是乏力(72%)、腹胀(58%)及发热(44%),患者感觉严重程度最高的是便秘(2.8±0.4)、发热(2.7±1.0)及腹泻(2.4±1.2)。表格2 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症状发生率n(%)严重程度(平均值±标准差)疼痛21(42%)2.2±1.1恶心14(28%)1.9±0.9纳差18(36%)1.9±0.9发热22(44%)2.7±1.0乏力36(72)1.5±0.6瘙痒11(22%)2.1±1.3腹泻9(18%)2.4±1.2腹胀29(58%)2.2±1.0便秘6(12%)2.8±0.42.3 HADS评分我们根据各项症状的评分总分将患者划分为症状明显组(大于9分)及症状轻微组(小于9分)。我们首先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Child-Pugh评分、病程、转移率及治疗方法上均没有明显差别,但在病因上有统计学差别(P=0.016)。我们进一步对比了两组患者在情绪评分上的差别,发现症状评分较高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比症状评分低的患者明显增高(见表格3)。表格3 不同亚组间HADS评分对比变量症状明显组(n=20)症状轻微组(n=30)P值焦虑评分7.2±5.74.5±2.50.012抑郁评分8.1±4.25.7±3.1<0.001总分15.3±6.910.2±5.2<0.001(统计方法采用student-t检验)3 讨论与对策 肝癌是我国主要的肿瘤性疾病之一,肝癌患者往往有多种症状表现。在本研究中,肝癌患者表现出来的十种临床症状。 3-1。乏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与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营养摄入及长期卧床有关。应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的软食,少量多餐,适当起床活动,以不累为主,促进睡眠增进食欲,并与葡萄糖静脉补液,以减轻乏力。3-2腹胀的症状主要与患者腹水形成和肠道功能失调有关,每日测量腹围和体重,一般于早晨起床上厕所后,沿肚脐一圈为易。每日进水量少于1000毫升,进食盐少于2克 每日。如有放腹水治疗,做好放腹水护理,放前测腹围 ,放后侧腹围,期间测血压。并予白蛋白和血浆支持治疗。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减轻其腹胀感。 3-3肝癌患者多继发于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肠道功能往往失调,这也是引起腹泻及便秘症状的原因之一。遵医嘱应予康彼生和米雅调节胃肠道,腹泻患者予黄连素思密达治疗,便秘予杜米克口服液和拉韦口服液口服。保持大便每日2-3次为易。3-4。发热亦是常见的症状,而肝癌患者的发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肿瘤的生长可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肿瘤细胞的坏死可引起低热;其次,TACE治疗可引起肿瘤组织的大面积坏死,可致机体高热。另外,肝癌患者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易发生感染,故可能合并感染性发热。低热以温水擦身饮水为主, 高热用药后注意降温体温,观察出汗多少,测量生命体征并及时予补液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患者自我感觉比较严重的症状是便秘、发热和腹泻。便秘包括腹泻与患者肝脏疾病导致的肠道功能失调有关,因患者肝功能已无法纠正,故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往往也持续存在,且需药物干预治疗。低热的症状往往随肿瘤的存在及进展持续存在,而且在TACE治疗后的可能出现的高热在部分患者中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患者对这三种症状的耐受性比较差。 本研究的另外一个发现是症状评分高的患者相比评分低的患者易出现焦虑及抑郁问题。我们首先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病情阶段等的影响。虽然病因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别,但这不太可能会使导致两组之间HADS评分差别的原因。应更加关注这类患者的心理状态,平日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不适感,耐心的倾听,必要时纠正其错误的想法。指导患者正确勇敢面对现实,指导患者回忆快乐的事情,通过听音乐,和病友交流,看电视来放松自己,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我们在50例肝癌患者中发现存在10种不适症状,并评价了每种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表明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情绪状态相关,从休息,饮食,活动,药物,心理等不同方面给予指导,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 4 张怀亮 ,谭正辉 ,孙叶梅 ,李梅 ,俞玉芳 ,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http:/www.xtd-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 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 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 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20 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