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册).doc

    • 资源ID:23943887       资源大小:393.50KB        全文页数:40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册).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第一单元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5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教学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1、了解质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到超市、农贸市场、药房等地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2、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启发学生说出:电子秤、台秤、磅秤、天平、杆秤、地秤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二、动手操作,认识克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3、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分组活动:用精度高的电子秤称一称。(也可以就用天平称)例如:一小块橡皮、一团棉花、一大粒花生、一小段粉笔、10粒黄豆称完之后,用手掂一掂。引导学生感受:同样都是大约1克重的物品,有的看上去大,有的看上去小。物品的轻重,不能只看大小。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结论: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三、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简易天平。以2分、5角、1元的硬币作砝码,称一些轻的物品。(注:5角的硬币重约4克,1元的硬币重约6克。)克、千克、吨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6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2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准备】台秤、电子秤、体重秤、两袋500克的盐、大米、水果糖、苹果、萝卜等物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在上一次的体检中,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教师: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我的体重是50 000克。板书:50 000克教师: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说出的数大,同时启发学生说出老师用的单位和同学们用的单位不一样。教师: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二、探索新知(一)认识1千克(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启发学生说出两袋是1 000克,500克500克1 000克。告诉学生1 000克就是1千克。教师板书:1 000克1千克千克用kg表示。1 kg1 000 g(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将学生说到的一些物品放到台秤上称一称。(每组至少一种)(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二)操作活动,称物品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三)克与千克的换算(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 000克,3千克就是3 000克。3 kg=3 000 g(板书)这3个萝卜重2 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说出:1 000克是1千克,2 000克就是2千克。2 000 g2 kg(板书)比较这两个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发现了什么?千克与克的进率是1000。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去掉3个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3个0。(2)填一填。(教科书第3页)(3)老师的体重是50 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50 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三、课堂活动(1)对口令。(教科书第5页)(2)填一填。(教科书第6页:第3,4,5题)(3)分组活动,称一称。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用台秤、电子秤、体重秤等,与同学合作,称出物品有多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全班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出什么物品有多重?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千克。它们怎样坐船?克、千克、吨的认识(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7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2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吨的概念。【教学准备】1请学生课前去调查货车的载重量。2教师准备体重秤、1桶水、1袋大米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2吨、4吨教师发现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 000千克,另一辆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引发学生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板书:认识吨)二、建立概念1认识1吨(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站上体重秤。告诉大家,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25千克的感受。(2)请4个学生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想象一下,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千克重不重?(3)请40个学生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想象一下,把这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 000千克重不重?(4)1 000千克就是1吨。1吨重不重?板书:1吨1 000千克。2算一算,加深对1吨的认识(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学生用手拎一拎,说一说感受。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吨?(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请学生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说一说感受。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吨?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吨启发学生举例:如大象约重4吨,大黄牛约重1吨,家中上月用水约5吨教师举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量从而进行环保教育。与克、千克相比较,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吨作单位?结论: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三、认识进率1吨1 000千克。(1)出示两辆车的图片,其中一辆车身上写着2 000 kg,另一辆车身上写着4吨。填一填:2 000 kg=()吨4吨=()kg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说出1 000千克是1吨,2 000千克就是2吨;1吨是1 000千克,4吨是4 000千克。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 00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吨作单位的数,要去掉3个0;把用吨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3个0。(2)判断。(教科书第6页:第6题)(3)解决问题。看图(教科书第4页算一算),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有5吨橘子,运走2 000 kg,还剩多少吨橘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怎样思考的?学生1:5吨与2 000千克的单位不同,必须把单位变成一样的。都换算成用吨作单位的数,2 000千克2吨,5-23(吨)。学生2:都变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5吨5 000 kg,5 000-2 000=3 000(kg)。总结:可以统一成用吨作单位,也可以统一成用千克作单位。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堂练习教科书第6页:第8题。六、课后延伸(可用计算器)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如果1个人1天吃1个鸡蛋,多长时间能吃掉1吨鸡蛋?克、千克、吨的认识(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3应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点】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图。【教学过程】一、选择单位(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板书:克千克吨gkg(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个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较轻较重很重(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1个梨重180()。爸爸的体重是67()。1头河马大约重1()。1本连环画约重216()。一辆大货车运白菜3()。(4)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展示)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个55千克的鸡蛋和一个200吨的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的小狗告别,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的粮食的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二、单位换算1说一说: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学生:1 000克1千克,1 000千克1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 000。板书:克1 000千克1 000吨2填一填(教科书第6页:第7题)4 000 g=()kg9 kg=()g()g=7 kg6吨=()kg8 000 kg=()吨()kg=4吨学生独立作业,完成之后,请学生评讲,就4 000 g=()kg,6吨=()kg这两题追问单位间的进率及思考过程。3在里填上>、<或25 kg25 g999 g1 kg5吨5 000 kg4 800 kg48 吨56 kg65 kg7 kg7 000 g2吨1 999 kg5 000 g5吨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三、解决问题(1)出示图及题目:有5 000克白糖,每1千克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学生口答:5 000克是5千克,5÷1=5(袋)(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同桌相互解决。学生1:有4 000千克大米,每辆小货车装1吨,要几辆小货车才能装完?学生2:建筑工地上有8吨水泥,每时用去1 000千克,几时用完?(3)出示图(教科书第7页第9题)。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沙坑里已经有1吨沙了,我们又倒了3 000千克沙,沙坑里总共有多少吨沙?学生自己解答。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学生1:先把3 000千克换算成3吨,然后3+1=4(吨)。学生2:也可以把1吨换算成1 000千克,1 000+3 000=4 000(千克),4 000千克=4吨。总结: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4)出示图及题目:王叔叔家装修房子,这是他在一个建材市场购买材料的清单:水泥河沙地砖红砖墙砖2吨3 000千克1 100千克1吨900千克王叔叔租了两辆准载4吨的货车,可以怎样装货?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四、数学小调查示图。(教科书第7页)(1)到商店调查下面商品有多重。一把挂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2)查阅资料,调查下面的动物有多重。一头牛、一头鲸、一只蜂鸟、一只鸵鸟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并自己交流。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整十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6+6+6+6=()×()=()3+3+3+3+3+3=()×()=()4×5=4+()+()+()+()=()7×2=()+()=()学生填空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并总结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2.计算7×4= 2×3= 8×4= 5×2= 7×4= 6×5=3×9=4×4=6×7=9×9=要求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来口算的。教师:这节课就用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出示单元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在这样一个大森林里好热闹啊,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着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情景,如啄木鸟与小兔在议论吃害虫的事,啄木鸟每只每天吃300只害虫,3只每天就要吃3个300只害虫,可以用300+300+300来解;小象在买玩具,每辆小汽车57元,6辆小汽车要教师:这个大森林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生活中遇到过吗?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例如我们买玩具的时候、买菜的时候,都要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使学生意识到用连加的方法可以解决,也可以根据前面学习的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但计算不出结果。教师:对了,大森林和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用我们原来学习的连加的知识可以解决,但是太麻烦。同学们也知道求相同加法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但是同学们只能列出算式,不知道怎样计算。在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们先来看母鸡与蛋的问题。将情景图中母鸡与蛋的情景放大,特定三个动物端着的三盒鸡蛋,把屏幕上的主题图变成例1的情景图。2.教学例1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列成20+20+20,也可以列成20×3。教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让学生理解这是求3个20是多少,可以用连加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师: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20×3的积是多少?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求20×3的结果。其主要的方法是:(1)因为:20+20+20=60,所以:20×3=60。(2)因为:2个一×3=6个一,所以:2个十×3=6个十。也就是20×3=60。如果学生两种方法都能思考出来,则和学生一起重点探讨后一种方法是怎样解的;如果学生只能回答出第一种解法,则教师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我们从3个20连加得60,知道20×3得60;但是如果相同加数多一些,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是不是很麻烦呢?所以我们得探索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以大胆地作一个猜想,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图。让学生意识到这两个问题都能用2×3=6来解答,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这两道题所带的单位。引导学生分析出:2个×3=6个2盒×3=6盒教师:我们看着图再进一步分析,(指左图)这里的“2个、6个”是指什么?学生:是指2个一,6个一。教师: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写得更清楚一些。板书:2个一×3=6个一。教师: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指右图)这里一盒是多少个鸡蛋呢?学生:一盒是10个鸡蛋。教师:所以这里的一盒是指一个几?学生:一盒就是一个十。教师:我们也可以这样写。板书:2个十×3=6个十。教师:比较一下,2个十×3=6个十和20×3=60是不是一样的呢?让学生理解是一样的。教师:比较2个一×3=6个一和2个十×3=6个十,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都可以用口诀二三得六来算,不同的是,两道题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所以结果就不一样,2个一乘3得6个一,2个十乘3得6个十。教师:同学们这个发现很有意义。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样,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不同的是,要注意计数单位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用多少个十去乘一位数,它的结果是多少个十。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计算:30×4,40×8,5×60。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如计算30×4时,想三四十二,三个十乘四得十二个十,也就是120,所以30×4=120。如有学生这样想:三四十二,就在十二的后面添上一个零,教师要给予鼓励。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对比这两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左图及填空第2题第1竖列,第3题第一横排的题目。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学生回答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整百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算。70×4=20×3=80×4=5×20=7×40=60×5=30×9=4×40=6×70=9×90=要求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怎样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想乘法口诀,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师:既然是想乘法口诀来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乘法口诀就非常重要了,同学们能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抽学生用对口令的方式背乘法口诀。教师:这节课就用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继续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列成300+300+300+300,也可以列成300×4。教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让学生理解这是求4个300是多少,可以用连加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师:根据你们前面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300×4呢?如果学生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则进一步追问300×4的算理;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以作如下的引导:教师: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前面掌握的知识来思考怎样解答300×4,你认为前面掌握的哪些知识与计算300×4有关呢?引导学生积极地回忆起前面所学的连加算式、乘法口诀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都与300×4的计算方法有关。教师:连加算式与300×4有什么关联?让学生理解300×4可以用300+300+300+300=1 200来算出结果,也就是通过连加算式知道300×4=1 200。教师: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与300×4又有什么关联?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借助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来推想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如借助30×4的口算方法来推想300×4的口算方法。教师:怎样借助30×4的口算方法来推想300×4的口算方法呢?引导学生回忆30×4是3个十乘4得12个十,300×4是3个百乘4得12个百。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3个十×4=12个十3个百×4=12个百教师:也就是说,你在计算300×4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说出计算300×4时,要想口诀三四十二,然后想到300是3个百,所以乘出的结果是12个百,也就是1 200。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300×4=1 200。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样,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时,也要想乘法口诀来计算,但是要联系因数的计数单位来考虑结果是多少。教师:这样的口算同学们会算吗?试一试。100×8400×56×600学生口算后,抽学生说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2.教学课堂活动第2,3题和练习二第2题(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学生口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在口算时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道题都要想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来口算,不同的是第一道题得到的是20个一,第二道题得到的是20个百,也就是2 000。从中理解“因数的计数单位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就不一样”的结论。(2)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要求学生按题中的要求进行口算游戏,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3)让学生独立口算练习二第2题,强调计算的顺序是一竖列一竖列地进行口算。让学生比较每竖列的三道题,从中能发现什么?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每竖列的三道题中有一个因数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另一个因数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比如第一竖列第1小题是7个一,第2小题是7个十,第3小题是7个百,由于另一个因数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所以它们的结果也不一样。由此得到“口算结果与积的计数单位有关”的结论。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右图及填空第2题第2竖列,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3题第2,3横排,完成后集体订正。(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连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对连线的结果进行订正。(4)用比赛的方式完成第5题,优胜者奖励一面小红旗。(5)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学生回答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出示:20×4=6×70=200×5=400×3=90×8=要求学生口答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抽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多媒体课件出示果园丰收情景图。教师:瞧,小明家的梨园丰收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爸爸、妈妈的对话框。教师: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明的对话框。教师: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教师: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同意,因为这样做比较麻烦,而且很有可能有些梨成熟了,还有一些梨还没有成熟。多媒体课件出示爷爷的对话框。教师:爷爷建议怎么做呢?学生(观察情景图后):爷爷建议:“其实不必要,我们可以估算大概的产量”。教师:你怎么理解“其实不必要”?引导学生回答:“其实不必要”就是指不一定要采用全部摘下来称,而有其他的方法。教师:爷爷建议我们怎样得到8棵梨树的产量?引导学生回答:用估算得出大概的产量。教师:那你想知道怎样进行估算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棵梨树能摘梨91千克,8棵梨树能摘梨多少千克应该怎么列式?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列式为:91×8。教师:如果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产量,我们可以对91×8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将91看成90,计算90×8就可以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91千克看做90千克而不看做100千克呢?引导学生回答:因为90和91相差了1,而100和91相差了9,所以91千克最接近90。教师:这里说的“最接近”对估算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回答:把91看成90算出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的产量。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越接近于91,误差便越小。教师:现在请你用跟91比较接近的90这个数算一算小明家8棵梨树的大概产量吧。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后集体订正。学生板书如下:91×8720(kg)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约等于符号。教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或整百数,然后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来计算,从而得到它的估算结果。教师:你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后全班订正。订正时抽学生分别说明6×62和39×6的估算过程。2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下面我们要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么估算呢?多媒体课件出示爸爸和小明卖梨的对话情景。教师:爸爸一棵梨树上的梨卖了197元,8棵梨树上的梨大约可以卖多少钱呢?教师: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计算呢?怎样算出大约可以卖的钱呢?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列式为197×8,用估算来算出大约可以卖的钱。教师:为什么你要选择估算?使学生理解这里梨的产量是一个近似数,所以也没有办法求出卖的钱的精确数,也就是说因为产量是一个近似数,求精确值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选择用估算来估计一下大约能卖多少钱就行了。教师: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估算197×8吗?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试着估算后全班汇报。教师追问抽到的学生:你是怎么估算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97比较接近200,把197看做200来算,所以:197×81 600(元),也就是说这些梨大约能卖1 600元。如果有其他做法,则请学生说明理由,再组织全班讨论。教师:由此看来,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样进行估算呢?引导学生说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三位数看做跟它比较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千数,然后再计算出它的结果。教师:既然掌握了,那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让学生选择任意一排的4道算式来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抽学生说估算过程。3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三、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5页课堂活动第1题。(1)教师:求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根据图中的哪些条件列式?怎么列式?引导学生回答:根据“每列有28人,有4列学生”这个条件列式为:28×4。教师:你准备怎么估算?引导学生回答把28看做30,所以28×4120(人)(2)教师:求3辆这样的汽车能不能坐下所有的学生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算一下这3辆汽车大约可以坐多少人。教师:怎么算?引导学生回答:一辆汽车可以坐52人,3辆汽车就有3个52,列式为52×3,把52人看做50人,所以52×3150(人),150人>120人,所以够坐。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教师:其实,估算在我们生活中用得很多,有时我们需要把它看大进行估算,有时我们又需要把它看小进行估算,不管选用哪种估算方法都是为了便于我们更好、更快地进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用估算时,我们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2,4,8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填空20+20+20+20+20=()×()=()400+400+400+400+400+400=()×()=()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二、探究新知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平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出示下表)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数量(件)7270687069教师: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在教师提出此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问题的要求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关键?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得出:“很快”这两个字比较关键。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根据前面的经验,学生可能会想到“估算”。因为估算比精确计算要快得多。分析至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这两个问题相同的地方都是需要估算;不同的地方是估算卖T恤的件数时,用到的是乘法,而估算卖冬衣的件数时用的却是加法。大多数学生都可能想到用加法来进行估算,教师可以像如下进行教学:教师: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学生先在草稿本上自己用加法进行估算,然后全班展示汇报。可能学生大多数都会写成:72+70+68+70+69350(件)。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在学生想到这一步时,教师继续追问:这样估算肯定要比精确计算要快。但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估算方法呢?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到用70×5得350这个方法来估算,教师则引导:刚才在加法估算时,我们把每个加数都看做了70,也就是把5个70相加,这样的加法我们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算呢?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用70×5得350这个方法来估算更快,教师就按如下组织教学:教师: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如果学生能说清楚,就先让学生说,教师再作补充。如果学生知道算法但表述有困难,教师就引导学生说清楚:因为刚才在估算时,“72”,“68”,“69”都很接近“70”,所以把“72”,“68”,“69”都看成“70”。还有两个数本来就是整十数“70”。所以把它们5个数相加实际上就是求5个70是多少,这样用乘法就更简便。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边板书边提问: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估计学生有两种表示方式:方式一:70×5350(件)。方式二:70×5=350(件)学生有两种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里该用“=”还是“”呢?引导学生说清楚:不是所有的估算都要用到“”,70×5的精确结果就是350,所以它们之间要选择等于的关系符号。但是“70”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它是把“72”,“68”,“69”看成的“70”,所以用70×5=350算出的结果也不是这道题的精确结果。这道题虽然用的是“=”,但是它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在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教师继续提问: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引导学生明白:这两题都要用到乘法的估算。教师: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有了前面的研究,学生应该不难发现:如果在一组数中,每一个加数都同时接近某一个整十数,那么它就可以转化成乘法的形式来估算,这样会更简便、更快一些。3练习巩固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29730030530030030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学生完成这道题后,教师把卖冬衣和卖服装的两个表格和相应的估算方法用课件展示出来,组织学生思考:在估算卖出服装的总数时和估算卖出冬衣的总数时的方法是一样的吗?教师:它们的方法都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出:它们都是要先找到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或整百数,然后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形式转化成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出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估算得更快,而且也

    注意事项

    本文(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册).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