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doc

    • 资源ID:23960261       资源大小:381.50KB        全文页数:4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应考指南中国古代文论绪 论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 先秦到汉代 逐渐形成的。2儒家思想影响文学的 外部 规律,道家思想影响文学的 内部 规律。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 传统感悟式直觉 思维方式和 辩证法 思想因素的影响。4意境说和教化说 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 ,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 ,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 刘辰翁 。9 金圣叹 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 毛宗岗 的 三国演义 、 张竹坡 的金瓶梅和 脂砚斋的红楼梦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 本 知 识1 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 乐论 互通。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 ,为孔门四教之一。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 学术与学问 ,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 学术 称为“学”,把 文学 称为“文”。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 最早的文论 资料是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中所载吴公子季札 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儒家 ,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 内容与形式 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9荀子开后世 明道、征圣、宗经 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 。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 美刺说 之先声。13“诗言志”说被 朱自清 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17儒学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18汉代经学分为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两派,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在野的私学。东汉 郑玄 兼取今、古文经学,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19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20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21毛诗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 诗乐理论 而写成的。22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23西汉前期的 贾谊、刘安、司马迁 等对屈原辞赋以很高评价。但东汉 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24 王逸 是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其所作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25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是 扬雄 。“劝百讽一”是扬雄对汉赋特点的概括。“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也是由扬雄提出的。26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 班固 。27较早阐述文学的 真实性与独创性 原则的是东汉的 王充 ,他是在其论衡是书中提出的。28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观源于易传 。29孔子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是“思无邪” 。“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 。30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飞刺上”。31“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 风、赋、比、兴、雅、颂 。唐代 孔颖达 把“风雅颂”归纳为诗歌的 体裁 ,把“赋比兴”归纳为诗歌的 表现手法 。32王充论衡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对作、佚文、艺增、超奇等。思 考 题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1)文艺源于情感,提倡“中和”之美。(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 圣人经典 是文艺的最高典范,以 儒家之道 为指归。 明道、征圣、宗经 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3名词解释:“三表法”。(1)墨子·非命上。(2)“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4名词解释:“发愤著书”。(1)此说是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2)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5什么叫“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1)扬雄法言·吾子。(2)“丽以则”是 创作原则 。“丽”是对 形式风格 的要求,“则“是指 儒家的法度和准则 ,实际上是要求作赋以明道。6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1)先秦儒家与道家学说之对立互补,确立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与框架。(2)重要文学见解发展为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与文学自然观等。(3)在 方法论 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与汉代对诗经、楚辞的比较批评,在批评方法上为后人导夫先路。7名词解释:“以意逆志说”。(1)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2)“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8名词解释:“知人论世说”。(1)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9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1)阴阳之道。(2)观物取象。(3)通变入神。(4)中和之美。(5)观民生民。(6)情见乎词。(7)言意之辩。(8)言语枢机。(9)称名取类。(10)贲饰尚素。10名词解释:“思无邪”。(1)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以评价诗经的特色,并赋予它政治与伦理的含义。无邪即雅正的意思。(3)从文艺的 社会功能 出发,论诗和乐时把“思无邪”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11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1)从立身处世中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从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12名词解释:“兴观群怨”。(1)论语·阳货。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对后世批评家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3)“兴”从作者而言,是指受外物触动而引发内在之情和创作之念;就读者而言,是指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观”从作者来说,反映现实的真实;从读者来说,通过作品来认识社会的真实风貌。“群”指诗歌具有团结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作用。“怨”既指怨刺上政,也包含一般的哀怨和讽谕和男女之间的情怨。1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 文艺的内容 ,以“美”和“文”表示 文艺的形式 。“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 形式和内容 的理想关系。(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 音乐 时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 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 时提出的。被引申为 文学与形式关系 的论述。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形式美赡巧妙,文质并重。14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1)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结合起来论述了人的 精神品质与自然美 的关系。开创了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理论奠定基础。15名词解释:“心斋”、“坐忘”。(1)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2)“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由耳心气虚的 经验观照 就是“心斋”。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 摆脱身心的欲求 就是“坐忘”。(3)“心斋”、“坐忘”根本所在就是要求文艺创作主体通过直观经验去领悟、体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超越现实,获得“道”的精神自由境界。16名词解释:“自然”、“素朴”。(1)“自然”、“素朴”是庄子提出的关于 文艺创作客体 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2)庄子哲学的“道”即为自然,自然是不可改变的,保持自然的本性,就能取得美的效果。“素朴”与“自然”的概念相一致,主要是指一种明白纯净、取法自然的风格。(3)庄子从四个方面阐述:A天地有大美而不言;B顺物自然;C既雕既琢,复归于朴;D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4)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该顺应、恪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创作的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把“自然”、“素朴”视为文艺创作客体所具备的最高审美风格。17什么叫“得意”“忘言”?(1)因为言不尽意庄子主张以“无言”悟“道”。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4)由言意问题引申到文艺创作的 形神 问题,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 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 的统一。18名词解释:毛诗序(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 第一篇 专论,相传是 汉人毛苌 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对后世有重要影响。19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1)毛诗序继承了“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但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礼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情”,“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 20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1)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2)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把文艺的 教化作用 看作文艺的根本目的。(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4)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21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2)唐代 孔颖达 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 诗歌的体裁 ,赋比兴是诗歌的 表现手法 。“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4)毛诗序虽提到赋比兴,但未作阐释。22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23如何理解王充的“世用”的文学价值观?(1)提倡文“为世用”是王充论述文学的 社会作用 的重要内容。见于自纪篇。(2)要求文学必须有益于世,必须对社会产生好的作用。(3)第一,劝善惩恶,教化人民;第二,文学作品有教育和认识作用。(4)此说还包括文学要为君王歌功颂德的内容在内。24如何评价王充的文学理论?(1)王充的文学理论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代表了当时文学理论的成就。(2)王充的某些观点也有片面的地方,如一味反对想象和夸张等,忽略了文学艺术的特殊性。25王充是如何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的?(1)作家的品德修养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风貌。(2)作家首先要有“实诚”的写作态度。(3)作家的品格是由先天的“气”决定的。(4)作家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气”的不足,一方面环境对作家有影响,另一方面作家也应主动去学,锻炼自己的品格修养,培养自己的气质学识。错题汇总: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ABCDE )。A墨子 B庄子 C荀子 D尚书 E左传4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 ABCD )。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 D“辞人之赋丽以淫”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基 本 知 识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是: 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 。2 玄学 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即是彼此影响的产物。3南北朝时,玄学与佛学合流。4魏晋是文学 自觉、独立 的时代。5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 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 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6品评 才性 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7两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 司马迁 。8汉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主要体现在对 屈原 的品评上。9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10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知音。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12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用的两种文学鉴赏方法是: 味诗法和意象法 。13魏晋南北朝 文体论研究 的成就与当时文学创作中的 拟古 风气密切相关。1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 刘勰 ,他的文心雕龙从明诗到书记,以20篇的篇幅集中探讨各种文体问题。15曹丕文学理论的文章除了典论·论文之外,还有与吴质书等。1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气说”。“气”的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 气质、才性、作品的风格 三点。17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轻时在洛阳得到文坛领袖张华的赏识。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18陆机文赋大约作于他40岁左右。这是我国第一篇讨论 文学创作全过程 的专论。19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 物、意、辞 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20陆机的审美理想是:应、和、悲、雅、艳。21陆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 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是:“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22陆机文赋中的“体”是 体裁与风格 的总称。23陆机文赋共分析了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这十种文体是: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24葛洪非常推崇王充的论衡,称王充为“冠伦大才”。葛洪著有抱朴子,其中的“文”主要指学术著作。25“立言者贵于助教”是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观点。26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 情文互用 的观点。2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 声律论和四声八病 之说。28李登的声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29声律论的建立既与汉语 音韵学 的发展有关,又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30声律论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 陈寅恪 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31汉字的四声最早是 周颙 发现的。而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32最早提到声律说“八病”(部分)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唐代的文镜秘府论才将“八病”完整列出。33所谓“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34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东晋以后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曾任昭明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35刘勰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历十余年,期间撰成文心雕龙。36刘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龙的思想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37鲁迅说:“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38“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39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40刘勰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情”与“采”即 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41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 艺术想象 的专篇。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42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 主观 因素。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43刘勰认为风格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八类又可分为互相对应的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44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 情志 ,骨则是指 事义、条理、文辞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45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 继承与革新 问题。刘勰有通变篇专门探讨这一问题。46物色主要论述 文学与自然 的关系。时序篇主要论述 文学与社会现实 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情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47刘勰关于 文学批评 的专论为知音篇。48刘勰提出的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即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 。49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50钟嵘诗品原称诗评,明清以后才以诗品定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 诗歌理论批评 著作。清代 章学诚 在文史通义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51诗品全书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一品,即上、中、下三品。共品评了自 汉魏至齐梁的122位五言诗 作家。52钟嵘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作了具体论述,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 曹植、陆机、谢灵运 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53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进入文艺领域。嵇康首先把滋味引入艺术理论。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54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55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 曹植 。思 考 题1魏晋南北朝“作家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作家才性论的道德意识逐渐淡化,美学意味逐渐增强。(2)开始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非常看重并系统研究这种才能。(3)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4)注意作家才性的天赋与后天习染的关系。2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缘情说。(2)心物交融说。(3)动静相济说。(4)言意说。3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缘情说与五言诗的发达有关,最早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此后刘勰和钟嵘都有发挥。缘情说确立了 创作主体的情感 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注重情感的传统。它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强调 外物 对主体情感的感召或摇动,同时又强调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 主导 作用;其二,强调“摇荡性情”的“物”,兼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方面;其三,强调 悲哀之情 在创作发生中的重要意义,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理论传统,并进一步形成作品的美学价值。4简述魏晋南北朝“心物交融说”的主要内容。以刘勰为代表继承了荀子的学说,注重 心在感物之中的主导 作用,又看到 物对心的制约、决定 作用。作家一方面投情与物,使物与情交融并在情的指导下运转,另一方面,物又与情共游,使情随着物的变化而变化,并最终充分而全面地反映情和物的本质。5简述魏晋南北朝“言意说”的主要内容。第一,当时的言意之辨起于 人物品评 的风气,人物品评主张 求其神似而略其形貌 。第二,言不尽意是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痛苦。第三,如何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一是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学习与研究,创新和文采、音律的讲究。二是注重辞外的功夫,追求言外之意。6魏晋南北朝文学“鉴赏论”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鉴赏才能。鉴赏者的性情。“味诗法”与“意象法”。7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中提出了哪些不良的鉴赏偏向?(1)信伪迷真。(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3)贵古贱今,贵远贱近。(4)名士效应。8简述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与当时作家才性论的关系。(1)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要求鉴赏者具有杰出的鉴赏才能,另一方面又要克服种种不良的鉴赏偏向。才性兼优,才能产生真正的批评与鉴赏。(2)作品之“物”对于鉴赏之“心”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鉴赏其实就是对“物”的把握,不从“物”出发或者缺乏对“物”的正确估量,是难以达到真正的鉴赏的。9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1)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看,典论·论文的产生既是文学创作的总结,又是文学创作经历建安的繁荣之后,要求理论指导的必然。它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具有社会功能的理论,并发现了文学与经学的矛盾。肯定了文学的独立地位。(2)从思想上说,它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10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3)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11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1)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2)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3)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是可以流传千古、留名千古的事业。(4)文章的功能与人之生死、荣乐相比,是无穷的,也更为重要。(5)曹丕把文章的地位提得如此之高,正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新气象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12“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1)“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前提条件是文学与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2)具体表现有四:其一,把文学与立德、立功并列起来,把文学从经学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艺术部门。其二,士人觉醒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强调作家主体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其三,写人写人生写人的内心世界,努力表现作家的自我意识。其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3曹丕是如何论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即“文气说”的主要内容)?(1)曹丕的“文气说”是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气”既作家的气质,又指作家的才性,也指作品的风格。由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2)曹丕认为文章“清浊有体”,即是把文学的风格大致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类。(3)曹丕认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是一致的。(4)曹丕相对忽视社会现实对作家风格形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14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1)提出文章“本同而末异”的观点。“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的风格特点不同。这是对传统“德本文末”说的提高。(2)他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即有韵之文:铭、诔、诗、赋;无韵之笔:奏议、书论。认为不同文体各有其不同风格。(3)他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体现了对文学特点的认识的提高,也是魏晋文学观念的时代特点的反映。15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1)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对建安七子进行了评价。(2)从“文人相轻”的角度立论,认为当时文坛上存在著“暗于自见”、“谓己为贤”的风气。(3)当时文坛也存在“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现象。(4)他以对比的手法对建安七子的长处和不足都作了比较客观的评论。16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1)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总结了前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经验,写作了文赋。(2)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17陆机是如何论述创作前的准备的?(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前,应具备三种要素:其一、观察万物;其二、阅读古籍;其三、抱有高尚廉洁的志向。(2)观察万物主要是为了获得创作素材和想象力,要求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阅读古籍主要用以提高写作水平;崇高的志向主要是用以指导文学创作。(3)陆机既重视作者主体作用,也重视客体的感触激发;既重视作家创作思想,也重视表现思想的技巧。18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1)陆机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把作家的艺术构思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他要求作者突破常规,积极创新,创作出的作品有形象性,因而艺术构思对客观事物应该“穷形尽相”。(2)他具体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是:开始时,要求沉思虚静,使构思时的想象自由飞翔。构思成熟时,作者主观情感鲜明,客观事物清晰。进入创作过程时,语言挥洒自如,想象超越时空。(3)陆机同时也认为,创作构思中的想象是随着情感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19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1)所谓灵感即“感兴”或“应感”。(2)陆机认为灵感的表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感之会”,即灵感的畅通;一种是灵感的“六情底滞”,即灵感的闭塞。灵感畅通来源于“天机”,此时文笔如花;灵感闭塞,则文思枯竭,难以写出美文。(3)陆机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而且因为时代的限制,他无法对灵感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20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1)从文章剪裁论文意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2)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心主题。(3)力避雷同,以求创新。(4)精美词句,以免平庸之讥。2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防止那五种弊病?(1)防止篇幅狭小,缺乏音韵之美。即“清唱而靡应”。(2)防止美丑混合,文不调谐。即“应而不和”。(3)防止重词遗理,流于空泛。即“和而不悲”。(4)防止迎合时俗,格调不高。即“悲而不雅”。(5)防止清淡疏缓,缺乏趣味。即“雅而不艳”。22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1)陆机认为,客观事物的多变决定了文体艺术风格的多样性。(2)作品风格的多样变化,又与作家艺术个性密切相关。(3)不同文体具有各异的风格要求,也是形成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之一。23如何看待陆机文赋注重论述文学形式的倾向?(1)陆机文赋是论文学创作的专篇,必然要论及文学的形式问题。这是他的优点和特点所在。(2)后人批评陆机的文论有形式主义倾向,主要是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是不全面,也不正确的。24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1)“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2)陆机此说,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3)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25葛洪文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葛洪文论主要见于他的抱朴子一书,他所谓文,主要是指学术著作。(2)反对贵古贱今,主张今胜于古。(3)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4)强调著书立说要有助于教化。26简述声律论的形成阶段。(1)上古时期诗乐合一,故诗歌声律与音乐完全融合。(2)战国时,诗与乐分离,诗歌的声调音节之美,逐渐为人所认识。(3)汉魏六朝时期,批评家已认识到声律是诗歌语言形式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并未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4)六朝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及其佛经的转读音译,为声律论的成熟奠定了条件。27简述声律说及其沈约的相关理论。(1)六朝的一些音韵学著作已发现了汉字字音的五声,以及反切等注音方法。(2)南朝受佛经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影响,又发现了汉语四声。陈寅恪的四声三问一文对此作了发明。(3)四声的发现和应用,形成了最初的诗歌声律,并产生了相应的永明体诗歌。沈约是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并撰有四声谱。(4)沈约的主要理论就是“四声八病”之说。声即四声,用以定韵;病即八病,用以求和。八病是建立在四声基础上的,四声八病说也称为永明声病说。(5)沈约把四声分为两类:浮声和切响,即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他要求五言诗一句中,除了双声叠韵词之外,不能出现同声或同韵的字,如有不合,即称为“病”。而一联之中,前后句平仄声调应该错开。(6)沈约的声律理论既有正面的立说,又有反面的破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又结合了相关的创作实践,是唐代近体诗的先声。28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巨著,全书可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2)总论也可称为“文之枢纽”,指从原道到辨骚五篇;文体论也可称为“论文叙笔”,指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创作论和批评论合称“割情析采”,其中神思至总术十九篇为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可称为批评论,时序、物色两篇兼而有之;序志篇相当于后序。(3)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但也吸取了不少道家和佛家的思想。29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包含哪五篇?其间的关系怎样?(1)“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2)原道是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物自有文的自然之道出发;征圣是因为圣人体道并因道垂文;宗经以儒家经典作为作文之法则;正纬是斟酌参考纬书中有益于文章的部分;辨骚是以楚辞作为新变的榜样。这五篇的实质是对文学的本原和发展的归结和概括。(3)“枢纽”五篇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从原道出发,经征圣、宗经而继续发展。一方面,文学从远古的质朴到商周时期出现五经,标志着文学从体裁到手法已初步完备,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另一方面,文学的发展是不会停息的,而且会出现一些弊端,所以从理论上说,应该做到“执正驭奇”,从不合经典的有关著作中吸取有利于文学创作的东西。(4)刘勰“枢纽”中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是以儒家为主,但也相当重视文学艺术美的自身属性。30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1)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把当时出现的文体都论及了。(2)刘勰把所有文体分为“文”与“笔”两类。文是指偏向抒情言志、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是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对文字作品文学性和非文学性的区分。(3)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具体地说,即叙述文体的源流演变,解释文体名称的内涵,选出某一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总结某一文体的写作要求。四者结合,形成了文体论史、论、评三者合一的写作特色。(4)刘勰的文体论全面总结了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是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基石。31刘勰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以“情”与“采”(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为主线,论及艺术构思、风格的形成、风骨的铸造、作品的篇章结构、熔意裁辞以及表现手法与技巧、继承与革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32、刘勰是如何论“情”与“采”的关系的?(1)“情”与“采”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刘勰并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2)情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采主要作品的艺术形式,情与采有时也用“文”与“质”的概念来代表。(3)情与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形式离不开内容,另一方面内容也需要有美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4)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勰要求写作文章要以“述志为本”,应该“为情而造文”,而反对“为文而造情”。刘勰批评齐梁文风的浮艳,也是从这一理论出发的。33刘勰艺术想象论的主要内容(1)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艺术想象的专篇。(2)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3)刘勰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始终不离感性的特点,它受到感情和语言的制约。想象力的培养既虚静的精神境界,也需要通过积累学问、增长才干、深入观察事物、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来提高想象力。(4)想象活动处于高潮的特点有三:突发性,兴奋性,暂时性。(5)想象活动遵循思意辞的规律进行。(6)刘勰也论述了想象力的迟速及其能动作用问题,这与作者禀赋的各不相同有关,但都可以写出佳作。34简述刘勰风格论的主要内容。(1)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2)刘勰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才性的表现,因此必然显示作家的个性。作家的才性包含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四者的不同决定了作家创作个性的不同。其中才、气是先天的禀赋,学、习是后天的努力。可见刘勰认为风格的形成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的结合所致。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