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二、三、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经典缩印精华版.doc
-
资源ID:23974993
资源大小:151.50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电大本科《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二、三、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经典缩印精华版.doc
电大【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电大【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一: (1-2章) 一、填空: 1.公共管理活动 2.政治与行政3.公共组织 社会公共事务4.公共行政学 新兴学科5.系统分析 案例分析6.公共组织 社会公共事务7.市场失灵8.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9.管理认知能力 管理决策能力10.政府主体和机制等二、选择题: 1.D 2. B 3.A 4.B 5.C 6.A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答: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答: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也可称非营利性,是指其组织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的专业的服务,而不是经营性的以营利为目的。)正规性和专门性。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的作用。四、论述题: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应如何转变。(答案要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3分)(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分)(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3分)(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3分)(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资效率。(3分)总体上讲,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工作应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型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以上要点应结合实际论述,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电大【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二: (3-4章) 一、填空:1.元政策 基本政策 2.政治实体 行动方案或行政准则3.政策目标 政策资源 4.尖型机构 扁平机构5.外部环境 原有状态二、选择题: 1.B 2.C 3.D 4.A 5.C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答: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主要包括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机构。其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2.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次的问题。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这个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是政策立法问题。3.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答:(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于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第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 (2)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3)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到执行的效果。理解的程度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和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4.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主要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目标模糊、分散、冲突等现象,给政策评估带来困难。(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由于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时难以预料政策效果的真正性质,因而政策评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限制。(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 。政策资源从广义来讲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可能影响政策评估的效果。(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政策是针对政策问题制定的,政策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包含另外的未被发现的政策问题,不同的政策问题又可能相互交织。政策问题的复杂性给政策评估带来了极大的难度。5.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呈高金字塔型,是“尖型结构”;而管理层次上,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则呈扁金字塔型,是“扁平结构”。不同形态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四、论述题:1.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及消除阻力的对策?答: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1)人们的认知,即人们对组织变革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态度;(2)利益分配(3)变革所需付出的成本(4)组织的惰性(5)变革的不确定性。消除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对策是(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尽心设计变革方案,加强宣传力度(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 (6)强化革新行为(7)必要的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受到冲击的人员。电大【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三:(5-6章)一、填空:1.政务官 事务官2.职位分类 品位分类3.政治任命制度 公务员制度4.人力资本理论5.以人为本6.功绩主义 法制主义7.政治性 道德性 8.国家财政收支 预算会计 政府审计9.“市场” “公共” 10.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国家决算二、选择题: 1.C 2.A 3.C 4.C 5.D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的理解?答: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表现为:(1)功绩主义的精神(2)法治主义的精神(3)人本主义的精神(4)“市场主义”的精神(5)分权主义的精神(每项要有自己的解释)四、案例分析:本题答题要点:(1)阐明公开招考公务员的积极意义。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用人机制,引入了竞争机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自主、择优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体现了民主的精神,等等。(2)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在招聘工作中的意义(3)阐述自己对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电大【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四:(7-9章)一、填空:1.信息源 信息处理器2.用户满意原则3.诉讼 侵权赔偿4.行政监察 行政复议5.信息接收者6.公共管理客体7.绩效衡量 绩效追踪8.知情权9.经济绩效 社会绩效10.价值 不同文化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A 6.D 7.B 8D 9. B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务? 答: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做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及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2.简释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含义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答:公民的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主要包括政治知情、司法知情、社会知情和个人信息知情等几项权利。狭义的知情权则专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二是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有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3.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于: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行政监督权是一种控制权力,它反映的是行政机构的上级与下级之间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存在而存在的命令服从关系,这种关系往往通过指挥、指示、认可或核准、备案或备查、视察、审核、撤销、变更、废止、奖惩、争议解决、行政立法及解释等形式发挥作用。行政监察是指为了保证行政责任的实现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负责监督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活动。 审计表现于外部审计与绩效审计两种情况。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绩效审计,都有利于对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以利于提高财务绩效,节约资金。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请求该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对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适当性进行审查的活动。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答: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有经济标准,主要是指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描述;效率标准,即指投入与产出之比,费用与效用之比等。效果标准,通常是指那些难以量化的公共服务实现目标的程度。公平标准主要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所应体现的平等性等。责任标准是指政府的一切公共管理行为,都必须符合公民的意志、利益和需求,都必须对公民程度责任。四、论述题:1.谈谈你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认识和改进的建议。(要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2)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3)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4)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5)网络安全问题。(6)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7)人员素质问题等。改进建议(略)2.试分析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并论述解决的对策。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作为公共部门来讲,仅有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考虑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由公共部门的特点所决定的,公平与民主才是核心价值。第二,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在效率至上原则下,我们经常会发现公共部门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所干的却是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第三,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四,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的确要关注效率,但效率不宜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全局性、综合性和终极性的评价标准而处于至上地位。公共部门的公共特性对传统的效率至上提出了挑战,要求给予效率合理的定位。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社会和公众的意愿与要求是公共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果我们把那些公共服务的对象,即受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行为影响的人比拟为顾客或用户,那么只有当公共服务能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时,才是有绩效的。因而,评价公共部门绩效优劣,主要不是看它投入了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意,这就揭示了政府绩效评估上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即用户满意原则。以用户满意原则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最终尺度,不仅是民主政治本质宗旨使然,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公共管理中倡导用户满意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上公共部门的权威心态和公共部门为尊的状况,从而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公共管理活动的绩效,首先就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其次,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第三,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填空题1、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2、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3、 行政法律关系变更包括:主体的变更、客体的变更、内容的变更4、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5、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6、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理7、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8、 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9、 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以及适用力的不同,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10、 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11、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12、 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1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14、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15、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16、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17、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18、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19、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20、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21、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22、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23、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分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24、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25、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26、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27、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28、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29、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30、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作出行政许可决定30、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3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向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33、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方式34、行政合同的缔结主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35、行政合同缔结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原则36、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37、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3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39、行政命令式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40、行政职务产生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41、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42、以行政知道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43、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是警告和通报批评44、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45、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46、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47、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48、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49、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5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自知道该具体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复议。51、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52、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53、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54、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后补”式的追偿:一种是“先陪后追”的方式55、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5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理57、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58、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59、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60、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61、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6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6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集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使用调解。64、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方式65、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66、可定案证据的特征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67、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68、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记性审查的专门活动69、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70、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71、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72、执行根据是指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施的生效法律文书73、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有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74、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75、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划分的依据是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做为标准。76、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77、被委托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78、行政处罚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79、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80、我国宪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81、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82、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中的创新包括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者联合办理。8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84、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8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86、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乡四级。87、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特殊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88、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89、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90、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91、 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92、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93、 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94、 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95、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96、 以行政强制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和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对人身、财产和行为的强制。97、 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98、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99、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100、 暂扣和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行为罚。101、 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102、 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103、 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104、 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105、 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06、 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107、 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委任是由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108、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109、 国家赔偿法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110、 我国赔偿诉讼的举证制度依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赔偿义务机关也可)负免责、减责的举证责任。111、 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112、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113、 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114、 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七种形式的判决,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和确认判决。115、 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116、 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117、 依据行政相对方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可以将行政相对方分为个人相对方和组织相对方。118、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119、 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120、 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精神实质。121、 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122、 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选任是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生行政职务。123、 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124、 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125、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赔偿案件的管辖同于行政诉讼案件。126、 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127、 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128、 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129、 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概括规定,列举规定和折衷规定。130、 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131、 行政许可权是行政许可行为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132、 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133、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二、名词解释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2资格许可 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如生产、经营许可。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和制定程序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国际条约等。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9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10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1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16首长制:凡将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17委员会制:将该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制。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19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以外的工作人员。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2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针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24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2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2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7行政行为的内容:就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28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活动。29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30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裁决行政争议的行为,行政司法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31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32不要式行政行为: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33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3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3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36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发现其违法或不当,由有权国家机关予以撤销,使其失去法律效力。37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某种法定情形而依法宣布失去法律效力。38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39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以及对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凡是不属于法律规定为国家机密的情况,公民均有权向行政机关了解。40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41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42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43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颂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44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的强制执行措施。45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46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这是一个上位概念,它包含行政强制执行和即时强制;其中行政强制执行又包括直接强制执行和间接强制执行。)47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48间接强制执行:指行政主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49直接强制执行:是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相册状态的一种强制招待措施。50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51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52行政合同的变更:是指现存合同基于行政主体的权力如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或其他法律事实,在不改变现存合同性质的基础上,对涉及合同主体、客体或内容的条款作相应的修改、补充或限制。53行政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面履行时,当事人提前结束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54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55行政处罚:是行政区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56申诫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谴责和警戒。57人身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58行为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59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60一般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61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督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