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年电大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指导参考答案【精编微缩打印版】.doc
电大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指导小抄1、“教也者,长善而求其失者。”,该话出自(学记)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3、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4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1、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给深发展、追求教育的多样化、追求教育的国际化、追求教育的终身化)。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公布。3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癸卯学制),它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1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2教育史上第一个特别重视体育的人是(洛克)3赫尔巴特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楚(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5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教育发展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5受教育权利是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6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本体)。7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出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8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9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各方面。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环境)2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人类历史上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6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8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1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教育目的)。2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教育方针)。3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4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有(孔德、那托尔普、涂尔干)。5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61993年,美国政府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作大教育目标。1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3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时间分配、课程设置)。4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1学校教育的途径有(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3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咨询与指导、休闲指导)。4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是如下多种智力组合(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处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1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2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终身性、针对性)。3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多样性、群众性、补偿性、开放性)。1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教师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2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自由、全作、时间预算)。3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教师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能力)。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支委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方式、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无歧视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2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安全的权利)。3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彼此都有各自典型的特征,这表现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1.“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2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所提出的教育要求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现有水平的差距。3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培养。1学校文化是一管理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微观组织文化。21904年颂的癸卯学制,是我国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它标志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颁布。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5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两个基本特性。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上提出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人的能的方法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3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提示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规律。4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马卡连柯6布鲁纳认为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7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有效教育方法是发现法。8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一个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可能的发展水平,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是最近发展区。9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10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是指的就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11.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发展来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黄炎培,他提出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是敬业乐群。12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指教育与社会各构成要素之站的相互制约关系或彼此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2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它的政治作用。3教育先行的思想和命题,最早见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4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实理论根据在于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定位具有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5实现“两基”是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6提高质量注重效益是教育优先发展的生命,而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质量。7教育现代化要经历三个阶段:过渡阶段、变革阶段和高度现代化阶段。8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9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1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教育的基本矛盾。教育中两大基本矛盾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2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两个相相辅相成的过程来实现的。3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4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体现是,儿童的发展存在最佳期和关键。5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少年期是一个关键期,这个时期又称为分化期、危险期、迷惘期、关键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6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7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8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和过程及其阶段。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调控、评价和选择的功能。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国家的教育方针。4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5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7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8美里根政府于1983年在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确定了“高质量”的教育目标1具有高度信息会计师的学校教育内容,指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要教给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布鲁纳称其为“学科结构”,瓦。根舍因称其为“典型的范例”。2学校教育内容要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指的是,要使知识的逻辑顺序和人的心理认知顺序相吻合地编排教育内容。3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重在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在初中阶段设计了理科综合课程“科学”和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设计了“文艺”课程等。4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整体设置上,小学了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5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由“个体学习”转达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1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工作是教学。2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其核心或者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学说,该学说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4综合实践活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生活体验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5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除了指定领域以外,还有团队活动和社团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待活动等。6职业生涯指导是指为学生“生涯设计”提供帮助,引导他们学会寻找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1现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类型有社会举办型和学校兴办型。2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个教育者是父母,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特点。3“知子莫若父”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4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这表明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5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工作是教学。1我们对“教师”可从以下大体上方面理解:第一方面是指职业,第二方面是指社会角色,第三方面是指教育者。2近代以来,教师之间实行分工制度。制度有两种:一是级任教师制;一是科任教师制。3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指: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4在道尔顿中学,学生的作业按月作出安排,它是师生之间一个月的学习公约,也是一份包工合同。5传统的教师职业是传授知识,信息时代的教师职业是教人学会学习。6美国的教师职业就业,首先需要持有有效的教师许可证,还需要参加聘任考试,方能成为正式教师。7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一权威文献中提出“教师是专业性职业”。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2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3学生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生理因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不足。4所谓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5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教育观念: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社会成员头脑中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的教育主张、教育观点和教育评价标准等。教育理论: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有一系列理论范畴所构成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 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 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制订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布的教育行为指南。 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身心发展: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或者答: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通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自我教育:是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教育的本质特性:(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做中学”理论:杜威认为: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从做中学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要给儿童创设各种活动的情境,指导儿童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2)人的遗传素质优于动物的最大特定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3)遗传素质的生物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4)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5)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6)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2)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3)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4)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5)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就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该思想的本质特征为:(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新课程的特征:首先,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其次,增加了与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再次,放弃以往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尺度的界定,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1)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以“学会生存”为其根本职能,要求以“四个学会”作为教育的原则;(2)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3)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4)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5)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期待与要求:(1)使学生达到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学力的统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有价值导向的教育,发展他对事物价值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以及批判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价值体系,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个体发展与人类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当代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理念;(2)尊重的教育理念;(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依法施教的理念;(5)自我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对策 (可能性):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地教师职业伦理规范。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结合实际谈谈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的制约:(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教育的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如果能得到以上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的认识。要点: (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完成”的过程。(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结合实际,谈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2)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现代教学任务的理解。(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从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1)教师专业精神:教育信念;教育态度和动机;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谈谈教育者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1)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性主要指三方面内容: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谈谈你对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认识(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6),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简述学校文化的特点1、既有共性又有个性。2、既有隐性又有显性。3、既有感化又有强制性。4、 既有单项又有综合。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过程是什么。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来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这四步教学模式改造成著名的"五步教学法",亦即五个教学阶段的理论,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杜威的教学过程阶段论的内容杜威是从对思维的分析入手谈教育过程的.杜威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的情境;疑难的确定;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阶段所涵的结果;试验,证实或者证伪原来的假设.依据思维的历程,教育过程可分为这样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提出有关的假设;对获得的概念进行验证;要求学生对获得概念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依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请变变你对自己正在参与的电大学习的认识终身教育思想促进了我教育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我把人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截然分开的阶段,而把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特别是最终完成正规的大学教育,作为立足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目标。而随着终身教育思想传入我国,使我认识到正规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并不能使人受用一辈子,一个人要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成人教育正是以它独特的多样性的方式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现今的成人教育不仅限于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而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成年人需要帮助的各发展阶段上,不间断地给予帮助和提供教育机会。所以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促进社会进步、满足人的需求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因:1,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2,从根本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原因。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教育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特征: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政治经济结构决定着教育的结构、类型和管理体制.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谈谈你对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此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主体性特征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这一论断?第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千百年来众多教育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卢梭、莫尔、欧文等。但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些思想无法变成现实。第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指明人的全面发展正在由理想向现实逼近。特别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以后,不论社会生产领域,还是社会工作部门,都要求人具有全面性。一个人发展得越全面越能适应不同社会工作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全面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中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完全实现。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制度、教育目标、生产部门等方面都协同一致,把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不再是理论和理想,在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正在不断向现实靠近教育优先发展的涵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知识经济、天人合一、全球化。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一)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二)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四)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五)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当个体已有水平与外部环境要求之间出现矛盾,使个体内部产生需要;当个体意识到这种需要并且客观条件允许时,需要转化为动机;在动机驱使下,个体制定目标,采取行动,最终满足需要,同时获得发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从而推动个体身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其功能具体如下:(1) 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 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 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4) 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现代教学的任务:(1) 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 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因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1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2 概述思想品德的任务。(徳育) 答:以共产党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具体任务如下:(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3 简述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答: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当前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徳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4、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答:(1)高尚的师德: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教师的道德还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5、简述现代学制度的基本类型。 答:有三个类型。(1)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欧洲国家都是这种学制。(2)单轨学制:是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最早产生于美国。(3)分支型学制:即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6、试析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优点是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缺点是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今天,我国学校的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如下:(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的传授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7、简析“受教育均等”。 答:“受教育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构的均等。由仅仅强调受教育向强调积极参与教育的转变,是教育民主化向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