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七章明代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doc
-
资源ID:23981838
资源大小:423.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七章明代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七章明代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西安翻译学院课程教案设计首页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地点:本次课标题:第七章 明代的教育知识点内容1、明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2、明代的科举制度3、宋元明时期的私学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识记明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2、识记掌握明代的科举制度3、了解识记宋元明时期的私学4、理解掌握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重点与难点重点:识记掌握明代的科举制度 了解识记宋元明时期的私学难点:掌握和领会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备注第七章 明代的教育第一节 明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一、文教政策(一)崇儒纳士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在南征战中,懂得了读书的作用,认识到要取得政权,治理国家,没有儒学,没有儒士是不能成功的,因而在战乱时期就很重视文化教育,一方面他自己勤于学问,另一方成更注意罗致文人,留意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明王朝建立之后,对人才的选取更加重视,措施亦更加有力。(二)创行八股取士明王朝在思想领域极力推崇朱理学,并奉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对思想领域的不同学派加以排斥和压制,明太祖与刘基首创八股取士,从“四书”和“五经”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代圣人立言”,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三)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明王朝是以君主独裁为特点的封建专制政权。在文教领域里,朱元障实行了种种禁锢思想的措施。明朝对国子学和地方学校的教官和学生都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二、学校的教育制度第二节 明代的科举制度明代科举制度的特点:1、自隋唐行科举以来,历代考试科目均有进士、九经、开元礼三史、三传、学究、明法等科,而明代却只有进士一科2、明代考试内容包括经义、当代的诏诰、律令、经史和时务策等三方面。明初经义以“四书”、“五经”为限,而“四书”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做为官方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不仅被定为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学教材,而且成为士人仕进的唯一根据。3、 明代科举分三场举行,每场所试内容和份量,乡试和会试完全相同。4、 考试所用文体,规定一律要用“八股”。八股特点有三:第一,“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四书”已与“五经”齐名。第二、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第三、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三、科举的作用和影响科举成为唯一的入仕之阶。既然科举如此重要,作为科举附庸的封建教育,必须以科举之需为其内容和目的,而科举对教育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八股”,八股既为试文固定程式,于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也以教学八股为目的。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的私学一、蒙学和经馆私学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以识字和学习基本知识为主的“蒙学”,相当于“小学”;一类是在蒙学的基础上,学习儒家经典、理学著作,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经馆”等,相当于“大学”二、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四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二、“心即理”、“致良知”学说和教育作用、目的的主张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说。王守仁认为,宇宙万物都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心内之中。王守仁不承认有客观存在之理,反对朱熹“即物穷理”的思想,认为“心”与“理”是合二为一的。王守仁从“心即理”出发,把内心修养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多次提到“存心”、“尽心”、“明心”、“收其放心”、“求得其心”一类的修养方法。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即是明心、存心、求得其心、即是支人欲,支习染,即是存天理,去人欲。王守仁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而他的理论基础则是“致良知”说。“致良知”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以实现“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三、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为了实现其目的,他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教育内容,读经、习礼、写字、弹琴、习射、无不可学。名词:训蒙教约“训蒙教约”,其训练标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目。所设科目为歌诗、习礼、读书三项。四、教学原则和方法(一)知行并进王守仁在上曾提出“知行合一”说,这是与其“心即理”“致良知”说密切联系的一哲学观点。王守仁所谓的“知”、“行”基本是封建道德观念的“知”、“行”,他认为这种知行应当合一,而且本来是合一的。(二)自求自得王守仁为了达到使学者“致良知”“明人伦”的目的,强调要引导学生“各得其心”,学习贵于自得。要达到自求自得,必须采取独立思考的方法,提倡怀疑,不盲目迷信书本、圣贤,并勇于坚持。王守仁多次提到为学要循序渐进,不可躐等,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上要顾到学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王守仁认为,良知到什么水平,教学就到什么水平,与循序渐进相联系,王守仁还强调因材施教。王守仁从他的良知说出发,认为乐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王守仁对当时儿童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批判。课后记推荐阅读书目中国教育通史·明代卷宗韵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8-1 课后作业情况实践活动建议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