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沪科版共8套含答案).doc
-
资源ID:24019921
资源大小:95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沪科版共8套含答案).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沪科版共8套含答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沪科版共8套含答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沪科版共8套含答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1所示为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图1 A顾客本身 B扶梯 C大楼地面 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 mm的细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大可达约40 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 4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中单位是mm的是()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5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 mm B1 cm C1 dm D1 m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63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7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2所示,其中能说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图2 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s与时间t关系图像的是() 图3 图4 9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0t1时间段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的 Bt1t3时间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时间段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时间段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11在百米短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为6 m/s,中途的速度为9 m/s,最后冲刺时的速度为10 m/s,如果他的成绩为12.5 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9.67 m/s B12 m/s C8 m/s D9 m/s 12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 m B7 m C15 m D25 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6所示,测量值是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 图6 14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对运动的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_为参照物。 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7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和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图7 16图8是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过程中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从图中可以判断:小球在a、b位置间的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位置间的平均速度。 图8 17某同学郊游时,用0.5 h走完1.4 km的路程,休息0.5 h后,再用0.5 h走完1.3 km的路程,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km/h,合_m/s。 18如图9所示,图甲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该桥全长36 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速度表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该车此时的速度为_km/h,车辆以该速度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h。 甲 乙 图9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9(12分)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10甲所示。 图10 (1)小明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cm。但只测量一次是不行的,应该多次测量,目的是_。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s。 (3)由一块地砖的长度,可知小明走完长廊AB通过的路程为_,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m/s。 20(10分)如图11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图11 (1)该实验的原理是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 (3)如果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1会偏_。 (4)图中停表的1格表示1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的时间。其中s190 cm,小车长10 cm,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m/s。 (5)由计算得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四、计算题(共18分) 21(8分)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志牌,如图12所示: (1)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 min,则车的速度为多少?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熊家冢最少需要几分钟? 图1222(10分)成渝高铁是“十一五”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从成都东站至重庆北站全程长308 km,设计时速350 km/h。2016年1月10日成渝高铁日开行32对动车组列车。下表是G8541次列车时刻表,如果你乘坐该次列车旅游。求: (1)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和平均速度。 (2)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时间 里程 1 成都东 始发站 17:23 0 km 2 资中北 17:57 17:59 2 min 187 km 3 永川东 18:29 18:31 2 min 276 km 4 重庆北 19:03 308 km答案 1B 2A 3B 4C 5A 6A 7A 8B 9D 10D 11C 12C13.2.80114.河岸人 15甲乙向后运动 16大于 171.80.5 1880 0.45 19(1)60.00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2)20(3)18 mst0.9 20(1)vst(2)小(3)小 (4)0.225(5)变速 21(1)标志牌“熊家冢15 km”是指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熊家冢的路程:s15 km,t30 min0.5 h,vst15 km0.5 h30 km/h。 (2)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 由vst得,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熊家冢最少需要的时间: tsv15 km40 km/h0.375 h22.5 min。 22(1)由表知G8541次列车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时间:t18:2917:5930 min0.5 h;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路程: s276 km187 km89 km,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平均速度: vst89 km0.5 h178 km/h。 (2)总路程为s总308 km, 总运行时间:t总19:0317:231 h 40 min53 h, 则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总s总t总308 km53 h184.8 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