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 资源ID:24022645       资源大小:846.50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_x0001_ _x0001_ (2010届)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题 目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为例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5月15日 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长期以来,充足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公共基础设施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当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适应发展。所以分析当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核心之一。如何切实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农村特色的供给之路,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调查实证研究,分析了当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并发现资金投入主体单一、基础设施档次低、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协调规划等建议,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使当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更加合理、科学。关键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投入Abstract: For a long time,the supply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s is considered as the boost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economy developing, public infrastructures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When the rural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supply of infrastructures should also be changed accordingly. To analyse the supply status of infrastructure and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supply process becomes a focus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concern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frastructures supply and establish a supply mode which adapts to local rural situations is becoming a critical problem.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upply status of infrastructure and find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imit of investment access,low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local situation,the article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find more access to investment,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so on to consummate the supply of rural infrastructures. Key Words:Rural Public infrastructure;supply;investment目 录一、引言1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1(一)公共基础设施的界定及其分类1(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界定及其分类2(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特征3三、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4(一)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方面4(二)农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方面5四、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7(一)浦江县黄宅镇的基本概况7(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现状7(三)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8(四)农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9五、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11(一)资金来源不足,投入主体过于单一11(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和质量亟持提高12(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机制尚需健全12(四)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13(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后管理亟待加强14六、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对策14(一)政府主导,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14(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15(三)促进文体活动的开展,提高村民素质15(四)发展清洁型经济,切实减少污染源16(五)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制16七、结论17致 谢18参考文献19一、引言 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政府正着力改善和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与水平。相比之下,生活着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显着性作用;同时,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严重短缺,农村公共服务长期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黄宅镇是浦江第一大镇,同时也是工业重镇,工农业相对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但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任显不足,所以黄宅镇比较有代表性。本文以黄宅镇为例,对该镇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以期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一)公共基础设施的界定及其分类关于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经济学平衡增长理论的先驱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公共基础设施是社会的现行成本,它为其他产业创造投资机会。社会先行成本包括电力、运输、通讯等所有基础产业。姆里纳尔.达塔提出公共基础设施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运输和通讯、电力生产和供应、供水排污等城市公共用事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中的水利设施和其他供水工程。广义的基础设施是从社会分摊成本的意义上解释的,社会分摊成本是向一个以上行业提供服务为其产出的经济性投资。 周彦,中国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第1页按照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共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即永久性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以及其他交通部门。另一类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文教、医疗保健设施等。(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界定及其分类根据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以及参考杜向阳 杜向阳,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第2页等其他专家学者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界定,在本文我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定义为: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道路和交通设施、农村水利和农民用水设施、农村电力和能源设施、农村电信设施、部分大中型农用机械和设备等。由于不同的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的购买力差异甚大,所以上述各项投资的属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内容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要少得多,因为许多的机械、设备和设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户能够购买和拥有,而中西部地区很少有农户具备如此经济实力,必须共有。因此,在研究农村经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时,应甄别对待。另一类是农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文教、医疗保健设施等。这类设施是社区农民正常生活所必须的条件。(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特征作为公共物品的一部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除具备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等一些基本特征外,还表现出具有其自身特点的个性特征:第一,溢出效益和市场的无效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溢出效益十分显著,难以直接用货币来衡量。如农村道路的建设不仅能用来运送水稻蔬菜等农产品,而且也方便了非农产品的运送和非农居民的行走,也就是说受益群体比较大。很明显,溢出的效益投资主体难以直接以货币的形式收回。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杜向阳,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第2页,一项投资要有效益,其边际收益应该等于边际成本。但现在的情况是投资主体难以获取溢出效益,即社会边际收益,而在有溢出效益的条件下,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之和。所以,对投资主体来说,私人边际收益始终小于边际成本。因此,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投资无效率或效率不高。第二,层次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五个方面揭示了人的不同层次需求(见表1)。从最低层次的道路、桥梁等直接与生产相关的需求到公园、图书馆等最高的精神需求。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不同人的需求中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层次性还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公共基础设施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来提供。凡属于地方性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应该由地方政府提供,比如地区道路建设、路灯建设等;属于全国性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应该由中央政府来提供,比如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凡属跨区域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则应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政府协调提供,比如浙江与江苏交接地区的水资源共享与水污染共同治理等。由此可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主体也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表 马斯洛需求层次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要(如图书馆等)第四层次尊重需要(如养老,医疗保险等)第三层次社会需要(如教育,农业科研,科技推广等)第二层次安全需要(如公共治安,民兵,乡村医疗等)第一层次生理需要(如道路,桥梁,水利设施以及大型农具等)第三,短缺性。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市场无效性或低效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私人投资主体不愿从事这方面的投资。资本往往是逐利性质的,他们得不到投资的所有收益,因此他们投资的动力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市场化难以实现。政府和集体组织投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为有利,因为政府和集体组织能够用税或费来支付建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成本,并且政府和集体组织具有足够的权利和能力来管理这些设施。但由于大量“搭便车"现象的存在,社区农民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偏好又难以估计,政府和集体组织常常不知道究竟应该提供多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进而出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地方政府往往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对农村公共基础社会建设进行投资,这样也造成了相关地区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三、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近年来,面对日益暴露出的农村发展问题以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薄弱的现状,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各种支农政策应运而生。国家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以每年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建设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方面1、在生产设施建设上,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213个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开展了150个节水示范项目、50个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和99个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全国修建了5700多个大中型灌区,5万多处大中型泵站,2000多万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47.84万公顷。“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完成投资5484亿元。在道路建设方面,截至2008年底,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0.1%和79.8%,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81.2%。新农村建设这几年,全国的村村通公路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全国65万个行政村中,仍有近4万个村还未通公路。2、生产服务方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体系,地区以上农业科研机构1170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1.61万个,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15人,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45%提高到2005年的48%左右。逐步建立了农业良种育、繁、推、管体系,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左右,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50%。初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体系。图1 部分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情况3、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全国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超过2.85亿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9万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5.6万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8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二)农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方面1、农村生活设施方面。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解决农村2.82亿人、1亿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0%(见图),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3.1%,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57.5%。全国已有99.6%的乡镇、92.9%的行政村实现通公路,97.8%的行政村通电,95%以上的乡镇,70%以上的行政村可以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30%以上的农户安通电话。与此同时,全国仍有不少地方的农村人口没有用上自来水,有9000多万农民因季节性干旱影响而遭受供水困难。还有一些农民长期得不到安全饮用水。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电力设施还比较落后,全国仍有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2、生活服务方面。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全国3.47万个乡镇共设乡镇卫生院4.0万个,全国62.5万个行政村共设立60.9万个村卫生室。在农村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生入学率达到99.2%,农民文盲半文盲降至8%,农村职业高中占全国职业高中总数的60%以上。至2006年底,全国有小学校的村比重为32.4%,有中学校的村比重为5.8%;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农村教育师资匮乏,教师数量、质量和学科专业结构都存在着不足。496.4万村民、238.6万户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5378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610万人。90%以上的乡镇建立起文化站,50%左右的行政村常年设立图书阅览室。3、社会保障方面。农村医疗与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拉动农村消费,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保障。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在农村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投入与关注,如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了医疗改革试点的范围等等。但是总体而言,农村医疗状况不容乐观,乡镇医疗卫生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求,从事医务服务的人员学历与技术偏低,医疗卫生体系仍然脆弱。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也明显偏低,农村参保人数占全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只有7%左右。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和韩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已经分别达到93%和97%以上;印度2006年也已为全国25%的农村老人提供了养老金。我国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以上数据表明,随着国家财政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财政投入已经涉及到了农村各个领域,农村公共产品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供给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生产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四、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分析(一)浦江县黄宅镇的基本概况黄宅镇位于浦江县东南部,镇域西连浦江县城浦阳镇,南与义乌市毗邻,20、47省道穿镇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设互通口,系浦江第一大镇,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占地68.72平方公里,下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8万。黄宅镇处于浦阳江冲积平原中部,平均海拔在3771m之间。全镇有耕地面积2.6万亩,山林面积3.5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葡萄、甘庶、柑桔、蜜梨等,“江南第一家”、“紫莹”两只葡萄品牌被评为省级优质农产品,蒋才文葡萄基地是省级无公害水果基地。粮油、花卉、葡萄、蜜梨、蔬菜、畜禽养殖为农业主要产业,中东木业有限公司、浙江浦江万紫千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浦江福利竹木制品厂等三家企业被评为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工业经济发达,共有企业626家,其中县“127”工程企业12家,集团公司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超500万元企业 23家。工业功能分区建设初具集聚效应,开发面积3.1平方公里,引进企业248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3家,县外企业 167家。全镇已形成五金、轻纺、工艺品、制锁四个主导产业。2008年全镇人均居民人均收入6300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3.4亿元,工业增加值8.41亿元,自营出口交货值7200万美元。镇域有官岩山风景名胜区和“上山”古人类文化遗址。“上山”万年米粒的发现,表明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05年6月,上山遗址被核定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岩山奇岩突起,风光秀丽,并有心越故里、官岩石壁、官岩寺、胡公祠、通海洞、薄刀峡等20多处景点,为县级风景名胜区。另外,镇域还有岳塘山麓的“克猷堂”、费宅以及古塘村,经整修后均有旅游开发的价值。(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现状 随着黄宅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从资金投入来看,从2006年的300万到2009年的400万,年均涨幅在10%以上,说明黄宅镇财政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处于相对稳定增长的态势。从投入主体来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主体主要是政府,村集体,农户和社会四方面。政府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农村邮电通讯设施投资、部分道路投资最重要的主体;村集体在其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比如村里的体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农村道路等。(三)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黄宅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投入,水利设施比较完善(见表2)。镇内有小I型水库一座,即和平水库,库容为354万m3,集雨面积10.4平方公里;两座小II型水库,青草乌水库,库容为10.2万方;老鼠洞口水库,库容为10万方。其他水库48处,库容都在10万方以下,库容为446.98m³。这些水库都为农用水库。此外还有通济桥水库的南渠,72线渠,北渠,中渠,受益农田3万亩。截止2006年,黄宅镇有农业技术人员35人,农业机械总动力14500千瓦。 浦江县人民政府网,年浙江乡镇统计年鉴表 部分水利设施统计水利设施类型小I型水库小II型水库其他水库水渠数量1座2座48座3条容量354万m310.2万m3446.98万m3未知2、交通网、电网、道路建设。交通网、电网、信息网等生活基础设施的供给不断扩大,质量档次大大提高。今年来,黄宅镇政府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相继实施了一大批人畜饮水,乡村公路,通讯工程等建设项目,到2006年底,黄宅镇公路里程达到78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用电、用水、交通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目前,黄宅镇已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电,100%的行政村通电话。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深入发展,到2009年年底,10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主要道路实现硬化,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比如后将村,已实现大小街道100%硬化,并有专人负责打扫和维护。3、农村通信、用水基础设施建设。到2006年年底,固定电话装机数量为15532部,电话宽带用户4400户,CDMA用户2662户,78.5% 的家庭安装固定电话(见图2)。镇内移动基站共28个,用户总数达48805个。“甘泉工程”于2004年在黄宅镇启动,到2009年年底,黄宅镇100%行政村通自来水。100%的行政村村设有垃圾集中点,部分行政村有专人负责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处理 年黄宅镇政府工作报告。图 部分农村通信、用水设施统计(四)农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 1、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年底,黄宅镇有初级中学二所,分别为黄宅中学和治平中学,中心小学四所,农村完全小学10所。其中初中在职教师159人,占地面积70000m2,建筑面积22170m2;小学在职教师283人 华网在线。今年来,特别是“普九”期间,全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师、专用教师、行政用房的基本齐全,小学初中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为100%,体育器材配齐率也达到了90%,两所中学都配备了30台以上电脑。目前,黄宅中学已被评为省三类标准化学校、省示范性学校,黄宅中小获得了省农村示范学校称号。黄宅镇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了绿色学校建设工程,投入100万,将黄宅中学,治平中学,黄宅中心小学,治平中心小学和海塘小学建设成为绿色学校。经过多年努力,改变了原来学校多而散的局面,使现在的学校布局更加合理。2、农村文化娱乐生活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广播网、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专业户、农村信息点、体育健身设施等,目前100%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镇内有垃圾处理站1座,银行信用社共6个。到2009年年底,黄宅镇有线电视用户15648户,入户率68.7%, 年黄宅镇政府工作报告每个行政村都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健身设施,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有了保障活,全民健身运动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加强,个别行政村如前陈、后将村、李源村等还修建了灯光球场和舞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到2008年底,镇内有农村万册图书馆二个(见表3),电影院一座,溜冰场一个,邮电局一座,文化公园一个,农村信息点15个,农民信箱用户达到4000户,农村文化活动站11个,每8833人拥有一个文化活动站。3、另外,黄宅镇目前有集贸市场5个(见表4),其中主要菜市场2个,汽车站一个。该汽车站目前已开通到金华其他县市的所有班车,同时也有到嘉兴、宁波、杭州等省内一线城市的班车。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方面,黄宅镇建立了以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农村卫生防疫体系及医疗保健网络,镇内有县第二人民医院与二所乡镇卫生院,56所个体卫生室和医疗站。浦江县第二人民医院现拥有医疗用房1万1千多平方米,额定床位180张,职工230余人。每543人拥有一张床位,86.6%的行政村拥有一个卫生室。全镇参加农村新型医疗合作的有54805人,参保率为91.27%。 年黄宅镇政府工作报告表 部分农村生活娱乐设施统计名称初级中学小学垃圾处理站图书馆电影院溜冰场数量2141211名称邮电局文化公园汽车站综合医院集贸市场个体卫生室和医疗站农村信息点数量111155615表 其他设施统计五、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在近年全镇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黄宅镇目前农村环境卫生和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步子迈的还不够开,值得深入研究,切实解决。本文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和进行相关访谈,对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一)资金来源不足,投入主体过于单一1、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并不少,但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来说还远不够。政府虽然已经重点进行了水库除险、人畜饮水工程、农田灌溉工程、村级道路整治等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更好的满足村民的需求,要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必须继续加大投入。2、资金投入主体过于单一。长期以来,我国重工轻农的产业政策形成了今天城乡分割的二元架构,同时也造成了城乡独立的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基本由政府承担,而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基本靠农民或集体出资,这样的供给体制显然有失公平,又有违公共财政原则,农民负担过于沉重。在黄宅镇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当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村集体,而非政府。例如,在2008年到2009年后将村新农村建设所投入的费用为70万,项目有灯光球场建设,道路硬化,明堂修缮,路灯铺设,健身体育器材购买等,其中道路硬化镇政府拨款3000元,灯光球场建设拨款30000元等总计不超过50000元,90%以上的项目建设费用都是由村集体投入。这种资金投入体制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会挫伤农村经济的再生产能力,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和质量亟持提高近年来,通过村庄整治工程,黄宅镇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黄宅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修路、粉刷、绿化、亮化、洁化等工程,没能一步到位地达到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目标,离“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虽然干部群众要求拆旧建新的呼声十分强烈,愿望相当迫切,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黄宅镇现有经济水平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二是规划和土地政策的制约,现在许多村有土地但无可用指标,部分经济发达的村想启动较高起点的基础没施和新村建设,但因没有土地而不能实施。(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机制尚需健全虽然黄宅镇完成村庄整治的村基本已经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村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完全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的村所占比例很小,大多数村的垃圾还没有真正实现环卫化处理。主要原因有三方面:1、黄宅镇属于工业重镇,镇内企业较多,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流动人口数量大,管理难,卫生意识相对薄弱,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家庭企业比较多的行政村,比如以小五金行业为主的后将村,以纺织产品为主的李源村等,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居住点又比较分散,难以做到“户集”,生活垃圾处理压力较大。2、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要投人正常运营,需要购置专门的运输工具,聘请专职清运人员,成本较高,很多村经济上还难以承受。现在镇内行政村还未做到统一安置垃圾箱,生活垃圾基本上是倒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等待相关人员来处理。3、村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还未彻底改变,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做到垃圾袋装化、垃圾分类投放和集中堆放。随地乱认垃圾现象任然存在,村内垃圾收集点数量相对较少,这给垃圾投放和垃圾收集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四)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目前,黄宅镇内各行政村还未普及使用雨污分流设施,个别行政村建造了沼气厌氧净化池,大部分村还未将污水收集处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黄宅镇养殖业发展较快,而在该行业中又以鸡鸭养殖为主。鸡鸭养殖需要靠近水源,而鸡鸭的粪便会对水源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然而由于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水净化设备,养殖场一般都是直接将污水排入河流或者渠道当中,这已经成为黄宅镇农村一大污染源。另外,农村家庭加工业特别是水晶加工和废旧塑料物品再加工等污染也不容忽视。在水晶加工过程当中,有道工序需要有大量的水来冲洗在水晶打磨过程当中产生的大量粉末,加工户一般直接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水系,这就直接对水源造成了污染;其次是废旧塑料物品再加工,因为在废塑料分拣过程当中需要用水来清洗可以再次利用的废塑料,而这些污水一般也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水系的。再次就是生活污水,黄宅镇人口众多,而外来务工人员将近当地人口的一半,庞大的人群当中部分群众还没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不能够很好的将污水处理以后再排放。这些污染源已经成为黄宅镇水系主要污染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治理成本高,筹资难度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单单靠村集体或者基层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将问题解决的,而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好以后,因为其运营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所以运营管理也会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二是部分干部和农户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环境观念薄弱。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污水一般都是不经过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的,这种习惯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收集处理问题,不仅仅要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还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后管理亟待加强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黄宅镇通村公路、村庄整治、农民饮用水等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难管理”的现象。例如,农村长效卫生管理,仅局限于已完成村庄整治的村,尚未涵盖全镇所有农村,大部分的村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在实行农村长效卫生管理机制的行政村,一般都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从垃圾收集到道路打扫,都做的比较好。但是在没有实行该机制的行政村里,情况就不一样,比如道路打扫,一般都是各扫“门前雪”。在垃圾收集方面,例如新华村和严店村,虽然能做到统一收集,但是不能统一处理,垃圾乱倒现象任然存在,浦江电视台也曾今做过相关报道。在饮用水工程的管理上,黄宅镇部分村不收水费,存在吃“大锅水”、“免费水”的现象,管理滞后。这样,就容易造成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一方面以后无钱维护管理等弊端。在绿化方面,有的村重栽树轻管护,成活率不高,难以“种一片树成一片林”。六、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黄宅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黄宅镇下一步要加大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力度,加快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环境整治、提高生活质量这一重点。(一)政府主导,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1、强化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管。完善农业资金拨付使用制度,建立严格的支农工程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杜绝挪用、截留支农资金的现象,有效整合分散的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率。2、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力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采取财政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向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或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产权界定、签订特许经营权、税收减免、重大灾害补偿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3、通过创新引导商业银行涉足农村公共基础建设。可将部分投入农村基础建设的财政资金变为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综合运用对项目直接补贴和对银行招投标补偿两种运作方式,鼓励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来。(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加快县第一垃圾填理场、乡(镇)垃圾中转站、村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建成和完善履盖全镇农村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和因地制宜的垃圾处理方式。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村内污水收集管网,能纳入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村都要接入镇收集管网,其它的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沼气厌氧净化池、化粪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鼓励将处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