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讲义整理讲义-(1).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全等三角形的讲义整理讲义-(1)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与他们的位置没有关系。)【知识点2】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 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例题1】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填空:-(1) AB与 是对应边,BC与 是对应边, CA与 是对应边;(2)A与 是对应角,ABC与 是对应角, BAC与 是对应角【方法总结】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1)有公共边的,公 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的边对最长的边,最短的边对最短的边,最大的角对最大的角,最小的角对最小的角。【练习1】 如图,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1)BOD ; (2)ACD .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定义还可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和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例题2】 (海南省中考卷第5题) 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度数是( )A.72° B.60° C.58° D.50°【例题3】(清远)如图,若,且,则ABCC1A1B1= CAB【练习2】 如图,=30°,则的度数为( )A 20° B30° C35° D40°【练习3】如图,ABD绕着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EBC, 且ABD=90°。(1)ABD和EBC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指出对应边与对应角。(2)若AB=3cm,BC=5cm,你能求出DE的长吗?(3)直线AD和直线C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点1】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例题1】如图,AB=AD,BC=CD求证:BAC=DAC。 【练习1】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DEFABCEF,求证:ABCDEF 【知识点2】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角边”或“SAS".【例题2】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求证:DCAB 【练习2】已知:如图,AEBF,AB=CD,AE=BF . 求证: AEC BFD 【练习3】如图,已知ABBD,EDBD,ABCD,BCDE, 求证:ACCE若将CD沿CB方向平移得到图(2)(3)(4)(5)的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AC1C2E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3】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为“角边角”或“ASA”)【例题3】已知:如图,AOD=BOC,A=C,O是AC的中点。求证:AOBCOD 【练习4】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AC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 2、如图,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 =3,AC=AE,求证:AB=AD。3、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分别过B,C向过A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E,F。(1) 证明:过A的直线与斜边BC不相交时,则有EF=BE+CF,如图1。(2)如图2,过A的直线与斜边BC相交时,其他条件不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给出证明。【知识点4】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为“角角边”或“AAS”)这一结论很容易由ASA推得: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因此有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第三个角必对应相等,于是由“角边角”,便可证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如果具备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就可以判断其相等。【例题4】1、下列说法中: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A和B和C和DACBDEF2、已知:如图,AB=AC,BDAC,CEAB,垂足分别为D、E,BD、CE相交于点F,求证:BE=CDAEBDCF【练习6】1、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面积是28,AB20cm,AC8cm,求DE的长ABCDEF图9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求证:ADCBDE【知识点5】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例题5】(1)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三角形ABC的是()A AB3,BC4,AC8; B. AB4,BC3,A30;C.A60,B45,AB4; D. C90,AB6(3)已知:如图ABC中,BDAC,CEAB,BD、CE交于O点,且BD=CE求证:OB=OC.(4)如图,ACB=90°,AC=BC,D为AB上一点,AECD于E,BFDC交CD的延长线于F求证:BF=CE【练习2】1、对于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的一组是 ( )(A) A=A,B=B,AB=AB (B) A=A,AB=AB,AC=AC(C) A=A,AB=AB,BC=BC(D) AB=AB,AC=AC,BC=BC(2)专题三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知识点1】角的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例题1】1、已知BAC,作BAC的平分线。(尺规作图)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角平分线所交成的角的度数是( ) A45° B135° C45°或135° D都不对【知识点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例题2】1、ABC中,ABC,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8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cm2、如左下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D,如果AC=3 cm,那么AE+DE等于A.2cm B.3 cm C.4 cm D.5 cm 2、如右上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ABEACF BDFCDE 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A.只有 B.只有C.只有和 D.,与3、如图,已知ABC 中,E 是 AB 延长线上的一点,AE=AC,AD 平分A,BD=BE。 求证:ABC=2C。 【知识点3】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1:(角平分线的定义)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平分线。方法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此命题与角的性质定理的已知和结论都不同)【例题3】1、如图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 ACBC、 ADBD、 AC=AD, 求证:DEA =CEA 。 2、如图,A、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以 AB、BC 为边在直线的同旁作等边三角形 ABD、BCE,连结 AE 交 BD 于 M,连结 CD 交 BE 于 N,连结 MN,求证:BMN 是等边三角形。 3、已知:如图, AO平分EAD和EOD ;求证: AOEAOD EB=DC 4、如图,已知BE平分ABC,CE平分ACD,且交BE于E求证:AE平分FAC.第二章轴对称专题一:轴对称【基础练习】 1.(2010日照)已知上面四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是_。 (只需填入图案代号)2. (2008贵阳)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cm23. 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4.下图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B、C在格点上在图中确定格点D,并画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要求:分别在图、图、图中画出三个互不相同的图形)5. (2009河南)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轴对称的性质:专题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基础练习】1. (2010无锡)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30°,ACB=80°,则BCE= _度 (1题) (2题) (4题) (5题)2.(2010黄石)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CBD的度数为_ 3.(2009黄冈)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等于_ 4.(2009泉州)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的长为_ 5. (2010三明)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E=BE B、AC=BE C、CE=DE D、CAE=B6. (2010巴中)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知识点】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_【复习检测】1.(2010娄底)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 2.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N、M两点,求证:NDAC。专题三:等腰三角形【基础练习】1.(2010无锡)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C、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D、内角和等于180°2. (2007重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菁通数学 - 菁优网A、20°或100 ° 菁通数学 - 菁优网B、120° C、20°或120° D、36°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_菁通数学 - 菁优网5. (2010深圳)如图所示,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A、40° B、35° C、25° D、20° 能力提升6. (2010株洲)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 B、7 C、8 D、9. 7(2010鞍山)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A、4个 B、5个 C、6个 D、7个 8.(2010安徽)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_(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BAD=ACD;BAD=CAD;AB+BD=AC+CD;AB-BD=AC-CD9.(2010常州)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CE,DBC=ECB求证:AB=AC10.已知,如图,ABC中, ,CDAB与D,BE平分,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1)求证:BF=AC(2)求证: (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知识点】 1 如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_等腰三角形的判定:_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_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除及因式分解 备课资料 2011.11.07一、整式内容的特点: 内容简洁、脉络清晰、操作性强 同底数幂的分层练习同底数幂的计算法则:练习一: 练习三:1、,求2、,求 3、,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练习四:1、且,求2、计算3、计算幂的乘方分层练习 计算法则:例1:(1)(103)5 (2)()34 (3)(6)34(4)(x2)5 (5)(a2)7 (6)(as)3(7)(x3)4·x2 (8)2(x2)n(xn)2 (9)(x2)37 例21.1.计算 23×42×83 2若(x2)m=x8,则m=_3若(x3)m2=x12,则m=_ 4若xm·x2m=2,求x9m的值。 5若a2n=3,求(a3n)4的值。 积的乘方分层练习 计算法则;例1 计算:(1) (2) (3) (4) 例2 计算:(1) (2) (3) C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三个幂的运算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和化简问题1.2. 5. 若则、按大小排序为6.若,则 (用、的代数式表示);7.已知,求的值;第二部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2课时)一、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为了防止出现系数与指数的混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与幂的乘方性质的混淆等错误,同学们在初学本节解题时,应该按法则把计算步骤写全,逐步进行计算1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2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错误的指出错的原因并给予改正。(1) (2)(3) (4)3已知代数式,求当时这个代数式的值。二、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说明】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其实质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要注意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3)每一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乘下列三个计算中,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1)3a(b-c+a)=3ab-c+a(2)-2x(x2-3x+2)=-2x3-6x2+4x(3)2m(m2-mn+1)=2m3-2m2n+2m1化简计算.(1)(2)2.先化简,再求值:3.解下列方程:4.当x=2时,代数式ax3+bx-7的值为5,则x=-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为 .5. 设m2+m-1=0,求m3+2m2+2004的值.6. 要使x(x2+a)+3x-2b=x3+5x+4成立,则a,b的值分别为多少?7. 若n为自然数,试说明n(2n+1)-2n(n-1)的值一定是3的倍数.三、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说明】 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是通过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来解决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a+b)(m+n)=(a+b)m+(a+b)n=am+bm+an+bn.计算时是首先把(a+b)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单项式,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计算1计算:(1) (2)(3)2先化简再求值。(1)(2)3 (1)解方程:(2) 解不等式:4. 要使多项式与的积不含项和项,则 ; 5.展开式中与的系数分别为 ;6. 比大小7. 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a,他们的积为( )8. 借助书148页2题和150页12题找规律:第三部分:乘法公式(2课时,平方差、完全平方各一节)目标:经历探索乘法公式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会探究乘法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1.平方差公式的探究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x1)(x1)=_;(2)(m2)(m2)=_;(3)(2x1)(2x1)=_.上面各式中,相乘的两个多项式之间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乘的结果有什么规律?2.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究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p1)2=(p1)(p1)=_;(2)(m2)2=_;(3)(p1)2=(p1)(p1)=_;(4)(m2)2=_.上面各式中,相乘的两个多项式之间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乘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平方差公式(ab)(ab)=a2b2(ab)(ab)=( )2( )2(ba)(ba)=( )2( )2(ba)(ba)=( )2( )2完全平方公式 或合并为: 了解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添括号法则,体会整体思想 a(bc)=abc;a(bc)=abc.(1)(abc)(a-b-c)=?(2)(3) (abc)2.围绕下述变形方式的典型考题(1)x-y=4,xy=2,求x+y (2)已知x²-3x+1=0,求和一、 平方差公式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下列各题(1) (2)(3) (4)(5) (6)(7)2计算下列各题(1) (2) (3)(4)二、 完全平方公式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 (2) (3)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 (2) (3) 3(1)已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2)已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3)已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4注意公式的结构特征,避免公式运用的混淆:(1)与相等吗?(2)与相等吗?(3)与相等吗?(4)与相等吗?5利用公式计算(1) (2)(3) (4)6、完全平方公式涉及的分类讨论思想(1)m为何值时,x²-4x+m²是完全平方式?(2)m为何值时,4x²-mx+9是完全平方式?(3) m、x为何值时,完全平方式4x²-mx+1等于1?7、配方法(1)填空:; ; ; 规律:_ (2),求 (3),求 (4)代数式有最大或是最小值吗? (5)说明0(6)已知:、是ABC的三边,且满足,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三.乘法公式提高练习: (1)已知x-y=3 ,xy=2 , 求x2y2、(xy)2的值。(2) 已知实数满足求的值;(3) 如果二次三项式x2-6x+m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多少?(4) 若是完全平方式,求的值;(5) 已知代数式,试问、为何值时,这个代数式取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6) 试说明:对一切实数,x2+2x+3>0 (7)若 则xy的值等于多少? (10)求B、C的值,使下面的恒等式成立:第四部分:整式的除法(2课时)一、知识点1 同底数幂的除法若2 零指数幂 3 单项式的除法法则(略)4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略)四、练习 1、(1)(3.14)0 =_。(2)函数y=(x4)0 + 自变量取值范围是? 2、若(a4)0 =1,则a_. 3、若32x-1 =1,则x=_.4、已知am =5,an =7,则am+n =_, am-n =_.5、若3m=6,9n=2,求32m-4n+1 的值. 5、_.6、8a3b5c÷(-2ab)3 7.8. (3x2y-xy2+xy)÷(xy) 9.(4a3b-6a2b2+2ab2)÷(-2ab)10、 (x-y)2+(x+y)(x-y)÷2x. 11、5ab2-2a2b-3ab2-(ab2-2a2b)÷(-ab)12、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13、 已知2x-y=10,求(x2 +y2)-(x-y)2+2y(x-y)÷4y的值。14、 已知一个多项式除以6x2+3x-5,商为4x-5,余数为-8,求这个多项式。 第五部分:因式分解(3课时)一、知识点1.因式分解的意义。2.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二、中考课标要求考点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三、中考知识梳理1.区分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它们的关系是意义上正好相反,结果的特征是因式分解是积的形式,整式的乘法是和的形式,抓住这一特征,就不容易混淆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2.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的灵活应用对于给出的多项式,首先要观察是否有公因式,有公因式的话,首先要提公因式,然后再观察运用公式还是分组.分解因式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分组分解法与十字相乘法讲不讲?到什么程度?)四、易错点(1)公因式提得不彻底:(2)提公因式时漏项或者符号出错:(3)分解不彻底:(4)概念不清,部分分解:a²- b²+1=(a+b)(a-b)+1 (5)概念不清,分解完又乘开五、典型题目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a(a-b+1)=a2-ab+b; B.a2-a-2=a(a-1)-2C.-4a2+9b2=(-2a+3b)(2a+3b); D.x2-4x-5=(x-2)2-92、若x2mx25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A)20 (B) 10 (C) ± 20 (D) ±103、已知x2+ax-12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的一次因式的乘积,则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是( )A、3个 B、4个 C、6个 D、8个4、若x2+kx6有一个因式是(x2),则k的值是 ;5、若x2mxn能分解成( x+2 ) (x 5),则m= ,n= ;6、因式分解(1) (2)(3) (4)(5) (6)10a(x-y)25b(yx) (7).an+14an4an-1 (8).x2(2xy)2xy (9).x(6x1)1 (10).2ax10ay5by6x (11).1a2abb2 (12).(x2x)(x2x3)27、已知x+y=1,那么 x2+xy+ y2的值为_.8、若m-1+=0,则m=_,n=_,此时将m x2-n y2 分解因式得m x2-n y2=_.9、已知a+b=5,ab=3,求代数式a3b-2 a2 b2+a b2的值.(1)因式分解(ac+bd)-(bc+ad)(2)利用(1)題,求(567×565+562×561)-(562×565+567×561)之值10. 已知,求14. 阅读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1+x+x(x+1)+x(x+1)2=(1+x)1+x+x(x+1) =(1+x)2(1+x) =(1+x)3(1)上述分解因式的方法是 ? ,共应用了 ? 次.(2)若分解1+x+x(x+1)+x(x+1)²+ x ,则需应用上述方法 ? 次,结果是 ? . .六:分组分解法:(1); ; (2) 已知正数a、b、c满足ab+a+b=bc+b+c=ca+c+a=3,求(a+1)(b+1)(c+1)的值。七、简单的十字相乘法(或者拓展?)图图第六部分:小结及补充练习1、图是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小颖将图中的阴影部分拼成图的形状,由图和图能验证的式子是( )A B C D 【答案】B2、如图,边长为(m+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余部分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第8题)m+3m3A2m+3B2m+6Cm+3Dm+6【答案】A3、有若干张面积分虽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阳阳从中抽取了1张面积为的正方形纸片,4张面积为的长方形纸片,若他想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则还需要抽取面积为的正方形纸片 【答案】BA2张B4张C6张D8张4、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将余下部分拼成一个梯形,根据两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为A. B.C. D.【答案】C5、将图甲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变换到图乙位置,你能根据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得到的数学公式是 【答案】(ab)(ab)6、(a+b)(a2ab+b2)=a3a2b+ab2+a2bab2+b3=a3+b3,即(a+b)(a2ab+b2)=a3+b3 我们把等式叫做多项式乘法的立方公式。下列应用这个立方公式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A)(x+4y)(x24xy+16y2)=x3+64y3(B)(2x+y)(4x22xy+y2)=8x3+y3(C)(a+1)(a2a+1)=a3+1(D)x3+27=(x+3)(x23x+9)【答案】D7、已知(m为任意实数),则P、Q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C8、观察等式:,按照这种规律写出第n个等式: 【答案】9、如图,用火柴摆出一列正方形图案,若按这种方式摆下去,摆出第n个图案用 根火柴棍(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2n(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