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歌曲分析.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电影刘三姐歌曲分析.精品文档.电影刘三姐歌曲的音乐特点分析 摘 要: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关键词: 电影刘三姐 歌曲 音乐特点一、电影刘三姐音乐的创作背景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明清以来有关于她的传说和歌谣文献记载很多。传说中的壮族姑娘刘三姐被壮族人尊称为歌仙、歌神,是壮族人心目中民族精神和民族理想的化身,所以壮族同胞们也自发地在每年三月三日聚集到一起,以歌墟的方式来寄托对这位“歌仙”的思念。她的故事不断被改编成戏剧、歌剧、电影。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广西壮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彩色电影故事片刘三姐上映后,引起了轰动,该片以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而誉满全国,风靡东南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编剧乔羽和导演苏里把流传于广西的有关刘三姐的美丽传说,用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展现的格外优美抒情。影片主要是讲述了刘三姐用她那美丽动人的歌声来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电影刘三姐的一大亮点就是用山歌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本片的音乐是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一手创作的。雷振邦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在创作电影刘三姐的音乐时,他坚持深入生活,并且向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雷振邦并没有运用西方音乐技巧来对这些山歌进行修改,更多是在大量壮族民歌的基础上,经过编选和加工的形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些民歌的特点。雷振邦为该片谱写了14首歌曲,其中有轻快活泼的采茶姐妹上茶山,悠扬动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还有坦然大气的只有山歌敬亲人,以及赛歌会上那些幽默诙谐的经典段落。这些歌曲把以刘三姐为代表的穷苦大众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这部影片的剧本由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创作,乔羽同志有着极其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为一部音乐电影创作剧本恰好是发挥他的才能的绝好机会。他为本片精心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既讲究韵律又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刘三姐这部音乐电影,因为保留了这种地方文化的鲜明棱角,所以在同时期同类型的电影中脱颖而出,而里面的歌曲则被大众广为传唱。二、歌曲的旋律特点(一)歌曲采用壮族山歌的特点。电影刘三姐是根据壮族传说人物刘三姐而拍摄的。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壮乡向来具有“歌海”的美誉,当地人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曲作家雷振邦完全运用壮族地区的歌曲特点来为本片作曲。雷振邦到广西各地采风,还听了傅锦华演唱的彩调刘三姐,捕捉广西山歌的神韵,并进行改编,运用到影片插曲中。1.采用单声部平调山歌的特点壮族民歌具有真挚自然、清新流畅的民族特色,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山歌体裁,它的流传也最为普遍。壮族山歌从旋律发展特点分为:单声部山歌和多声部山歌,而刘三姐中的歌曲都是以单声部为主。平调山歌是单声部山歌中的一种曲目。平调山歌曲调酣畅,节奏舒缓,结构均匀,富有歌唱性。在电影刘三姐中许多歌曲都采用了平调山歌的这些特点,如山顶有花山脚香。此曲是一首五声民族调式C商调式,旋律流畅、婉转、高亢,歌曲的节奏稍慢、自由高亢,歌曲旋律较为简单,朗朗上口。这首曲子也是整部电影的主题旋律。2.采用单声部谣唱山歌的特点谣唱山歌也是单声部山歌的一种曲目,其曲调平缓而接近口语,句幅紧凑、节奏规整。影片中有许多歌曲都采用了谣唱山歌的这一特点,如歌曲砍柴过岭又过坡,这是一首D羽调式曲子,其拍子为四四拍子,曲调平稳、接近口语并且句幅紧凑,完全采用了壮族单声部山歌中谣唱山歌的特点。3.采用对唱的演唱形式壮族山歌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对歌这一演唱形式,对歌也是壮族山歌里最主要的演唱形式,对歌就是摆山歌擂台,歌手双方面对面短兵相接,针锋相对,双方刚唱完,马上就针对性地回唱以对。对歌的过程中,不但经常转题,而且随着内容的变换,歌手唱的腔调也有所不同,所以歌手思维要敏捷,精力要高度集中,耳脑并用,听到对方唱开头两句,就马上想出对答的歌。在电影刘三姐中有一段经典的对歌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曲子是一首民族调式F徵调式歌曲。在电影场景中,阿牛哥为主的男方和刘三姐为主的女方在劳动的闲暇时间用对歌的形式互相斗智斗歌,这是一首在“歌墟”上男女“盘歌”时所唱的民歌。歌墟又称赶街,是广西壮族的一种传统集体歌唱活动。“盘歌”是指在春节中秋等大的节日里,壮族青年男女必须聚集在村外,分男女两个自然群体互相对唱,知识问答性的对唱。在这首民歌中,人们不仅机智地问答了日常所见的一些奇怪现象,而且通过问答形式,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平等。 (二)歌曲中丰富变化的节奏、节拍。作曲家雷振邦通过对影片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刘三姐清纯俏皮形象的性格特点,为本片谱写了一首首生动欢快的歌曲。在影片中为了凸显不同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特征,其歌曲的风格也完全不同,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之前所说的旋律中,而且体现在节奏节拍上的不同。歌曲中的节拍有两种,一种是四三拍,影片中四三拍的歌曲旋律抒情、优美,另一种是四二拍的歌曲旋律欢快、活泼、热情。影片中的歌曲以欢快优美为主。但曲作家为了歌曲的旋律更加有新意,使用了变拍子的手法。例如影片刚开始的山顶有花山脚香、世上哪见树缠藤等都使用变拍子。此曲的变拍子属于改律性变拍。改律性变拍是为改变重拍的律动规律而运用变拍,使旋律发展不在意料之中。这首歌曲以四二拍为主,歌曲在第25、29、30小节变成四三拍,曲作家运用变拍子是为了使歌曲旋律更富有变化和新意。歌曲中的节奏丰富多彩,有自由高亢的山顶有花山脚香、轻快活泼的什么结子高又高、甜美悠扬的世上哪见藤缠树,不同的节奏表现了不同的情绪,这也使得影片中的歌曲更加丰富多样。三、歌词与旋律的和谐统一壮族人的山歌没有固定的内容,都是随编随唱的。壮乡儿女出口成章,而且词曲兼备。他们所唱民歌的内容更是广泛,从自然景观、动植物到农工技艺、婚丧嫁娶,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形形色色,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片中轻快活泼、优美流畅的歌词经过作曲家雷振邦的精心配置和形象的诠释后,歌词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歌词与音乐奇迹般地交织在一起,更传神、传情、传境,旋律创作达到极高的水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受到广大民众的追捧和传唱。歌曲用抒情的旋律描写爱情,用欢快的旋律描写劳动,用俏皮的旋律讽刺财主。词作家乔羽当年亲自到广西采风,为本片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每首歌曲的歌词都讲究韵律,朗朗上口。(一)爱情主题。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让观众难以忘怀。刘三姐充满柔情、略带羞涩地坐在床沿缝着绣球唱着山歌表达对心上人的情思时,唱道:词作家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婉转地表达了一个少女怀春的细腻心思,作曲家运用抒情的旋律和四二拍的慢板的节奏来表现刘三姐此时的心情。刘三姐是个执着、热情的壮家妹子,对爱情的追求同样主动、热烈。从莫府逃出后,刘三姐以藤和树作比喻,勇敢地向阿牛哥表白:“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绣球。”这首歌曲还是用了与花针引线线穿针的旋律,刘三姐用明亮透彻的声音,大胆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阿牛接到三姐抛出的绣球后,歌曲的节奏立即变得欢快明朗起来,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对爱情终始不渝的情感。(二)劳动主题。壮歌通过委婉曲折的歌词和旋律表露出了恬静而明秀的意境。壮族人唱山歌都是随编随唱,无论在何时何地,就连在劳动的时候大家也会唱起歌来,在电影中,刘三姐和采茶姐妹们在山上采茶时,她们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采茶山歌:歌词押韵、顺口,优美流畅的歌词配上轻快的旋律,把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劳动者愉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歌者把丰富的情感寓于“采茶”这艳丽清新的艺术境界之中,让人从中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温馨。电影中另一首体现劳动主题歌曲砍柴过岭又过坡,这首歌曲是刘三姐与阿牛哥的妹妹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曲,刘三姐唱道:“砍柴过岭又过坡,岭上山鸡尾拖拖。岭上山鸡尾摆摆,展翅飞过虎狼窝。”歌曲用欢快活泼的旋律表现出了他们的心情,词作家运用广西当地的风景与勤劳的壮族劳动人民劳动的情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歌词中还有许多叠字,如“拖拖”、“摆摆”,这是词作家乔羽根据壮族山歌的特点来写的,壮族山歌的歌词要求押韵。这首歌曲里有许多小常识,如“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这首歌曲也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之情。(三)讽刺主题。刘三姐用歌声讽刺地主,唱尽心中不平事。乔羽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为电影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其中讽刺地主的歌曲听完后有种大快人心的感受,比如李老头演唱的歌曲我家不是财神庙中唱道:这首歌曲的歌词幽默讽刺,其旋律也俏皮幽默,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李老头的风趣幽默并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人物性格特征,并且把财主唯利是图的形象描述得淋漓尽致。电影里不种芝麻他吃油歌曲中唱道:“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这些犹如锋利的尖刀一般的词语配合铿锵有力的旋律,把刘三姐对财主恨之入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丑恶嘴脸表现得入木三分。这生动活泼的歌词是歌曲的灵魂,而这些歌曲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乔羽用流畅押韵的歌词为这部电影添加了浓重的色彩,而雷振邦用恰如其分的旋律为这部电影的歌曲插上了翅膀,这部描写壮家姑娘的电影真正体现了壮族山歌的特色和壮族的风俗特点。四、歌曲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电影刘三姐以地主老财的丑恶与刘三姐及乡亲们的善良、机智构成鲜明对比,雷振邦用音乐准确的表达出影片中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悦耳动听的音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正面人物,一种是反面人物。(一)正面人物。影片中的正面人物有刘三姐、阿牛哥、劳动人民。词曲作家通过对人物不同性格特点来为其作词作曲。在影片中正面人物的歌曲旋律比较明朗和欢快,其中最为主要的人物就是刘三姐,刘三姐的性格既泼辣诙谐又聪明智慧,例如在影片一开始时,刘三姐用她那悠扬高亢的歌声唱道:“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还有当莫财主的管家来示威的时候,刘三姐唱道:“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山中老虎都见过,难得怕你这跳狗。”这些歌曲把刘三姐的凛然正气和昂扬斗志勾勒出来了。在影片中也表现出了刘三姐对爱情既含蓄又热烈的一面,例如刘三姐在歌曲花针引线线穿针时唱道:“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还有在影片的最后当阿牛歌向三姐表白后,三姐又唱道:“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影片中另一个主人公就是阿牛哥,阿牛哥的性格忠厚老实、善良开朗,并且对爱情坚贞无比。影片开始时刘三姐喊了一句阿牛哥,阿牛哥害羞地跳入水中,并且从水中抓起一条鲤鱼,唱道:“小小鲤鱼不吞钩,摇头摆尾江中游,知道我家客来了,漂出水面碰船头。”在影片的最后阿牛唱出了他对爱情坚定执着:“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影片中李老汉是一个刚强正直、开朗乐观并且敢与地主阶级作斗争的人物形象,当莫财主让管家来请李老汉去财主家时,李老汉唱道:“不欠租来不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幽默讽刺的歌词加上俏皮的旋律,更加凸显了李老汉的人物性格。影片中劳动人民的形象是单纯的、勤劳的。勤劳的采茶姐妹在山间采茶唱道:“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可是勤劳的人民群众一直以来都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却不敢反抗,如莫财主来“禁茶”时,被压迫人民唱道:“穷人造屋富人住,穷人织布富人穿,哪要线是富人纺,哪块砖是富人搬。”但是在刘三姐的带领下,他们唱道:“怕了老虎不养羊,怕了南蛇不过江,凭借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封建压迫势力。人民用歌声分享他们的欢乐,用歌声消除他们的忧愁,用歌声表达他们的愤怒。歌声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是他们倾吐心声的唯一方式。(二)反面人物。影片中的反面人物就是以莫财主为首的封建地主阶级。莫财主反对刘三姐唱山歌,为了禁止刘三姐和乡亲们唱山歌,莫财主请来秀才相助。三个秀才狗仗人势、自以为是、愚钝的性格在这段对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场对歌中,秀才们悠哉地游哉地乘船前来并唱道:“小小黄雀才出窝,量你山歌有几多,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但几段歌下来,秀才们绞尽脑汁也招架不住,只好唱道:“你若顺了莫公意,莫公自有好安排,在家让你日不晒,出门三步有人抬。”刘三姐用犀利的语言把莫财主气得跌下河。表现反面人物的歌曲中其旋律听起来都比较暗淡、压抑,节奏比较慢,这更能体现出以莫财主为首的反面人物的丑恶形象。这部拍摄于1960年的刘三姐经久不衰,而里面的歌曲更人们广泛传唱。为什么刘三姐这部电影会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呢?为什么她可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呢?正是因为她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在里面,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词曲作家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壮族生产、生活场景,富有壮族特征的人物性格和爱情,以及无处不在的民间情怀,让这部电影中的歌曲传唱至今,也让这部电影成为经久不衰的神话。注释:陈景亮,邹建文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精选(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下).上海音乐出版社,P279.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下).上海音乐出版社,P280.郭兆胜.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天津人民出版社.杨瑞庆.变拍子手法的运用.江南音乐.参考文献:1陈景亮,邹建文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精选(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王耀华,陈新凤,黄少枚编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福建教育出版社.3董灵.浅析广西壮族音乐.艺林漫话,2009.3.4杨桂桦.论壮族山歌音调的审美特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1,(11).5杨宣华,雷振邦.只有山歌敬亲人.电影人物,2009.6,(6).6石丽林.刘三姐歌谣的源流及意义.科学决策,2008,No.10.7林进桃,刘纪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奇葩重论电影刘三姐影视艺术.2009,(1).(总第127).8吴晓.宜州壮族山歌研究.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11月.9杨瑞庆.变拍子手法的运用.江南音乐.10覃式.壮族八音初探.艺术探索,1997,(1).11郭兆胜.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