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初步研究.doc
城市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初步研究-以重庆江北嘴滨水景观营造为例 城市设计课程论文中文摘要: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它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永恒的吸引力。在日益高涨的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就重点对滨江江北嘴的生态环境、城市功能、城市景现进行阐述。在重庆主城区滨江地带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这种环境对产生独特的重庆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对这一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目前已到了不容忽视、必须加以紧急治理的地步。本论文正是根据这一现状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本论文共分四节,分别是绪论、背景分析、现状问题归纳及分析与问题解决策略。论文以关注现实为原则,其章节遵循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路。首先通过对滨江地带景观特色的总结、设计途径,获得对研究领域的较客观的、历史的把握;其次重点分析当前滨江地带环境景观的现状问题,最后以分析的结果总结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景观设计策略。英文摘要:Waterfront city environment and urban culture is the most sensitive areas, it has an internal for human's timeless appeal. In a rising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ought the attention of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 waterfront, the unique position by people is the universal attention. The article is focu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mouth,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urban landscap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chongqing in the long history of riverfront development, forming a rich full-bodied local feature of landscap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to produce distinctive chongqing cultur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But, in recent decades, 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increasingly fierce, at present has to not allow to ignore, must be the poi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ystem to make a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respectively is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background, induction, and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Papers to the attention to reality as the principle, the section follow found that the problem, observation,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logical mind.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riverfront landscape features, design approach, access to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 more objective, the grasp of the history; Second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riverfro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with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finally summarized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of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关键词:滨水景观 江北嘴 文化历史 地域文化 目 录一:滨水景观概念及相关的理论 1相关概念 2滨水空间的设计范围 3滨水区的综合价值 3.1 生态价值3.2实用功能价值3.3 景观价值4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途径4.1 生态适应性设计途径4.2生态保护性设计途径4.3生态补偿性设计途径二:相关案例 1成都活水公园 2美国查尔斯顿水滨公园 三: 调研实况的内容分析1重庆江北嘴滨江景观现状 1.1项目概况 1.2地貌 1.3 气候特征: 2江北嘴滨水景观内容 2.1河道景观 2.2灯光夜景 2.3滨水设施 2.4生态植被 2.5文化遗迹的恢复 2.6公共设施 2.7 桥梁文化3滨水带景观营造特点分析 3.1滨水景观建设是以滨水地带开发为基础动力的3.2 建立了有效的滨水地带景观视觉保护区3.3自然的驳岸处理方式,造就景观的亲水特征3.4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彰显城市景观特色3.5滨水景观营造结合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延续城市文脉4现状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4.1部分滨水景观节点不够突出4.2滨水景观营造过程中,局部区域的植物的配置有失妥当4.3某些滨水空间缺乏地方特色,忽略历史背景5相应的规划对策5.1滨水建筑设计规划应遵守自然,与环境融合5.2改变防洪堤单一呆板的传统模式5.3构造多样化的江河岸生态线5.4设置有乡上草木特色的滨水绿地四:结语 城市设计论文正文:"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查尔斯·摩尔水给喧闹的城市注入自然的生机与诗意。人对于水的依赖、向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场所,其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滨水城市的整体形象。在滨江地带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这种环境对产生独特的滨江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城市滨江水景犹如一张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品味和魅力的集中体现,融历史、现实、文化、经济、地域风情与景观于一体。所以,城市滨江水景的设计在整个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 滨水景观概念及相关的理论1概念水滨是城市中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水滨按照其毗邻水体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连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和陆线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水体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城市中独特的建设用地。滨水景观是指城市水系中围绕河流而营造的景观,往往呈狭长带状,或围绕城市作为护城河,或从城市中心位置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给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2滨水空间的设计范围我国古人注重城市水体的观念源于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求“藏风得水”的风水理论,因此城市的选址、布局多与水息息相关。由于城市依水系而发展,商业贸易随水系而繁荣,沿江、滨海的古渡、水埠,自然地构成人们聚集、交往、贸易、停驻的所在。以此基础发展而来的滨水区逐渐成为城市的诞生地、文明的起源点。滨水区, 意为水边、海滨、湖边,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 它既是陆的边沿, 也是水的边缘, 它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 相当于步行1530 分钟的距离范围” , 并且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由于滨水区既是有机联结城市陆域水体的中间地带, 也是协调城市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 在城市中处于中介空间的地位,因而滨水区的景观作为城市中介空间的表达形式,是对滨水环境多方位的诠释, 它是指水陆交界处内凹、外凸、平直的自然岸线和水流冲蚀所产生的岛、洲、矶、渚、缓坡等天然地貌的有机组合。还包融各种干扰因素, 诸如人工设施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所赋予它的概念。其景观的内涵不仅包含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更表达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姿态,反映了滨水环境在时空中转化的过程,涵盖着物质空间与人文景观的两种概念。因此,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人化”的过程,通过对滨水区这一中介景观的组织与构成, 使宏观的“城市山水”伸入微观的人居环境。其中的“人化”是指社会的人的社会实践,是在尊重滨水区特有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开发滨水区景观为主导;并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通过把滨水区的景观有机融入城市整体景观设计之中, 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3 滨水区的综合价值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它的波光,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它较之任何一种自然物,都更能深刻地显现人类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城市不仅起源于滨水区,它的未来的发展也直接受到水的制约,可以说,滨水区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3.1 生态价值滨水区是城市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因此, 万物竞生、物种繁多、食物链复杂,与城市整体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城市的命脉,滨水区维护着城市生命的延续,不仅承载着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份稳定的运作功能,而且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重,促使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3.2实用功能价值滨水区是城市生命的所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灌溉、运输、排涝之利,并能作为游泳、钓鱼、赛艇、滑水、溜冰等水上活动的场地。此外,水道用于人和物的活动也能减缓公路的拥挤, 成为城市运输系统的重要方面。更主要的是,水体的水质、水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所以滨水区的开发利用、水系的流经路线和水质水量对于城市设计是决策的关键,也是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制约因素。3.3 景观价值城市中的水体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而成为景观组织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由于江、河、湖、海的冲蚀作用,滨水区常常形成沱、坝、滩、沮、洲、矶、渚等特殊形态的场地而成为城市中重要的景区、景点。这些天然的地形、地貌在水体的声、光、影、色的作用下,与城市灿烂的历史文化精粹相结合,形成了动人的空间景观。然而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滨水区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景观,更是城市中的文化景观。人们除了维持生命需要水之外,还有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对水的亲和与关注, 使水与社会文化意识结下了不解之缘,使我们的古人领悟了许多智慧的哲思,孔子所言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对水的理解,可以说“水是中国人智慧的催化剂、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源头、是中国人一切文明的原动力”。而以水咏志的诗句更赋予它至善至美的性格和生命的象征,有关水与漂泊、水与归家、水与失意、水与心境的诗词,则给与人们无穷的联想与启示,使水体获得了一种文化属性。因此,滨水区不仅作为物质资料的功利对象,而且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存在于城市之中, 它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因此滨水区的景观,是人类的生活理想和创造能力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凝结化和形态化、是人与水的结合点、是人类在自然风物中倾入情感的结晶。4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途径水体不仅是城市开放空间和景观的重要组成,也是市民休闲活动的物质载体,同时作为典型的自然生态资源,对于调节地区微气候环境,改善城市风、热等物理环境特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滨水区生态城市设计中必须采取适当的途径,尽可能减少对城市滨水区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促进人与水滨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4.1 生态适应性设计途径大自然各种生命与非生命的物质形式是相互适应的结果,这是一种典型的适应性观点。人类建造的人工城市环境总被广阔的自然环境所包围,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山谷、河滨、沿海)、地貌(如山丘。河流、平原)、植被(如树林、草地),以至气候(气温、日照),都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影响。在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中提倡适应性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城市的人工环境的塑造与滨水区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主要包括对水系形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的适应。4.2 生态保护性设计途径要使得滨水区得景观充满活力,具有可持续性,则应以景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前提,如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与开发建设中应尽量保护生物赖以为生的水体、林地、维护滨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应让滩涂、湿地充分发育,避免开发行为对其造成危害,等等。在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中,保护性途径主要体现对滨水区自然生态要素、开放空间、景观视廊、可达性与步行环境、水滨天际线等的保护。4.3 生态补偿性设计途径在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和人工环境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滨水区原始的土地利用和景观的格局被改变了,使得原生态环境转变为次生态环境,这势必会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状态以及自然要素的再生能力。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就是要重新创造新的平衡状态,从设计上做出适当补偿。补偿型设计主要指通过采取各种人工补偿措施,利用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特征,达到一个局部适度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以提高城市物质空间环境质量的目的。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补偿人工建设中的自然损失,另一方面,激发新城市环境中自然的活跃反应。作为人工的产物,对损失的环境质量进行生态补偿的重大意义。二 相关案例1成都活水公园成都市的府南河整治工程中的活水公园设计和建设是一个重建滨水景观、创造自然生态环境的典型范例。活水公园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它采用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由中、美、韩三国的园林、规划、水利、环境专家共同精心设计、精心建造而成,是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 。活水公园傍依府南河畔,占地24OOO平方米,整体设计为鱼的形状,寓意鱼水难分的人与水、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取自府南河的水依次流经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设施或涓涓细流或激情跌宕,变幻出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并在景观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人演示了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 、由 “死”复“活”的生命过程,故取名为活水。公园的设计在城市园林中表达了自然的生态特性,园内的中心花园、雕塑喷泉、自然生态河堤和几十种水生植物、观赏鱼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集教育、观赏、游戏为一体,使人们在走进自然、融人自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神奇,并唤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激情。活水公园由于在生态、美学、文化、教育功能上的完美结合获得了包括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目前,它已经成为成都市到访率最高的公园景点之一。成都活水公园鸟瞰 成都活水公园局部2美查尔斯顿水滨公园美国查尔斯顿水滨公园,原先为停车场,是查尔斯顿半岛最后一块没有很好规划与开发的水滨地带。市政府接受了著名景观设计公司佐佐木事务所的建议,决定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向市民开放的水滨公园,让人们能自由地接近水面。同时在设计中尽量贯彻生态原则,保持滨水地带生态特性。公园沿河岸临水布置,跨越了协和大道四个街区。大道与公园相接部分也纳人了公园规划之中,辟作步行区。沿街设置了商店与咖啡馆,公园沿水滨方向分为三带,面向大街一侧为林荫休闲带,中间为草坪带,被中心喷泉花园一分为二。最靠近水滨的为沿河观景带,可供人们凭栏观景、坐憩与漫步步道伸向水面约120m,尽端为一较大的平台及与河面平行的大钓台,可供人们接近水面和垂钓。整个公园的设计体现了设计师最初的设计意图: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坐憩、漫步、垂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滨开放空间。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以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美 国查尔斯顿水滨公园鸟瞰 美国查尔斯顿水滨公园局部三:调研实况的内容分析-重庆江北嘴滨江景观1项目概况江北城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境内,东临长江,南濒嘉陵江,与渝中区朝天门、南岸区弹子石滨江地区隔江相望,规划面积226.03公顷。在重庆市的总体城市结构中,江北城居于显要的中心位置,南距现在的城市中心区0.5公里,西距城市副中心观音桥地区3.0公里。在重庆未来的CBD区域内,江北城位于核心位置,成为解放碑、弹子石滨江地区功能联系的枢纽。这样优越的区位条件必然带来很高的区位认同感和城市建设预期。江北城是一个充满记忆的古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景观和自然资源。 11 地理位置: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居于重庆两江新区显要的中心位置,东临长江,南濒嘉陵江,与渝中区朝天门、南岸区弹子石滨江地区隔江相望,处于城市中的两江交汇口的景观密集区,南距现在的城市中心区解放碑0.5公里,西距城市副中心观音桥、寸滩保税港区3.0公里。在重庆未来的cbd区域内,江北嘴位于核心位置,成为解放碑、弹子石滨江地区功能联系的枢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1.2 地貌:江北嘴区内为浅丘地貌,山丘台地脉络清晰,主要形成四条脊线。咀部地形相对平缓,插入长江。基地中形成两条大型冲沟,深入内部,与山丘台地紧密咬合,并将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但整个基地两面临江,滨水岸线丰富。景观可视度很高。山丘台地走势清晰,有利于建筑群依山就势安排,整个江北嘴建筑规划自水岸向中部山丘逐级增高,景观视野最大化及增加整个江北嘴的立体美感。1.3 气候特征:重庆位于我国西南部与中部相连处,四川盆地东部,境内多丘陵和山地。冬季相对温暖,夏季常常连晴高温。由于地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闭塞,不利于冬季风的入侵,也不利于暖气流与外界冷空气的交换,所以,重庆冬季比较温暖。地形 闭塞,水汽不容易散发,也使重庆天气多雾,称为雾都。2江北嘴滨水景观内容2.1 河道景观江北嘴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天然冲击而成,地理位置优越,河道景观丰富,通过引入台阶平台式堤岸,实现了自然保护与使用功能的统一,堤岸建设从利于水生生物生长考虑,使城市和自然坏境协调共生,冲击滩保留原有的形态和植被。2.2 灯光夜景江北嘴与朝天门隔江相望,相映成趣,江北嘴灯光主要由广场灯光和建筑物灯光及聚光灯组成。强调历史文化和自然。 江北嘴滨江景观夜景23 滨水设施滨水设施使得重庆市民享受到与水有关的休闲活动,同时为外国旅游者提供一处吸引人的去处。江北嘴的规划中,有一个约2万平方米的大型观景台,市民可将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观景台建于聚贤岩。将人们休闲活动及观赏江景和长江两岸城市建设风貌的场所,是观景的最佳公共开放空间。而通过梯级平台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防汛安全和亲水休闲的矛盾。亲水平台的设计在四季潮水的涨落中都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观景、观江、亲水的需要。这既确保防汛安全,又突出了滨江亲水生态特色。2.4 生态植被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引入了绿色人文概念,从沙盘模型上看江北嘴,其核心区3400亩土地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被用作绿化建设。滨水景观往往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景观大道,所以,既要塑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又要体现当地的地方精神和地方特色。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将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及风土人情通过景观小品、景观建筑、园林植物等展现出来。2.5 文化遗迹的恢复文脉传承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和城市历史文化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古迹与历史遗存,江北嘴中各种古迹遍布,有“灵石”题刻、金沙火井、明玉珍睿陵、老城墙遗址、毗卢古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延续古城墙的肌理。总面积2.6万平方米的城墙遗址公园,就在记忆之城里。古城墙、城门、明玉珍墓以及近现代历史建筑如测候亭、天主教堂等,都保存完好。在园内248米长的清朝嘉庆年间老城墙上,记者找到了一棵几十年树龄的老黄葛树。在修复老城墙的过程中,它也被保留下来。 明玉珍墓修缮保护前 明玉珍墓修缮保护后 老城墙修缮保护前 老城墙修缮保护后2.6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中央公园、基督教堂、文化宫(规划)、网球中心(规划)、民居博物馆(规划)、水上博物馆(规划)、水族馆(规划)等 重庆大剧院 重庆科技馆 重庆基督教堂 重庆天主教堂2.7 桥梁文化西有黄花园大桥,北有朝天门大桥,规划在建的有东水门大桥,是城市快速干道。 黄花园大桥 朝天门大桥 地理位置与桥的关系3滨水带景观营造特点分析重庆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以长江、嘉陵江为依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江四岸”城市格局。城市滨江地带,作为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的窗口,其营造有自身的特点,与重庆城市空间相得益彰,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3.1 滨水景观建设是以滨水地带开发为基础动力的经济的发展促使重庆进行滨水地带开发,滨水地带的开发同时也是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和开辟市民休闲活动场所的需要。作为两江新区的江北嘴,其滨水景观建设就是在滨水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完成的。围绕滨水空间打造文化活动区、居住区、商业旅游带等,也就必然拉动滨水景观的建设建立,有效的滨水地带景观视觉保护。3.2 建立了有效的滨水地带景观视觉保护区城市河滨地段重要、标志性景物周围应建立视觉保护区。这一点与城市景观规划中标志性建筑景观保护区类似。要求保护空间环境完整不被破坏。严格控制周边建筑高度外部造型与体量。江北嘴滨江景观,在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便注意了景观视觉保护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了周边建筑的高度及体貌特征。其周边建筑均为高度适宜的公共文化建筑,如重庆市大剧院、科技馆、基督教堂等。景观带边上留出大量城市公园,广场等。3.3 自然的驳岸处理方式,造就景观的亲水特征江北嘴滨水景观带处理方式以驳岸的自然状态为主,有原生态的草地、沙地、鹅卵石等。保留原有面貌,亲水性强,使水更贴近城市、贴近居民、贴近生活。3.4 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彰显城市景观特色每条滨水景观因为其特色性的标志景观物,使得城市的各个滨水景观各有特色。河网水系众多,但景观丰富多样,不相雷同,有力凸显出每条滨水景观带的独特魅力。重庆是雾都,又是山城,也是江城,桥都。江北嘴滨江景观带有效的于桥梁、山体、水体结合,彰显重庆特色滨江文化。3.5 滨水景观营造结合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延续城市文脉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重点突出城市水文化是重庆滨水景观带的又一特点。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方面,在景观营造上,赋予文化属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滨水景观区内的各种类型文化展览,纪念馆等叙述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及传说故事,达到延续城市文化文脉的目的。如老城墙遗址、明玉珍睿陵等。4现状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滨水建筑的群体空间因水体的介入而呈现自然与人工交融的优美空间形态,适应人对自然的亲和性和需求以及建筑群体及自然环境的和谐。然而在用地资源十分紧张的重庆滨江地带,滨江建筑与山、水景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部分滨水景观节点不够突出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理论,江北嘴城市滨水空间的“路径”、“节点”是相对明确的,冲击河滩、滨江建筑以及长江、嘉陵江已经形成了滨水景观的基本骨架。水系与水系、道路、以及重要建筑等的交汇处便成为了滨水空间内外交融的“节点”。但目前的情况是只有部分滨水区域强化了这一节点。有些虽然存在节点,但不够突出。如老城墙遗址与建筑物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区域”或者说“标志”不明确。有些区域景观手法现代化气息太浓,对重庆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不足。4.2 滨水景观营造过程中,局部区域的植物的配置有失妥当部分滨水景观地带植物配置比较单一,缺乏色彩和季节相应的变化,因而人在游憩中会感觉比较单一,而且部分地段的树木数量密度不足。如:大剧院滨水区硬质铺地太多,绿色植物相对较少,阳光直射,导致人们没有休闲纳凉的地方,人气不足。另外,滨水湿生植物显得比较单调或者干脆缺乏,使得贴近水面的滨水空间景观较为单调。4.3 某些滨水空间缺乏地方特色,忽略历史背景城市空间只有真正具有了自己的文化地方特征,才能吸引人的注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是城市空间可识别性的元素之一。目前的问题是,在江北嘴的滨水地带建设中,一方面,忽略地方特色,建筑物现代化,而忽略了重庆城市特色的体现,缺乏空间及景观的可识别性。另一方面,忽略地域的历史背景。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一种相对应的关系,任何一种城市形态都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它是文化长期沉淀和作用而形成的。滨水区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物古迹。重庆历史上曾有的开发项目对原有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建筑物、历史遗迹等保护体现不足,不能融合地区特征,忽略了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而不能将规划设计和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滨水区得形态没有特色。如周边的广场、建筑等5相应的规划对策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以及强调传统城市风貌的保护和恢复。人们重新认识到滨水地区对形成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的重大意义。本节以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对江北嘴宾江景观现状提出以下几个策略。5.1 滨水建筑设计规划应遵守自然,与环境融合顺应自然,傍江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是长江沿岸城镇选址建设的传统。临江建筑空间多呈现出不规则的空间,这种不规则的空间形状常常是切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势利导而建造的。依山傍水的建筑设计应反映自然特色:或逐层错落,或悬岸吊脚,或重楼远眺,或临水亲和;形体起落跌宕,疏密相间,才能使建筑充满节奏与韵律。如古城阆中就创造出"处处轩窗对锦屏"的居住环境和视觉效果。这对今天我们如何尊重城市的地理特征,尤其是在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的情况下,避免千城一面,塑造富有地域特色、充满个性的滨水城市仍有启发意义。比如在临江纵向立面上,建筑高度可由沿江大道向纵深逐渐增加,这样可以增加滨江城市景观的层次感和纵深感,也增加滨江区的观江空间。而临江平行线上,则以低层、多层为主,点缀部分中高层建筑,形成起伏变化的轮廓线。如长江边的现代城市宜昌,以平行于长江的城市基轴和垂直于长江的建设轴来组织城市景观,就是依据自然环境处理滨水建筑空间与立面关系的一个较好的例子5.2 改变防洪堤单一呆板的传统模式根据观江、观景、旅游观光的需要,规划中可对江河堤岸进行人性化的改造:在平原的城市滨水带,通过多做亲水梯级平台竖向设计,增强亲水性。传统的防洪大堤,功能单一,割裂了堤内外的空间联系,不能满足观水、亲水和观光的需要。而通过梯级平台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防汛安全和亲水休闲的矛盾。武汉新江滩根据长江武汉段的水位落差竖向设计了三级亲水平台,在四季潮水的涨落中都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观景、观江、亲水的需要。这既确保防汛安全,又突出了滨江亲水生态特色。而另一些城市虽通过滨江岸线改造改变了城市形象,但阻断了亲水的堤坝,因而给人们留下了长久的遗憾。山地、河谷城市滨水岸边,壁陡峭、水流急、亲水性差,设计中则应进行沿江的街面立体规划和更新改造,打造风情街、景观街、休闲街使街道与河流形成生动的对话,使人们在街与河的对话中体味丰富的空间韵味;通过挑台、高架观景走廊等增加近水亲水功能,如雅安市建造的挑台临江茶廊就体现出街河对话、近水亲水功能的艺术建筑底蕴。 5.3 构造多样化的江河岸生态线城市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不能削弱城市河流的自然生态保护功能,应该是加强这一功能,为自然和生态设计是保持滨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处于城市边缘的滨水自然湿地区,人多都是大自然赋予城市生态系统中十分珍贵的一部分,它起着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应依法严加保护,不能用防洪堤一刀切式割断城市与自然的联系。城市规划应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则,进行"创造性的保护工作",这在客观上要求既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又要根据地形分割构造疏林区、密林区、仿生自然等的生态绿地,并通过多种灌木地组合形成植被的自然群落,形成城市的生态廊道,这不仅起到了美化城市的效用,同时也加强了湿地的自净功能,起到防止水质污染、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5.4 设置有乡上草木特色的滨水绿地滨水绿带景观由公园、散步道、各种游乐设施组成,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户外活动空间,为商业和娱乐活动提供服务,是整个滨水区最富有魅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在滨水绿带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及本地植物营造"特色景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山地、河谷的滨水城市的滨水带植被残缺,自然生态较差,发展空间局促,可通过生态保持性植被、游览性绿地、生活性绿地,营造多样化的绿地系统来营造山地型滨水城市绿化系统。传统上沿江城镇喜欢把黄果树作为一种实用与美化城镇空间的手段,黄果树硕大的树冠形大体美,一年四季郁郁苍苍、生机勃勃、实用遮阴,再与垭口、桥头结合一体,成为沿长江滨水城镇特色景观。近年来桂林地区政府启动"两江四湖"工程,连江接湖,改变破碎支离的水系,修造生态岸线,根治水质恶化,架桥修楼,显山露水,使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城市面貌得以极大改观,使独步天下的桂林山水更加四结语对于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我国大部分山地城市来说,滨水区独具非常重要的特性,涉及领域包括生态、交通、经济、人文等许多方面。滨水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被作为一个系统纳入了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中,相信滨水区会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城市整体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参考文献 1 王江萍. 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J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4): 181. 2 戴启培, 城市水景观应注重生态性J . 安徽农业, 2004(11): 83. 3 汤晓敏, 王云. 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J .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 17 (3): 185. 4 王如松, 周启新. 城市生态调控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5 吴文英.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以福州闽江沿岸为例J . 闽江学院学报, 2004, 2 (25):100. 6 赵万民著,三峡工程建设与人居环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 张庭伟、冯晖、彭治权著,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8 彭万廷,屈定富著,巴楚文化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9 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