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 资源ID:24076328       资源大小:156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目录1 硫酸2 盐酸3 硝酸4 硼酸5 氢氧化钠6 硝酸银7 氯化钡8 氨水9 氯化铵10 无水乙醇11 硫化钠12 柠檬酸13 铬酸钾14 铬黑T15 氯化钠16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7 氰化钾18 盐酸羟胺19 酚酞20三氯甲烷二、 内容1硫酸1.1 名称:硫酸1.2外观与性状:透明、无色、无嗅的油状液体。1.3 理化性质:对水有很大亲和力。从空气和有机物中吸收水分。与水、醇混合产生大量热,体积缩小。用水稀释时因把酸加到稀释水中,以免酸沸溅。稀酸能与许多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浓酸对铅和低碳钢无腐蚀,是一种很强酸性氧化剂。与许多物质接触能燃烧甚至爆炸,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1.4 消防措施:用水、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硫酸,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灼伤皮肤。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及其用品,防止灼伤。1.5 储运需知:包装标志:腐蚀品。储运条件:硫酸应单独储存于通风、阴凉和干燥的地方,并有耐酸地坪。避免日光直射。远离火源。工作人员须穿戴耐酸工作服、橡皮围裙、长统靴、手套及防护眼镜和口罩。仓库附近应装有消防龙头及水管。装运时勿把水直接倒入硫酸,以防酸液爆炸性反应。1.6 泄漏处理: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污染地面洒上碳酸钠,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1.7 接触处理:吸入硫酸雾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眼或皮肤接触液体时立即先用柔软清洁的布吸去再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口服者已出现消化道腐蚀症状时忌催吐及洗胃。1.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 盐酸2.1 名称:盐酸2.2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2.3 理化性质:与水混溶,溶于碱液;酸性腐蚀品2.4 消防措施:雾状水、砂土。 2.5 储运需知:硫酸应单独储存于通风、阴凉和干燥的地方,并有耐酸地坪。避免日光直射。远离火源。工作人员须穿戴耐酸工作服、橡皮围裙、长统靴、手套及防护眼镜和口罩。仓库附近应装有消防龙头及水管。装运时勿把水直接倒入硫酸,以防酸液爆炸性反应。2.6 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2.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2.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 硝酸3.1 名称:硝酸3.2 外观与性状:透明、无色或带黄色有独特的窒息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3.3 理化性质:透明、无色或带黄色有独特的窒息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遇潮气或受热分解而成有刺鼻臭味的二氧化氮。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和材料(除铝和特殊的铬合金钢)。浓硝酸在长期储存后(尤其是在光线照射下),会分解释出二氧化氮。 3.4 消防措施:用水灭火。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3.5 储运需知:腐蚀品。副标志毒害品。储存处要和其他仓间隔离,良好通风,避光,并远离热源。用耐酸地坪。大量储存地要有围墙或门栏,以防万一漏出时向外扩散。并备有中和剂。储库外要备有消防龙头和氧气防毒面具,以应急救。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包括对眼睛、脸、手和臂的防护),要用耐酸材料制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撞击、震动、斜倒。硝酸是挥发性酸,不宜久储。3.6 泄漏处理:对泄漏物处理须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一旦泄漏立即用水冲洗,如大量溢出,则工作人员均要撤离储库,用水或碳酸钠中和硝酸,稀释的污水pH 降至5.58.5放入废水系统。3.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3.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4 硼酸4.1 名称:硼酸4.2 外观与性状:无色微带珍珠光泽的三斜晶体或白色粉末,有滑腻手感, 无臭味。4.3 理化性质: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4.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4.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碱类、钾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4.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 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 ,穿防毒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 氢氧化钠5.1 名称: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火碱5.2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5.3 理化性质: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5.4 消防措施:雾状水、砂土。5.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5.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5.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5.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6 硝酸银6.1 名称:硝酸银6.2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6.3 理化性质:本品助燃,高毒。6.4 消防措施: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6.5 储运需知:避免光照6.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 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 ,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6.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到公司医务室作进一步处理。 食入:用水漱口,必要时到公司医务室作进一步处理。 6.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7 氯化钡7.1 名称:氯化钡7.2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无臭7.3 理化性质:与三氟化硼接触剧烈反应。7.4 消防措施:本品不燃。灭火剂:水、泡沫、砂土7.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7.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7.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7.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8 氨水8.1名称:氨水8.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8.3理化性质: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8.4消防措施: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8.5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8.6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8.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8.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9 氯化铵9.1 名称:氯化铵9.2 外观与性状:无臭、味咸、容易吸潮的白色粉末或结晶颗粒9.3 理化性质:本品不燃,具刺激性。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9.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9.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9.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9.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9.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10 乙醇10.1名称:乙醇、酒精10.2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10.3 理化性质: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10.4 消防措施: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10.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0.6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0.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10.8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11 硫化钠11.1 名称:硫化钠11.2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米黄色颗粒结晶,工业品为红褐色或砖红色块状11.3 理化性质:撞击或急速加热可发生爆炸。遇酸分解,放出剧毒的易燃气体。11.4 消防措施:雾状水、砂土。11.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11.6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11.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11.8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皮胶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12 柠檬酸12.1 名称:柠檬酸12.2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无臭。12.3 理化性质:本品可燃,具刺激性。12.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12.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12.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2.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12.8 防护措施: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3 铬酸钾13.1 名称:铬酸钾、铬酸二钾13.2 外观与性状:黄色斜方晶体13.3 理化性质:可燃,强氧化剂。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13.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13.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区储存。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13.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腐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3.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食入: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必要时送到公司医务室作进一步处理。13.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14铬黑T14.1 名称:铬黑T14.2 外观与性状:固体,黑色,微弱气味。14.3 理化性质:可燃。燃烧产生有毒气体。14.4 消防措施:干粉,泡沫灭火剂14.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温度保持在15°C到25°C之间。14.6 泄漏处理: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14.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喝大量水。就医。14.8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15 氯化钠15.1 名称:氯化钠15.2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固体15.3 理化性质:几乎不燃。15.4 消防措施: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15.5 储运需知:干燥,密封。按常温储存15.6 泄漏处理: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15.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感到不适,误食大量入:如感不适,就医。15.8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16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6.1 名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16.2 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 16.3 理化性质: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16.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16.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16.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带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6.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16.8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7氰化钾 17.1 名称:氰化钾17.2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易潮解17.3 理化性质: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17.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17.5 储运需知:17.6 泄漏处理: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17.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17.8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18 盐酸羟胺18.1 名称:盐酸羟胺18.2 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 易潮解。18.3 理化性质: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18.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18.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18.6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8.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18.8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乳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9 酚酞19.1 名称:酚酞19.2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19.3 理化性质:可燃。19.4 消防措施:泡沫,水,二氧化碳,干粉19.5 储运需知:密封,保持干燥。储存温度没有限制。19.6 泄漏处理: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19.7 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食入:保持通风。喝大量水,催吐。若有需要,就医。19.8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立即更换受污染衣物。涂上护肤膏。工作后清洗脸部和手。勿吸入其蒸汽。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化学品工作服。手防护:戴化学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20 三氯甲烷20.1 名称:三氯甲烷20.2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20.3 理化性质: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20.4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20.5 储运需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0.6 泄漏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0.7接触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0.8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