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总复习.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第一章 数与代数第一节 数的认识一、基础知识(一)整数: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例:“3121700”读作:三百一十二万一千七百2.整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3.整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混合运算:4.自然数: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偶数、奇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注意: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二)小数:1.小数的读法和写法:2.小数的分类:纯小数、带小数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三)分数: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3.约分和通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四)常见的量1.时间2.长度3.面积4.体积5.容积6.质量二、能力训练1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同时能被2和3整除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写作_,读作_。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645。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_。3.在一条长50米的大路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可栽_棵树。4.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5.两个数的积是45.6,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积是_。6.的分数单位是_,它含有_个这样的单位,它的倒数是_。7.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_。8.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_,最大是_。9.5是8的_%,8是5的_%,5比8少_%,8比5多_%。1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可以分为( ).A.奇数和偶数B.素数和合数C.奇数、偶数和1D.素数、合数、0和111.已知a+b=5,(a、b均为自然数),则a和b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A.5B.bC.aD.112.分数单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A21/11B.2C.20/11D.113.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A.质数与合数B.奇数与偶数C.质数与质数D.偶数与偶数 14.把210分解质因数是( )。A.2102×7×3×5×1B.2102×5×21C.2103×5×2×7D.210=2×5×21×115.两个奇数的和( )。A.是奇数B.是偶数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D.一定不是奇数16.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A.1B.2C.3D.417.有4、5、7、8这四个数,能组成( )组互质数。A.3B.4C.5D.618.四位数“3AA1”是9的倍数,则A=_。19.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_。20.所有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的和是_。三、拓展提高1.在10以内任意选两个不同的素数,就可以写一个分数,其中最小的是_。2.如果A和B是自然数,并且A÷B=5.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_,5是_的因数。3.两个素数的和是31,这两个素数的积是_。4.将循环小数和转换成分数。5.有三十个数:1.64,1.64+,1.64+,1.64+,1.64+,如果取每个数的整数部分(例如:1.64的整数部分是1,1.64+的整数部分是2)。并且将这些的整数相加,那么它们的和是多少?6.设一个五位数,其中d-b=3,若这个数能被11整除,则a的范围是_,c=_。7.能同时被2,5,7整除的最大五位数是_。8.六位数X2010Y能被88整除,则X、Y的取值分别为多少?A.X=9,Y=4B.X=7,Y=4C.X=9,Y=8D.X=8,Y=49.有一大筐苹果和梨分成若干堆,如果你一定可以找到这样的两堆,其苹果数之和与梨数之和都是偶数,最少要把这些苹果和梨分成_堆。10.有两个容器,一个容量为27升,一个容量为15升,如何利用他们从一桶油中倒出6升油来?第二节 比与比例一、基础知识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4)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二、能力训练1.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6,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_。2.如果y=5x,那么x和y成_比例。3.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4.1.2千克250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比值是_。5.一个三个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41,这是一个_三角形。6.如果7x=8y,那么xy=_。7.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0,则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_,女生比男生少_。8.已知甲数的1/6相当于乙数的1/5,那么甲数的一半相当于乙数的_。9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0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1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 ),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三、拓展提高1.把280棵树苗栽在两块长方形地上,一块长15米,宽8米;另一块长12米,宽4米,如按面积大小分配栽种,这两块地分别要栽多少棵?2.配制一种农药,其中药与水的比为1150。要配制这种农药755千克,需要药和水各多少千克?有药3千克,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如果有水525千克,要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放进多少千克的药?第三节 计算和巧算一、基础知识1.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c+b×c。(6)减法的性质:a-b-c=a-(b+c)。2.运算顺序(1)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2)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3)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5)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6)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二、能力训练1.有13个自然数,小红计算它们的平均数精确到百分位是12.56,老师说最后一个数字写错了,那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_。2.直接写出得数:(1)_(2)8.5÷0.01=_(3)0.1×99-0.1=_(4)_(5)27.25×4÷27.25×4=_(6)777×9+111×37=_(7)1÷0.625=_(8)_3.计算下列各题:(1)123+234+345+456+567+678(2)789×788788-788×789789(3)1627+27018×25(4)0.888×125×73+999×3(5)6789×6789-6790×6788三、拓展提高1.(1)(2)2.(1)(2)第二章 空间与图形第一节 平面图形一、基础知识1长方形(1)特征:(2)计算公式:c=2(a+b);s=ab。2正方形(1)特征:(2)计算公式:c=4a,s=a²。3三角形(1)特征:(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4平行四边形(1)特征:(2)计算公式:s=ah。5梯形(1)特征:(2)计算公式:s=(a+b)h/26圆(1)圆的认识圆心:半径:直径:(2)圆的画法:(3)圆的周长:C =d,C=2r(d是直径,r是半径)(4)圆的面积:s=r27扇形(1)扇形的认识: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2)扇形面积计算公式:。8环形(1)特征: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2)计算公式:s=(R²-r²)。9轴对称图形特征: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二、能力训练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缩小10倍,高扩大10倍,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大小与原来相等B.缩小10倍C.扩大10倍D.扩大100倍2.将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长度不变),它的面积( )。A.比原来小B.比原来大C.与原来相等D.无法比较3.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拼成一个( )。A.梯形B.正方形C.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4.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21B.30C.14D.425.周长都相等,( )的面积最大。A.正方形B.长方形C.圆D.一样大6.面积都相等,( )的周长最大。A.正方形B.长方形C.圆D.三角形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B矩形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梯形C梯形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其余两个角是钝角D梯形的对角互补8等腰梯形的上底与高相等,下底是上底的3倍,则底角的度数是( )A30º和150ºB45º和135ºC60º和120ºD都是90º9菱形和矩形一定都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三、拓展提高1.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_,周长_;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面积_,周长_。(填“增大”或者“减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比较2.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必须具备( )。A.面积相等B.形状相同C.完全一样D.任意两个均可3.周长相等的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面积最大。A.正方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无法比较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总是相等的。A.高B.面积C.上、下底的和D.无法确定5.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A.6B.3C.12D.186.一个梯形的上底长36dm,如果补上一块底为64dm,面积为64dm2的三角形, 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A.200dm2B.136dm2C.272dm2D.68dm2第二节 空间图形一、基础知识(一)长方体1特征:2.计算公式:s=2(ab+ah+bh),V=sh,V=abh(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二)正方体1.特征:2.计算公式:S表=6a²,v=a³(a表示棱长)。(三)圆柱1.圆柱的认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2.计算公式:S表=S侧+S底×2,V=sh/3。(四)圆锥1.圆锥的认识:2.计算公式:V=sh/3。二、能力训练1.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与高分别与一个圆柱体的底周长和高相等,那么体积比较( )A.正方体大B.圆柱体大C.两者一样大D.无法判断2.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2倍,体积扩大了( )A12倍B.8倍C.4倍D.6倍3.一个底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圆锥体和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圆锥的高是( )。A.3厘米B.4厘米C.8厘米D.12厘米4.圆柱底面直径是圆锥底面直径的1/2,如果高相等,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A.B.C.D.5.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总和( )。A.不变B.增加4平方分米C.增加8平方分米D.不一定第三章 统计与可能性一、基础知识(一)统计:1.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二)可能性:随机事件的概率二、能力训练1.从标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抽一张。(1)抽到卡片“1”的可能性是_。(2)抽到卡片“2”、“4”的可能性是_。(3)抽到数字小于4的卡片的可能性是_。2.口袋里有大小相同的6个球,1个红球,2个白球,3个黄球,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1)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是多少?(2)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是多少?(3)摸出不是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3.盒子装有15个球,分别写着115各数。如果摸到是2的倍数,小刚赢,如果摸到不是2的倍数,小强赢。(1)这样约定公平吗?为什么?(2)小强一定会输吗?4.某商品举行促销活动,前100名的购买者可以抽奖,一等奖2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50个。(1)这次抽奖活动,中奖的可能性是_。(2)第一个人抽奖中一等奖可能性是_,中二等奖的可能性是_,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_。(3)抽奖到一半,已经有8人中一等奖,15人中二等奖,24人中三等奖。这里李明第51个抽奖,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是_,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_,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_。5.下面记录的是五(3)班第1组女生的一次跳远成绩。(单位:m)2.83 3.32 2.75 3.17 2.58 2.65 3.24 3.29 3.41 3.26 2.98 3.52(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各是多少?(2)用哪个数代表这个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3)如果2.80m以上为及格,有多少名同学及格了,超过半数了吗?6.8个数的平均数是2.1,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2.6,后4个数的平均数为1.4,第四个数是多少?第四章 实践与综合应用一、基础知识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3.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4.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5.差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6.倍比问题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一个数量倍数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解题思路与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7.相遇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8.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9.植树问题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方形植树(端点不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三角形植树(端点不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解题思路和方法: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10.年龄问题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1.行船问题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12.列车问题含义: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13.时钟问题含义: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为60度等。时钟问题可与追及问题相类比。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二者的速度差为。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14.盈亏问题含义: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数量关系: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则有: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15.工程问题含义: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16.正反比例问题含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去解应用题。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17.按比例分配问题含义: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18.百分数问题含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分数常常可以通分、约分,而百分数则无需;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率”;分数的分子、分母必须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有一个专门的记号“%”。在实际中和常用到“百分点”这个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1%,两个百分点就是2%。数量关系:掌握“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2)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百分率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常见的百分率有:增长率增长数÷原来基数×100%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缺席率缺席人数÷实有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成活率成活棵数÷种植总棵数×100%出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出油率油的重量÷油料重量×100%废品率废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100%烘干率烘干后重量÷烘前重量×100%及格率及格人数÷参加考试人数×100%19.“牛吃草”问题含义: “牛吃草”问题是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问题,也叫“牛顿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在于要考虑草边吃边长这个因素。数量关系: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解题思路和方法: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20.鸡兔同笼问题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数量关系: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第二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21.方阵问题含义:将若干人或物依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根据已知条件求总人数或总物数,这类问题就叫做方阵问题。数量关系:(1)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2)方阵总人数的求法:实心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空心方阵:总人数(外边人数)(内边人数)内边人数外边人数层数×2(3)若将空心方阵分成四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总人数(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解题思路和方法:方阵问题有实心与空心两种。实心方阵的求法是以每边的数自乘;空心方阵的变化较多,其解答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2.商品利润问题含义:这是一种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成本、利润、利润率和亏损、亏损率等方面的问题。数量关系:利润售价进货价利润率(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售价进货价×(1利润率)亏损进货价售价亏损率(进货价售价)÷进货价×100%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23.存款利率问题含义:把钱存入银行是有一定利息的,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存期这三个因素有关。利率一般有年利率和月利率两种。年利率是指存期一年本金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数;月利率是指存期一月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