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计量经济学分析.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计量经济学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学号:11304423136 学院:金融分院 班级:经济本一班 姓名:张文娟 -目录一 、经济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3二、理论综述 3(一)居民消费水平的定义 3(二)理论综述4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4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43、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4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5三、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5(一)基于经济计量模型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51、变量的设计与选择: 52、经济计量模型设计 53、模型数据的选取 5(二)计量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61、多重共线性检验72、 拟合优度检验83、方程显著性检验8四、各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分析 8 五、政策建议 8 摘要: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1993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加了解我国消费的因素。提出问题;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依此提出部分建议。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Eviews;建议一 、经济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行为和过程,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消费。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消费在全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更显重要。可以这样概括的说,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国家一系列决策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既源于消费,又回归到消费。正因为如此,研究消费水平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二、理论综述 (一)居民消费水平的定义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主要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 (二)理论综述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货币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 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假定了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也称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周期阶段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 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决定当期消费。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棘轮效应: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3、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由于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与之相适应,消 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何种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是三年。三、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一)基于经济计量模型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1、变量的设计与选择: 根据上述理论与政策的叙述,选择的变量及其指标表示如下: Y 居民消费水平(元) 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00)X3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元)2、经济计量模型设计 设计一般模型为: bbbbbbbm=+其中为随机误差项。 3、模型数据的选取 本文所用数据为19922012年的时间序列,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所设计模型的样本容量为21个,具体数据见表格 1年度YX1X2X3199211162026.678411757.3199313932577.4921.615203.5199418333496.2122121518.81995235542831577.729662.3199627894838.91926.138520.8199730025160.32090.146279.8199831595425.1216253407.471999334658542210.359621.832000363262802253.464332.38200138876859.62366.473762.43200241447702.82475.686910.65200344758472.22622.2103617.65200450329421.62936.4119555.3920055596104933254.9141050.992006629911759.53587161587.32007731013785.84140.4172534.192008843015780.84760.6217885.352009928317174.75153.2260771.6620101052219109.45919303302.4920111257021809.86977.3343635.8920121409824564.77916.6399551表格 1(二)计量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模型的拟合检验用Eviews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30/14 Time: 20:09Sample: 1992 2012Included observations: 21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113.687297.50438-1.1659700.2597X10.1618520.0381794.2392850.0006X21.0098210.09832010.270780.0000X30.0056010.0019212.9158050.0096R-squared0.999599 Mean dependent var5441.476Adjusted R-squared0.999528 S.D. dependent var3662.053S.E. of regression79.56772 Akaike info criterion11.76074Sum squared resid107627.4 Schwarz criterion11.95969Log likelihood-119.4877 Hannan-Quinn criter.11.80392F-statistic14115.94 Durbin-Watson stat1.787683Prob(F-statistic)0.000000表格 2回归方程为:Y = -113.6872+ 0.1619*X2 + 1.0098*X3 + 0.0056*X4 T值 4.239285 10.27078 2.915805 =0.999599 模型的经济意义 根据最终模型,X1前面的系数0.16185表示,在样本期间即19922012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平均而言,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一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16185元,同理,X2前面的系数1.009821表示,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平均而言,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一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1.009821元,X3前面的系数0.005601表示,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城乡居民储蓄每增加一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005601元。1、多重共线性检验X1X2X3X110.99534890.99644970X20.995348910.99402005X30.996449700.994020051根据多重共线性检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由上表知模型中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2、 拟合优度检验 样本决定系数,R2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2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由表格 2参数估计结果可得,样本决定系数R2=0.999599,可见其模型在整体上拟合比较好。 3、方程显著性检验 假设:H0: i =0 H1: i01) 对于X1,t统计量为4.239285。给定=0.01,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17下,得临界值t0.005(17)=2.898 因为t>t0.005(17),所以拒绝原假设H0:X1=0,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影响; 2) 对于X2,t统计量为 10.27078 。给定=0.01,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17下,得临界值t0.005(17)=2.898 因为t>t0.005(17),所以拒绝原假设H0:X1=0,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影响; 3) 对于X3,t统计量为 2.915805 。给定=0.01,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17下,得临界值t0.005(17)=2.898 因为t>t0.005(17),所以拒绝原假设H0:X1=0,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影响; 四、各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分析 由以上回归数据以及相关检验,我们得出了各个变量与我国居民消费的变动关系。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增加;2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增加;3 城乡居民储蓄额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增加。 五、政策建议 当前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显然,没有收入,人们只能徘徊在基本的生存消费边缘 ,仅仅维持最起码的温饱。 收入是消费的保障,而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前提。 扩大消费需要增加永久性收入。 居民对未来收入是有预期的,因此居民的即期消费是在考虑已有储蓄存款、 现有收入水平和预期收入三者的基础上作出的。 已有储蓄存款越多,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越强,现有收入水平意味着即期消费能力,预期收入则影响着即期消费能力。 假如突发经济危机,一个工薪阶层的白领面临着减薪甚至裁员的威胁, 那么他考虑到未来收入的减少甚至可能导致未来无收入,于是就会减少即期消费。 所以消费不仅受现时收入的决定,同时也受预期收入的影响。 因此扩大消费不仅要提高现时的收入水平,同时也要保障预期收入不减少,即需要保障永久性收入分配的增加。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在于破解制约农民消费的“资金瓶颈”、硬件瓶颈”和 软件瓶颈”,必须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 (二)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养老、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措施集中出台,导致居民负担加重,对未来的预期支出增加,消费倾向降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虽然已经基本构建,但这一制度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一些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无论是医疗保障还是养老保险,都存在着覆盖面较小,保障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还与鼓励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不相适应。而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城乡不平等进一步扩大。因此,在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既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又要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乡广大劳动者,积极推动城乡分设、地区分割的社会福利体制均等化,提高对城乡特定群体(老年人、非成年人和城乡非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是人口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越是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我们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控制人口规模的既定目标。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要把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和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通盘考虑,制定一个合理增长、提高质量、优化年龄结构的综合人口方案。同时加强对目前人口状况和人口动态的研究分析,为人口控制、就业、迁移与城市化等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立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乡广大劳动者,积极推动城乡分设、地区分割的社会福利体制均等化,提高对城乡特定群体(老年人、非成年人和城乡非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四) 保持居民消费物价的基本稳定平稳的物价水平是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前提。2002年以来,随着新一轮经济扩张期的到来,我国居民住宅价格快速上升,近两年来出现加速上升的趋势。虽然住宅作为居民投资品不直接计入居民消费蓝子中,但房价大幅上涨对居民其他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2006年第三季度以来,由于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2007年5月份以来,受粮价上涨逐级传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连续数月超过3%的控制线,大大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从中长期看,导致居民消费物价上涨的原因还很多,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保护成本的显性化,以及粮价上涨的推动等。为此,应该从加强企业间竞争、为企业减负和提高供给能力等方面维护物价的基本稳定。 (五)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要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深入持久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抓紧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要大力加强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有毒有害商品。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和代销等各种销售形式,严格查处虚夸广告和虚假宣传。要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障食品安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维护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对于已经发生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要参照国际惯例,本着对内对外负责任的态度加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