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实验专题训练题(1).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三实验专题训练题(1).精品文档.电海中学2008高三物理实验专题训练题(1)1、下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2、图中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mm。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mm。3(1)下图是用一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一工件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可以读出此工件的长度为_mm; 10011121020cm (2)某物体牵引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运动,计时器每隔T=0.02s打出一点,从纸带上已测得连续8个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如图所示,AB=5.62cm,BC=5.23cm,CD=4.85cm,DE=4.47cm,EF=4.08cm,FG=3.70cm,GH=3.31cm,HI=2.92cm。这是不是匀变速运动?根据何在? 。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 m/s2。B点的即时速度B= m/s,C点的即时速度C= m/s。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闪光照相研究物体的运动,通过闪光照相可以利用多次暴光在同一照相底片上记录下物体多次暴光的位置如果有一个物体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他们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已知闪光时间间隔为0.1s对照片分析处理后得到如下数据,物体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0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08m(1)根据以上数据他们能否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如果能,继续回答第(2)问;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答:_(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 _m/s2 (3)物体在第3次闪光时运动的速度为_ _m/sC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重物质量为0.50kg,选择好的纸带如图,已知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10m/s2。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重物的速度vB=_m/s;从起点O到打下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_J,动能的增加量EK=_J。(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6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甲、乙两种装置:O乙入射小球被碰小球甲PNMOO被碰小球入射小球重锤线重锤线NPM(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 ( ) Am1>m2 r1>r2 B.m1>m2 r1<r2 Cm1>m2 r1=r2 D.m1<m2 r1r2(2)若采用乙装置进行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秤 E秒表(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则在用甲装置实验时(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所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为(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4)在实验装置乙中,若斜槽轨道是光滑的,则可以利用一个小球验证小球在斜槽上下滑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这时需要测是的物理量有:小球释放初位置到斜槽末端的高度差h1,小球从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竖直高度h2,则所需验证的关系式为:·7.(1)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30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下端,稳定后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9.8m/s2)上表记录数据中有一个不合规范,它是第_组中的_数据,应记作_根据实验数据将对应的弹力大小计算出来并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内(保留3位有效数字)题7图在坐标纸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L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记录数据组123456钩码总质(g)0306090120150弹簧总(cm)6.007.118.29.3110.4011.52弹力大小(N)8. (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研究_;_两个关系使用的计时工具为_;测量纸带的工具为_;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_,设它的质量为M,小桶和砂的质量为m,要求M _m,可以认为物体受力的大小为_(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两条曲线如图所示左图的直线不过原点是由于_;右图的直线发生弯曲是由于_造成的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10 (1)某同学用传感器来探究摩擦力,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再连接到计算机上; 将一质量m=3.75kg的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绳将木块和传感器连接起来; 打开计算机,使数据采集器工作,然后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细绳,至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拉动;将实验得到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几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06s内木块一直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B48s内木块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08D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1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低压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打下B、C、D、E、F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d6d5d4d3d2d1A B C D E F G对应点BCDEF速度/ms-10.1220.1640.2050.2500.289 计算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公式为vF= ; 根据上面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时刻,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线; 由vt图线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kg·m/s 碰后总动量=_kg·m/s12. 某同学用图16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 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abO A B C H 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小球a、b的质量ma、mb应该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45 46 47 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这时小球a、b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_点和_点 为测定未放被碰小球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右图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_cm 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13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N./rad·s-10.51234n5.02080180320Ek/J(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时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 。(3)若测得脱离动力时砂轮的角速度为2.5rad/s,则它转过45圈时的角速度为 rad/sQAP1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P是光滑水平面,A是质量为M的带夹子的已知质量金属块,Q是待测质量的物体(可以被A上的夹子固定)已知该装置的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数量级为100s),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K是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的常数(1)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提供的实验器材是:_ _;(2) 简要写出测量方法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_ _;(3) 用所测物理量和已知物理量求解待测物体质量的计算式为m= ;(4) 如果这种装置与天平都在太空站中使用,则( )A这种装置不能用来测质量,天平仍可以用来测质量B这种装置仍可以用来测质量, 天平不能用来测质量C这种装置和天平都可以用来测质量 D这种装置和天平都不能用来测质量15某学生想了解所居住高楼内电梯运行的大致规律,他设计一个利用称体重的磅秤来进行测量和研究的方案:把磅秤平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磅秤上,请两位同学协助他观察磅秤示数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电梯运行时不同时刻磅秤的示数。 将两位同学随机记录的7个数据列表由于不知记录时刻的先后,故表格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并相应标明t1、t2t7。(记录时电梯作平稳运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并粗略测定电梯的加速度。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在测量时该学生所受的重力将_(填“变大”、“变小”、“不变”)(2)如果先记录到的是较小的示数,后记录到的是较大的示数,则记录时电梯相应的运动可能是 A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 B先减速下降后匀速下降 观察次数时刻磅 秤读数(N)1t14492t24503t34504t45495t55506t65517t7551 C先匀速上升后减速上升 D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上升(3)如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经历过匀加速、匀速和匀减速三个过程,而两位同学记录的数据不知处于哪一运动阶段,则此电梯加速度的可能值为 A1.0m/s2 B1.82m/s2 C2.22m/s2 D2.50m/s2 (4) 由于每部电梯运行时加速度都是设定好的,如果要知道该高楼电梯的加速度,还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是_16.为了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秤示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秤的示数(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若已知t0时刻电梯处于静止状态,则:( )(A) 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变化(B) t1和t2时刻电梯的速度一定不为零(C) t1和t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t3时刻电梯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时 间t0t1t2t3体重秤示数(kg)45.050.040.045.017(1)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下落物体的质量 C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必须水平使用,以克服弹簧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D、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入射球每次应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滑下(2)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装置(示意图),测量木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所提供的仪器有长木板、木块、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学生电源、米尺、铁架台及导线、开关等。图乙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旁还给出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标出。计数点C到O点的距离是_m。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出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乙CD1020152530403545012OAB1011A1920B3031C4344D为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上述器材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 。图甲EDCBAs4s3s2s118一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s1、s2、s3、s4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m/s2.s1(cm)s2(cm)s3(cm)s4(cm)8.209.3010.4011.50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小球在位置A和位置E的速度分别为_m/s_m/s.能否根据以上数据求出斜面的倾角?简要说明理由。(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参考答案1、答案: 29.8 0.7602、答案:6.122 10.553、答案:(1)102.35mm(2)是匀变速运动,因为相邻两段位移之差是个定值9.63m/s22.71m/s, 2.52m/s4、答案:(1)能 因为S3-S1=2aT2 (2)3 m/s2 (3)0.65m/s5、答案:0.973 0.238 0.2366、答案:(1)C (2)AC (3)m1OP=m1OMm2O/N (4)s24h1h27、答案:3,弹簧总长,8.20 0,0.294,0.558,0.882,11.8,14.7 略 8、答案:(1)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打点计时器;刻度尺;小车;M>m;mg(2) 摩擦力平衡得不够;跟所挂钩码相比小车的质量过v/ms-1t/s0 0.1 0.2 0.3 0.4 0.50.30.20.19.答案 (1) F'; (2) B;10、答案:(1)C (2) 如右图所示(4分,坐标轴名称正确1分,标度正确1分,图线正确2分) a=0.42(0.41、0.43均给分)11、答案(1) BC DE (2)0.42kg·m/s 0.417kg·m/s12.答案(1)B、E (2)ma>mb、防止a球碰撞后反向弹回,再回到碰撞点的过程中因为有摩擦导致速度减小而影响实验结果。 (3)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会影响实验结果、A、C(4)4.59 (5)maOB=maOA+mbOCEk/J0.528183213、答案:(1)(2)Ek=22(3分);(3)2rad/s(3分)14答案:(1)秒表 (2)不放Q时用秒表测出振子振动20次的时间t1;(或者测出振子的周期T1)将Q固定在A上,用秒表测出振子振动20次的时间t2(或者测出振子的周期T2)(3)或;15答案:(1)不变 (2)AD (3)ABC (4)某学生的质量16答案:C、D (选择正确但不全给一半分)17答案:(1)AD(有对但不全得2分)(2):0.3000(3分);2.40 +0.02,木板的长度和木板上端到水平桌面的高度。18答案:1.10 m/s2 (2分) vA=0.765m/S vE=1.205m/S能,由 得 和已知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