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的临床使用及合理应用.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降糖药的临床使用及合理应用.精品文档.降糖药的临床使用及合理应用【姓名】宋世伟【学号】13312033 【班级】2013药学糖尿病()0GSK3KM IK:039M T)I)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6)#高血糖高渗状态等m"n"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据估计从 #% 年到 #%&% 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由 "C$& 亿增长到 &C 亿"据此,糖尿病将波及到全世界总人口的 =m#n"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T 已成为继印度之后的第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T 需长期服药T 科学治疗m&n"在 )I 患者中 # 型糖尿病患者占 <%=以上mAn并且在 # 型 )I 患者的治疗措施中,口服降糖药是主要【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中药食疗调整生活方式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引起的、以高血糖以及继发的脂肪、蛋白质和水、电解质等全身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病症,与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结构上的缺陷、胰岛素受体缺陷有关。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三高一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糖尿病,发病率均在上升,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年报道,全世界现有糖尿病患者已经诊断约亿,到年将突破亿。可见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己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致死、致残性疾病。据报道,发达国家糖尿病发病率约为6% 10%以上,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2% 4%,2002年我国患者已接近4 000万,居世界第二,第一、第三分别是印度和美国。另据报道,在过去5年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51亿患者,预计到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到3亿。糖尿病可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很多的糖尿病病人未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错过了早期宝贵的治疗时期。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如任其发展,将发生不可逆性的改变,可导致患者病残或死亡。因此,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病,减少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以及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而降糖药的合理应用更显得尤为突出。【1】1 糖尿病的分类及诊断1.1 分类按照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的分型包括四种临床类型:l型糖尿病(由于细胞的破坏,通常导致绝对胰岛素缺乏);2型糖尿(胰岛素抵抗基础上的进行性胰岛素分泌缺陷);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口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分泌的先天不足,胰腺外分泌病变(如囊性纤维化)及药物或化学诱导的糖尿病(如进行艾滋病治疗或器官移植术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怀孕期间诊断的糖尿病。1.2 糖尿病的诊断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2】2 降糖药的分类及作用2.1 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主要由胰脏内的胰岛细胞分泌,临床用药中的胰岛素一般是外源性的,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终身治疗或2型糖尿病经充分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未得到良好的病情控制、对口服降糖药过敏或出现继发性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患者。此外,也可用于胰岛素休克。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作用主要有3类: (1)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葡萄糖变成糖原或脂肪。(2)在刺激脂肪合成的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的产生。(3)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抑制蛋白质分解,减少尿素的产生。但胰岛素口服易被消化酶破坏,皮下注射吸收迅速,发挥作用时间为0.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 4小时,血浆半衰期为4小时。动物胰岛素按照其作用持续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3类(见表2),人胰岛素分短效和中效2类。短效胰岛素又称普通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RI)、诺和灵R、优泌林R,这种胰岛素外观上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特点是作用快,静注后立即起作用, 15 30分钟时降糖作用最强,作用时间持续0.5 1.0小时;皮下注射后0.5 1.0小时起作用, 2 4小时作用达高峰,作用时间可维持5 10小时。可用于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静注。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因注射部位不同吸收快慢差别较大,以腹部注射吸收最快,其次为前臂外侧,再次为股外侧。另外,个体间也存在差异,而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时间或注射的深度不同其吸收情况也不相同,所以,注射胰岛素时要摸索规律,这样有利于发挥最好的药效。注射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急救患者和重症糖尿病患者及初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调整剂量时,需注射3 4次 d。【3】表2 胰岛素种类及作用时间2.2 口服降糖药由于胰岛素必须注射给药,应用极不方便,为此人工合成了一些口服易吸收的降糖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服降糖药剂型越来越多,同一种药有胶囊剂、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常见的见表3【4】表3口服降糖药的常见品种作用类别药品名称商品名称磺脲类甲磺丁脲(Tolbutamide)甲糖宁、D 860磺脲类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特泌胰、P 607磺脲类醋磺己脲(Acetohexamide)迨美洛、Dymelor磺脲类妥拉磺脲(Tolazamide)妥兰纳斯、Tolanas磺脲类格列波脲(Glibornuride)克糖利磺脲类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乙磺己脲、Gly-buride磺脲类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Diamicron磺脲类格列吡嗪(Glipizide)灭糖尿、美吡达、瑞怡宁、迪沙、Minidiab磺脲类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Glurenorm磺脲类格列美脲(Glimepiride)阿迈瑞、Amaryl双胍类二甲双胍(Metformin)甲福明、美迪康、格华止、Glucophage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苹、拜唐平、Glucobay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米格列醇(Miglitol)迪斯他勃、Diastabol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乙格列酯 (Emiglitate)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倍欣、Basen非磺脲类降糖药纳格列奈 (Nateglidine)非磺脲类降糖药瑞格列奈 (Repaglinide)帕瑞丁、Prandin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Rezulin、Noscal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Avandia2.21磺脲类磺脲类药物作为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口服降糖类药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品种最多的口服降糖药,该类药物的降糖机理主要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增强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作用。此类药物作用于胰岛p细胞表面受体,阻断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止钾外流),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外钙内流,从而促使胰岛素释放,血浆胰岛素水平增高。有研究认为此类药物能抑制磷酸二醋酶,使环磷酸腺昔(cAM)P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增加;还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此外,尚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第二代按其作用强弱依次为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第三代为格列美脲。格列苯脲降糖作用较强,需注意低血糖反应,老年人应慎用;格列吡嗪、格列齐特作用温和适合于老年人;格列喹酮作用最温和且代谢完全,代谢产物95%经胆道从粪便中排泄,不论药量多少,仅平均5% 的药量经肾脏排泄,是唯一不以肾脏排泄为主的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是磺酰脲药物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磺脲类药物中第一代和第二代作用相似,而在生物利用度及排泄途径上有改变,第三代较第二代药物的作用时间长,不易发生低血糖。【5】2.22非磺脲类又称格列奈类格列奈类是新型的胰岛素分促泌剂,此类药物也作用在胰岛细胞膜上的K-ATP 通道,但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降血糖作用快而短,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老年或轻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临床常用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于餐前或进餐时口服,不进餐不服药,用药较灵活。适用于正常体重的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 型糖尿病患者,餐前服药,不进餐不服药,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可根据进餐时间和次数调整用药。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有赖于血糖水平,故低血糖发生率较低。【6】2.23双胍类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它与磺脲类降糖药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其降糖机理不是增加胰岛素分泌,而是增加基础状态下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此外双胍类还有降血脂作用,由于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发生糖尿病血管合并症的危险因素,而二甲双胍不仅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出现二甲双胍热的主要原因。苯乙双胍有明显的消化道作用及有致乳酸中毒的危险,在某些国家已停用,但由于价格便宜,国内仍在使用。二甲双胍因其分子结构上的差异,致乳酸中毒的危险显著降低,目前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高血糖的NIDDM患者,尤其是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肥胖的早期2型糖尿病。对中、重度患者常联合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并用,以增强疗效,减少合用药物的剂量。【7】2.24-葡萄糖苷酶抑制药这类药物能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的-葡萄糖昔酶,使肠内葡萄糖的产生和吸收减慢, 减少寡糖分解为单糖,从而延缓了单糖特别是葡萄糖的吸收速度而达到控制血糖过高的目的,并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非常适用于上餐后血糖高、而下餐前血糖低的患者。肝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者及孕妇慎用。目前常用的有阿卡波糖(拜糖平)和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倍欣,Basen),两者的降糖作用相当,作用位点稍有差异,因而伏格列波糖肠涨气等反应较小。此外尚有新药米格列醇(miigltol)。阿卡波糖能降低HbA1c 0.5% 0.9%,降低餐后血糖20% 30%,并有一定的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阿卡波糖对胰岛素的作用是增加其敏感性,而不是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通过消除高糖毒性,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消除高胰岛素血症。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阿卡波糖还可降低糖耐量低减患者发生高血压、心肌梗死和任一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与其降低餐后血糖、血脂,抑制凝血因子激活等作用机制有关。【8】2.25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近年的研究公认2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其作用靶位是核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能降低高血糖,减少肝糖产生,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肝对糖的摄取,也能改善对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糖的清除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该类药物除了有改善血脂代谢,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外,还有抗氧化、降低舒张压和保护肾脏的作用;单独用药不易引起低血糖。曲格列酮通过肝脏代谢后,代谢物85% 以上随粪便排出,原型药物从尿中排出较少,可用于肾功能不全者。但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查肝功能。【9】2.26钒化合物:钒酸盐在体内、体外均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刺激脂肪和骨骼对葡萄糖的吸收、糖原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酵解。动物实验表明,钒酸钠和钒酸镁两者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样降糖作用,能降血糖但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最近通过3H-葡萄糖苷类试验证明钒酸盐是一种很有前途新型降糖药,近年,在美国和加拿大正加紧开发和研制,已上市的品种有那格列钒、双氧钒络合物等。3 降糖药的合理应用3.1 降糖药的选择3.11根据适应证选药经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单独使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血糖控制不良者,可与磺酰脲类及双胍类联合应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治疗1 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用于IGT 的干预,可延缓或逆转ITG 向临床糖尿病转化。2 型糖尿病消瘦者或病程较长者( 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首选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联合胰岛素治疗。【10】3.12 根据并发症选药在降血糖治疗的同时,若患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若存在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药物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如果合并肺通气不良,应慎用双胍类药物; 如果患者有肝病、水肿或心力衰竭等,应慎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若合并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最好只使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心脑血管病者,可选用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或格列美脲等磺脲类药物。【11】3.13 根据血糖升高特点选药通常单纯空腹血糖升高者可以选择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这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会引起低血糖; 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可以选择二甲双胍,磺脲类的短效制剂,格列奈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空腹和餐后均升高者可以选择二甲双胍,磺脲类的中长效制剂。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速度,非常适合与上餐后血糖高,而下餐前血糖低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12】3.14 联合用药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目标为全面控制代谢紊乱,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口服降糖药的联合使用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总的原则。一,尽量联合使用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避免联合应用作用机制相同的同类药物。因为同类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不同降糖机制药物的联用却可以产生更好的降糖效果,而且由于药物剂量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大大减少; 二,单一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应尽早联合用药,不要等到单一药物达最大剂量仍无效时再考虑联合用药; 三,联合用药的种类不宜过多,一般联合应用2 种药物,必要时可联用3 种药物,尽量避免联用4种及以上药物; 不提倡作用机制相同的两种药物合用,以免低血糖现象的发生。对胰岛素储备功能很差的患者,尤其是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血糖时,应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减少并发症。中度糖尿病并伴有肥胖的患者宜适用二甲双胍联合一种磺酰脲类降糖药。阿卡波糖能降低血中胰岛素、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可作为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的轻至中度2 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不理想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后,餐后血浆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特别对于餐前给予正规胰岛素、餐后血糖不能明显控制的1 型糖尿病患者,更应联用阿卡波糖。【13】4 中药目前西医治疗糖尿病除了注射用降糖药(膜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还有口服类降糖如磺酰脲类、双胍类、格列酮类、-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类等,均有大大小小的毒副作用,若长期使用胰岛素又会导致患者机体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最终病情更加不好控制。中医药降糖作用虽较温和,但是持久,相对副作用较小,而且在改善糖尿病诸多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对于糖尿病也颇有研究。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据统计,中药中有明确降低血糖作用的药物就有60余种,分别有:麻黄、苍耳子、牛蒡子、桑叶、葛根、知母、天花粉、夏枯草、黄连、生地、玄参、赤芍、紫草、熊胆、地骨皮、大黄、威灵仙、防己、五加皮、苍术、茯苓、薏苡仁、附子、乌头、荔枝核、麦芽、藕节、虎杖、鬼箭羽、卷柏、桔梗、昆布、枇杷叶、灵芝、刺蒺藜、人参、黄芪、白术、麦门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女贞子、银耳、山茱萸、蚕蛹、玉米须、丹皮、泽泻、五味子、三七、首乌、菟丝子等等。这些药中大多为补益药和清热药,具有益气、养阴、清热、化湿利尿、辛热解表、活血化淤等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通过对这些单味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具有降糖作用的有效中药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生物碱、皂苷、黄类、路类、蒽醌类、多肽类香豆素等。如何将单味中药科学地研制成具有良好降糖效果的复方制剂是中医药对于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主要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修复或刺激胰岛B 细胞,促进分泌胰岛素; 改善胰岛素抵抗; 抑制糖原异生,增加葡萄糖的氧化作用; 拮抗升糖激素; 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从而使中医药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清除自由基,增强对抗成分,抗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恢复血管内皮功能,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纠正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使胆固醇降低,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提高; 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由上可见,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制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因素实现的。现整理具有明显降糖效果的几类中药复方制剂及其作用机制如下:【14】1.刺激胰岛素细胞释放胰岛素:益肾消渴方(人参、生黄芪、黄芩、泽泻、茯苓等)具有与消渴丸相似的降低正常小鼠、大鼠血糖值作用,能显著升高正常小鼠血清胰岛素;梅山神茶(山药、生地黄、黄芪、绿茶)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且呈剂量依赖性,这一作用与消渴丸相似;天芪胶囊(天花粉、黄芪、山茱萸、黄连、地骨皮、女贞子、红参、五倍子、墨旱莲、石斛)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 2.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或提高其亲和力,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味桃核承气汤(以桃仁、桂枝、黄芪、生地、大黄为主)对NIDDM大鼠有与美吡哒相似的降糖及改善症状的作用,可提高模型大鼠胰岛素指数,增加肝细胞释放的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胰岛素介体量,提高基础及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葡萄糖氧化能力;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连、黄萃和甘草)动物实验证实葛根芪连汤可明显降低多种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值,改善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细胞的损害,结抗糖耐量异常,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15】 3.拮抗升糖激素:实验表明:糖复康(黄芪、山茱萸、生地、桃仁、大黄、水蛭、玄参)具有降低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血糖,促进胰岛素释放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的作用。糖肾安(何首乌、石斛、桑椹、菟丝子、肉苁蓉、金樱子、丹参、川芎等)能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过高的胰高血糖素,其作用优于达美康加开搏通,对过高的心纳素、血清和垂体生长激素也有抑制作用。 4.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金氏降糖片(生黄芪、金银花、黄连等)可使高血糖大鼠肝匀浆MDA(丙二醛)水平下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比值升高,说明该药不仅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还可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中药制剂利多尔(以绞股蓝为主)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的血糖、血脂和自由基水平都有明显影响,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抑制血脂的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和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消渴灵(柴胡、丹参、女贞子、人参、葛根等)能使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血中胆固醇降低,升高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说明消渴灵具有良好的纠正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作用。【16】5 食疗中医食疗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以五脏为中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将不同食物进行合理配伍,能调节生理机能、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其理论沿革至少有3000年历史。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广泛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时有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心悸烦躁等症状,单纯应用现代营养学饮食配方和降糖西药虽然能够改善血糖,但是临床症状往往难以缓解。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据病人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食物进行调治,以达补偏纠弊之目的,在改善症状及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中医理论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案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及饮食习惯,比基本饮食方案更具有优势,发展及完善中医糖尿病食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17】现列举几种常见的对于糖尿病有较好疗效的食物:1. 山药: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还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2. 洋葱:洋葱是目前所知唯一含前列腺素的。前列腺素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勃度,因而会产生降血压、能减少外周血管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作用。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经常食用对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人都有保健作用。洋葱还有一定的提神作用,它能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葡萄糖。因洋葱中含有与降血糖药甲磺丁脉相似的有机物,并在人体内能生成具有强力利尿作用的皮苦素,从而可以降低血糖,供给脑细胞热能,是糖尿病、神志萎顿患者的食疗佳蔬。3. 苦瓜:苦瓜的新鲜汁液,含有苦瓜试和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4. 荞麦:荞麦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荞麦中含有芦丁(芸香苷),属黄酮类成分,具有软化血管、维护循环良好的重要功能。芦丁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消除致癌因子的作用。养麦中还含有烟酸,能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具有改善高血压、心血管病的作用。与芦丁特别对老年患者有较显著作用,能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恢复其弹性,对防止脑溢血,维持眼微循环良好,保护和增进视力有效。养麦中含有九种脂肪酸,80%以上为油酸和亚油酸。这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起到降脂作用。【18】6 调整生活方式众所周知,糖尿病可以说是生活方式病,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猛增,尤其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富贵”生活方式。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增多。比如,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比内陆一些城市高,国外有些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远远低于我国。原因就在于,某些地区、国家非常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19】糖尿病不是单一病因所致,治疗时需要从教育、饮食、运动、监测、药物等五配马车并驾才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如果患了糖尿病,原来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会效果太好。病情较轻或刚患病的糖尿病人如果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有可能不用药物治疗即可控制。饮食运动”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对所有糖尿病人来说,只要改变饮食的数量和质量,就可以减轻餐后的高血糖,从而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反之,一个血糖控制很好的病人如果不再控制饮食,马上就可以引起血糖的升高。同样,有规律、适当的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以纠正血脂紊乱,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运动和饮食治疗并称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只有基础牢固,药物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和运动治疗要相辅相承。运动就是患者非常好的预防糖尿病或者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糖尿病病人应该经常性做一些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比如说散步之类的。剧烈运动或空腹不科学,做一些轻松的中等程度的运动,而且在进餐后1小时后运动就可以了,同时要能够长期坚持运动.。【20】7 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经越来越普遍,并有向低龄化和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它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社会中大力普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规律;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正确教育,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定期做好血糖监测,对使用降糖药进行系统性的长期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原则,辩证统一地合理应用,继承发展,发挥优势,克服难点,避免误区,共同为众保障健康。继承先人优秀观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随着中西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相碰撞,今后的糖尿病治疗中,中西合用,古为今用,中药西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治疗体系已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 朱琳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2蔡仲德,吴杰,朱惠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6):56-593刘志邦,顾琴,顾群,孙学伟,米长江,杜迎涛,李晓涛 . 我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130-1334 王瑞庭.糖尿病辨证食疗的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5言悦.强化血糖控制与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分析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131-1326徐明.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44-30457 钱桐荪.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及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4,(4):229-2338赵日光,朴钟石.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28),161-1629张石革.降糖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及其合理使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64-6910李冰涛.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11李红金,赵敏,纂雯雯,王献伟,李征.2010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治疗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1,(4):316-32412邓岚,王宜,金川,甄仲,胡东鹏.糖尿病中医食疗概述及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115-11613张永鹏,刘静,李永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证治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277-27914石春英 ,贾贵龙 ,刘金玲.浅谈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60-6115王华海,邱星安,邓小凡,谭新庆,陈源耀.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0A):101-10216邓玉红.合理使用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71-17217娜仁其木格,赵铁耘,何梅 ,田璨.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81-9118魏 安 银,马 俊 利.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1):1041-104219史小四.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3):159-16220段卫华,杨菁,段永芝.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J人民军医2013,56(10):1041-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