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长亭送别_学案.doc

    • 资源ID:24152371       资源大小:16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亭送别_学案.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长亭送别_学案.精品文档.长亭送别学案 1编辑:赵金杰 审核:相颖 2015、9、5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解读赏析法。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中叙写的窦娥是个性鲜明、敢于反抗的妇女形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元杂剧中另一个勇于反抗现实的妇女崔莺莺的形象。二.介绍王实甫和他的作品: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三、西厢记剧情简介有趣的第一次见面:张生第一次在普救寺见到莺莺,惊呼:“我死也!”,接着在道场上迎着红娘,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娘一头雾水反问:谁问你来?张生不答,直问:敢问小姐常出门吗?把张生在爱情的驱使下痴迷冒失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四、比较元稹的莺莺传作品莺莺的形像刻画,传神写态,有血有肉,异常鲜明。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破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祸水”,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wu趣。”作品的格调低俗。但王实甫果断抛弃了“始乱之,终弃之”男性为主导的贬低女性的传统模式,进而以女性的视角来重新诠释对爱情的伟大理解。五、.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谂知(nin)暮霭(i) 胸臆(yì) B.泠泠(léng)相偎(wi)栖迟(q)C赓续(gng)玉醅(péi)揾做(wn) D.萧瑟(sè)憔悴(cuì)顷刻(qng)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E.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六.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课堂作业:(建议:一、二题为第一课时练习;三、四题为第二课时练习。)一填空题: 1长亭送别节选自_,原名_,作者是_代戏曲作家_。课文为_的第_本第_折,描写_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刻画了_。 2课文中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思想感情的话语主要有四处,它们是: 幺篇:_ 朝天子:_ 科白:_ 二煞:_ 3“碧云天,黄花地”,由_的_一词中“_”句脱化而来。黄花,指_宋代女词人_声声慢中有写黄花的名句:_ 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这句曲词中,前两句引语是_满庭芳词的头两句。 5耍孩儿一曲中“_”一句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_。“_”一句比喻人的离散,语出乐府诗_。 6二煞一曲中“一春鱼雁无消息”一句说的是_,语出北宋词人_鹧鸪天词。“一春”这里泛指_;“鱼雁”指_。 二.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余荫(yìn)玉骢(cng)揾(wn)泪 张珙(gng) B迍迍(tún tún) 泠泠(líng líng)溶溶(róng róng) 惶惶(huán huán) C金钏(chuan)蹙(cù)眉谂(shèn)知 玉醅(péi) D弃掷(zhì)长吁(y) 赓(gng)续栖(x)迟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三处错误的一项是() A萋冷斜晖狼籍罗纬 B辱没厮守俳徊今霄 C青鸾扶持烦脑遮弊 D举案齐眉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淡烟暮蔼 3下列对西厢记一剧的有关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西厢记是元杂剧,写的是张珙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B西厢记以其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成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C西厢记全剧情节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本二十一折,一气呵成,结构相当完整。曲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D长亭送别一折,写的是一个送别的场面。虽然这一折对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但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莺莺、张珙和老夫人还是各不相同的。 4下列对课文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 B这一折戏,有头有尾,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莺莺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主要表现在她珍视爱情而轻视虚名利禄,但她在离别时的痛苦和怨恨之情,却主要限于“儿女情长”。 D张珙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的留恋,这就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5选出下文中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 A下西风黄花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的。 B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C这忧愁诉与谁?想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D荒村雨露宜早眠,野店风霜要迟起!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三简答题: 1课文分四个部分,分别写了赴长亭路上、长亭饯别、临别叮嘱和分手以后四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每个场面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赴长亭路上:_ 长亭饯别:_ 临别叮嘱:_ 分手后:_ 2长亭送别历来被人们所激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摆脱了“才子佳人”戏的老套,在思想上很有新意,你认为这思想上的“新意”,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_ 3请简略谈谈长亭送别有何语言特色? 答:_ 四阅读题: (一)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几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解释下列词语 玉骢: 倩: 斜晖:金钏: 2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和疏朗的树林分别引起了什么样的联想?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_ 3“马儿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它是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项() 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心的离别之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 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刻画出莺莺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的生动形象。 D“马儿慢慢地行,车儿快快地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4请找出本曲中用夸张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 5将此曲和课文的第一只曲子端正好相比较?理解正确的项是() A这段曲词与端正好相比,在情景铺设上大不相同:此曲主要是由情及景,而端正好主要是因景生情。 B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儿慢慢走,车儿快快随,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描写,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之情引发出来的。 C端正好中莺莺的离非别恨之情都是由凄凉的暮秋之景所引出。 D不管是滚绣球的由情及景还是端正好的因景生情,都创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1对一煞曲词的分析,完全符合文意的是哪几项() A此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B本曲前三句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无人语”只是写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听马嘶”将“有声”衬无声,这才更加突出了古道寂静和凄凉。 D结尾三句通过莺莺的自我设问直抒了莺莺在张生走后无比惆怅眷恋甚至痛不欲生的哀。 2本曲中所展现的莺莺的心境与下面哪一句的内容最相切合()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C离愁渐远渐无穷。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从全文来看,一煞与前面哪此曲子互相映照,这种映照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可从时间、氛围、心情、场景方面考虑)。 长亭送别学案 2编辑:赵金杰 审核:相颖 2015、9、5 第二课时 文本解读与赏析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解读赏析法。整体把握西厢记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是五本21折的连本戏。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场面。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别张生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课文解析:一、理解第一部分: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背诵原作吗?提示: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5.集体背诵三首曲子。二.分析第二部分: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3.“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三.分析第三部分: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四.分析第四部分: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五.体会西厢记的语言特色: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力;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六.自由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语言特点。七.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长亭送别参考答案 一1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王实甫西厢记四三莺莺送张珙进京应考莺莺在送别环境中的微妙心理 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3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花地”菊花 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 4苏轼 5比司马青衫更湿琵琶行伯劳东去燕西飞东风伯劳歌 6长久没有音讯秦观时间很长书信 二1A2A3D4C5C 三1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之情,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的思想感情。 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它不仅表现了爱情和封建家长的矛盾,而且对读书追求功名利禄那一套世俗观念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3本曲语言富于文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贴切生动,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融为一体。 四(一)1毛色青白相杂的马,也作马的美称。使。晖:日光。斜晖:夕阳余光。金镯子 2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张生骑的马儿;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请它们挂信西斜的阳光。表现了她不愿张生离别,希望时间停留的心理。 3ACD 4“听得玉肌”一句用了夸张。作者通过高度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莺莺和张生缠绵欲绝的离别之情。 5ABCD (二)1ABD2C 3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一写清晨,一写黄昏,气氛更加凄冷,心情更加压抑。一煞又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理解第一部分: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背诵原作吗?提示: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提示: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明确: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提示: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二.分析第二部分: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提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3.“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三.分析第三部分: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四.分析第四部分: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提示:稍有不同,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五.体会西厢记的语言特色: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力;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自由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语言特点。)六.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抓要点: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

    注意事项

    本文(长亭送别_学案.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