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测量长度第2课时 用分米作单位量长度 西师大版.doc
-
资源ID:24169213
资源大小:118.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测量长度第2课时 用分米作单位量长度 西师大版.doc
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第2课时 用分米作单位量长度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5457页的内容。1.体会分米的含义,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2.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来源:学+科+网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重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难点: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种新的测量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下半部分,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看书后反馈。生1:我知道了分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大。生2:我还知道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生3:我知道1分米=10厘米。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一下(拇指尖和食指尖展开的距离),看看1分米有多长。请学生反馈比划的过程,并展示比划的结果。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米,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教学课堂活动第1题。请学生在三角板或直尺上比一比,自己一拃大约有多长。学生独立活动后小组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一拃大约是1分米。2.案例教学。师: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我们的课桌有多长、有多宽。4人小组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测量前,小组内做好分工,落实测量人员和记录人员。小组活动后再全班组织反馈。生1:我们在测量时先将直尺的零刻度对齐课桌面的一端,量出20厘米后,做一个记号,接着再量,然后把每次测量的数据加起来。生2:我们量出课桌面的长大约是57厘米,宽大约是40厘米。来源:学科网ZXXK生3:课桌面的宽还可以说是4分米,课桌面的长还可以说是5分米7厘米。生4:我们量出的结果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测出长是58厘米,宽是41厘米。来源:学科网师:由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有时候直尺稍微放歪了一点,有时候读数的时候不准确,有时候我们的直尺不标准,这些都会使我们的测量产生一点误差,但我们应尽量测量准确。来源:学_科_网三、课堂练习教材第56页第6题。师:同学们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了,你们想知道自己手臂的长度吗?(屏幕上出示教材第56页第6题)请同学们看第6题,并读出题目的要求。师: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互相帮助,量出每个人手臂的长度,再按要求把量得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学生分组活动,可让他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测量:互相量手臂的长,并把量得的结果记录下来;自己量自己的手臂长再记录下来;4人分工合作轮流量出同学手臂的长并记录下来。师:哪一组同学来汇报测量结果?生1:(展示填出测量结果的表格)我们小组的4位同学都将各自的手臂长度填在表格中了。从表中看出。×××同学的手臂最长,是××厘米。生2:这是我们小组量得的结果(展示表格)。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同学的手臂最长,是××厘米;×××同学的手臂最短,是××厘米。师:请同学们观察,当各小组把每个同学手臂的长度填入表格以后,都能很快地发现小组中哪位同学的手臂最长,哪位同学的手臂最短,这说明这种表格具有清楚地反映数量多少的优越性。请你们再仔细看表中的数量,还能发现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在组内议一议,再说给大家听。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生1:我看到表中的数量,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手臂比×××的手臂长多少厘米?×××的手臂比×××的手臂短多少厘米?来源:学。科。网Z。X。X。K生2:看了我们组的表格,我的问题是:表中哪两个同学的手臂同样长?生3:在我们组的表中,最长的手臂和最短的手臂相差多少厘米?生4:四位同学手臂的长如果用分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回家后,以分米为单位,量一量你们喜欢的物体的长度,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分米作单位的。 用分米作单位量长度 分米(dm) 1分米=10厘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强化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由于设计的操作活动较多,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了重、难点,效果较好。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适时放手,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自由探究的空间。 不过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体现在测量活动的过程中,少数学生对于测量方法的掌握还不是很好,今后仍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