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2.pdf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教材分析与处理:地球的运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地理中难点最高、最多的内容之一,文科考生在这方面得分往往较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自转的地理意义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当然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让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 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 在讲授计算方法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如宾馆大堂墙壁上反映世界主要城市时间的挂钟、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亲友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乘坐国际航班到达目的地要“倒时差”等,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差异,可以从180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 并结合例子(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少了一天的记录)来说明。对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应充分利用实验、图像、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归纳其变化规律,重点是掌握两分两至日的情况,但切忌忽略过程而只是死记结论。最后明确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理解其实质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大小、强弱的关系。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积极探究。课后在本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通过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日出与升旗时间、 物体影子的长度、楼房间距等)或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如地球运动方向改变、黄赤交角改变等),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日照图的判读技能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可以专门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四季的划分3 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4.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5、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 交流、 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四季的形成与变化与五带的划分及特征。教学难点 :1地方时差与区时。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以及光照变式图。3四季的形成。教学方法 :媒体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课时安排 :2-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导入: 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图,上两节, 我们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处于银河系中太阳系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它与其他的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而地球的运动是复杂的,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过渡:我们知道,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会绕太阳公转,那么自转和公转分别具有哪些的特点,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探究、演示: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形式),完成表格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公转创设问题: 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周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少了一天的记录,为什么?学了我们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创设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是我们地球上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复一日,白天黑夜 白天,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白天过后为什么会是黑夜,黑夜的尽头为什么又会是白天呢?地球上有昼夜现象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回答: (区分)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展示课件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如何来区分确定晨线和昏线?假设: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了自转,地球上昼夜变化的周期多长?回答:只有公转的话,地球上还是有昼夜的交替,但是交替的周期是一年。分析:正是有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1 太阳日,长度为24 小时。这个昼夜交替的周期指导我们人类起居作息,而1 太阳日 24 小时就被用作为我们的基本的时间单位。过渡: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昼夜在不断地交替,太阳高度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各地的时间也显然是不一样的。演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 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解析: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 相对偏东的地方就比相对偏西的地方就先迎来新一天的太阳,从而时间就早一点。所以,不同经度时刻就不同,这就是地方时。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的时间呢?换算依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 每小时相差的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差距:地理经度(度、分、秒)地方时(时、分、秒)151 小时14 分钟结论: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如果不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肯定不一样的,这就给我们的计时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884 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决定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全球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区分:时区与区时地方时与区时首先,要明确全球一共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的经度是15 ,也就是在这15 的不同经度范围内,地方时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记时上是一样的。我们把这15 的经度范围称为时区,而这人为规定相同的时间称为区时。也就是说,区时指的是时间。那么,同一时区的区时我们人为地把它划为相同,不在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是不同的,我们以哪一条经线作为整个时区记时的标准呢?我们是以时区中的中间的经线地方时作为统帅这个时区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时区中,最边缘的两条经线与中央经线相差了7.5 的经度, 地方时上差了半小时。(1)地方时计算 :A.求经度差 ,两地同在东经度(或西经度 )相减 ,两地分别在东、西经度相加。B.知西求东 :已知时刻 +两地时间差数知东求西 :已知时刻 -两地时间差数【练习】A 地(135 E),B 地(73 E)当 A 地的地方时为12 点时 ,B 地的地方时是多少?(2)时区计算: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每 15o为 1 个时区 ,全球共分24 个时区。求某经度所在的时区=(已知经度数 +7.5)/15o取整数求某时区的中央经线:15o 某时区(3)区时计算 : (1)求区时差 :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 )相减 , 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相加。(2)知西求东 :已知时刻 +两地时区差数知东求西 :已知时刻 -两地时区差数【课堂练习】1、一架飞机于5 月 1 日 17 时在北京飞往美国洛杉矶(西8 区)需飞行14 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多少?2、当北京时间为20XX 年 3 月 1 日 5 点时,华盛顿时间是多少?(4)大、小月和平、闰年大月 :31 天小月 :30 天平年( 2 月 28 天) :年份 4 (有余数 )闰年( 2 月 29 天) :年份 4 (无余数 )(5)国际日界线(讨论分析)计算 :A.东、西 12 区日期相差1 天,时刻不变。B.从东 12 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12 区,日期减 1 天,时刻不变。C.从西 12 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12 区,日期加 1 天,时刻不变。【练习】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 12 月 30 日 12 时(区时 )起 ,经过 5 分钟 ,越过了 180 经线 ,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12 月 29 日 12 时 5 分B.12 月 30 日 11 时 55 分C.12 月 30 日 12 时 5 分D.12 月 31 日 12 时 5 分课堂小结:一、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成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地球的自转运动晨昏线(圈)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 小时意义:使地表昼夜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2、 地球自转与时差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 小时 /150 4 分钟 /10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 小时国际日界线:原则上以日界线.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3、 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复习上两节课的知识。(承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是同时进行的(演示动画) ,这两种运动各自形成了一个平面:板书:自转 - 绕轴运动 - 赤道平面地球运动黄赤交角公转 - 绕日运动 - 黄道平面用动画演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不断变化的。提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同学们看动画演示。板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读图: 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2 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 讲解: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 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春、秋分日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昼夜长短变化1 读图: 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2 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3 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 23。5)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5) ,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 小时。4 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四季划分略微展开1 二十四节气歌与四季2 提问: 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3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4 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五带划分1 读图: 五带的划分2 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3 讲解: 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 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4 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课堂小结:一、地球公转的特点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为例)春、秋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冬至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纬度变化春、秋分日: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 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 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春季:立春立夏夏季:立夏立秋秋季:立秋立冬冬季:立冬立春(2) 气候四季春季: 3 5 月夏季: 6 8 月秋季: 9 11 月冬季: 12 2 月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