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中级).doc

    • 资源ID:24197527       资源大小:197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中级).doc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一节 社会工作含义、目标与功能一、 社会工作的含义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是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也是一个学科。特点:1、在一定的福利制度框架内;2、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3、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4、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5、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分类: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3、文化层面的目标: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三、社会工作的功能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自学、了解)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一、 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1、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模式表达需要并回应对方的服务社会工作者理解帮助和协助服务对象考虑到对方角色和需要的服务服务对象也是行动的主体。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首先,它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其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过程是双方互动的过程。2、社会工作是协同达到目标的过程持续互动,帮助、协助和协同服务对象改变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动员和连接各种资源对服务对象的支持过程,还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调适其与生存环境关系的过程。助人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基本前提)、社会工作者(助人行动的主题)、价值观(核心:利他主义)、助人活动、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2、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区别: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难以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三种服务类型: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合并服务1、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首要职责治疗者:服务对象出了问题,有行为偏差。有系统地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心理功能,控制或减轻问题症状。支持者:鼓励其自强自立、克服困难使能者:激发潜能倡导者:倡导某种合理行为,指导其成功关系协调者:缓和、解决矛盾2、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1、价值观:人类公共意识、帮助社会弱者、乐观看待变迁、追求社会公正2、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素质、政策知识、技术知识3、能力要求: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发展专业的能力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一、主要服务领域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自学 、了解)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维护社会正义。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和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社会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知情同意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礼仪、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系统性和权威性。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礼仪、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保密原则、公平合理的收费。2、社会工作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团队内相互协助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宗旨、负责管理个案。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任职、专业能力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知识的拓展。5、社会工作设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鼓励公民参与、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四、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保密问题、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自我决定问题。五、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及步骤保护生命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由自主原则、最小伤害原则、生命质量原则、隐私保密原则、真诚原则。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内容:服务、社会正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整治、能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尊重服务对象 全心全意服务信任支持同事 促进共同成长践行专业使命 促进机构发展提升专业能力 维护专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 增进社会福祉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人与动物在需要方面的区别: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类所特有的。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生存关系成长特点: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受挫后也可能降而求其次。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增强。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身体健康和自主)、中介需要人类需要的类型按起源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内容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分,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B=f(P,E) 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类型:按行为的起源分,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按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分,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按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特点:对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理、心理、社会第二节 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1、家庭:社会最基本单位模式: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2、同辈群体3、学校4、工作单位5、社区6、文化7、大众传媒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自学)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分五个时期:口唇期、肛门器、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会出现“停滞”和“退行”现象。如遇到挫折会抽烟、酗酒等行为表示退行到口唇期。2、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发展阶段主要冲突与任务重要的联系婴儿期(0-1岁)信任或不信任照护者幼儿期(1-3岁)自主或羞怯父母儿童早期(3-6岁)主动或内疚家庭儿童中期(6-12岁)勤奋或自卑学校和同伴青少年期(12-20岁)同一性或角色混乱同辈群体成年早期(20-40岁)亲密或孤独爱人、伴侣、亲密朋友成年中期(40-65岁)繁殖或停滞家族、同事、社会规范成年晚期(老年)自我整合或绝望所有人类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个体只有尝试面对并解决这一冲突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那么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埃里克森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环节。3、皮亚杰的认知理论阶段四个阶段:感知运算期(0-2岁)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期(2-7岁)儿童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具体运算期(7-12岁)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论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个体主要运通图式、同化和顺应3种原则来认识世界。图式是最基本一环。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9-15岁)第一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强调甚至夸大环境和教育作用。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所学习到的社会行为绝大多是由强化引起,可分为正强化或负强化。正强化有助于形成某种行为,负强化有助于消退某种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三种强化因素(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6、依恋理论(针对婴儿)四个阶段:前依恋关系、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往往有更多的探索行为。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1、符号互动论: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组成。通过语言、手势和行动,人们实现了互相之间的沟通。米德:模仿阶段、游戏阶段、概化他人阶段托马斯: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2、标签理论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第四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发展阶段面临问题婴幼儿阶段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学龄前阶段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青少年阶段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青年阶段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中年阶段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老年阶段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自学)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意识层次理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无)意识三个层次。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前意识为虽不能立刻回想,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板能。核心观点:人的任何精神活动根源就是潜意识,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就必须探寻潜意识的意义。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3、焦虑与防卫机制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表现内涵否认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替代将感受与行为转化到另一个替代对象认同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地接受另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投射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合理化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反作用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退化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压抑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潜意识中升华一种正常且非导致压抑的替代行为方式,如将性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释放方式三、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揭示内在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能洞察和顿悟。遵循以下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强调要与服务福相签订治疗契约;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2、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治疗情境治疗关系(同理是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重要技巧)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由来:阿德勒: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经由观察其他人或从事学习得来的。贝克:认知治疗模式。基本观念:人的行为大多都是心理、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人的行动都是情绪、认知和行动互动的结果;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认知。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艾利斯:“ABC”情绪理论框架A是真实发生的事件,B是人们对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C是人们的情绪反应。B对事件的认知导致了C情绪反应。认知行为理论讲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实务原则: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2、确定主任目标的原则: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想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3、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重点应在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和陪伴者3、助人的步骤: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师姐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4、结案和跟进(独特之处)第四节 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主要观点:结构:知个人所面对并能够认知的外环境,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人都生活在系统中,一个人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系统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取向的社会工作将人与环境纳入系统的整体。社会工作的干预就是对整体系统的干预。过程:助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输入、流程、产出、反馈、生存或终止。行动:行动系统分为中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机能: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于其所在的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来自于环境支持的薄弱、社会分配不均,乃至社会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问题本身以及各层次的系统都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提供的服务放在动态的系统之中进行考察。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与过程实务原则:1、助人过程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到其所在的系统之中去才能真正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2、评估问题的焦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到微观、中观、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系统。重点在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节。3、个人的问题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在评估;4、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必须是针对整个系统而非局部。应用:专业关系的界定、服务目标、专业人员的角色二、生态系统理论发展: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分布等有关个人与环境的交流活动;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与调和度三个层面的互动中考量社会工作的实施;把人的发展看作是持续地适应环境;要理解个人必须将其置于所生长的环境中去。主要观点:1、生命周期:用时间线方法重现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和生活事件的意义。2、人际关联:个人拥有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3、胜任能力:通过个人与环境间的成功交流经验,建立个人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4、角色表现:个人在社会层面的一种互惠性社会期待5、生态地位:个人所在某种环境区域的特征6、适应力:个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回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基本原则:1、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2、充分认识情境的重要性3、采用积极视角4、辨识行为模式5、重视过程6、强调与他人一起工作第五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及应用观点:相信人的理想,认为具有例行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基本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应用:一是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二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三是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四是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力。五是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六是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差别应得到尊重。七是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二、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其应用观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责任,服务对象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帮助服务对象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社会工作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经验。应用重点:肯定服务对象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能力与自由,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协助服务对象肯定自己的本质。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第六节 增强权能理论增强权能理论强调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增强他们的权能。基本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2、社会环境中存在直接或间接障碍,但障碍是可以改变的。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互动而提升。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工作取向:1、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要建构起协同的伙伴关系;2、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3、注重人与环境;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题;5、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人成为服务对象。运用:服务目标:1、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2、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3、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社会工作者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平等的伙伴关系);4、协助服务对象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第七节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引导、协助、有形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行动表达性支持: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影响因素: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网络可分为正式支持网络与非正式支持网络。应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在于帮助其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第八节 优势视角理论服务焦点:看到服务对象的内在潜力和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境中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希望并将希望转化为行动,最终走出困境。主要概念:1、优势2、增强权能3、成员资格4、抗逆力:面对磨难的抗争能力5、治愈和整合6、对话与合作7、悬置怀疑:真正从信任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构建专业关系工作原则:1、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2、创伤、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3、与服务对象合作,最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4、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只有以资源的视角去发掘,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专业关系: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基本要素: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2、采用个别化的工作方式;3、服务目标是促进个人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二、含义: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单个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的能力及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情况,实现对人的尊重和肯定的过程。三、本质: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1、社会功能的恢复:个人或家庭处理困境的能力;个人或家庭的社会环境适应性;个人或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2、社会功能的增强:对个人或家庭自身能力的关注;个人或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个人或家庭解决问题和问题预防能力的提高。第二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了解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原因,并找到建立新平衡的方法,概括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她)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一)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生活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中,受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以及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重视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二)治疗技巧1、直接治疗技巧:反思性直接治疗: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2、间接治疗技巧: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任务:发掘和调动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让服务对象的身边人承担起帮助的责任,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稳定的帮助和支持。(三)特点: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3、采用多层面的而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一)内容:强调认知因素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1、理论假设: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的行动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可见,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同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2、三种意识层次:意识、自动念头、图式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和技巧(1)个案概念化(2)合作式的治疗关系(3)苏格拉底式的提问(4)结构化和心理教育(5)认知重塑(二)特点: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一)内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ABC理论:A 事件B 认知 C 情绪和行为认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非理性的信念看事件,就会促使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二)治疗技巧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2、非理性信念的辨别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三)特点1、明确辅导要求2、检查非理性信念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5、巩固辅导效果四、任务中心模式(一)内容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高效的服务接入必须符合5方面要求:一是介入时间有限;二是介入目标清晰;三是介入服务简要;四是服务效果明显;五是介入过程精密。在运用任务实现目标过程中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自决权与潜能)(二)治疗技巧1、有效的沟通必须具备的要素:一是有系统;二是有反应2、有效的沟通需要达到的功能:一是探究,二是组织,三是意识水平的提升;四是鼓励;五是方向引导(三)特点:1、清晰界定问题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3、合理界定任务五、危机介入模式(一)内容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解组、恢复、重组危机:最初,尝试失败解组:极度情绪困扰恢复:开始调整,寻找新的解决方法重组:恢复新的平衡(二)基本原则:一是及时处理,二是限定目标,三是输入希望,四是提供支持,五是恢复自尊,流失培养自主能力(三)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六、人本治疗模式:把服务介入的重点转向辅导过程中的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双方情感和体验的交流。(一)内容:理论假设:对人性的看法(好的,有潜能,自我实现)、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治疗策略: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二)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真诚、同感、无条件积极关怀)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七、家庭治疗模式(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1、家庭系统。2、家庭结构。3、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子系统关系过分密切,纠缠;子系统关系过分疏远,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把第三方带入两人的互动。倒三角。权利倒置)4、强生命周期(家庭发展期,扩展完成期,收缩期,解组期)特点: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治疗方法:一是自尊和自我价值的诊断,二是沟通方式的诊断,三是家庭规则的诊断。治疗步骤:一是追思往事,二是整理旧经验,三是整合新旧经验。特点:对自尊的强调,关注经验的整理,注重感受的改变。第三节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一、申请与接案1、求助者的服务申请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明确服务对象诉求,初步评估2、接案促使潜在服务对象变为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了解机构的服务内容和范围,鼓励求助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积极配合,减少求助对象的依赖,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3、专业关系的建立(建立或转介)转介: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二、预估与问题诊断1、服务对象资料的收集个人情况、所处环境、两者之间的互动2、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横向: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纵向: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服务对象问题什么时候开始,经历的哪些重要影响时间,服务对象曾经做过怎样的努力。3、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一是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表现,二是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三是服务对象能力和环境中拥有的资源,四是实施干预的建议三、制订计划1、服务计划的制订7个方面内容:一是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三是理论的依据,四是服务计划的目标,五是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六是服务开展的期限,七是联系方式。2、服务面谈内与面谈外的安排3、服务协议的签订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包括5个方面:一是服务目标,二是服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三是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四是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五是服务双方的签字四、开展服务三项主要任务:服务的推进、专业角色的扮演、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专业角色的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接纳、无条件关怀、真诚五、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1、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社会资源(非正式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如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同伴)正式社会资源(正式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资源,如社区、学校、单位、公益组织、医院等)2、连接社会资源的方式3、服务的协调六、评估与结案1、结案5种情况:1、目标达成,2、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系不和谐,4、出现新要求和问题,需要其他社工或服务机构解决,5、不可预测因素。4项工作:预先告知、巩固服务成果、探讨问题解决因素、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跟进服务。3种方式: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变化联系的方式。第四节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一、 会谈1、支持性技巧: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术。包括: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2、引导性技巧: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包括:澄清、对焦、摘要。3、影响性技巧: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一系列技巧。包括: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二、记录1、个案记录方式:文字记录、录音、录像。三、收集资料1、会谈的运用:自我描述、对答方式2、调查表的运用:结构式调查表、非结构式调查表3、观察的运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4、现有资料的运用:文献记录、实物四、策划方案1、目标清晰而现实: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为参与者、以其他重要他人为支持者3、策略合理:服务策略与服务目标一致、服务策略之间的协调五、评估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效果评估和过程评估2、合理运用评估的而方法: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和心理测量3、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4、坦诚与保密第五节 个案管理一、个案管理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个案管理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它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特点:1、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2、“全貌”的工作方法;3、双重功能二、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比较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差异个案管理个案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类型1、多重2、必须使用不同的资源和服务1、较为单纯2、一般单一资源即可解决服务提供者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功能强化或发展资源网络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主要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使能者、咨询者、治疗者服务目标协助服务对象发展使用资源的知识和技巧,争取资源个人的适应与协助解决问题运用的技巧1、社会工作者努力联结服务对象与资源2、获取内、外资源的技术3、针对不同系统层次处置的技术1、社会工作者本身是服务的来源2、问题解决的相关技巧3、人际关系技巧三、个案管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四、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服务对象参与、服务评估、服务协调、资源整合、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服务监督五、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个案发掘与转介评估与选择个案管理服务计划与执行监督与评估结案第六章 小组工作方法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一、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二、类型1、教育小组(学习新知识、新方法)2、成长小组(发掘潜能,各类学生及边缘群体)3、支持小组(强调组员间的互助,社工只发挥协调作用)4、治疗小组(社工发挥重要作用)三、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1、场域理论与小组动力学理论2、符号互动论与镜中自我理论3、社会学理论四、小组工作的特点与功能(一)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4、注重团体的动力(二)小组工作的功能1、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2、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非常注重公民参与解决问题。实施原则:1、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2、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3、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4、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二、治疗模式也称小组的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旨在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一)理论基础1、精神分析小组 2、阿德勒式小组 3、心理剧 4、行为治疗小组5、完型治疗小组(二)实施原则治疗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其对象通常是有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1、综合性原则 2、建构性原则(社会性的治疗关系)3、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三、互动模式实施原则:互惠模式下没有治疗目标,没有政治和社会发展方案,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会心、约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1、开放性的互动 2、平等性的互动 3、“面对面”的互动四、发展模式发展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发展模式关注的焦点在于小组组员的社会功能而不是有关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因素,重视的是组员个人潜力的发掘与发挥而不是治疗性辅导。实施原则:积极参与原则、“使能者”原则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过程一、准备阶段(一)组员的招募及遴选1、招募成员 2、遴选和评估 3、确定组员(二)确定工作目标1、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中级).doc)为本站会员(寂****)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