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doc

    • 资源ID:24204092       资源大小:142.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doc

    犯罪行为导论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二)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三)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四)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性质:交叉性学科;边缘性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犯罪心理常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优点:真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缺点:研究者较被动;结论难以量化处理,准确分析;研究者的水平对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2、调查法调查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3、测验法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4、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选择)犯罪心理学的历史:角度:时间轴线/地区轴线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近现代的犯罪心理学发展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我国的犯罪心理一、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学发展1、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人的灵魂有善与恶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邪恶的本质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性恶论学说,人生来就是自私好斗残暴的18世纪,犯罪古典学派:人性自私论19世纪,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自杀犯罪等异常行为是因为社会缺乏规范和正常秩序的结果。1867年,英国精神病学家莫利兹,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犯罪与精神错落之间关系密切。1876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拉夫特-艾宾,犯罪心理学纲要1876年,意大利精神病学家,龙勃罗梭犯罪人论,天生犯罪人2、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背景: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休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 社会矛盾的激发,犯罪率的不断上升。3、犯罪心理学的诞生: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97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一)、中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观点1、注重从人性角度探讨犯罪心理成因性善论(孟子)性恶论(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学三品论(董仲舒)2、强调后天系数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作用傅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注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犯罪心理的原因管仲: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老子:长使民无知无欲4、注重综合控制的方法预防犯罪刑法+道德教化(言传身教)(二)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萌芽和出现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本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 。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缓慢地发展着。1949-1979年间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三)国内犯罪心理学的发展:1979年-至今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政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 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犯罪理论的人性观:1、遵从观人类具有遵从的本性,他们想去做“正确”的事情。即人性本善,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最大潜能。Merton的紧张理论(失范理论):(1)人性本善,人性受到社会价值和态度的强烈影响。(2)失范理论:人类是遵从者,他们容易吸收该社会所公推的观点。当社会过分强调目标和理想的共性,但是未能给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达到这一目标的相同条件时,弱势群体容易以非法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产生犯罪。2、非遵从观(1)假设人类从根本上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生物,不要社会规范的约束,也无需社会的控制和管理,他们藐视社会习俗和规范,不分青红皂白的实施犯罪。(2)人性本恶(3)Hirschi的社会控制理论:当约束个体的习俗规范和道德标准变得很弱小或基本不存在时,违法犯罪就发生了。3、学习观(1)这种观点认为人类是中性的,人类完全从社会环境中习得他们所有的行为、信念和理想。(2)犯罪是习得的。(3)个体成为一名罪犯是他们从别人那里获取的经验和信息的结果。青少年犯罪发展性因素青少年犯罪心理上的定义:界定为品行障碍和反社会行为。品行障碍:那些习惯化的的品行不端的行为。反社会行为:那些更严重的习惯性不良行为,尤其指那些给社会和他人造成直接伤害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年龄上界定:按照发展心理学的划分标准,青少年时期是指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和青年晚期(17、18岁-24、25岁)的统称。(选择)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类型:一、青少年成为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的主体(14岁-16岁)1、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迅速增长、居高不下2、青少年从违法向犯罪发展危害性增大: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盗窃、抢劫、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日渐增多。并爱模仿黑恶势力,相互组成团伙实施犯罪。3、青少年违法犯罪内容扩大: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青少年涉毒案件的逐年增加。此外,高科技犯罪团伙犯罪中,也到处都有着青少年的身影。4、违法犯罪青少年的重新犯罪: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比率在未成年人犯罪中逐渐上升,并具有犯罪性质日趋严重化、手段暴力化、犯罪团伙化、传帮带现象严重化等特点。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世界趋势1、美国青少年的枪支暴力犯罪2、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的足球流氓3、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的财产犯罪、性犯罪和毒品犯罪4、我国青少年流动人口的犯罪三、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1、低龄化,低受教育程度,未成年女性增多,屡犯增多。2、严重犯罪日益突出3、团伙犯罪: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两种形式:一是青少年被各种犯罪团伙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吸纳。一是青少年自身有合群性,崇尚江湖义气,在犯罪中往往组成团伙以聚力壮胆。4、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四、青少年的毒品犯罪1、美国青少年的大麻滥用2、我国青少年的海洛因滥用3、新一代毒品对青少年的诱惑4、毒品引发青少年的多种犯罪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一、社会因素1、贫穷和社会阶层(关键因素):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匮乏,而是随之伴随的偏见、种族歧视、家庭分裂、不安全的居住环境、失业、社会疏离和有限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教养方式。2、同伴经验(预测因素):严重的青少年犯罪是同伴、家庭和整体社会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学龄前监管不严的更容易产生越轨行为。3、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单亲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严重的体罚;亲子互动的缺乏。二、心理因素1、发展因素持续、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的模式源于童年。攻击性、逃学、偷窃、说谎等。终身持续型犯罪人:在不同的条件和情境下实施其反社会行为。在童年表现出神经功能上的问题,在日后学校中的学习问题,承认后出现明显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缺陷,会终其一生实施多种攻击和暴力犯罪。青春期犯罪人:在青少年阶段开始表现出违法犯罪行为,但到18岁,这种违法行为自行消失。通常16岁到达顶峰,然后逐渐下降,21岁急速降到零点。2、多动和注意力缺失障碍多动症:轻微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缺乏注意、冲动型、过度运动,男性为主。多动引起人际关系问题、行为障碍等。3、品行障碍,反复和持续性的侵害他人的基本权利的行为模式。三、智力青少年犯在智力标准测验上得分低于非犯罪群体。Flynn效应:心理测验智力在全球范围内有稳定的增长。四、性别男性数量超过女性,尤其在暴力犯罪中。但近些年数据显示:差异正在缩小。犯罪行为的起源生物因素犯罪的生物因素(选择)1、天生犯罪人(1)Cesare Lombroso(1836-1909) (现代犯罪学之父),1876年犯罪人一书,提出天生犯罪人理论。提出有些人天生具有强烈的反社会行为倾向,罪犯代表了一种尚未进化为更高等级别的智人的独立物种。提出可以用异常生理特征辨别犯罪人:不对称的颅骨,平坦的鼻子,大耳朵、厚嘴唇,巨大的下巴,高颧骨,蒙古人种眼睛。原因为隔代遗传,指倒退到原始人或者低于人类的一种返祖现象。(2)后期观点修正:天生犯罪人只占犯罪总人数1/3。罪犯有六种类型:职业型犯罪人:犯罪是一种职业,与不良群体的接触影响巨大;司法型犯罪人:由于疏忽大意或缺乏预先考虑导致冲动型犯罪;激情型犯罪人:为捍卫荣誉、保护爱人和维护国家尊严犯罪;倾向型犯罪人:犯罪本性较弱,环境的重要影响;精神病态型犯罪人和歇斯里地型犯罪人。天生罪犯人的特征:对所犯的任何错误都缺乏罪恶感和悔恨;对辨别是非有一种特异性的学习无能;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容易背叛同伴和同谋;极度自我中心;冲动、冷酷;对疼痛有高度耐受性。(选择)2、体型与犯罪行为(1)德国精神医学学者克雷奇默认为人类的体形有四类,各具性格,并触犯不同的罪行:肥胖型:此种人身材圆厚、多脂肪、手足粗短、性格外向、善与人相处。肥胖型的人不易犯罪,假如犯罪,则大多为欺诈,累犯很少,容易社会化。瘦长型:此种人身材瘦长、手足长而细、性格内向、喜批评、多愁善感。瘦长型的人多犯盗窃与欺诈罪,累犯之中,瘦长型占大多数。运动型:此种人健硕强壮、肌肉发达、活力充沛、具有爆发性格。健壮型的人属于暴力财产犯罪与暴力性犯罪的专门犯。发育异常型:此种人身体发育不正常或有障碍,或有残缺,或为畸形,性格多为内向。异常型的人多犯性犯罪。(2)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WHSheldon)受克雷奇默的影响,对气质与体型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把人的体型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内胚层型(柔软、丰满、肥胖)爱社交、贪吃。中胚层型(肌肉骨骼发达、坚实、体态呈长方形)爱冒险、竞争性强。外胚层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压抑、内向。犯罪的生物因素的理论(简答)艾森克的人格和犯罪理论艾森克认为犯罪行为是特定环境条件和神经系统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神经生理和人格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犯罪类型。1、基本观点:遗传因素在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并不是个体天生会犯罪,而是某种独特的中枢神经体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教养的反应,很多其他环境因素会增加既定个体做出某种反社会反应的可能性。2、艾森克人格的组成成分: 能力因子“G”因子气质因子: 外向性:寻求刺激VS.回避刺激神经质:紧张不稳定VS.冷静稳定精神质:强硬VS.温和(1)外向性:特点:外向性的人更喜欢采用夸张、强有力的方式犯罪;而内向性的人习惯用那些不那么惹眼的工具。外向-内向的生物学基础:外向者的人RAS产生皮层兴奋的水平或唤醒水平的效率较低。即其RAS会减弱刺激的影响,减小刺激在到达皮层之前的唤醒强度;内向者的RAS会放大刺激的作用,将皮层唤醒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艾森克理论认为低皮层唤醒水平会解除对中枢神经系统皮层下区域的功能的抑制,因此大多数的犯罪人是外向型的人。(2)神经质:特点:高分者应激时持续的高度紧张,甚至低应激条件下也喜怒无常、对小事情神经过敏、容易焦虑、抱怨和各种身体不适;低分者冷静、情绪稳定、举止温和,善于在应激、兴奋和紧急情况下保持理智做出适当的反应。神经质-稳定性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快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代偿较慢;情绪稳定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低而副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艾森克认为情绪性高的个体比低的个体更有可能犯罪。情绪化是一种内驱力,将驱动个体采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3)精神质:特点:行为上,精神质具有冷酷、残忍、低社会性、非情绪性、漠视危险、仇视他人、行为怪异等特点。生理学基础:认为此特质和高水平的雄性激素睾丸酮和低水平的单氨氧化酶和神经递质5-HT有关。艾森克认为精神质是暴力型累犯的一个重要特质。3、理论证据:罪犯作为一个群体表现出:低皮层唤醒水平、较高的自主唤醒水平和相当的冷酷无情。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外向性和反社会行为之间仅有微弱的联系,精神质和犯罪之间的关系得到中等程度的支持。精神病态生物心理因素的一个研究焦点精神病态定义精神病态(psychopath):通常用来描述一类在心理、人际和神经生理等方面明显异常的人。精神病态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原发型精神病态:心理、情绪、认知和生物学上明显区别于正常人或普通罪犯。继发型精神病态:由于严重的情绪问题或内心冲突而做出反社会行为或暴力行为的人。犯罪型精神病态:指那些具有反复的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原发型精神病态。行为描述(精神病态的行为特征)Cleckley的理论心智健全的面具1、主要特征:a) 富有魅力的外表b) 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c) 病态撒谎d) 不可靠、不负责、不可预测冲动e) 自私和不能爱人或给予他人付出感情f) 没有内化的道德或伦理辨别力,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的自责和罪恶感2、语言失语症:精神病态患者:明白言辞的字面意思但不理解背后的真正涵义。语义上和情感上非常的浅薄。犯罪行为的起源学习和情境因素辨别刺激:一套被亚文化或某一群体运用的社会信号。它的作用就是辨别在某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哪些行为将会得到奖励,哪些行为将会遭受惩罚。基本归因错误:指人们存在着某种普遍的倾向即贬低或者忽视情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并且在解释行为原因的时候更倾向于用人格特质加以说明。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将好的事情归咎到自身的人格特质上,相反,将坏的事情归咎到外部事件和压力上。去个体化:在人群中或者某一团体中,许多成员丧失了个人身份,迷失了行为的方向,其所作所为不再受自我控制和法律规范的约束。挫折引发犯罪(挫折与犯罪的关联)当有机体的行为被阻碍而得不到先前的奖励时,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变的更加激烈和粗暴。而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唤起反应的降低使得行为本身得到了负性强化。如果个体对达到目标有非常高的期望,那么在遭受挫折时,个体往往体会到更强烈的紧张。期望越大,情绪反应越强烈。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类行为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我们通过对环境,如观察和倾听我们身边的人进行学习。1、期望理论:旨在说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建立在人们对特定行为导致特定结果的类化预期。人们通过类化他们行为结果的期望来适应环境。2、社会学习理论的模仿方面:个体做出某种行为,都一定受到环境和个体需求的期望影响,需求可能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部。3、差异交往强化理论(源于Sutherland的差异交往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社会环境中的人际互动而习得越轨或犯罪行为。Akers的修正观点:(1)大多数的越轨行为都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而习得的。(2)越轨行为的强度取决于当事人以前采取这一行为时所得到的强化大小、频率以及概率这三者的直接函数。(3)区分了社会性强化和非社会性强化:认为社会性强化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非社会性强化。(而大多数的社会性强化都表现为加入群体活动、认同群体规则或符合群体期望的一种象征性或言语性的奖励。非社会性强化:生理因素或物质上的满足)。(4)越轨行为是重要他人给予的社会性强化物不断发展的结果。这些重要他人往往来自于当事人的同辈群体。(5)群体-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内化规范-群体成员的行为强化了规范犯罪与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与违法犯罪(作案特征)1、以偏执和妄想引发的凶杀和伤害案件为多a) 偏执、妄想和幻觉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感到置身于敌意的环境b) 受被迫害妄想和幻觉支配而“自卫”或“先下手”c) 既往的消极情绪体验诱发和强化了患者的偏执、妄想和幻觉 d) 伤害对象多为身边接触较多的人,尤其是近亲属 2、动机离奇、目的不明a) 作案行为往往与妄想和幻觉直接相关 b) 维逻辑障碍激发出愤怒与敌意 c) 遵从幻觉如“命令式幻听”而攻击、伤害他人或自我 d) 妄想与幻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3、作案行为的突发性、公开性及凶残冷酷性 a)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激惹性易于导致作案行为的突发性 b) 情感倒错产生的作案行为凶残冷酷性 c) 爆发性激情反应 d) 思维、情感与行为的分裂造成患者的明目张胆作案且行为缺乏制约性4、作案时缺乏自我保护表现a) 思维、情感与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分离 b)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辨认和调控自身的行为 c)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辨认自身行为与行为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 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缺乏预谋,作案时间、空间选择不严密二、躁狂抑郁症与违法犯罪(作案特征)1、躁狂引发的严重违法行为较少a) 躁狂发作期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易于滋事而引发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b) 男性患者性欲亢进而产生调戏、猥亵或性骚扰行为;女性患者性欲亢进而行为轻佻、放荡、招致性侵害 c) 躁狂发作期症状暴露明显,易于引起注意而受到干预 d) 躁狂患者对自己的行为保持一定程度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2、抑郁患者的扩大性及间接性自杀a) 严重的情绪低落导致强烈的自杀意念,并因此产生的杀害他人b) 出于怜悯挂念而在自杀前杀死所爱者“怜悯性杀亲”、“家族性凶杀”。(有时,患者担心自己死后亲人受苦,会在自杀前先将亲人杀死,称为扩大型自杀)。c) 自杀前的报复性杀人意图同归于尽d) 缺乏自杀勇气或寻死不成而通过杀害他人以达到死的目的“曲线自杀”3、抑郁患者的自我惩罚行为与自诬行为a) 受严重的罪恶感或罪恶妄想驱使 b) 不以个人获利为目的的盗窃财物 c) 众目睽睽下的纵火、破坏公物等违法行为 d) 以达到惩罚目的的自诬行为4、抑郁患者恶劣情绪下的无动机行为a) 出于偏执、妄想而产生的凶杀 b) 不能耐受持续性焦虑而冲动性行凶 c) 精神病性抑郁的严重意识障碍、病理性错觉、幻觉导致的危害行为 d) 情绪低落、认知功能减退等导致的违法行为三、精神发育迟滞的犯罪特征(作案特征)1.动机幼稚、对行为后果无预见 2.团伙作案少、屡犯多因智能缺陷往往遭犯罪团伙排斥 3.自我保护不周密、作案条件选择不周全 4.易受怂恿教唆四、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违法犯罪(作案特征)犯罪动机模糊,带有冲动偶发性:1.情绪不稳、激惹莽撞而易受外在刺激诱发违法犯罪 2.无羞耻愧疚感,放纵自己受原始本能欲望驱使 3.无计划无预谋情景性违法犯罪 4.自我中心、随心所欲、无视社会规范道德法纪的生活行为方式人类的攻击与暴力了解攻击的定义敌意性攻击行为:是对愤怒情境的反应,目的在于让受害者遭遇痛苦,伴随强烈而紊乱的情绪体验。工具性攻击行为:源于竞争或者期望获得他人所拥有的物品或地位,目的常常是为了获得值钱的东西,没有强烈的情绪体现,相对冷静。*所有的暴力都是攻击的,但不是所有的攻击都是暴力。攻击行为的分类:反应性和主动性反应性攻击:“热血的”攻击行为,包括愤怒表达、发脾气、报复性的敌对行动,情绪色彩浓烈。主动性攻击:威吓、支配、作弄、骂人、强迫等行为,更“冷血”的攻击行为,更多是对酬赏的预期所驱使。*反应性攻击常与缺乏控制力相联系。攻击的认知模型1、攻击习得模型假设:观察学习是攻击习得的重要组成成分,个体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加工策略也同为重要。2、两种认知模型:认知脚本模型(Rowell Huesmann);敌意归因模型(Kenneth Dodge)。(1)认知脚本模型:社会行为,尤其是攻击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认知脚本。(“在决定哪些脚本被储存在记忆中,哪些脚本被提取和应用,哪些脚本以后将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个体对脚本的恰当性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2)敌意归因模型:具有高度攻击性的儿童常常持有敌意的归因偏差。他们更可能将模糊的行为解释为敌意的和威胁性的。(影响因素:早年家庭虐待。)人类的攻击与暴力(选择)攻击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攻击是人口过度拥挤的环境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家John B Calhoun在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进行“鼠城”实验。(目前整体而言,数据不支持这一观点。)温度 温度:特别高和特别低的温度倾向于阻止攻击,而中间水平倾向于和攻击相关。(倒U曲线,线性关系)其他环境 噪音,空气污染,色情书籍2、大众传媒的影响:传染效应(盲目模仿效应):一些人倾向于模仿或重复娱乐或新闻媒体中所报道的活动。(波波娃娃的实验)3、被害者因素:某个具体的攻击行为可能是被害人行为所促发的,被害人的行为对行为升级起到一定的作用。行为升级:由起初的激烈争吵,进而发展为身体上的暴力相向。4、攻击的生理因素:a) 激素的影响:人类和动物中,攻击性与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如睾丸激素) 的分泌有关。b) 脑病理学和攻击:脑部病变;脑损伤-边缘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脑波。c) 遗传与染色体XYY:XYY男性:身材特高、智力迟滞、异乎寻常的高水平攻击行为d) 癫痫病与暴力:癫痫发作失去自控力的暴力伤害他人行为家庭暴力对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进行伤害、胁迫、殴打、强奸和性方面的伤害,或者以其他形式导致对方受伤或死亡的刑事案件。核心特征:施暴者对力量、控制和权威的滥用虐待配偶或伴侣、虐待儿童、同胞间暴力、子女对老人的虐待、儿童对父母的暴力指亲密伴侣(包括配偶、浪漫伙伴、亲人配偶或者亲人浪漫伙伴)做出的对女性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虐待。中等程度:打耳光,向受害者扔东西严重程度:殴打,使用武器心理虐待:过度的控制1、虐待儿童a) 身体虐待b) 情感虐待c) 情感忽视d) 性虐待e) 忽视儿童f) 儿童失踪和被利用2、虐待老人拒绝向老人和未向老人提供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居所、个人卫生、医疗、舒适和个人安全,以及其他有义务提供的或者做出承诺的事宜。多数发生在居所内,施虐者多为与老人有亲密关系或情感联系的家庭成员。虐待老人的形式:身体的、心理的、经济的和受忽视的忽视是最经常被报告的虐待类型,包括不注意、隔离、限制日常生活必需项目如药物、食物和盥洗等。3、受害人的反应a) 多数伴有恐惧、焦虑和抑郁的困扰,自我责备和无力感b) 一些可能出现生理问题:如头痛、背痛c) 或者患有进食障碍、睡眠紊乱和性传播疾病,性心理障碍的聚焦刑事杀人犯罪犯罪画像:描绘罪犯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居住地和人口统计特征的过程。地理画像:对犯罪场所的地理和空间关系的分析,确定下一个可能的犯罪场所地点。系类谋杀犯的特点和类型1、特点:年龄相对较晚才开始杀人生涯,被害人现在主要为儿童2、主要类型:a) 幻想型b) 任务导向型c) 享乐型d) 权利/支配导向型e) 寻求认可型f) 物质需求型控制过度和控制不足的犯罪人的攻击特点和人格特点1、犯罪人的攻击特点:控制不足的:很少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常常做出暴力行为,侵犯是个体愤怒或不安时的一种习惯性行为反应模式。过度控制的:可以很好的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严格恪守这一行为准则,即使面对挑衅,当面对过多的失望和挑衅时,可能做出暴力行为,与控制不足的人相比,其后果甚至更严重。2、犯罪者的超我缺陷发展不足的超我使之长期保持幼稚的行为方式或者反社会人格障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父母之爱。严厉的超我神经症或者精神病性的犯罪,追求被惩罚。越轨的超我少年与犯罪父母关系良好,摄取了父母的犯罪特性。性犯罪心理法定强奸:不使用武力,并排除其他性犯罪的情况,指的是和法定年龄以下的女孩发生性关系,不管是否得到她的同意。工具性性侵犯:表达性性侵犯:强奸模式的分类1、强奸的分类模式a) 移置攻击型:暴力,通过强奸伤害羞辱女性b) 补偿型:证实自己的性力量和控制权c) 性攻击型:伴随暴力和疼痛体验到性唤起d) 冲动型:有机可乘的时候顺势强奸2、强奸的新分类模式a) 机会型:冲动掠夺性的,高社交能力和低社交能力b) 广泛愤怒型c) 性满足型:虐待-公开或隐蔽;非虐待-高社交或低社交d) 报复型:低社交或高社交能力儿童性犯罪模式的分类及特点1、固着型:把儿童看成是自己性及社交的伴侣,很少与儿童发生性关系,很少使用武力2、退化型:成人后期伴随自我怀疑和男性气概不足,伴随酗酒、离婚或者失业等3、剥削型:使用攻击或者暴力,儿童是其性发泄对象,易激惹4、攻击型:偏好同性别的,为获得刺激,伤害儿童或者残忍的杀害被害者。经济犯罪、公共秩序犯罪和其他犯罪兴奋驱动型纵火:渴求刺激、纵火行为或火焰燃烧可以让他们获得满足感纵火动机:1、报复、怨恨或嫉妒2、恣意破坏或恶意捣乱3、罪行掩饰或转移注意力4、赢利、保险欺诈5、恐吓、敲诈、恐怖行动、阴谋破坏6、纵火癖或其他心理动机经济犯罪的主要形式的心理特征和作案形式经济犯罪的主要形式:盗窃、诈骗、抢劫1、盗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1)入室行窃a) 通过暴力或非暴力手段,非法进入一个建筑物,意图盗窃或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b) 多为年轻男性作案c) 高度强化的工具性行为谋财d) 同时也有自我满足和成就感的激励(2)盗窃犯罪的一般特点地点:多为单位和居民住宅,其次是车船、仓库、码头和商店犯罪手段:撬窃51.3%为主,顺手牵羊、扒窃、内外勾结、闯窃等组织方式:两人以上的结伙犯罪占55.9%,个人单独作案占30.3%(3)商店行窃犯罪:一般为青春期女孩或女人。业余和专业的:都是事先预谋、习惯性的,获利的。业余性的可能有轻微的人格障碍或是有家庭问题等。偷窃癖:个人在不偷窃时有持续增加的压抑感,但是偷窃可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满足感和解脱感。2、诈骗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争相的方法,公开地以和平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特点:高智商,公开犯罪人惯用的手段:a) 假冒身份,利用他人对某些社会角色的崇敬心理,大肆行骗b) 虚构事实,编造谎言,骗取钱财c) 伪造证券,以假乱真,大肆行骗3、抢劫(1)、犯罪心理:对财务保管者或所有者施加强迫或暴力行为,使被害人处于恐惧之中,从其手中抢走或尝试抢走他人看护、照管或控制的有价值财物的行为。一般特征:a) 年龄:男性,18-25岁居多,25岁以下占80%b) 时间和地点:夏季高发,秋季最低,户外居多c) 被害人:男性青壮年居多,26-35岁最多人格特征:胆大妄为、冲动鲁莽、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攻击性高,多为兴奋性高、外倾型。(2)、类型:a) 职业抢劫犯数量最少b) 投机抢劫犯最常见c) 毒瘾抢劫犯d) 酗酒抢劫案13

    注意事项

    本文(《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doc)为本站会员(寂****)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