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docx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21全国乙,10,4分)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2.(2021全国乙,11,4分)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题。运载火箭名称发射场发射时间中国长征5号B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欧洲织女星库鲁(5°14'N,52°47'W)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美国猎鹰9号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3.(2021广东,11,3分)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A.0个B.1个 C.2个D.3个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2020海南,13,3分)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A.甲B.乙C.丙D.丁5.(2020海南,14,3分)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A.巫山 B.五指山C.富士山 D.大分水岭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20山东,13,3分)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7.(2020山东,14,3分)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三题。8.(2020课标,9,4分)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B.中龄结实树 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9.(2020课标,10,4分)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10.(2020课标,11,4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1.(2020课标,9,4分)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12.(2020课标,10,4分)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13.(2020课标,11,4分)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4.(2020江苏单科,13,2分)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15.(2020江苏单科,14,2分)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6.(2017课标,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17.(2017课标,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18.(2017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附:参考答案1.B2.D3.B4.B5.C6.B7.A8.A9.C10.D11.A12.A13.B14.D15.C16.B17.A18.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