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唐诗实验小结1.docx
“师生”共读唐诗实验小结1 “师生”共读唐诗试验小结1“亲子共读唐诗”课题试验小结这是我参加焦作市重点课题“亲子共读唐诗”课题试验的第一个月,现对本月的试验小结总结如下:在课题实施的第一个月,我每天早上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诵读一首唐诗,下午上课前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午读,和学生一块谈论诗意,下午放学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每天早上的诵读时间,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要求仔细诵读,一个月下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背诵唐诗的数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樊兆航、樊振雨、张文三位学生更是每首都会背。虽然和自己原来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终归迈出了第一步。月底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沟通了这一个月的诵读状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1、每天一首,数量太大了,程度差的学生根本接受不了。2、每天都写心得体会,增加了负担。3、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我和学生进行了沟通、探讨,最终确定:1、每周诵读两首诗(时间定在星期二、星期四);2、每月写两篇心得体会;3、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开拓诵读版面,营造诵读氛围;4、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竞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我参加焦作市重点课题“亲子共读唐诗”课题试验的第一个月,也是我探究的一个月。在一个月的探究试验中,虽然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顺当,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我和我的学生终归迈出了第一步。在一个月的试验中,在一个月的不断反思中,使我醒悟地相识到:诵读经典不能急功近利。诵读的目的不是应试,更不须要成果的束缚,肯定要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爱好为目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我和我的学生的共同追求,我和我的学生会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伴随唐诗感受季节的微妙,感悟奇妙的人生。201*.05扩展阅读:“师生”共读唐诗试验小结6“亲子共读唐诗”课题试验小结这是本学期的最终一个月,虽以接近期末考试,但学生对于唐诗诵读的热忱却没有削减。在借鉴很多老师经典诵读阅历的基础上,我起先对书中的唐诗根据春、夏、秋、冬进行归类,这一月是冬季,就丛描写冬天的诗歌起先吧。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没有给学生举荐应当朗诵哪些诗歌,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最终我把学生的看法进行汇总,制定了本月朗诵的内容: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惊雪-陆畅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由于诵读的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因此学生都很兴奋,诵读的主动性也很高。每到星期二、星期四,即使我不去,班长也会带领学生起先诵读,中午进行午读,下午则在一块探讨诗意。蓦然回首,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唐诗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一天,飘起了小学花,张文同学张口就说:“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樊兆航同学则摇头晃脑地吟诵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感觉很欣慰,学生在不断地吟诵诗文中,将语文课程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增加了自己的文学素养。我爱诗,也希望把我对诗词的这种酷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身上。通过“亲子共读唐诗”这一桥梁,我的幻想正在渐渐实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在我的学生身上体现,学生在唐诗的学习中,不仅陶冶了情操,滋润了情思,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已经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总有一天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愿每个孩子都能用诗文的语言展示自己诗化的心灵!201*.01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师生”共读唐诗试验小结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运用,“师生”共读唐诗试验小结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