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报告.docx
-
资源ID:24287203
资源大小:93.0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报告.docx
实验一 我的第一个工程实验一实验简介我的第一个工程,流水灯实验二实验目的掌握 STM32 开发环境,掌握从无到有的构建工程。三实验内容熟悉 MDK KEIL 开发环境,构建基于固件库的工程,编写代码实现流水灯工程。通过 ISP 下载代码到实验板,查看运行结果。使用 JLINK 下载代码到目标板,查看运行结果,使用 JLINK 在线调试。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五实验步骤1. 熟悉 MDK KEIL 开发环境2. 熟悉串口编程软件 ISP3. 查看固件库结构和文件4. 建立工程目录,复制库文件5. 建立和配置工程6. 编写代码7. 编译代码8. 使用 ISP 下载到实验板9. 测试运行结果10. 使用 JLINK 下载到实验板11. 单步调试12.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二 带按键控制的流水灯实验一实验简介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使用按键控制流水灯速度,及使用按键控制流水灯流水方向。二实验目的熟练使用库函数操作 GPIO,掌握中断配置和中断服务程序编写方法,掌握通过全局变量在中断服务程序和主程序间通信的方法。三实验内容实现初始化 GPIO,并配置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通过修改全局变量,达到控制流水灯速度及方向。使用 JLINK 下载代码到目标板,查看运行结果,使用 JLINK 在线调试。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示波器。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五实验步骤1 在实验 1 代码的基础上,编写中断初始化代码2 在主程序中声明全局变量,用于和中断服务程序通信,编写完成主程序3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4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下载到实验板5.单步调试6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三 串口发送和接收实验一实验简介编写代码实现串口发送和接收,将通过串口发送来的数据回送回去。二实验目的掌握 STM32 基本串口编程,进一步学习中断处理。三实验内容编写主程序,初始化串口 1,设置波特率为 9600,无校验,数据位 8 位,停止位 1 位。编写中断服务程序代码实现将发送过来的数据回送。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示波器。软件部分:PC 机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编写串口初始化代码2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代码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四 串口 DMA 双缓冲实验一实验简介使用双缓冲区,同时进行串口接口和数据处理。二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串口编程,进一步学习DMA 编程。学习双缓冲兵乓操作,理解互斥资源。提高编程能力。三实验内容假设,有一个设备用 RS232 串行口以 256000 的波特率发送数据,并且大概每 80 毫秒发送 8 个字节的数据。要求将该设备发送的数据求平均值后送回。采用 DMA 方式接收数据,接收完成后发生中断,然后 DMA 通道使用另一个缓冲区继续接收数据。而这时 CPU 可以处理数据,计算刚接收到数据的平均值。然后送回。这样,CPU 和 DMA 间做到并行工作。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示波器。软件部分:PC 机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编写主程序代码,创建 2 个缓冲区,设置串口、DMA。2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代码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五 I2 C 实验一实验简介编程实现对使用 I2C 接口的 EPC02 芯片进行写和读操作。二实验目的熟练掌握 I2C 编程,学会对 EPC02 的读写操作。三实验内容编写 I2C 驱动程序,使用驱动程序初始化 EPC02,判断设备正确性。写 256 个 0x5A 到 EPC02,读出并发送给串口,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判别是否读到的都是 0x5A.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参考教材 I2C 部分,编写 I2C 驱动程序。2 编写主程序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六 SPI FLASH 实验一实验简介编程实现对 SPI 接口的 W25Q64 进行读写操作。二实验目的熟练掌握 SPI 编程,学会对的 W25Q64 读写操作。三实验内容1. 编写 SPI 驱动程序2. 初始化 SPI 接口3. 读取 SPIFLASH 的 ID,如果正确继续,否则报错4. 向 SPIFALSH 地址 0x12AB00 开始写一串字符,再读出比较判断是否与写入的一致5. 向 SPIFALSH 地址 0x12AB00 开始写连续 256 个字节的 0x5A,然后读出并发送给串口,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判别是否读到的都是 0x5A.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参考 SPI 及 SPI FLASH 部分,编写SPI 及 SPI FLASH 驱动程序(可参考书上代码)。2 编写主程序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七 TF 卡编程实验一实验简介编程实现通过 SPI 接口对 TF 卡进行读写操作。二实验目的巩固 SPI 编程,学会对的 TF 卡读写操作。三实验内容1. 编写 TF 卡驱动程序(参考教材 TF 卡部分)2. TF 卡检测,检测不到提示2. 写卡上地 5 个扇区,写 512 个 0x0a3. 读卡上低 5 个扇区,将读取内容发送到串口,判断是不是 512 个 0x0a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编写 TF 卡驱动程序(可参考书上代码)。2 编写主程序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八 FAT32 文件系统实验一实验简介通过 FAT32 文件系统实现对 TF 卡的文件操作。二实验目的巩固 SPI 编程、TF 卡读操作。掌握 FAT32 文件系统,使用 TinyFF 软件包实现文件系统。三实验内容1. 在工程中加入 TFF 文件系统软件包2. TF 卡初始化并检测,判断 TF 卡类型和容量,输出到串口3. 读 TF 卡根目录文件 data.txt,用串口调试助手显示该文件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 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参考教材 TF 卡编程部分,编写 TF 卡驱动程序(可参考书上代码)。2 编写主程序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九 网络 TCP/IP 通信实验一实验简介通过 uIP 网络软件包实现于主机的 TCP/IP 通信。二实验目的巩固 SPI 编程。掌握通过 SPI 接口与网络接口芯片 ENC28J60 通信。掌握使用 uIP实现 TCP/IP 协议。三实验内容1. 在工程中加入 uIP 网络软件包2. 编写网络接口芯片 ENC28J60 驱动3. 编写代码实现网络连接3.使用 TCP/IP 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网络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参考教材网络编程部分,网络接口芯片 ENC28J60 驱动 (可参考书上代码)。2.加入 uIP 网络软件包到工程中3 编写主程序4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使用网络调试助手与实验板建立连接,向实验板发送数据和查看结果。5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十 DAC 和 ADC 实验一实验简介通过 DAC 将 STM32 系统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使用 ADC 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二实验目的掌握 DAC 和 ADC 编程。三实验内容1. 编写代码实现简单的 DAC 单次发送3.编写代码实现 ADC 采集 DAC 发送的数据,并发送到串口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五实验步骤1 编写主程序2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使用串口调试助手观察数据3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十一 液晶显示实验一实验简介通过 FSMC 接口编程,显示对液晶控制芯片 RA8875 的通信,实现简单波形显示。二实验目的掌握 FSMC 接口编程,掌握通过RA8875 控制液晶屏英文、字符、波形显示,掌握控制液晶背光亮度调节。三实验内容1. 编写代码实现 FSMC 初始化,实现 RA8875 初始化3.编写代码实现液晶屏英文、字符、波形显示,控制液晶背光亮度调节。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五实验步骤1 编写 FSMC 初始化程序和 RA8875 初始化程序2. 编写出程序实现液晶屏英文、字符、波形显示。3. 编写按键中断服务程序,控制液晶背光亮度调节。5 编译代码,使用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观察液晶显示。使用按键控制液晶亮度。5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十二 液晶屏触摸实验一实验简介掌握触摸屏编程,获得触摸信息,进行屏幕校准及在触摸点绘制不同颜色的椭圆。二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 FSMC 接口编程,进一步掌握通过 RA8875 控制液晶屏英文、字符、波形显示,掌握通过对 RA8875 编程获得触摸信息。三实验内容1. 在液晶显示实验基础上,编程实现触摸点获取。2. 编写屏幕校准函数,实现屏幕校准.3. 实现在触摸点绘制随机颜色的椭圆。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五实验步骤1 编程实现触摸点获取2. 编程实现屏幕校准3. 编程实现触摸后在触摸点画随机颜色椭圆,并驱动蜂鸣器发声。4 编译代码,使用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验证屏幕校准正确性,验证触摸后是否画出随机颜色椭圆及蜂鸣器是否发声。5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十三 高通字库汉字显示实验一实验简介使用高通字库在屏幕上显示不同尺寸的汉字。二实验目的掌握通过高通字库实现汉字显示。三实验内容1. 在液晶显示实验基础上, 编程实现对 RA8875 设置使其使用高通GT23L32S4W 字库。2. 编写代码实现不同尺寸的汉字显示.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五实验步骤1 编程实现 RA8875 使用高通字库模式2.编程实现不同尺寸的汉字显示。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验证正确性。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十四 使用 SPI FLASH 做字库汉字显示实验一实验简介使用 SPI FLASH 做字库在屏幕上显示不同尺寸的汉字。二实验目的掌握通过 SPI FALSH 存字库的方法及实现汉字显示。三实验内容1. 将 TF 卡上的字库写到 SPI FALSH2. 编程实现对 RA8875 设置使其使用 SPI FLASH 存放的字库。3. 编写代码实现不同尺寸的汉字显示.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五实验步骤1.编程实现将 TF 卡上的字库写到 SPI FALSH2 编程实现 RA8875 使用 SPI FLASH 中字库模式3.编程实现不同尺寸的汉字显示。4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验证正确性。5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实验十五 图片显示实验一实验简介在屏幕上显示 TF 卡中图片。二实验目的掌握读 TF 卡中图片文件的方法,掌握将图片传输到 RA8875 的显存中来显示图片。三实验内容1. 根据教材中图片文件分析部分,读取 TF 卡中图片,分析是否为可使用的 565格式。2. 编程实现将读取的图片内容发送给 RA8875 显示。四实验设备硬件部分:PC 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 实验板、JLINK。软件部分:PC 机 WINDOWS 系统、MDK KEIL 软件、ISP 软件。五实验步骤1.编程实现将 TF 卡上的图片读出2 编程实现写 RA8875 的显存显示图片3 编译代码,使用 JLINK 或 ISP 下载到实验板,验证正确性。4 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隆腾.公元壹号一期工程(2#、3#、13#、16#楼)钢筋施工专项方案四川省崇州市大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 一五 年 四 月四川省崇州市大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崇州市大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钢筋施工专项方案会签表施工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监理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建设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 编制依据:1三、 本工程设计要求:1四、 钢筋施工机具要求:2五、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2六、钢筋施工作业条件3七、材料准备及制作加工3八、钢筋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和技术措施:4九、钢筋验收14十、钢筋的成品保护措施15十一、 安全措施15四川省崇州市大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系隆腾·公元壹号一期工程,位于崇州市江源南路与蜀南东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本工程主楼为框剪结构,地下一层,地上 2F33F(2#、3#楼 27F,13#楼33F,16#楼 2F),建筑高度 9.95m97.4m。结构抗震类别丙类,结构抗震等级二级,结构设防烈度七度,防雷级别三类,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二、编制依据:1、主要依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4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01;6、相关验收规范规程。三、本工程设计要求:本工程是地下一层、地面为 2F33F 层的住宅,现场计划钢筋总量约为900 T。1、筏板的钢筋规格型号主要有:三级钢 12、14、16、18、22;2、框架柱(GBZ、YBZ)的钢筋规格型号主要有:三级钢 12、14、16、18、20、25;3、框架梁的钢筋规格型号主要有:三级钢 12、14、16、18、20、22、25;四、钢筋施工机具要求:1、机具设备:二台对焊机、三台钢筋弯曲机、三台钢筋断料机、钢筋调直机等机械设备;2、钢筋加工机械必须经专业人员调试合格后才能使用。3、钢筋加工机械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机械转动的外露部分必须设有安全防护罩,在停机工作时应切断电源。4、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过机械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后方可上岗。五、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1) 、所有钢筋均为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国产钢筋,各种钢筋均有产品合格证、质保书、并按规范要求分批取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用于本工程。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钢筋表应洁净无损伤,铁锈等污物应在使用前清理干净。(2)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机械性能异常等情况时,应即时抽样进行理化分析和其它专项检验。(3) 、钢筋焊接,应先做班前焊接试验,每批钢筋的焊接接头中,应按规定抽取一定数量的接头(如300 个接头取一组),作实样试验。其各项机械性能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4) 、有避雷装置的柱、墙,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并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备忘。(5) 、各结构部位必须按设计规定保护层厚度,并设置垫块,不能用钢筋作垫块。(6) 、凡穿过防水砼的钢筋撑脚,模板对拉螺栓等,均应设置止水铁片 。(7) 、柱、墙的纵向受力钢筋必须按要求锚入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内,一定要满足设计或规范规定的长度。(8) 、钢筋在储运堆放时,必须挂标牌,并按级别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钢筋与地面之间应支垫不低于 200mm 的地垄。对于数量较大,使用时间较长的钢筋表面应加覆盖物,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9)、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位置、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等均应满足施工验收规范和施工图的要求,绑扎牢固。如需代换钢筋必须办理正式手续, 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不准私自代换。六、钢筋施工作业条件(1) 、认真熟悉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对各班组作好技术交底工作。(2) 、检查钢筋有无锈蚀,除锈之后才能运至绑扎部位。(3) 、根据弹好的位置尺寸线,检查预留搭接钢筋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要求应进行处理,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并弹好水平标高线。(4) 、对于墙、柱脚砼应进行剔毛,并冲刷干净。(5) 、在绑扎墙、柱钢筋时应事先搭设好满堂钢管架,以便于施工。七、材料准备及制作加工( 1)进场的钢筋必须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对现场的所有钢筋原料,现场必须按规范和质量管理要求由监理旁站抽样送检,并对钢筋对焊和电焊接头也要由监理旁站抽样送检,对抽取的试件要及时送试验室对试件进行物理力学及焊接性能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 认真审图,如果结构局部钢筋过密,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时,应事先提请设计部门作相应的代换修改或采取相应合理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质量。(3)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纸和国家规范的标准,编出钢筋加工清单,加工按加工单制作,且每批钢筋加工完后由钢筋翻样人员进行检查验收,认真做好清点、复核工作,确保钢筋加工质量。(4) 柱、梁箍筋弯钩必须符合抗震要求。箍筋末端弯钩角度135 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 10d。(5)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柱竖向主筋采用闪光对焊及电渣压力 焊连接;梁钢筋尽可能都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接头。(6)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 等现象,立即停止使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检验不合格严禁在工程中使用。八、钢筋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和技术措施:(一)钢筋接头方式主要有:(1) 、绑扎接头:小于12 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其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均要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2) 、焊接接头:梁、板钢筋当钢筋直径为12 以上时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或单面搭接焊。(3) 、墙、柱筋的连接:当墙、柱钢筋大于或等于12 小于22 时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当墙、柱钢筋大于或等于25 采用机械连接。(4) 、闪光对焊接头:梁、板钢筋当钢筋直径为1225 时采用闪光对焊接头,当梁、板钢筋对焊太长无法绑扎安装时,采用窄间隙焊接头;(二)钢筋的绑扎安装:(1)、地下室底钢筋绑扎,操作人员应在垫层上划线,排列钢筋,保证钢筋间距。扎筋过程中,由专人技术交底,分层监护,层层验收。通长板凳筋板负筋板底筋板底模( 2)、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分别设钢筋支撑,以保护其位置正确,支撑用12 钢筋,每平米一个。详见下图:现浇板钢筋铁马(3) 、梁宽度不同时,能拉通的钢筋在规范允许做法内尽可能拉通, 不能拉通的则可锚入支座内。(4) 、梁、柱及剪力墙箍筋应做成 135 度弯钩,弯钩直段长度不小于 10d。(5) 、在同一构件内的多根钢筋需搭接时,搭接数量在同一截面内不得超过总数的 50%,搭接错开间距不应小 50cm。(6) 、钢筋加密部位,如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和节点处箍筋、角柱箍筋、洞口补强筋等要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加密不得遗漏。(7) 、如需搭设施工平台,必须垫 50*100*100 的C35 预制块,防止渗水。(8)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值如下表所示:项次1项受力钢筋的排距目允许偏差(mm)±52钢筋弯起点±203箍筋、横向钢筋间距绑扎骨架焊接骨架±20±104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水平高差±5±2.0钢筋的允许偏差值(三)、钢筋的加工制作(1) 、根据现场察看和现场总平面布置,本工程钢筋加工采用外加工。(2) 、钢筋成型加工前接长采用闪光对焊,对钢筋的进料长度和下料长度应进行综合比较,准确下料,尽量做到不丢短节,以节约钢筋。(3) 、对于结构部位、节点复杂的构件,应认真全面熟悉图纸,弄清各部位钢筋锚固方式及长度,对梁、柱节点各处钢筋排放位置进行合理编排,避免绑扎时发生钢筋挤压成堆的情况,按图放样,在施工前对每一型号钢筋均应先试制无误后,方可批量生产。(4) 、所有加工钢筋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箍筋弯钩为 135°,且平直长度不小于规范和设计的要求,箍筋制作弯心应大于主筋直径。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箍筋边长±5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钢筋检验和试验钢筋除锈保证符合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要求的钢筋用于制作保证钢筋与砼之间的粘结力配料单复核钢筋调直保证钢筋下料准确,满足设计要求保证钢筋平直,保证加工尺寸准确,使钢筋在砼内传力均匀钢筋切割保证断面长度准确分类、编号堆码钢筋弯曲成型尺寸形状准确保证达到设计图样, 无误钢筋制作工艺流程(四)、钢筋的绑扎和相关规范要求1) 、钢筋的连接方式(电渣压力焊)(1) 柱钢筋墙、柱筋的连接:当墙、柱钢筋大于或等于14 小于28 时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当墙、柱钢筋大于或等于28 采用机械连接。套柱箍筋时,要注意箍筋的开口应相互错开,箍筋绑扎前,要先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进行绑扎。根据抗震要求,柱箍筋弯钩为 135o,平直段不小于 10d。(2) 相关规范要求1. 电渣压力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力学性能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 3 个接头作拉伸试验。2. 在一般构筑物中,以 300 个同钢筋级别接头作为一批。3.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的同级别钢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 个接头仍作为一批。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中。4. 基本项目: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4.2.1 焊包较均匀,突出部分最少高出钢筋表面 4mm。4.2.2 电极与钢筋接触处,无明显的烧伤缺陷。4.2.3 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 4°。4.2.4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应不超过 0.l 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 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取补救措施。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2) 、钢筋的连接方式(闪光对焊)(1) 框架梁钢筋(闪光对焊)梁钢筋当钢筋直径为12 以上时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或单面搭接焊。(2) 相关规范要求1、试焊、做班前试件;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 个试件,其中 3 个做拉力试验,3 个做冷弯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2、连续闪光焊:通电后,应借肋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3、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当预热过程完成,应立即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4、闪光预热闪光焊:通电后,应首先进行闪光,当钢筋端面已平整时, 应立即进行预热、闪光及顶锻过程。5、 质量检查: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裂缝等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6、力学性能检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 个试件,其中3 个做拉伸试验,3 个做弯曲试验。7、 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 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作为一批。若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若累计仍不足 300 个接头,则应按一批计算。8、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允许偏差项目: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 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大于 0.l 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 2mm。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3) 、钢筋的连接方式(绑扎连接)A、板钢筋(绑扎连接):(1) 、本工程板筋为冷轧带肋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2) 、相关规范要求1、钢筋连接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送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1.3 倍搭接长度(LL);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 25%;3、当钢筋的直径d16mm 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3) 、本工程为全现浇钢筋剪力墙结构,钢筋规格多,配筋密集,在绑扎时应合理布置,对交汇梁多的节点,要根据施工图并和安装模板班组紧密配合,确定各梁钢筋安装顺序和穿插次序以及各梁钢筋的摆放位置等,主次梁相交的节点,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叉上,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不能遗漏,梁箍筋应按设计要求的加密区进行加密布置,对设计要求进行焊接的箍筋,一定要进行焊接,施工时特别注意对照图纸进行核查。(4) 、每层框架梁、墙、柱筋安装绑扎后,按设计要求埋入构造柱钢筋与墙体拉接筋。(5) 、钢筋绑扎必须按图进行,其质量必须满足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有关规定。(6) 、钢筋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详下表。所有保护层厚度都采用与砼强度等级相同的砼垫块来保证。砼垫块间距梁柱墙不大于1000mm,板不大于 1200×1200mm,梅花型均匀布置。应保证砼垫块不被压碎,在制作时加入适量铁屑以保证其强度。(7) 、为防止在浇筑时,施工人员对楼板负筋的踩踏,特搭设活动跑道,随操作面移动,同时派钢筋工值班,以便随时修正钢筋。B、柱钢筋绑扎:(1) 、工艺流程:弹柱子线剔凿柱砼表面浮浆修理柱子筋套柱箍筋焊接柱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绑箍筋(2) 、按设计间距算出每根柱箍筋数量,套箍筋,然后在对焊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设计尺寸划出箍筋间距线。(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4)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用缠扣绑扎,非转角部分交点处均要绑扎,严禁漏绑。(5) 、柱箍筋端头应弯成 135°,平直段长度不小于 10d(d 为箍筋直径)。(6) 、柱的上下两端应按设计要求加密,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勾住箍筋。(7) 、柱筋保护层为主筋外皮 30mm,垫块应绑扎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 1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C、剪力墙钢筋绑扎:(1) 、工艺流程:弹墙体线剔凿墙体砼表面浮浆修理预留搭接筋立 24 根纵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主筋(2) 、立 24 根纵筋:将纵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主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主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主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纵筋外面。(3) 、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 3 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 、剪力墙筋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其间距按设计要求,外皮绑扎垫块,厚度符合设计要求。(5) 、剪力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处,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 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 、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抗震要求(按图纸设计)。(7) 、合模后对伸出的纵向钢筋应进行修整,易在搭接处绑扎一道横筋定位,浇筑砼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D、梁钢筋绑扎:(1) 、工艺流程: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纵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与模板内(2)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3) 、先穿主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4) 、框架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5) 、绑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6)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弯钩为 135°,平直段长度为 10d。(7)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 5cm 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密,加密长度为 1.5 倍梁高。(8) 、在主次梁受力钢筋下均垫同本楼层砼强度的垫块,厚度为25cm,受力钢筋为双排时,用25 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9) 、本工程梁主筋采用对闪光焊接头,且在受拉区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能大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 50%。E、板钢筋的绑扎:(1)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底筋绑负弯矩钢筋(2) 、清理模板上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3)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如不分主次钢筋时,底筋短跨在下,长跨在上,面筋与之相反;第一根板筋位置距同方向梁筋为板筋间距的 1/2)。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4)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筋。(5)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板为双层钢筋时,两层钢筋之间须加设钢筋马凳(12 间距每平米一个),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6)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同本层楼层砼强度的砼垫块,间距1200*1200,垫块厚度为 15mm。钢筋的搭接长度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