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
资源ID:24318993
资源大小:38.3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历史上的的疫病爆发情况;中医药应对疫病的情况以及西医对中国的影响。知识汇总:一、历史上的疫病1. 疫病指由_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 古埃及时期,_席卷尼罗河沿岸。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中国清朝的_也得过天花。3. 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_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欧洲爆发_,导致欧洲人口死亡过半。4. 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5. 近代以来,疫病仍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0世纪早期,_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1918年1919年,_全球大爆发,造成大量人员死亡。6. 在与疫病的斗争中,古人逐渐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课堂讨论:古代世界各国人民防治疫病的努力有哪些?7. 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_发明牛痘接种法,天花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_迅速发展。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_,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_发现了青霉素。二、 中医药的成就1. 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战国时期的扁鹊使用_进行诊断。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学经验,以_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晚期,华佗精通_,创制了_。医学家张仲景提出_的原则,著成_,奠定了_的基础。唐朝孙思邈著成百科全书_。他被后人尊称为_。2. 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很大作用。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3. 唐朝的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著成_。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4.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_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屠呦呦等专家团队受到_关于青蒿素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分离出_,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三、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 近代以来,西医以_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_,在_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17世纪,英国人威廉.哈维著成_,解释了血液循环的规律,荷兰人_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19世纪,人们创立了_。2. 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_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_陆续被引入中国。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3. 西医凭借_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_,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_,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汉代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医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B确立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C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为历代中医所接受D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2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爆发严重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将军伯利克里也未能幸免,雅典的政治走向明显转变;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他一手缔造的帝国随之土崩瓦解。这从侧面反映出疫病的流行A促进医学进步B影响国家的治理能力C改变战争走向D推动制度的根本转型3撰写于 1642 年的中医名著温疫论提出传染病源“疠气”致病的学说,接近现代人 的认识。16 至 17 世纪意大利爆发三次大鼠疫,导致人口锐减、国内市场萎缩,意大利北部国家率先发展出公共卫生体系。材料揭示出( ) “疠气”致病学说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意大利爆发的疫病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病理的解释基于相同理论 疫病在客观上促进了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ABCD41910-1911年,黑龙江省爆发严重鼠疫,北洋医学堂法国人伍连德负责查疫,并取得成效。对此,大公报进行了报道。报道讽刺了中医治疗的积极性,设置了大量篇幅普及卫生知识,宣扬了先进医疗经验并提倡向西方学习。系列报道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接受,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先进理念凭借其实效性地位得到提高B清末新政使清政府舆论宣传理念得到革新C西医理论通过新文化运动得到社会广泛接受D报纸宣传已经成为推进文明进步的主要工具5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在医疗救助中起主导作用B医疗救助机构始创于苏轼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达三年6中国古代医学以阴阳五行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并将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A强调辨证施治B吸纳临床经验C成果丰富多元D注重整体思维7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A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B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C有利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D改善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8西洋药书由康熙帝任命的御前侍讲法国传教士白晋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金鸡纳霜(治疗疟疾药物)等40余种西药,论述了30多种病状及医疗护理药方和临床使用方法。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其中收入了金鸡纳霜等药物。材料表明西洋药书A得到统治者支持而地位尊崇B丰富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C系统总结传播了西方医学成就D推动了西医在中国广泛传播9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B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D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10下表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部分成就。这可用来说明,中国古代成就简介诊籍我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为汉代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著。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长,人称“太仓公”诸病源候论我国最早一部关于病源症候学专著,为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等编著,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脉经西晋时期的王叔和著,王叔和曾任太医令A官僚体制推动了医学发展B部分官僚对医学理论的重视C医者十分注重医术的传承D基层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二、材料分析题11材料 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运行,主要通过建置机构的方式贯彻执行。宋代医政被称为鼎新革故的时代,这一时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医政建设呈现出空前活跃状态,医疗福利制度较之前朝重视宫廷医疗向平民医疗转移。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医疗福利制度的有效实施为目的,针对皇族及官员、军人士兵、平民百姓等三大社会阶层建立医疗机构,施以医疗福利。同时政府通过抑巫扬医、培养人才、检束医官等方式加强医疗人员管理,保障医疗福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医疗福利制度加以解读。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新一轮鼠疫和饥荒。当局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一些病人被送到城外的房子或棚屋隔离起来,主要的还是封户进行隔离。受“预定论”思想影响,染疫病人自我隔离,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枢密院颁布条例集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包括所有政府官员的监督问责机制,英国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防疫体系,但在各地成立常设专门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议却被束之高阁。同时还建立了以堂区为单位征收济疫税的新制度,使经费筹措变得世俗化和规范化。英国通过地方精英的广泛参与将国家权力渗透到基层社会。当伦敦大瘟疫消息传到西南边陲小镇泰特伯里时,当地立即召开居民大会,制定防疫条例和法规,禁止任何外来人口和货物进入。由于基层防控有力,鼠疫被限制在伦敦和其他少数城市,很少蔓延到广大乡村。摘编自向荣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与意大利和英国的社会应对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灾害频发,为进行有效的救灾工作,历代政府建立了粮价奏报系统和雨泽奏报系统,以掌握各地粮价及收集全国的气候信息,以预测和核实从各地收集到的粮价信息。清朝政府改进了前代的信息收集系统,建立了全国性的粮价奏报系统和雨泽奏报系统。清朝的粮价和雨泽奏报有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各地奏报不及时或者奏报不实的官员,皇帝经常进行追查,有的被严加惩处,但没有专设机构或人员执行经常的查核工作,他不相信这样的机构,而是让信息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送上来,由皇帝自己来判断。摘编自李伯重信息收集与国家治理:清代的荒政信息收集系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应对疫情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对灾情与英国相比的不同之处及共同价值。试卷第6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D2B3B4A5C6D7C8B9A10B11特点:设置机构、实施福利、加强对医疗人员管理、趋向平民化。背景: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央集权加强,讲求仁政治国;理学的兴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作用:有利于保障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12(1)特点:强制(集中)隔离与自我(家庭)隔离结合;立法应对;建立全国性防疫体系和监督问责机制;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经费保障及筹措。背景:人文精神的传播;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化发展;“预定论”思想影响(宗教改革影响)。(2)不同:历史悠久;注重信息收集;皇帝专断。价值:提供历史借鉴;丰富完善国家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