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24课《卖炭翁》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24321593       资源大小:63.3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4课《卖炭翁》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唐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卖炭翁学习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3.学习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重点)2.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学法指导:1.初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借助想象,读出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来。【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宫市。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2.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二、预习任务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4.感知人物形象。(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_) 年龄: _ 职业: _ 劳动地点:_ 外貌:_ 衣着:_ 心理;_ _ 动作描写: _ 卖炭目的: _ _(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_) 外表-_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_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_(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_(对比:地位悬殊)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ì) 一丈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3填空。(1)卖炭翁是组诗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字_,号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运动,世称“元白”,与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和_。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 , _。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_,_。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课中导读】 一、自读任务1.自由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诗意。3.简要概括本诗讲述的故事。注意:(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伐薪( )翩翩两骑(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辗冰辙( ) 两鬓 ( ) 红绡( ) 系向(  )(2)读第二遍,要求节奏鲜明。(文中标画停顿)读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色黑 单寒 雪辙(3)读出感情。明确: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 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二、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苍苍:何所营:可怜:辗:翩翩:骑:敕:叱:牵向北:2重点句子翻译。(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3.口头翻译全文。三、内容解读(一)述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明确: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明确: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提示:抓记叙的“六要素”。)(二)析1.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文中标记)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同情卖炭翁的是哪一个词?明确:3.“可怜”一词有哪些含义?由此我们想到卖炭翁的命运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_)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_)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_)明确:_4.诗中“可怜”是怜悯,那么卖炭翁哪些与“炭”有关的事让人怜悯呢?明确:解读“烧炭苦”:(1)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明确:(2)这三句中有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明确:(3)写了几个部位?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明确:(4)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明确:(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几句有什么作用?明确:(6)“衣正单”“愿天寒”包含老翁怎样的心理?“可怜”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解读“运炭苦”:(1)运炭有哪些艰难?明确:(2)“运炭”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明确:解读“失炭苦”:(1)写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明确:(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什么?明确:(3)从“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中你看出了什么?“红纱、绫”对卖炭翁有用吗?明确:(三)探1.“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火上浇油呢?明确: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题注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2.了解诗人白居易文学创作的特色。明确: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3.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明确: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明确:4.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明确:5.主旨归纳。本诗通过记叙_的遭遇,揭露了_,同时也表达了_。四、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异同。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五、随堂练习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了描写的诗句: ,。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六、作业布置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展开联想,课下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课后导练】卖炭翁 /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特定的词。(1)“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2)“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3)“黄衣使者”是指 ;“白衫儿”是指 。(4)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5)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6)“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2.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下面的句子。(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2)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4. 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唐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卖炭翁学习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3.学习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重点)2.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学法指导:1.初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借助想象,读出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来。【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宫市。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2.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二、预习任务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烧炭运炭被夺炭4.感知人物形象。(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苦) 年龄: 翁 职业: 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 终南山 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衣着: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官使驱将惜不得 动作描写: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目的: 身上衣裳口中食(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霸)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对比:地位悬殊)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伐薪(xn) 两鬓(bìn) 辗冰辙(nin)(zhé)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一丈绫(lí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木柴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灰白(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谋求、需求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轻快的样子(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指皇帝的命令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调转 叱:吆喝(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挂 直:同“值”,价钱3填空。(1)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和_。答案:身上衣裳 口中食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课中导读】 一、自读任务1.自由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诗意。3.简要概括本诗讲述的故事。注意:(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伐薪(xn)翩翩两骑(pin)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辗冰辙(ninzhé) 两鬓 (bìn) 红绡(xio) 系向( jì)(2)读第二遍,要求节奏鲜明。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读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色黑 单寒 雪辙(3)读出感情。明确: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 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二、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可怜:使人怜悯。辗: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翩翩:轻快的样子。骑:骑马的人。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2重点句子翻译。(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翻译第一节: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翻译第二节: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三、内容解读(一) 述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明确: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巧取豪夺的故事。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提示:抓记叙的“六要素”。)(二)析1.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明确:烧炭(开头六句)运炭(中间六句)被夺炭(最后九句)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同情卖炭翁的是哪一个词?明确:可怜。3.“可怜”一词有哪些含义?由此我们想到卖炭翁的命运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怜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可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可爱)明确:苦。4.诗中“可怜”是怜悯,那么卖炭翁哪些与“炭”有关的事让人怜悯呢?明确:烧炭、运炭、失炭苦解读“烧炭苦”:(1) 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明确:“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2)这三句中有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明确:肖像描写。(3)写了几个部位?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明确:脸:焦黄色;鬓发:灰白;十指: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4)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明确:“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几句有什么作用?明确:本来生活就够困苦、艰辛,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几句又为下文作了铺垫。(6)“衣正单”“愿天寒”包含老翁怎样的心理?“可怜”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解读“运炭苦”:(1) 运炭有哪些艰难?明确:“一尺雪”雪很厚,运输艰难 “晓”非常早,很冷“辗冰辙”车负重,路滑,很艰难 “日已高”时间长,路途遥远“牛困人饥”(互文)饥寒交迫,疲劳(2)“运炭”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明确:动作描写。集中体现了卖炭的艰辛。解读“失炭苦”:(1)写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明确: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及狐假虎威、仗势凌人、蛮不讲理的情态。(从“翩翩”“把、称、叱、牵”这几个词可以看出。)(2)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什么?明确:写出了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也无可奈何的心理。(3)从“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中你看出了什么?“红纱、绫”对卖炭翁有用吗?(三)探1.“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火上浇油呢?明确: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题注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2.了解诗人白居易文学创作的特色。明确: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3.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明确:社会制度、社会环境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明确:诗歌主旨揭露宫市的罪恶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这就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特点。(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4.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明确:我读到一位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的诗人。我读到一位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的诗人。我读到一位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诗人。我读到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5.主旨归纳。本诗通过记叙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使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异同。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五、本课小结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代表。”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天下为己念,执着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生齐读古诗卖炭翁)六、随堂练习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了描写的诗句: ,。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答: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 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作用: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七、作业布置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课后导练】卖炭翁 /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特定的词。(1)“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2)“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3)“黄衣使者”是指 ;“白衫儿”是指 。(4)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5)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6)“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2.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下面的句子。(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4.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第24课《卖炭翁》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