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
资源ID:24321930
资源大小:275.6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采回月壤。腾飞中国离不开化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和煤油等化学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煤油是可再生能源BH2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火星陨石中的20Ne中子数为20D月壤中的3He与地球上的3H互为同位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是从ns1过渡到ns2np6B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把元素分成s、p、d、f四个区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元素周期表中IIIB到IIB的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所以称为过渡金属元素3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核外L层上的电子数之和为32,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可得四种溶液,浓度均为的上述四种溶液的与对应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值为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形成的化合物均满足8电子结构BR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CZ、R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X4下列对基态碳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5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Kr4d105s1 的元素所属的区、周期和族为Ap 区、第五周期、第B 族Bds 区、第五周期、第族Cd 区、第四周期、第B 族Dds 区、第五周期、第B 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B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C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7下列有关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B霓虹灯光、激光、焰火、物理成像都与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C通过原子光谱可以发现新的元素,也可以鉴定某些元素D同一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特征谱线位置相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该元素的电负性就越大B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C原子失去电子越多,说明其还原性越强D同一原子的能层越高,S电子云的半径越大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BP、S、Cl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升高CN、O、F的电负性依次增大DO2-、Na+、Al3+的半径依次减小10X、Y为第三周期元素、Y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以XY4XY6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最高价含氧酸是核酸的水解产物之一B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XYC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Y氧化性最强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X的元素有4种11如图为周期表的一小部分,A、B、C、D、E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元素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BECAD、B、E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B电负性:C>ECD、B、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DBE12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B第一电离能:d>e,电负性:de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e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原子的能层越高,s 电子云半径越大B在元素周期表中,s 区,d 区和 ds 区的元素都是金属(氢元素除外)CXe 元素的所在族的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均为ns2np6,属于非金属元素D某外围电子排布为 4f75d16s2 基态原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B 族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一定是非金属元素B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7横行,故有18个族,7个周期C第A族就是碱金属D长周期可能含有18种元素,也可能含有32种元素1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酸性:B碱性:C还原性:D稳定性:二、填空题(共8题)16(1)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_。(2)C、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3)光催化还原制备反应中,带状纳米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4)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和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17(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填标号)。ANe BNeCNe DNe(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3)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4)M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_族,基态Mn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有_个。(5)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填标号)。A BC D18在周期表中,与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填“相同”或“相反”)。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19R、W、X、Y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R最常见同位素的原子核中不含中子。W与X可形成两种稳定的化合物:WX和WX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大量WX2排入大气,在一定程度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Y与X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且在元素周期表中与X相邻。(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2)WX2的电子式是_。(3)R2X、R2Y中,稳定性较高的是_(填化学式)。(4)Se与Y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且在元素周期表中与Y相邻。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Se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BH2Se的还原性比H2Y强CH2SeO3的酸性比H2YO4强室温下向SeO2固体表面吹入NH3,得到两种单质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SeO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和水,该正盐化学式为_。20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不成对的电子:D、E原子核内各自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元素可分别与A、C、D、E生成RB2型化合物,并知在DB2和E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E与B的质量比为1:1。试回答:(1)写出D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2)写出AB2的结构式:_。(3)B、C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_(填元素符号),原因是_。(4)根据VSEPR模型预测C的氢化物的立体结构为_,中心原子C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5)B、D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关系为_(填化学式)。21电解普通水和重水(H2O)的混合物,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8.5g,体积为33.6L(标况下)。求所生成的气体中氕和氘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22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比D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多1个;六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2)写出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3)A2D的电子式为_,其分子中_(填“含”或“不含”,下同)键,_键。(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2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连接仪器、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A中试剂是_。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在(1)操作后打开b,关闭a。一段时间后,H2S溶液中的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是_。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滴加的溶液氯水氨水沉淀的化学式_参考答案:1B【解析】A煤油来源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氢气的燃烧过程放出热量,将化学能变为热能,故B正确;C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所以火星陨石中的 20Ne 质量数为20,故C错误;D同位素须为同种元素,3He 和 3H的质子数不同,不可能为同位素关系,故D错误;故选B。2D【解析】A第一周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由1s1过渡到1s2,A错误;B元素周期表共分成5个区,s区(A、A)、p区(AA、0族)、d区(BB、族)、ds区(B、B)、f区(镧系、锕系),B错误;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是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是离子,比如Na+、F-等,C错误;D周期表BB称过渡元素,又这10列均为金属元素,所以又叫过渡金属元素,D正确;故答案选D。3A【解析】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核外L层上的电子数之和为32,L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推断这四种元素均在第三周期;结合图示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可得四种溶液的与对应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的R溶液是12,判断R是Na元素,对应溶液是NaOH溶液;的Y对应溶液是2,Y的半径最小,判断Y是Cl元素,对应溶液是HClO4溶液;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Z对应溶液的酸性比HClO4溶液强,Z的半径比Cl大,判断Z是S元素,对应溶液是H2SO4溶液;X的半径比S大,的X对应溶液pH值大于2,说明其是弱酸,判断X是P元素,对应溶液是H3PO4溶液。A据分析,X、Y形成的化合物PCl3满足8电子结构,PCl5的P则不是8电子结构,A错误;B据分析,R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H具有强还原性,B正确;C据分析,Z、R组成的化合物,即中,Na+与存在离子键,中S原子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D据分析,X、Y、Z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是PH3、HCl、H2S,原子半径:,键能:,故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Cl > H2S > PH3,D正确;故选A。4D【解析】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基态碳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A基态碳原子价电子层为第二层,即L层,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故A错误;B在2p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应该相同, 违反了洪特规则,故B错误;C2s轨道上应该排布2个电子,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此排布式为激发态碳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故C错误;D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故D正确;故答案为D。5D【解析】由该原子电子排布式知,其最高能层为第5层,故位于第五周期,根据其价电子排布特点确定其位于ds区,对应族为IB,故答案选D。6B【解析】A自然界中的原子有的处于基态,有的处于激发态,A选项错误;B、C同一种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若原子种类不同,则不一定如此,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容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或基态,能量降低。激发态原子若要失去电子,仍必须再吸收能量,失去电子难易程度需根据原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激发态原子易失去电子,有的激发态原子难失去电子,故D错误。故选B。7B【解析】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生光谱,故A正确;B焰色反应、激光、霓虹灯光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与电子跃迁有关,物理成像与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无关,故B错误;C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在历史上,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如铯和铷,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故C正确;D同一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特征谱线位置相同,故D正确;故选:B。8D【解析】A同一周期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趋势,但第IIIA族第一电离能小于第IIA,第VA族第一电离能大于第VIA,所以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与金属性递变规律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B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等因素共同决定,故B错误;C还原性的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多少无关,故C错误;D不同能层的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但能层序数越大,电子距离原子核越远,半径越大,故D正确。答案选D。9B【解析】ALi、Be、B位于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A正确;BP原子的3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同周期元素,则S、P、Cl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升高,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N、O、F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C正确;DO2-、Na+、Al3+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其离子半径依次减小,故D正确。故选B。10D【解析】X、Y为第三周期元素、Y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Y为Cl,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以XY4XY6的形式存在,则X为P。A. X的最高价含氧酸磷酸是核酸的水解产物之一,故A正确;B. 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Cl非金属性强于P,则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PH3HCl,故B正确;C.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Cl2氧化性最强,故C正确;D. 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P的元素有Na、Mg、Al、Si、S等五种,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11D【解析】B元素最高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则B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表示为BO3,又最高氧化物中含氧60%,令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解得b=32,故B为S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A为O元素、C为Se、D为P元素、E为Cl,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O,B为S,C为Se,D为P,E为Cl,A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P的3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D、E、B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则电负性EC,故B错误;CD、B、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C错误;D非金属性:D(P)B(S)E(Cl),故氢化物稳定性:DBE,故D正确;故选:D。12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b、c、d、e分别为O、Na、Al、P、S五种元素,据此分析解题:A由分析可知,31d和33d即31P和33P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核素,A错误;B由分析可知,d为P、e为S,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IIA与IIIA、VA与VIA反常,故第一电离能:d>e,电负性从左往右依次增大,故电负性:de,B正确;C由分析可知,a、d、e分别为O、P、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弱,故H2OH2SPH3即a> e > d,C错误;D由分析可知,a为O,b为Na,a和b形成的化合物由Na2O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错误;故答案为:B。13C【解析】A能量越高,离原子核越远,则同一原子的能层越高,s电子云半径越大,A说法正确;B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则s 区,d 区和 ds 区的元素都是金属(氢元素除外),B说法正确;CXe位于0族,同族的He只有2个电子,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1s2,C说法错误;D外围电子排布为4f75d16s2基态原子,为64号元素,原子结构中有6个电子层,为副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B 族,D说法正确;答案为C。14D【解析】A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但某些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如锑和铋等,故A错误;B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7横行,第VIII族有3个纵列,所以有16个族,7个周期,故B错误;C第A族除H以外的元素是碱金属元素,故C错误;D第4、5周期含有18种元素,第6、7周期含有32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D。15A【解析】A因为S的非金属性强于P,因此酸性:,A正确;B因为Ca的金属性强于Mg,因此碱性:,B错误;C非金属性:BrI,因此氧化性:Br2I2,还原性:,C错误;D非金属性:N弱于O,因此稳定性,D错误;答案选A。16 O H<C<O O>Ge>Zn O 或【解析】(1)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O的电负性大于N;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N的电负性大于P,又H的电负性小于O,因此,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O;(2)C、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3)Zn、Ge位于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而O是活泼非金属元素,电负性仅次于F,由此得出O、Ce、Zn的电负性依次减小;(4)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C可能是Li或P,因为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C应为P,D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且C、D同周期,所以D为Cl。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为O,B为Na.电负性最大,即非金属性最强的为O。P为15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17 A 4s 4f5 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B 5 D C【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B.Ne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C.Ne3s13p1属于激发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Mg原子;D.Ne3p1属于激发态Mg+,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Mg+;综上所述,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Ne3s1,答案选A;(2)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的是4s轨道的电子。Sm3是Sm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失去3个电子时,首先失去6s轨道上的2个电子,再失去4f轨道上的1个电子,因此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3)Cu的原子序数为29,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因此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4)Mn为25号元素,在第四周期B族;其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54s2,基态Mn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其3d能级上的5个电子,即未成对电子数是5。(5)D选项表示基态,为能量最低状态;A、B、C选项均表示激发态,但C选项被激发的电子处于高能级的电子数多,为能量最高状态。18 相反 (或)【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与Li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为Mg,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此处填Mg;Mg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知,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反,故此处填相反;是29号元素,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则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19(1)(2)(3)H2O(4) B 3SeO2+4NH3=3Se+2N2+6H2O Na2SeO3【解析】R、W、X、Y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R最常见同位素的原子核中不含中子,R为H元素;W与X可形成两种稳定的化合物:WX和WX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大量WX2排入大气,在一定程度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则W为C元素、X为O元素;Y与 X 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且在元素周期表中与X相邻,Y为S元素,以此来解析;(1)W为C元素,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2)W为C元素、X为O元素,C最外层为4个电子,O最外层6个电子,WX2为CO2,电子式为:;(3)R2X、R2Y分别为H2O和H2S,O与S为同主族元素,O的电子层数小于S,O的原子半径小于S,O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大于S原子,O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H2O的稳定性大于H2S,稳定性较高的是H2O;(4)AS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A错误;B非金属性S大于Se,则H2Se的还原性比H2S强,B正确;CH2SeO3为弱酸,H2SO4为强酸,H2SeO3的酸性比H2YO4弱,C错误;故选B。室温下向SeO2固体表面吹入NH3,可得到两种单质和H2O,Se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N的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和原子守恒,则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eO2+4NH33Se+2N2+6H2O;SeO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和水,SeO2为酸性氧化物,根据元素守恒,该正盐化学式为:Na2SeO3;20(1)1s22s22p63s23p2(2)(3) NO N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4) 三角锥形 sp3杂化(5)H2O>SiH4【解析】p能级电子数不超过6,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数总数,则A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应为C元素,B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不成对的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为O元素,B元素可分别与A、C、D、E生成RB2型化合物,且A、B、C属于同一周期,则C为N元素,可形成NO2化合物,在DB2和E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则有M(D):M(O)=7:4,M(D)=7×=28,D应为Si元素;E与B的质量比为1:1,则M(E)=2M(O)=2×16=32,所以E为S元素,以此解答。(1)D为Si元素,原子序数为14,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2。(2)AB2为CO2,路易斯结构式为,故答案为:。(3)由于N原子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较大,所以第一电离能NO,故答案为:N;O; N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4)NH3中,N原子与H原子形成3个键,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故答案为:三角锥形;sp3杂化。(5)C为N元素,形成的单质为NN,含有2个键,由于O的非金属性大于Si,则稳定性:H2OSiH4,故答案为:H2OSiH4。213:1【解析】电解水的方程式为2H2O2H2+O2,由方程式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33.6L混合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33.6L÷22.4L/mol=1.5mol,其中氢气的体积为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氧气的体积为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氧气的质量m(O2)=(11.2L÷22.4L/mol)×32g/mol=16g;氢气的质量为2.5g,所以氢气的平均摩尔质量=2.5g÷1mol=2.5g/mol,普通氢和重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5):(2.5-2)=1.5:0.5=3:1,普通氢和重氢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普通氢和重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1。22 1s22s22p63s23p64s1 含 不含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解析】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B是O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则A是H,C是Na,D是S;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比D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多1个,则E是Cl元素;六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是K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O,C是Na,D是S,E是Cl,F是K元素。(1)C是Na,E是C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NaCl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2)F是K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K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4s1;(3)A是H,D是S,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2个H原子的电子形成2个共价键,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H2S结构式为:H-S-H,在分子,S、H原子形成的是共价单键,共价单键属于键,而不含键;(4)A是H,B是O,C是Na,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为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阳离子OH-中H、O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因此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23 检查装置气密性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 A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浅黄色浑浊现象 2H2S+SO2=3S+2H2O BaSO4 BaSO3【解析】实验开始时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铜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铜被氧化成+ 2价的Cu2+,硫酸被还原成+4价的SO2,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据此检验SO2;当A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SO2已经完全除尽,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价,被H2S中-2价的S还原为S单质;Cl2具有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 6价的H2SO4,H2SO4电离产生的和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当溶液中存在氨水时,SO2与氨水反应产生(NH4)2SO3,(NH4)2S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SO2与Cl2在溶液中反应产生HCl和H2SO4,在该反应中SO2表现还原性。(1)实验开始时,先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Cu2+,浓硫酸被还原为SO2,同时产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试剂A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SO2的存在;SO2具有漂白性,当A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SO2已经完全除尽,避免了SO2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白色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2)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具有氧化性,SO2气体与H2S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淡黄色难溶性固体硫(单质)和水,因此看到溶液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 2H2O;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氯水溶液,氯水中有Cl2分子,Cl2分子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 6价的,和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该反应的方程式为:Ba2+SO2+Cl2+2H2O=BaSO4+4H+2Cl-,另一份中滴加氨水,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电离出铵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