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分类训练:标题的含义与作用.docx
-
资源ID:24324188
资源大小:71.9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分类训练:标题的含义与作用.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训练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旧土 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1) 第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2) 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 怎么理解第段“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这个句子的含义?(4) 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5) 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简述理由。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周太舸 年夜饭刚做好,就听见栀子嚷道,爷爷,咋没有网了呢? 爷爷是个慢性子,在围裙上擦了手,从裤兜里掏出手机,东摁西点半天,网络果然没了影儿。 大概是路由器坏了,栀子说。 坏得真不是时候,爷爷抠了抠头皮,你爸你妈等会儿就要视频了,咋办?栀子爸妈打工的地方有疫情风险,暂时不能回家过年,约好在今晚六点左右视频。 【A】牛儿家有网,要不我们去他家?栀子用手绞着麻花辫,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爷爷,声音怯怯的。 【B】不去!爷爷嘴里吐出的字,像钢珠掉在瓷盘里,清脆,响亮。 栀子家和牛儿家虽是邻居,但多年不相往来。啥原因?栀子和牛儿都问过大人,可大人都不说,孩子们只是隐约听到好像是跟什么“宅基地”有点关系。栀子和牛儿上学同班,却不能直接到对方家里玩耍,因为两家中间隔着一道篱笆。篱笆是栀子爷爷用竹条编的,旧了,朽了,爷爷又重新编。要想在一起玩,只能背着大人走出各自家。 那年他俩偷偷在一起玩泥人时,牛儿奶奶看到,就想把牛儿叫回去,一不小心摔在深沟里,试了几次都没有爬上来。牛儿看到了,吓得“哇哇”大哭,沾着泥土的手把胖乎乎的脸蛋抹得脏兮兮的。栀子也慌了,忙喊爷爷帮忙。爷爷当时正挑粪浇菜,闻声愣了一下,一反常态连忙放下担子,一路小跑去把牛儿奶奶拽出了深沟,然后转身就走。【C】牛儿奶奶没有说话,只是抬眼望着栀子爷爷的背影,捋了捋头发,又低头拍了拍身上的泥土。 爷爷,走嘛,我想和爸爸妈妈视频,爸爸妈妈也想看看您。栀子拽着爷爷的袖子,扭着身子撒娇,我去跟牛儿说说,行不? 爷爷不吭声。栀子就一蹦一跳地出门,两条麻花辫轻轻拍打着后背。不一会儿,栀子回来说,牛儿奶奶答应让我们过去。 爷爷随栀子来到篱笆跟前,双手用力抽出几根竹条。人能通行了,爷爷却不肯动步。这时,牛儿出来了,和栀子一左一右强拉硬拽,栀子爷爷才进了牛儿家。 牛儿忙着帮栀子的手机联网。奶奶边用干帕子抹方桌上方的椅子边说,栀子爷爷,坐这儿吧。 四人刚吃一两口菜,栀子的手机响了。接通视频,栀子爸说,哇,老爸做的年夜饭好丰盛!栀子妈说,什么眼神,这是我们家吗?栀子说,还是妈妈有眼光!我和爷爷在牛儿家蹭网蹭饭呢。 栀子还想说话,可爸妈的表情凝固了,随后还挂断了。栀子爷爷放下筷子,抠抠头皮,不知如何是好。牛儿奶奶也放下筷子,耷拉着眼皮,用手捋捋头发,掩饰尴尬。栀子和牛儿先前还叽叽喳喳的,此时也闭了嘴。一时间,热腾腾的堂屋安静了下来。 还好没静多久,牛儿的手机响了,是牛儿爸妈要视频。接通后,牛儿“叭叭叭”说了栀子和栀子爷爷来家里吃顿饭的事。牛儿爸笑着说,上回栀子爷爷拉了我妈一把,早该感谢您呢,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牛儿妈说,今晚叔叔和栀子就在我们家吃好喝好吧。 这儿正聊,栀子的手机又响了,仍是栀子的爸妈要视频。接通,栀子爸说,刚才网络断线了。栀子妈说,大过年的,真感谢婶婶,这么好的饭菜招待啊!以前我们不懂事儿,您千万别再放在心上了。 怕菜冷了,视频都没聊多久。栀子爷爷慢慢饮酒吃菜,牛儿奶奶的话则多了起来,直劝栀子和爷爷多吃,快吃,吃了好看央视春晚。 提到央视春晚,牛儿说,奶奶,我想看栀子家的大电视。 栀子爷爷说,好啊,牛儿奶奶也过来看吧,凑个热闹。 牛儿随栀子先行一步。栀子回家插上网线,手机里的 QQ 和微信信息就叮叮咚咚闹腾起来。然后,两个孩子就笑得前仰后合。 第二天,栀子爷爷把篱笆全拆了。(选自羊城晚报2021 年 2 月 10 日,有删改)(1) 通读全文,仿照示例,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栀子家中断网,提出蹭网却被爷爷拒绝 栀子同父母视频聊天,通话突然中断 两家矛盾化解,栀子爷爷拆除篱笆(2) 选文语言很有特色,文中 A、B、C 三处画横线的句子,A处已做批注,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 B、C 两处句子并做批注。批注:【A】处批注:“绞着”“扑闪扑闪”“怯怯”等词语的使用,生动地表现出栀子小心翼翼地给爷爷建议蹭网的样子,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B】处批注: (从修辞手法角度)【C】处批注: (从人物描写角度)(3) 选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第段进行分析。(4)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和那道坡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剐蹭,一个劲儿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岔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秋生托隔壁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儿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身影,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儿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请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3)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 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5) 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几小题。那个为弱者顶住的人李月亮 老父的膝关节炎犯了,周一我带他去医院检查。老人家行走困难,我们一步一挪地走到公交车站准备乘公交。通勤时段人多,老父腿脚又不灵便,我们挤了三次才终于艰难地上车。闷罐一样的公交车里,我们俩被牢牢挤在门口动弹不得。老父不能长时间站立,不到一站地,就已大汗淋漓。我很急,想着到下一站就下车,无论如何先找地方让他坐会儿。不想,快到第二站时,我身边的一个中年男人忽然惊慌地喊起来,说他的钱包不见了。售票员确认了半天,得知确实是在车上丢的,而且大家脚底下都没有,便让他报警,又招呼司机停车。车停了。男人掏出手机报警。然后我们就被告知,都不能下车,等警察来处理。这下车里炸了锅,全车人都急了,七嘴八舌地说,上班要迟到了,赶不上火车了,好多急事等着办呢我更急,眼看老父满头大汗要撑不住了。我们纷纷要求先下车,但售票员态度坚决,说她既无权搜身,也无权开车门,只能请大家谅解。然后她一边安抚大家,一边号召附近的年轻人给老父让个座。旁边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老父费力地挤过去,总算坐下了。我长舒一口气,道谢后不再说话就算说也没人听得见,因为几十个人都在指责中年男人没照看好自己的东西,耽误了大家时间,他一个人连累了一车人。那男人是个老实巴交的外乡人,穿一件破旧褪色的黄背心,皮肤粗糙黢黑,一看就是做体力活的。他被困在风暴中心,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地用不太好懂的西北方言跟大家解释说:“昨天刚领的工钱,三千多块钱不是小数目,都怪自己不小心,对不起大家了。”但急火攻心的乘客们根本听不进他的解释,指责抱怨声不绝于耳。 车窗外,树皮干瘪的树上,叶子已经打卷,无精打采的耷拉着,隐隐传来知了的鸣叫,一声长一声短。十分钟了,还不见警察来。有人开始踹车门,有人说要跳窗户岀去,有人威胁说耽误了事要让丢钱包的男人赔偿损失。这时,售票员大姐说话了,她说:“大家体谅一下,设身处地想一想,要是你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活,工资全丢了会是什么心情。人都不容易,谁都有倒霉为难的时候,今儿咱赶同一辆车上了,咱就该帮他分担。人得有这点品德,不能光考虑自己。今儿你替别人想,明儿就有人替你想。” 被这么一说,乘客们安静了许多,大声指责渐渐变成小声抱怨。很快,警察到了,趴在窗口跟丢钱包的男人交流,商量怎么处理。说了好一会儿都没结果,人们又开始躁动,要求下车。还是售票员经验丰富,她一边安抚众人,一边号召大家再看看自己周围,再找找那个钱包。结果,话音刚落,一个小姑娘就在车座底下发现了那个钱包。小姑娘单纯,举着钱包说:“是这个吗?”中年男人一看,激动得话都说不清了,一个劲地点头说:“是我的,就是我的。”打开一看,钱一分没少。事情圆满解决,警察走了,车继续开。 我和老父在医院门口下了车。他问我:“刚才的事你怎么看?”我说:“大家早上都赶时间,很多人急躁可以理解,但大多数人都只想着自己,也确实让人心寒。要不是售票员坚持原则,这钱包恐怕就找不回来了。”老父说:“所以关键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在公义这边,尤其是有决策权的人。他心里要有公道,别人再怎么非议,也要坚持顶住,不让那些无辜、弱势的人受伤害。” 王蒙以前说过,要是让整个楼的人投票,表决是否把某家的电视搬走充公给大家看,那么可能除了那家人,全楼的人都会同意,但这显然不公平。所以这种时候,就得有个说了算的人站出来主持公道,这个人太重要了。 当我们有决策权时,就必须为了弱者而坚持原则。沉默很容易,顺水推舟也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去迎合自己的利益也容易,只是世界会因此坏下去。(选自读者2017 第 13 期,有改动。)(1) 文章以“那个为弱者顶住的人”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 阅读第小节,你怎么理解中年男人丢了钱却不断“怪自己不小心,对不起大家了”的言行?(3) 阅读第小节,说说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 “为弱者顶住的人”是谁?这个人因为哪些具体表现而被作者冠以“为弱者顶住的人”?(5) 联系全文,说说王蒙的话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一个馒头 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脊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1) 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 文章两段都写到“雨”,请找出来并选一处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4) 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 阅读短文杨振宁为谁流泪,回答问题。杨振宁为谁流泪覃白(一) 杨振宁是在情绪最低沉的日子里听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的。整个世界被这一声巨响震惊了。 震惊之余,有的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中国是靠苏联帮助才造出原子弹的。对此,杨振宁没有来得及细想。物理学家的严谨告诉他:一切都需要证实。但不需证实的是中国人已经拥有原子弹。 北海公园的盛夏,绿云拥白塔,柳风送荷香。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在古香古色的仿膳设宴招待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这之前,当中国政府请杨振宁写下他想见到的人的名字时,杨振宁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 “你说我们的大炮仗?”邓稼先显得很自信,“我知道,国外有各式各样的猜测。” “最近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美国人寒春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寒春曾经是费米的助手。 邓稼先略微皱了皱眉头:“寒春?我觉得她没有参加。” 既然不是美国人帮忙,更不像是苏联人帮忙,那么,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谁制造出来的呢?七年来,困扰着杨振宁的问题就要得到明确的答案了。 邓稼先却神秘地一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需要证实一下。” (二) 上海的早晨是紧张的,满街是行色匆匆的人们。转进一条弄堂,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哦,久违了的中国早餐!吃腻了宾馆的西式早餐,杨振宁不假思索就坐下来,要了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杨振宁刚用筷子夹起油条,还没来得及朝嘴里送,服务员大嫂突然冲着杨振宁吼起来:“同志,粮票!粮票有无呐?”杨振宁瞪大了眼睛:“粮票?什么粮票?我不是付了钱吗?”“侬神经有毛病呐?没粮票,吃油条,勿来塞!”说话间,服务员大嫂把杨振宁面前的两根油条端走,把一毛二分钱扔在桌子上。 所有顾客的眼中都写满了惊奇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那种惊奇这个人居然不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粮票! 8 月 16 日夜,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宴为杨振宁夫妇钱行。而此刻,在黄浦江畔,面对满桌的佳肴,杨振宁却没有了胃口。 一位秘书彬彬有礼地走过来,打开文件夹:“杨振宁博士,这是你的信。” 是稼先的信!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 1959 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 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是 15 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声音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 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有删改)(1) 本文用较长篇幅写杨振宁吃早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本文在叙述人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本文题目为杨振宁为谁流泪,结合全文,试探究杨振宁的泪水到底是为谁而流,其中又表现出杨振宁怎样的思想感情。7. 文学作品阅读。别样的礼物 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竞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原文有改动)(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 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3) 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 选文第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5) 选文第段划线句“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 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8. 完成下列各题。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照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几个画面。(2)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3)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 文章两处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以“是谁爱着你的背影”为题有何妙处?9. (2021·北京昌平区·期末)阅读爱是最暖的光,完成下面小题。爱是最暖的光崔修建 我从大西北回来,眼里含着泪,心里装满了暖。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四季干旱,草活得苦,树活得苦,但浸在苦水里的生命,也能令人心生敬意。一阵风起,一个草团在不停地向前滚动。当地人告诉我,那是风滚草,也叫俄罗斯刺沙蓬,是戈壁滩上的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干寒难耐时,它会从沙土里拔出根,抱成一个圆团随风滚动,遇到适合的环境,会再次扎下根,冒出新芽,萌出新枝,开出玫红色或淡紫色的花。 随“志愿者小分队”去宁夏固原一所希望小学,我见到刚刚三十出头的陈老师,竟苍老得那样令人心疼。我看过她毕业照上靓丽的身影,没想到仅仅十年的光景,便将秀气的她,磨砺得如此粗糙。面对我的诧异,她一脸淡然地告诉我:“学校曾打过三口井,但都没用多久,便再也打不出水来了,即便打出水,也苦涩无比,根本不能饮用,师生们的生活用水,要靠村民从三十多里远的村子运过来,金贵得很。” 吃午饭时,学生们以课桌为餐桌,每个学生一碗米饭,只有炒萝卜干和白菜炖豆腐两样菜,每人一碗白开水。他们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知足的兴奋。 陈老师吃的饭菜和学生们一模一样,她边吃边跟我聊天,她说现在伙食已经有很大改善了,每天能吃到青莱菜,每周有两天能吃到肉,有两天能吃到鸡蛋,前几年连青菜也无法保证,师生们经常吃咸菜,有时干脆就是米饭泡酱油。 我感叹这里条件太艰苦了,她却有些满足:“还有比这里更艰苦的学校呢,你看,我教的孩子多阳光啊,他们爱学习、爱劳动、淳朴又善良。”说起她的学生,陈老师满脸的自豪无以掩饰,她拿给我看学生们写的诗,我特别惊讶,眼前这些土里土气的孩子笔下竟流泻出那么多精美的诗句,宛若一朵朵艳丽的小花,犹似一片片灵动的彩云, ,那般的亲切而自然。 那天下午,天空突然一片墨色,一场雷阵雨即将来临,几位老师和食堂做饭的师傅,领着学生们将所有的盆盆罐罐,全搬到教室前的操场上,然后全校师生一起仰首期盼雨滴赶紧降落。 “下雨啦!下雨啦!”几滴雨落到一个孩子伸出的小手上,欢呼声立刻响起来,等雨点密集起来,几个男孩子竟脱下上衣,嬉笑着跑进雨中,任雨水将自己浇成一只只快乐无比的“落汤鸡”,有两个小女孩接雨水搓洗着辫子,更多的孩子则畅快地用雨水洗脸、洗脚,仿佛那是百年一遇的甘霖,不倍加珍惜,便辜负了上苍的一番美意。 十几分钟后,风停雨歇,干涸已久的大地将雨水很快全收走了,被雨水洗过的刺棘却精神了许多,师生们像打了一场大胜仗,说说笑笑着将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水,倒进厨房的两口大缸里,准备用来洗菜或者洗脸。 陈老师兴奋地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实践课,听从老天的随机安排,等冬天下雪的时候,全校师生都会跑进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尽情地嬉戏,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孩子们的不少诗篇和文章,都是在这样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中完成的。 原来,很多好课不只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还可以走到广阔的天地中,与风霜雪雨一道完成。我不由得为陈老师和她的孩子们灵活的课程安排,由衷地举双手点赞。 我们送书时,孩子们特别喜欢。一个小女孩有些羞涩地悄悄问我:“叔叔,您这次没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吗?我以前在舅舅家见到过,很想读到。” 我惊讶地问她,能读得懂吗,她说不是很懂,但感觉那本书写得很美。我赞赏她的感觉,回去我会专门给她邮寄一本人间词话,再给其他冋学邮寄一本。 不曾想到,这些小学生除了喜欢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居然还喜欢惠特曼的草叶集、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变形记、莫泊桑的羊脂球这类经典名著。陈老师骄傲地告诉我,孩子们的心空无比阔大,他们能够装得下广袤的世界 我知道,我面前的孩子们几乎全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每个孩子都更早地肩负起了家庭生活的一些担子,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里,我看不到任何的悲戚和怨气,只看到了阳光一样的欢颜,看到了岁月静好。 同去的一位公司经理跟我感慨道:“哪里是我们来给他们送温暖,倒像是他们给我们送温暖,跟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烦恼会被驱逐,愁苦会被抽走,抱怨会被打碎,只有感恩、热爱和勤勉,还有随时随地都能遇见的开心” 的确如此! 我忽然想到了著名作家张丽钧的那篇美文牡丹花水,想到怀着开花的心情,为一壶沸腾的清水,起一个俏丽昵称的那位不知名的戈壁人;想到在漫天风沙中热烈地敲着腰鼓、激情澎湃地起舞的那些陕北汉子,还有把秦腔吼得特别响亮、把信天游唱得如痴如醉的那位民间艺人那些善于从苦中嚼出甜的小人物,最懂得“天黑下来时,爱就是最暖的光”,爱意盈盈地行走人间,无论走到哪里,头顶都会有一片艳阳天。 其实,幸福的人生,就是携爱而行。(原文有改动)(1) 文章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