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充满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A.水陆交通不便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市与坊界限被打破 D. 统治者绝对禁止对外贸易2.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产生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A.“海上丝绸之路”兴起B.新航路开辟C.奴隶贸易开始D.工业革命发生3.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政府重视对外商贸交流C.中枢权力体系得到完善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4.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形式多样,贸易主体多元,涉及各个社会阶层。其中,主体是政府,政策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对外贸易形式是( )A.官方的朝贡贸易B.民间的月港贸易C.传统的丝绸之路D.边境的榷场贸易5.明朝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朝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C.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D.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6.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7.在古代两河流域,商人预付租用穷人的奴隶或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资可以看作是贷给穷人的一年免利息借贷,奴隶或家人给借贷人或债权人每天的劳动算作每天的小额还款。这反映出,在古代两河流域( )A.只有商人才能从事放贷业务B.借贷形式固定,规定相同C.这类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 D.商人们创立了早期的银行8.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增加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分工形成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9.公元6世纪到12世纪的五百多年时间里,拜占庭金币(如下图,是拜占庭帝国发行的货币)被各国商人认可为地中海地区的标准货币,又有人称其为“中世纪的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拜占庭( )A.统治地中海地区B.连年征战扩张领土C.是地区贸易中心D.经济实力领先其他地区9.在古代两河流域,商人预付租用穷人的奴隶或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资可以看作是贷给穷人的一年免利息借贷,奴隶或家人给借贷人或债权人每天的劳动算作每天的小额还款。这反映出,在古代两河流域( )A.只有商人才能从事放贷业务B.借贷形式固定,规定相同C.这类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 D.商人们创立了早期的银行10.唐朝时期出现的飞钱开创了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宋代“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由此可知( )A.唐宋时期信用关系有一定发展B.唐代飞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C.宋代四川地区商品经济最发达D.唐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松动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隶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和“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史料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朝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1.答案:B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造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曲折困难,故B正确;水路交通不便是影响商业发展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历史背景。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人沟通菲律宾的马尼拉和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B项。“1565年”属于中国的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之前已经兴起,A项排除;奴隶贸易发生在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与亚洲特别是中国无直接联系,C项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排除。3.答案:B解析: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说明当时中外商业贸易交流日益频繁,政府重视并进行规范管理,B项正确;其余三项不能得出。4.答案:A解析:材料中政府奉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策,体现了官方对外贸易中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故A项正确;丝绸之路上官方、民间贸易皆有,以民间贸易为主,与外国使节或外商来华的朝贡贸易不同,C项错误;民间私人贸易不同于官方进行的朝贡贸易,B项排除;边境榷场贸易是官方主持的,但政策是公平互利,与材料不符,D项排除。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对外贸易。根据材料“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可知,明朝政府在外国朝贡的前提下设置贸易管理机构加强对中外贸易的管理,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明朝政府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也未直接体现明朝政府打击外国商人的不法行为,B、C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商业活动规模的扩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集中,故C项正确。古代商人因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地位较低,且“根本性改变”表述绝对,排除A项;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项;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商业信贷。材料描述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免息借贷,免息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A项排除;B、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根据材料“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增加到7000吨”可知,商品贸易范围从地中海沿岸到亚洲,香料由2100吨到7000吨,可见商品贸易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际分工”,A项排除;仅由香料运输的变化无法体现欧洲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B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威尼斯商人的香料贸易,与葡萄牙的殖民掠夺无关,D项排除。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商业信贷。材料描述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免息借贷,免息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A项排除;B、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10.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朝时期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可知,唐宋时期信用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故选A项;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发行于北宋时期的“交子”,飞钱是汇兑凭证,并非货币,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达,但仅根据材料信息,推断不出四川是否为“最发达”,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11.答案:(1)特点: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作为交通枢纽的城市;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2)新变化:城市商业繁荣;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出现纸币;海外贸易较活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