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28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docx
-
资源ID:24332934
资源大小:2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28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docx
学案28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考点呈现】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循环经济。【素养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情具体资料分析,探讨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综合思维)2.结合有关环境问题的时政热点,探寻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面临的挑战(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2)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3)极大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核心提高生态效益方式环境友好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践工业发展清洁生产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公众适度消费点拨 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传统生产技术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考点1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典例研析 聚焦考向·析题助思【例1】 2020·上海高考长三角地区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部分城市(见图示)雾霾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雾霾污染是PM2.5 (粒径小于2.5 m 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外,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长三角部分城市PM2.5的空间分布图面对雾霾污染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为什么要“共同打赢”,阐述你的观点。答案PM2.5 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长三角洲PM2.5 污染的影响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区域合作,进行共同治理,共同打赢保护战。析题突破答案见图中一、庞大的人口压力二、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三、深刻的环境危机下图是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 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C )A. 深刻的环境危机B. 生活贫困C. 资源短缺D. 人口素质过低解析从图中可以读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是资源短缺问题,故C项正确。2. 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B )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 B. C. D. 解析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开垦为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错,对,故B项正确。考点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例2】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B )A. B. C. D. 析题突破答案见图中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的比较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随堂微练2022·山西临汾二模某生态农业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政策调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农业产业链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栽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稻食用菌鱼鹿”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35题。3. 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更加关注( A )A. 资源循环利用B. 提高经济效益C. 增强社会效益D. 零污染排放解析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是“稻食用菌鱼鹿”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通过产业链的物质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和浪费,这是传统农业不具备的优势,A项正确;生态农业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更加关注的是生态方面的效益,B 、C 两项错误;据图可知,鹿养殖过程中的尿粪污染、鹿皮制成皮革后的污染排放,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未实现零污染排放,D项错误。4. 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D )A. 水稻种植B. 农业产业链C. 综合效应D. 政策调控解析据图可知,政策调控处于该体系的中心,政策调控可以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可以根据综合效应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政策调控,D项正确;水稻种植和鹿养殖、养鱼、食用菌栽培都是当地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该体系的核心,A项错误;农业产业链和综合效应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该体系的核心,B 、C 两项错误。5. 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省区是( D )A. 新B. 藏C. 冀D. 黑解析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农业生产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栽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分条件不好,不适宜种植水稻,A项错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不能种植水稻,B项错误;鹿是草食性动物,河北大部分为平原,草场资源较少,C项错误。黑龙江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养鹿;且森林面积大,林下适宜发展食用菌栽培;夏季雨热同期,可以种植水稻;当地也可以建池养鱼,所以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D项正确。(十二)可持续发展类综合题答题规范1.可持续发展措施答题术语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耕地资源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人才推进产业转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城市合理规划城市与城市群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卫星城,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加强城市管理,形成城市特色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保证进城农民的利益保护城市环境区域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商贸业等第三产业加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引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水资源开发利用(1)开源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2)节流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治理水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以水价作为杠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广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植树造林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洁净煤技术提高节能意识加强国际合作2.可持续发展意义类问题经济效益缩短路程、节省运费、促进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社会效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解决能源短缺的局面环境效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典例精研 解题探究 规范解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图1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图2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图1图2解析解题指导思路分析获取、解读信息第(1)问,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作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链中废弃物产生少,提高了环境效益;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扩大就业,产生社会效益第(2)问,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多发等角度综合考虑柴达木盆地属于高原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严重;自然灾害多发。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1) 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答案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2) 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答案制约条件: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2022·河北保定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低热值煤是指在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等废弃产物,如果就地堆放不仅存在滑坡、自燃等安全隐患,也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园区有生产能力达600万吨/ 年的矿井、入洗原煤600万吨的选煤厂、2×35 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厂和9.2 km 铁路专用线。该项目是山西省“十一五”重点工程,其中低热值煤发电技术是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下图)。其电能主要输往京津冀地区。(1) 说明低热值煤露天堆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低热值煤露天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低热值煤露天堆放易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低热值煤露天堆放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由材料“如果就地堆放不仅存在滑坡、自燃等安全隐患,也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可知,低热值煤露天堆放易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低热值煤露天堆放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低热值煤露天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2) 简述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低热值煤发电的区位优势。答案低热值煤数量多,原料充足;交通便利;距京津冀较近,电力市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解析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低热值煤发电的区位优势可从原料、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园区有生产能力达600万吨/ 年的矿井、入洗原煤600万吨的选煤厂、2×35 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厂和9.2 km 铁路专用线”可知,当地低热值煤数量多,原料充足,交通便利;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距京津冀较近,电力市场广阔;由材料“该项目是山西省十一五重点工程”可知,其有政府政策扶持。(3) 分析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答案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发展。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经济价值。环境效益: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减少废弃物排放。解析从图中看,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有电厂、建材厂、铝厂,可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发展,这是其社会效益。从图中看,煤渣用于建材厂,低热值煤用于电厂,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了经济价值,这是其经济效益。煤渣等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这是其环境效益。长江流域全面禁渔【时事热点】由于长期受到多种人为干扰,当前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陷入严重衰退的状况。为此,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2019年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以前,完成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这些空前严格、正在积极推进中的长江“10年禁捕”措施,将为长江摆脱“无鱼”状态带来希望。【素养解读】以长江流域全面禁渔政策的实施为背景,考查长江渔业资源曾经丰富的原因、渔业衰退的原因以及全面禁渔对长江生态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长江流域的全面禁渔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长江鱼类物种多样性具有种类丰富、资源波动大、特有性高、经济物种多和分布区域差异大等特点,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但近二三十年以来,长江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恶化。材料二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发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2019年年底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完成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保护区以外水域要完成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自此,母亲河长江全面进入十年休养生息期。但长江的生态恢复,十年禁捕仅仅是一个开始,环境污染、非法挖砂、不合理的小水电等威胁长江生态安全的因素,仍在不少流域内继续存在。恢复生命长江之路,需要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更系统科学的流域综合管理,需要更健康的江湖连通的水文条件,需要更全面的政策协同机制,需要更广泛的社会认知、支持和行动。材料三 长江流域的禁渔势必对长江沿岸的渔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保证渔民今后的生活也成为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材料四 长江流域水系图。(1) 分析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长江支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长江自西向东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变化大;气候差异显著;形成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也就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故应从长江流域多样的自然环境、长江流域水域广阔等角度分析。(2) 长江渔业资源的锐减除了过度捕捞以外,还有哪些原因?答案长江流域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洄游性鱼类洄游路线受阻,洄游性鱼类减少;围湖造田、沿河滩涂开发、非法挖砂(不合理的开发),破坏鱼类生存环境;工农业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船舶行驶过程中误伤大型鱼类,导致鱼类减少。解析本题考查造成长江渔业资源减少的原因。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改变鱼类洄游、栖息、繁殖环境,从而导致部分鱼类减少;长江流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非法挖砂、滩涂开发,导致水域面积减少,破坏鱼类生存环境;长江流域生产、生活排放废水,导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以及长江航运,大型船舶对鱼类的伤害也会影响渔业资源。(3) 请为禁渔后沿岸渔民的生产转型,改善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加强就业培训,拓展就业空间;引导渔民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涉渔行业,以形成地方特色优势;政策支持,给予渔民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教育文化投入,宣传教育,推动家庭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部分渔民向渔业资源的养护者转型;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社会变化及时调整低保和禁渔期临时生活补贴,缓解渔民的生存压力。解析本题考查促进长江沿岸渔民生产转型,改善生活的措施。禁渔后,渔民的产业从捕捞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可以利用靠近长江水域的优势,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涉渔行业;可以加强就业培训,拓展就业空间,如从事二、三产业;推动部分渔民向渔业资源的养护者转型;同时政策上给予渔民再就业以优惠政策;通过加大教育文化投入,提高受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渔民生活条件;等等。1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