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24333617
资源大小:44.7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讲义【知识梳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条件(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2)社会分工的发展手工业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商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脑力劳动者的出现,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3)城市的出现;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标志(1)阶级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部落战争中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奴隶(奴隶制是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2)国家的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3)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典型例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知识梳理】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多元特点(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2)特点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相互关系: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2.表现文明出现政治统治文化成就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文明出现,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漠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了60进制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莎草纸是主要的书写材料古印度文明公元前3千纪诞生;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后出现“贱民”)佛教是重要的思想流派;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著名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法古希腊文明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莫定西方哲学的基础【典型例题】2公元前21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统治者乌尔纳姆在其颁布的法典背景中写到:“当时伟人、乌尔之王乌尔纳姆,真正在国内建立了正义,驱除了邪恶、暴力和纷争从而在苏美尔和阿卡德实现了自由。”这体现了早期巴比伦立法( )A蕴含人本主义理念B维护君主专制制度C强调城邦利益至上D旨在维护公平正义3古埃及人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冀,相信人死后可以重生;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与悲观色彩,不相信灵魂不朽,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非永生。人生观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形态存在着差异B各民族存在性格差异C遭受的生存压力不同D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4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此规定( )A保证了高级种姓血统的纯正B强化了刹帝利与吠舍的差别C说明印度的政治受宗教控制D体现出种姓职业世袭化特征5在建筑和绘画里,埃及人不考虑有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希腊画家发明前缩法,不理会审美的客观标准:盾牌本来有其完美的圆形,而观看者看东西是平透视,这圆形就可以随观看者的视点调整。这说明( )A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缺少互动B激进民主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C夸张变形的现代美术逐渐兴起D艺术审美上富有人文价值取向6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并以当时通用的楔形文字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这表明( )A帝国区域内的文化多元B区域性扩张促进文明发展C多种文化呈现竞争格局D波斯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7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可佐证,本次东征( )A旨在传播古代希腊的文化B导致了东方国家文化的消亡C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D加强了对东方地区殖民统治8史学家发现,罗马扩张主要是在共和国时期,进入帝国时代后,罗马扩张的脚步明显放慢甚至停止了,这很可能是因为( )A帝制不适应大规模国家的统治B生产力水平无法跟上扩张步伐C行省制度不利于管理边疆地区D基督教的兴起阻碍了帝国扩张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私有制出现,一些人脱离生产转而从事管理性工作,进而文字得以产生,这体现了农业为人类迈向文明创造了前提条件,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因此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真诚的崇拜,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业的发展促使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了伟人主持正义祛除邪恶、暴力和纷争等,维护了国家的自由,这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公元前21世纪尚未出现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城邦,排除C项;早期巴比伦立法旨在维护公平正义,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两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两地人民在人生观上有较大差异,C项正确;两地人民人生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不同,而非经济形态、性格差异和改造自然能力不同带来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法典力图通过这一条款来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体现出种姓职业世袭化特征,D项正确;不同等级的种姓不能进行通婚,从而保证高级种姓血统的纯正,排除A项;材料是强调种姓职业世袭化,不是只强化了刹帝利与吠舍的差别,还应该包括其它两个等级的差别,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对政治的影响,而是强调种姓间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D解析:根据“埃及人不考虑有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可知在古埃及和古希腊人的建筑和绘画创作里,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倾向,说明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艺术审美富有人文价值取向,D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缺少互动,排除A项;“个人主义泛滥”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艺术特点,而非现代美术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A解析:材料“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并以当时通用的楔形文字刻在悬崖上”体现的是帝国境内文化的多元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扩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文化竞争的格局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宣扬君权神授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C解析:亚历山大随军携带大批专门人才并且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就使得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得到了交流,说明这次东征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C项正确;东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希腊文化,排除A项;东方国家文化并没有消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交流,而非对东方的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进入帝国时代后,罗马扩张的脚步明显放慢甚至停止了”,古代社会交通通讯条件有限,国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便难以继续扩张,这是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B项正确;帝制比共和制度更加适合大规模扩张的国家,排除A;行省制度赋予地方较大自治区,尤其适合边远地区的管辖,排除C。基督教的兴起后直到4世纪一直是非法传教,规模有限,并未对罗马帝国扩张产生明显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