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品解析: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24334046       资源大小:175.34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解析: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22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记者: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李剑叶:_。(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B. “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C.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D. 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B. 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C. 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D. 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3. 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A. “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B. “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C. “飞扬”火炬拥有“轻、固、美”的特点,展现出了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的融合。D. “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书评的写作思路。5. 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5题答案】【答案】1. D 2. D 3. C 4. 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后介绍作品内容。再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最后指明作品价值。 5. 有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了解“飞扬”火炬的情况,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能及时追问。李剑叶回答为什么是“浪漫”后,立刻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展开。能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在问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及时跟进,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错误,文中是“作品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主要是”表述错误,此外“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是意义,不是目的。B.“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错误,文中是“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是“整部作品”,不是孙晶岩的所有作品,选项扩大范围。C.“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错误,文中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客观显现”错误,文中是“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这是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属于主观看法,不是客观显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章内容作出推断的能力。C.“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指向是“飞扬”火炬的寓意,本选项回答得是“飞扬”火炬“轻、固、美”的特点体现的意义,不属于“飞扬”火炬的寓意。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第二段“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介绍作品内容。第三段“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第四、五段“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指明作品价值。【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可见,中新网记者对“飞扬”火炬的相关情况非常了解,有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李剑叶说“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记者追问“浪漫?为什么?”“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由“浪漫”引申出两个问题,可见,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扣住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展开提问,重点突出。“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提问一个问题之后,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踏雪寻梅范福潮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领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摞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一天下午,父亲的花镜坏了,让我去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捡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微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竟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掸子,掸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我说我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朝的杜暹藏书甚丰,末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节选自范福潮捡书)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铺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中学毕业后,祖父催我去西安念书,想让我将来考大学,当博士,弥补他科举落第的缺憾。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不幸父亲病重,卖尽田产亦未治愈,从此家道衰落,窘困不堪,常常衣食无着,友人介绍我到税务局当文书,未及三月,因上班看小说被局长辞退,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得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具有时代性,赵伯伯关于书是“好东西”还是“破烂”的话语有超越时代的意义。B. 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的典故,他推断梅邨已经去世,恐怕无缘相见,甚至请教了。C. “开卷有害之处甚多”是王老师肺腑之言,并非否定读书,而是告诫作者不要耽溺于闲书。D. 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踏雪寻梅捡书。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一和二围绕“书”字,叙写与书有关的人和故事,刻画了慈父、孝子、良师等数位书痴。B. 题目“踏雪寻梅”颇有古典意境,“梅”字一语双关,既指雪中冬梅,又指王梅邨先生。C. 有床、柜、桌、椅各一,无“书卷笔墨”“字画饰物”,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邨的落寞。D. 踏雪寻梅虽然是散文,但叙写事件有波澜,有巧合,给读者“小说化”的阅读感受。8. 选文蕴藏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9. “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69题答案】【答案】6. D 7. B 8. (1)对读书的热爱;(2)对梅邨先生和父亲博学睿智的钦佩;(3)对梅邨斩断书缘的痛惜;(4)对梅邨教育我“莫要因书误事”的感激;(5)对赵伯伯留书的感激。 9. (1)吴山夜话和踏雪寻梅互相照应,正因为王梅邨出身于书香世家,嗜读书,所以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2)吴山夜话和踏雪寻梅互相照应,因为王梅邨耽溺于闲书,因书误事,导致晚年落魄清寒;(3)捡书与踏雪寻梅两文都突出刻画了王梅邨学识渊博的形象;(4)捡书与踏雪寻梅对比,由爱书如命到斩断书缘,更突出王梅邨因书误一生的沉痛转变;(5)吴山夜话与捡书共同突出王梅邨酷爱读书、极有天分的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踏雪寻梅捡书”错误,正确顺序应为:捡书吴山夜话踏雪寻梅。踏雪寻梅第一段父亲对“我”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这里的“恩惠”就是指捡书中“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这件事,而且捡书中提到父亲告诉“我”“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这个时候“我”接触了“梅邨”这一名词,所以才有踏雪寻梅中“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所以捡书在踏雪寻梅之前;踏雪寻梅中“我”受“梅邨先生”女儿的指引找到他家,发现“开门的竟是王老师”,吴山夜话中讲到“我”和“王老师”的交往,所以吴山夜话应在踏雪寻梅之前;吴山夜话中王老师说“我”和他年轻时很像,嗜书如命,而捡书中就是“我”嗜书的表现,所以捡书应在吴山夜话前面。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B“既指雪中冬梅”错误,文中与“梅”无关,应是既指书和王梅邨先生。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踏雪寻梅第二段中,“我”认为赵伯伯这里是个好地方,原因是“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我”发现很多藏书,非常惊喜,赵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我”对读书的热爱。踏雪寻梅中父亲对梅邨先生的批注做了点评“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这些点评侧面说明梅邨先生的博学,也能直接表现出父亲见识的广博以及评价的中肯,这些流露出“我”对梅邨先生和父亲的钦佩。踏雪寻梅中“我”前去寻找梅邨先生,结果发现梅邨先生已经“书缘已断,心如古井”,而梅邨先生曾经读书之时“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而现在他却斩断书缘,对此,“我”是痛惜的。吴山夜话中梅邨先生以自己因过于耽溺闲书而误事来警戒“我”,“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对此,“我”是感激的。踏雪寻梅中提到赵伯伯攒下干净的书,之后“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对此,“我”是感激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三篇之中的相关点,结合这些相关点来概括王梅邨的特点。踏雪寻梅中提到王梅邨的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可以看出王梅邨学识渊博,且有独到的见解;而吴山夜话中通过王梅邨的自述“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做出了解答,书香世家以及嗜好读书让王梅邨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踏雪寻梅中提到“我”去寻梅邨先生,看到梅邨的处境“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非常落魄;吴山夜话中对此做出解答,如“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因上班看小说被局长辞退”“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皆因嗜读闲书所致”,因沉溺闲书导致晚年落魄。踏雪寻梅和捡书中都提到“我”父亲对梅邨先生批注的评价,如“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体现出其学识的渊博。踏雪寻梅中“我”见到王梅邨先生,但他说“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可见斩断书缘,而捡书中梅邨的批注中说“鬻及借人为不孝”,认为把书卖掉和借给他人是不孝的,可见爱书之深,两相结合凸显他的转变。捡书中通过父亲对梅邨先生批注的评价以及梅邨先生的批注可以看出梅邨先生对读书的热爱;吴山夜话通过梅邨先生的自述展现了自己在读书上的天分“天分极好”以及酷爱读书的表现,两相对照可以展现其爱书以及有天分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卢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莽之,岁时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10. 下列对文中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B. 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C. 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D. 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东,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B. 兵部主事,我国明清时为兵部司官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掌管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C. 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D. 棺椁,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直接相关的物品。棺,指的是装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环因为侍奉父亲到江南一带做官,就在金陵安了家。他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解决周围人的困难。B. 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常允恭故人之子杜环。C. 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热情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侍奉张氏,使张氏在杜家安度了晚年。D. 作者被杜环扶危济困、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感动,撰文记载杜环的事迹,并对他予以高度评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14. 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14题答案】【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老母的湿衣,端来米粥让老母吃,抱来被子让老母休息。(2)而到了事情有了变化、朋友处于困境之时,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而背叛朋友而离开的人太多了! 14. (1)用谭太守拒不收留张氏衬托出杜环扶危济困的高尚品格。(2)用张氏亲生幼子常伯章拒不奉养衬托杜环奉养张氏的厚道善良的品格。(3)用张氏做客不安的心情反衬杜环的善通人情。(4)用张氏脾气不好反衬杜环的孝敬愈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事”作“观”的宾语,“杜环”是“事”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古人”是“不逮”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错误,教坊是中国古代宫廷中掌管俗乐的乐舞机构,“教坊”的“坊”是官署名,与文中的意义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乐于解决周围人的困难”错误,文中“好周人急”意思是乐于救助别人的急难。选项对“周”理解错误。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糜”,米粥;“食”,给吃;“寝”,让休息。(2)“穷”,困窘;“蹈”,实践;“背”,背叛。【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技巧的能力。“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用谭太守拒不收留张氏衬托出杜环扶危济困的高尚品格。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用张氏亲生幼子常伯章拒不奉养衬托杜环奉养张氏的厚道善良的品格。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用张氏做客不安的心情反衬杜环的善通人情。“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用张氏脾气不好反衬杜环的孝敬愈加。 参考译文: 杜环,表字叔循。他的祖上是卢陵人,因为侍奉父亲杜一元在江南一带做官,就在金陵安了家。杜环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在别人危难的时候帮助人家。他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病死在九江,家庭破落了。常允恭的母亲张氏,六十岁了,在九江城墙下痛哭不止,没有归宿。有人告诉她说:“现在在安庆府做知府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到那里去依靠他。”老母搭乘别人的船去拜望谭敬先。谭敬先推故不见面。老母的境遇十分困窘。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做官,那里的亲戚朋友,或许还有活着的,也许有万一的希望。于是又掉着眼泪哀求别人将她带到了金陵。打听了亲戚朋友中的一两个人,没有还在的。接着又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路上行人回答说:“一元死去很长时间了,只有儿子杜环还在这里,他家住在直鹭洲坊。”老母穿着破衣烂衫,冒雨走到杜环家。杜环正在陪着客人说话,见到老母十分惊愕,就像曾经见过她的面似的。于是问她说:“老母不是常老太太吗?为了什么事来到这里?”老母告诉杜环来到这里的缘故。杜环也一边听一边哭,搀扶着老母坐下,向她行礼,又喊妻子出来行礼。杜环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老母的湿衣,端来米粥让老母吃,抱来被子让老母休息。老母打听过去与她家交往密切的老朋友和她的小儿子伯章。杜环知道她家的老朋友没有在这里的,不能去依靠他们,又不知道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太太说:“天正在下雨,雨停了为您老人家去打听。假如没有人侍奉您,我家虽然贫穷,难道不能供奉您老人家吗?”当时正值战乱之后的饥荒年月,百姓们亲骨肉都不能互相保全,老母见杜环家境贫寒,雨停之后坚决要出去寻访别的朋友。杜环让妻子陪嫁的侍婢跟她一起去,到天快黑时,果然没有找到任何朋友空手而回。杜环买来布匹绸缎,让妻子为老母缝制衣服被子。自杜环以下的家人,都把老人当做母亲来侍奉。老母性情狭隘急躁,遇到稍微不舒心的事,便怒骂不止。杜环私下里嘱咐家里的人,让老人由着她的性子行事,不要因为家境困难,慢怠老人,与她计较。老母有痰喘的病,杜环亲自为她熬药,给她拿调羹、筷子。因为老母的缘故,不敢大声说话。过了十年,杜环奉皇帝的旨意到会稽去祭祀神庙山灵,回来时路经嘉兴,遇到了老母的儿子伯章,杜环垂泪对他说:“太夫人住在我家,日夜想念你以致得了病,你不能不尽早去见她老人家。”伯章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一样,只是说:“我也知道母亲在你家,只是路远不能前去。”杜环回到家过了半年,伯章才来了。老母见到她的小儿子,抱住大哭。母子相见后,伯章见母亲老态龙钟,担心不能一起走,竟撒谎说还有别的事情,告辞而去,从此不再管他的母亲。杜环侍奉老母更加恭敬周到,然而老母也更加想念伯章,疾病顿时加重了。临死之前,抬起手来向杜环说:“我拖累了杜君,我拖累了杜君!祝愿杜君生的子孙,都像杜君这样!”说完这几句话便咽气了。杜环买了棺棺椁恭行殡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了地,安葬老母。逢年过节经常到她的墓前祭奠。史官评论说:“朋友之间意气投合时,表示将自身的一切都交付给朋友,好像并不困难;而到了事情有了变化、朋友处于困境之时,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而背叛朋友而离开的人太多了!何况能在朋友死去之后而赡养他的双亲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B. 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C. 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 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16. 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516题答案】【答案】15. C 16. (1)韦诗写诗人独自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2)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作者深切的不平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诗歌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可见,“繁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解析: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