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范文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模板(共10篇) .doc
-
资源ID:24340630
资源大小:454.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模板范文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模板(共10篇) .doc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模板(共10篇) 第1篇: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一、作者简介张若虚(660720),字号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中以“文词俊秀”闻名长安,又和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开元初名扬京师其余生平事迹不可考,其作品大部散失,全唐诗仅存诗二首,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钟嵘诗品卷中评鲍照云:“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张若虚也正是这样一次人,他的生平,后人所知无多,他的著作,似乎在唐代就未曾编集成书,现在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七的两篇诗,一篇极出色的春江花月夜(它同时作为乐府被收入卷二十一的相和歌辞中,)和另一篇极平常的代答闺梦还,张若虚既无专集,则春江花月夜只有通过总集、选本或杂记、小说才干流传下来,但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及唐人杂记小说似亦未载张诗,现存唐人选唐诗十种之外,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此十三种,宋时大概还在,张诗可能即在其内,因此得以由唐保留到宋,所以关于这位作者的生平、思要、艺术主张均无从知道,二、作者总评(集评)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数奇,恃才浮诞而然也,(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注: 张若虚未活到天宝年间,记载有误)先是神龙中,知章和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旧唐书·文苑传中) (包)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父融,集贤院学士,和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三、春江花月夜总体评价(汇评(钟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六) (谭云)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要、有故,(同上) 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意外,殆化工之笔哉!(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指“江天一色”以下)又使人冰凉,然不冰凉则不见火热,此佳人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和上连,而意则从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一直,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次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正意只在“不知乘月几人归”,(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运湘绮楼说诗卷一)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四、作品赏析1、解题春江花月夜是六朝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皆为宫廷艳曲,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张若虚此诗虽亦沿用六朝乐府旧题,具体的内容也属传统的游子思妇题材,但在内涵及形制方面都显示出空前的创造性,不仅和梁、陈宫体彻底划清界限,而且从宫廷文学长期影响下的拘狭形制中超脱出来,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为长篇7言歌行,构成对自身内在情感和诗的情韵意境酣畅淋漓的展示,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虑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2、主旨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中心展开描写,抒发怨少女旷夫分离相思之苦,慨叹岁月流逝、青春难驻,感悟万物长在、造化不息,而皆借助清新优美的诗境表白出来,诗中意象充实,境界开阔,写江则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写月则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而又舍去具体描摹,“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锦”,由众多意象融织成完整诗境,诗意内涵亦异常丰富,表示出对美好生命的感受体认,对月圆人寿的强烈向往,对人生短促的惆怅感伤,对宇宙亘古的哲理思索,却又全都沉迷融化于既透明纯净又似有似无的春江月色之中,由此融造出明丽、静谧、梦幻般的美的情调和境界,3、词意串讲和档次分析: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两大局部:第一局部为前四段,第二局部为后五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意春天长江潮水涨起,和大海连成一片,海潮和明月一同升起,千万里之外仍是月光荡漾,到处的春江都在明月映照之下,词语滟滟:波光闪闪又水盛溢满貌,层意写春江潮涨、海月初生,春江随海而潮,海水随潮入江,简析开篇以明朗的背景为抒情营造明朗澄彻但是清冷哀婉的氛围,月是明的,江海是翻涌的,波光是荡漾的,动静结合,由眼前之景要到千万里之外,由有限到博大,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意江流曲折绕过芳香四溢的原野,月光照耀花林,像飘洒了一层雪珠,天空月色像白霜低缓地流动,沙洲的白沙和月色一样已看不分明,词语宛转:曲折,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花林:百花盛开的树林,霰:(现)小冰点,流霜:飞霜,汀:水边平地,不觉飞和看不见:烘托明光皎洁,层意写江月景色,简析皎洁的月光下,江边长满鲜花,极力渲染一种良辰美景,由江到花,由花又回到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意江天一色非常明净,只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是什么人最初在江边看见明月?江上明月最初又是在何年照见人呢?词语皎皎:月亮洁白明这的样子, 层意写江月和人生起源的探索,简析三四句写作者疑问,由美景作者自然要到一些问题,蓝天无云,皓月当空,很自然地引起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神秘的遐要追溯,人生代代无尽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意人类历史无究尽,江月也年年一次样,不知道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把流水送往大海,词语无尽已:没有穷尽,层意以人生的变幻无尽和江水、宇宙的永恒来抒发感叹,简析这四句承前两句的设问思索,是作者人生慨叹,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由疑问转为感叹,很自然地向离人思妇主题过渡,由美景要到人,开始追问宇宙和人生根本,开始对永恒的思索,由实到虚,由有限步入永恒,第一局部(前四段):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之叹,诗情、哲理,融合自然,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意白去悠悠而去,长着青枫的渡口,激起愁绪无限,今夜那一叶扁舟上漂泊的是谁家的游子,什么地方明月楼上的少女儿正在要他呢,词语悠悠:云飘行时怡然自得的样子,青枫浦:又名双枫浦,在今湖北浏阳境内,此泛指水边送别之所,浦:渡口,层意写白云远去,青枫生愁,象征着离人的分别,简析由白云要到其下的渡口,又要到游子,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意楼上月亮徘徊不去,正照着“离人”的妆镜,她哪有心思妆扮呢,她要把照在窗帘的月光卷走,要在捣衣砧拂去月光和流水,可月光和流水仍然停驻,词语月裴回:徘徊:月影移动,离人:指思妇,玉户:指门窗华美的住宅,指香闺,砧:捣衣石,卷不去,拂还来:喻思妇之愁,挥之不去,层意写闺中少女子睹月怀人,简析这月光和流水是思妇思绪的隐喻,又由游子要到思妇,要象思妇无法排解的思夫之苦,扁舟子和楼头妇相对照,又显出两地相思,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意此时都能看见同一轮月亮,却相互不能说话,希望跟随月光能够看到丈夫,和之相伴,自己不能像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只能像潜跃的鱼龙,只能泛起一层层涟漪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词语相望:都能看到月亮,月华:月光,光不度,水成文:指不能象善远飞的鸿雁随月光飞到亲人身边;只能像鱼龙激起涟漪而不能游到亲人跟前,层意写闺中少女子的奇要,然而天长海阔,音信难通,简析这月光和流水是思妇思绪的隐喻,鱼龙有自喻之味,由月光要到同在其下,不能相见,由鸿雁、鱼龙要到自己的处境:鱼沉雁杳,音讯难通,这几句由游子要到思妇,要象思妇无法排解的思夫之苦,扁舟子和楼头妇相对照,又显出两地相思,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诗意昨夜梦见池塘里的落花,春天去了一半,他还未回家,江水流逝青春将近,映在江上的和池塘上的月儿已经西斜将落了,词语闲潭:足迹久长不至的池塘,春,指春日,也象征青春,层意写少女子相思成梦,花落春残,面对丈夫的不归,更增添了一番伤春之情, 简析由落花春去,月将西沉要到自己青春将逝,有负春光,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意让斜月隐入到大海的雾中去吧,从渤海到潇湘,路途遥远,多少夫妇分隔南北,究竟有几次人能踏月归来呢?只见江上权上落月的余辉摇动离情别绪,词语藏海雾:隐藏于海雾,碣石:山名,在渤海边,原在河北昌黎县,现深山入大海,潇湘,水名,在湖南省,层意以离情落月作结,简析诗中人的感情也渐趋黯淡,和着落月余辉,挂满江树,情思不尽,余音袅袅,月色虽好,景色虽美,但人生长路漫漫,难尽人意,充满酸甜苦辣,第二局部(后五段):由离人思妇的感慨抒发因江天月色之美所引起的闺恨离情,诗的情理幽深寥廓,前一局部着重从时间永恒的角度来写,后一局部着重从空间无限角度来写,整诗将江流、月色、芳甸、花林、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等景物和相思离别之情、人生新故之感交织成文,意象鲜明生动,诗情画意,缠绵宛转,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神秘的探索,对离情闺恨的惘然,4、诗意总析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展示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次“生”字,就赋予了明月和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次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之上,“江天一色”八句写作者由眼前美景转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索,由实入虚,也使作品主题意蕴由有限进入无限,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次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神秘,这种探索,古人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藉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要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尽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次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尽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自从张若虚提出这次问题以后,李白、苏轼也发出过类似的疑问,李白说:“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跑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涛,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引出下半篇男少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白云一片”八句由景入情,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游子和思妇的两地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游子不胜愁苦,“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后四句写对思妇的怜惜同情,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曹植的七哀诗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张若虚化用这几句的意思,对月光作了更细致的描和:“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要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的“卷”和“拂”两次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示了思妇内心的愁帐和迷惘,“此时相望”八句写明月楼上思妇的心理活动,前四句主写思妇心理,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在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涟漪,跃而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现在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后四句主写思妇的梦境,花落幽潭,春光将老,可惜丈夫远隔天涯,不能还家,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思妇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要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这四句把梦境和实境结合在一起写,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最后四句写诗人对人生酸甜苦辣的思索,江潭落月,更烘托出诗人凄苦的寂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公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渲染了诗人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诗人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好像一幕戏完了以后合上幕布一样,这整夜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地北天南,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归来!看那落月的余辉摇动着照满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呢!“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五、艺术特色1、采用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描写景物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用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觉察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更!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烘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更,取得班斓多彩的效果,2、虚实结合,虚实相映生辉诗中对眼前之景的描绘多是具体的,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眼前明月朗照,江海潮动的景象,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则由眼前要到千里之外,要到宇宙各地,从而实现对有限之景的超出,又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是由实到虚,从而扩大了主题意蕴的深度和广度,“人生代代无尽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则是由虚回到实,虚实相映生辉,3、情境交融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展示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从美景入笔,勾勒出充实的意象和开阔的境界,写江则海、潮、波、流、汀、沙、浦、潭、碣石、潇湘,写月则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雁、鱼龙、海雾,众多博大的意象构成开阔的境界,刚好和作者所要追问的宇宙人生的永恒无限相一致,诗人在感受美景时,引发对人生的思索,由时空的无限遐要到生命的无限,展示出一种深沉、寥廊的宇宙意识,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引起诗人的遐思冥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联要到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神秘,“人生代代无尽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次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绵延久长,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其基调“哀而不伤”,回荡着初盛唐的时代之音,诗人将笔触转到了人世间,引出了男少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生动地描写了在美丽的花月之夜,有情人的两地相思之情,从而歌颂了人间纯洁真诚的恋情,表示出对美好生命的感受和体认,对月圆人寿的强烈向往,对人生短促的惆怅感伤,整首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中写诗的江天海月,潮波沙潭、霜霰云雾,台楼帘镜,也全都有澄明清冷的质感,这些和思妇清纯而哀怨、晶莹剔透的思夫之情完全契合,也和诗人淡淡的惆怅相契合,4、风格清新,音韵谐婉这首诗笔调优美,风格清新、艳丽、典雅,用韵也很有特色,全诗四句一换韵,共九韵,每一韵形成一次小段落,段落间的转折,自然和谐,给人婉转优美、回肠荡气的美感,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换一韵,共换九韵,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和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更,平仄的交错运用,韵律婉转,加上对仗、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前呼后应,一唱三叹,既回环往复,又顿挫悠扬,琅琅上口,音乐节奏感强烈,语言清新流畅,5、映衬手法的运用(1)对比映衬写相思,把游子和思妇对照着来思,构成“同在明月下,异地两相思”的效果,同时,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和人生对比,在江月的永恒中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2)主从映衬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次字,谨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次字来写,但又有着重,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6、结构上构思精巧以“明月初升”,“皓月当空”,“斜月西沉”,“落月摇情”的时间顺序,构思,景然有序,环环相扣,第2篇: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宁远三中高三语文组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了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了学生联要和要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教学着重:展开联要和要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掌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课时部署:一课时 【方法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诵读涵咏(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要和要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 人, 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和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和、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 背景简介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出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神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2、字音辨识 滟滟( )芳甸( ) 汀上( ) 纤尘( ) 皎皎( ) 徘徊( )( ) 浦上( )扁舟( ) 似霰( ) 砧上( ) 碣石( ) 潇湘( )( ) 3、词语释义1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但见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徊 无限路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1、诵读指导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再读课文,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 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2、你认为本诗的档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开头八句 为第一局部,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着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次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局部,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和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局部,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恋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局部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要家, 合作探索1、这首诗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画,表示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次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2、是人是如何使“春、江、花、月、夜”五者构成一幅奇妙的艺术境界的? 明确: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3、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春江花月夜在思要和艺术上都超出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尽,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少女别情离绪的恋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恋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神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 2 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4、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言之成理即可)结果展示1、分组交流讨论,选派谨代表展示小组学习结果,2、师生点评,归纳提高, 作业安排1、积累文中美句,2、完成学法大视野P29、30“基础训练”T1-7 知识链接 古代关于“月”、“江”、“花”的名句:1、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少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2、江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尽,迢迢一直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3、落花“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第3篇:春江花月夜教案【案例】春 江 花 月 夜教学目标理解我国题目性器乐曲自身的美及内在的情感表白,感受乐曲优美、迷人的意境,体味乐曲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通过以音乐为主线,对同名诗歌、绘画、舞蹈的欣赏,构建起音乐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和互通,了解它们各自独特的风情和共同的神韵,加深对容纳于音乐中的广阔文化内涵的体验,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 “鱼咬尾”及 “换头合尾”的曲调处理变奏手法, 教学准备配合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欣赏乐曲 春江花月夜听乐曲片段,请学生思考:乐曲表白了怎样的情绪?能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 引出课题 春江花月夜, 作品介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原本是一首琵琶古曲,早在年前即有传抄本,曲名为 夕阳萧鼓,最初并无分段题目,在流传过程中,曲名曾称作 “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世纪、年代,上海 “大同乐会”会员柳晓章、郑觐文将此曲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春江花月夜”,并加上现在流传的十段小题目,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的曲名及各段的小题目基本沿用下来,这首乐曲虽有明确的题目,但并不能指明作品所传达的具体形象,仅为听赏者提供了一次参考的意境,属标意性音乐,熟悉段落小题目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这十次小题目加上 春江花月夜这次重在写意的曲名,描绘了一次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世界,正如英国诗人沃兹华斯 (Wordsworth)所说的,“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却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全曲的主要旋律柔美舒展,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学生随音乐学唱全曲的主要旋律 谱例:江 楼 钟 鼓()聆听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提示学生注意前乐曲结尾的音和后句开头的音是相同的,乐句间连锁传递,环环相扣,使得旋律流畅,格调平和委婉,自然引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常用手法 “鱼咬尾”, “鱼咬尾”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和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主要旋律两遍,体会旋律的委婉平静,优美如歌, 简介 “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这是一首非常典雅、优美的乐曲,全曲的主要旋律柔美,舒展,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更展现,从不同的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局部,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然后归结到同一次结尾乐句:这种 “换头合尾”式的变更展开手法,展示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它使全曲气势连贯,融会统一,提示学生:音乐艺术的主体特征是音乐情感表白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示的非具象性,欣赏乐曲时可以视听结合,借助画面来感受音乐,但不宜机械地寻求题目和音乐之间的具体联系,不用拘泥于每段小题目所提示的具体景物,而应该从体味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和所蕴涵的情感入手,领略容纳于其中的广阔的文化内涵, 完整欣赏 春江花月夜随音乐的进行稍作讲解,并围绕音乐情绪的转换提问音乐要素是如何表白情感的, 要求:欣赏全曲后谈谈对乐曲 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体会,师生交流:音乐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拟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示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音乐平和,悠远,和谐,宁静,是一种东方古典美,乐曲好像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冉冉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景色,一幕幕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感觉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和谐共处的一种人文景观,一种超自然的人文精神,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要旋律尽管有多种变更,但段落结尾句是一样的,听起来非常和谐,这样能从各次不同的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示的内容,我国传统音乐创作手法 “换头合尾”很有特色,师:的确,从乐曲中我们领略到一种典型的东方古典美,这种美同样浸润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绘画、书法、舞蹈和山水、园林之中,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二、欣赏唐诗 春江花月夜 简介唐诗 春江花月夜诗的开篇描绘了春江月夜的壮美景象,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春江月夜的恬静和清幽之美,诗中通过自然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以警醒人们对生命的珍爱和创造,次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和江月共存的,接着引出游子和思妇的离情别意,全诗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欣赏配乐诗朗诵 春江花月夜 体味诗韵,记录自己喜爱的诗句,春 江 花 月 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尽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提问:诗歌的意境和乐曲表示的意境相同吗?这两部作品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欣赏后师生交流: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写景,还是深陷溺离的抒情,无不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意境之美,读 春江花月夜之诗,听 春江花月夜之曲,都是以景抒情,珠联璧合,诗歌的意境和乐曲的意境很相似,都很深邃悠远,诗歌的韵律节奏也很有特色,扬抑回旋,读起来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和乐曲结合自然贴切,能相互映衬,相映生辉,师:诗歌和乐曲所表示的意境都是那么幽美深邃,诗含乐韵,乐融诗情,诗情和乐情丝丝入扣,婉转谐美,人们常说诗情画意,读诗有时还可以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画意,在我们朗读有些诗句的时候,往往浮现在我们脑际中的是一些有形的画面,可谓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的一首诗,三、欣赏绘画 春江花月夜 感受画的意境,提问:画面和 春江花月夜的主题吻合吗?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学生带着问题仔细欣赏装饰画 春江花月夜, 师生交流:画的构图很合理,色彩运用恰到好处,很和谐,黄色的月亮在蓝色调的背景烘托之下愈发显得明亮,倒影和小船隐约可见,几座山头有明有暗,通过明度上的对比拉开了画面的空间距离,给人以更多的要象余地,整次画面表示出春江花月之夜的一种悠远、朦胧、宁静之美,和主题非常吻合,四、欣赏古典舞 春江花月夜师:在我国古代,乐和舞是不分开的,乐就包含舞,现在相对分成两次专业,但他们的密切关系是分不开的,舞蹈离不开音乐,乐曲凭借声音塑造听觉形象,舞姿凭借形体塑造视觉形象,二者合为一体,才构成了舞蹈艺术形式,悠远婉转的曲调令人心旷神怡,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又把我们带入梦幻般的意境,简介古典舞 春江花月夜舞蹈 春江花月夜根据乐曲 春江花月夜改编,首演于年,年在第七届 “世界青年和学生友谊联欢节”上,由舞蹈家梁素芳表演获得金质奖章;年舞蹈家陈爱莲在第八届 “世界青年和学生友谊联欢节”上获舞蹈竞赛古典舞金奖;年 “中华民族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 “经典作品金像奖”,欣赏古典舞 春江花月夜提问:舞蹈的动作和情节和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和谐一致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赏后回答:整次舞蹈的动作很美,很舒展,情节有趣,舞蹈动作的幅度、快慢和音乐的节奏、情绪和谐一致,当音乐起伏大时,动作的幅度也大;音乐欢快时,动作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