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范文范本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doc
2022年范文范本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等式性质教学反思在例4得出等式性质时,虽说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学生了解的不错,但讲的还是多,不如直接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发现,总结时 强调了一下,如何去记住这次性质,而不是背下来。对于例5,让学生列方程后独立完成,会的自己做,不会的可以看书,再独立完成,有意识的选了三名同学上黑板板演,结果三次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让每位同学根据你自己写的和书上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能挑出多少毛病,三位同学犯的错误还典型,一位没写解,“=”号没对齐,(全班只有7名学生全对)另两次X+10+10=50+10和X+10-10=50-40,以分析错误的形式将例题解决,学生就了解的很好,这从后面的练习就看出来。课堂一定要关注学生,仔细思考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带给你一些惊喜,如果你忽视了,就不仅是错过了那一次精彩。这节课在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的时候,有一次学生将书上的等式的性质中“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替换成“数量不变”,这也是我在备课时所要的,能不能替换一下,所以我在备课本上写了“结果不变”,可是没过一会,这次同学又举手了,说自己的“数量不变”不能替换书上的话,当然也包含了我的“结果不变”,因为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次数(0除外),结果肯定会发生变更的。就是因为这样一次能不能替换的问题,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肯定会更好。第2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商丹高新学校 张彦刚等式的性质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现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性质,它是解方程的认知基础,因此学习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将教学着重确定为:了解等式的基天性质;教学难点为:理解并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罗列出相应的方程。一、胜利之处1.游戏热身,点燃积极性。课堂开始,我设计了一次请学生用身体模仿天平的热身游戏,伸开两臂,犹如人体天平,我用课件给出天平两边不同的重量或是相同的重量,让学生模仿不同的天平状态,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他们对天平只要两边重量相等才会平衡加深了认识。2.先扶后放,研究性质。在教学中,我将等式的第一次性质作为引导着重研究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次天平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拟轻松观察到: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次茶杯,天平坚持平衡,从而发现一次茶壶的重量=2次茶杯的重量。接着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次茶杯,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天平会发生什么变更呢?为什么?你是怎么要的?通过一系列一直追问,鼓励学生完整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课件动态再演示这一过程,接着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同时加上两次、三次、五次、六次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怎样呢?为什么?这样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出天平和等式之间的联系,将天平上的实物抽象到等式的计算中,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次数,等式的两边相等”的性质。然后再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操作,共同探索得出等式的第二次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次数,或除以同一次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我尽可能地放手,给予适时地点拨,总结。在“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这次问题时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理解:0不能做除数。 3.开放练习,激活思想。为了激活学生思想,我将巩固练习设计为思想开放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我设置了以下题目:(1)如果2x -5=9,那么2x =9() (2)如果5=10x ,那么5x -()=10 (3)如果3x =7,那么6x =() (4)如果5x =15,那么x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对于不同档次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做到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二、改善之处1.在等式性质的探索中,为了强化对比,我觉得应该再增加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去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这时天平不平衡,通过这一档次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清楚地加深加上对“同一次数”的认识,进行更深入地思考。2.对于等式的性质应不仅停留在说的这一环节,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字母表现数的知识,将等式写出来加以表现,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学生数学的思想,还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总之,在课堂上我逐渐放手,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使他们一直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第3篇:等式性质4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4)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现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2.通过分类、比拟、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着重: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教学难点: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操作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温故引新。1.观察信息,用方程表现接下来的等量关系。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并解答。 2.解方程12x=96 x÷40=14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回首信息 解决问题(1)介绍东北虎相关信息(信息窗1) (2)提出问题学生读取相关东北虎的相关信息。学生提出:2003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2.思考交流 探索方法(1)方程形式类比,引导知识迁移提问:观察这次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罗列出方程。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解:设2003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3x+100=1000 (2)运用转化思要,尝试解决新知。提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 (板书解方程书写格式)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方程。在交流中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 (3)检验方程结果,明确方程解法X=300是方程的解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方程。把x=300代入原方程 板书检验格式小结: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 看作是一次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3.弥补练习根据刚才学过的方法,求出接下来方程的解。 1.2x-1.4=8.2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ax±b=c这类形式方程的解法。 1.解方程2+4x=3.6 8x+2=4.4 3x+1.5=6 2.5+10x=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方程? 提示学生注意检验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罗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1)课本69页自主练习第8题,先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2)滇金丝猴体长约为80厘米,它的体长比间蜂猴的3倍多5厘米,间蜂猴的体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说你是怎样要的?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4)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解:设2003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3x+100=1000 3x+100-100=1000-100 3x=900 3x÷3=900÷3 X=300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要探索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的这一类方程题,学生在尝试中,有的解出方程,但不敢肯定自己做的对还是错误,我又对他们说,有什么措施能证明自己做的对错误呢?让学生自己经济进行验算。经过验算之后,知道自己做对了,学生那次尝到了探第4篇:等式性质(二)教学反思“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法的中、小学衔接的问题。教材改变了在小学阶段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及相关运算律解方程的传统做法,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了辅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材作了精心的部署。”(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对方程教学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这一改法是否妥当,专家自有专家的说法,因为他们可以冠以“衔接教材”,还可以为之“精心部署”,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也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到的至多也就是把现实教学中对教材的一些感受,拿出来晒晒,一吐为快。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尴尬难忍的局面让我对教材真的无话可说。【情境回放】师生共同解决完一次练习题后,考虑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师向学生抛出了一次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试着用方程做做看。”问题出现了。交流时一位学生说:“小军跳高成就是1.45米(刚解答出的结果,学生就用上了),比第二名小明成就多0.04米(这次数据是学生自己要的)。小明的跳高成就是多少米?”且学生有了如下的解法(黑板板演)小军的成就小明的成就=0.04解:设小明的跳高成就为X米。1.45X=0.041.45X1.45=0.041.45写到此,学生一愣一愣地望着我,面对学生我只好尴尬地笑笑,便让学生上位。学生编的题目提的问题没错,列的方程也没错,可就是这次等式的性质在这里却用不上了。为了防止纠缠不清的问题,我只好辅助学生另辟蹊径,重新寻找等量关系式:小明的成就0.04=小军的成就。生根据等量关系式罗列出方程X0.04=1.45 ,很快求出X的值。反思这样的尴尬局面真的让人为难,让人难堪。学生显然没有依照编教材的专家学者的套路去出牌,违反了游戏规则碰壁也就难免了,不外这次规则是大人们定的,对孩子确实有些苛刻了。但如果按以前教材“四则运算互逆关系”来解决此题,这也就不算事了,纵观整次教材,编者确实是“精心编排”,教材中没有出现类似的方程,教材真的是和“四则运算互逆关系”划清界限,师自是不便向学生讲解了。划清界限也就罢了,继续要教材习题中等量关系的浮现,我要学生的要法一定水平上受到了教材中“小军的成就小刚的成就=0.06米”的干扰,于是也出现了类似的等量关系式,如果教材中浮现的是“小军的成就-0.06米=小刚的成就”,这位学生又该会怎样去要呢,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话又说回来,即便这样尴尬的局面还是无法防止的,因为一次人的思要你是无法控制的。比方教材练习二第10题:“每平方米阔叶林一天能释放氧气75克,是每平方米草地所释放氧气的5倍。每平方米草地一天能释放氧气多少克?”就有不少学生根据“每平方米阔叶林一天释放氧气÷每平方米草地一天释放氧气=5”,罗列出方程75÷X=5。越是要回避的就越容易出现,看样“掩耳盗铃”的做法不可取。尴尬的局面是人为的,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无语。但我要,“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我是非讲不可了,因为,我不敢拿学生的成就开玩笑,做试验,这样重复有效的劳动我还是乐意去做的。第5篇:等式性质 教案1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2.1.2等式性质(2) (第二课时)【知识技能】(1)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两次运用用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3)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思想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4)初步具有解方程中的“化归”的能力。 【数学思考】(1)初步体会有条理的推理;(2)经历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能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态度】(1)能积极的参加数学活动;(2)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着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想顺序。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解下列方程:(1)x5=1.4; (2)23x= 32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次问题: 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探索新知: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例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0.6x=2.4 (2)-1x-5=4 3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要把方程0.6x=2.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需去掉方程左边的0.6,怎么去? 要把方程x=1.8转化为x=a的形式,必需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然后给出解答:解:两边减0.6,得0.6x0.6=2.40.6 化简,得x=1.8 两边同乘1,得l x=1.8 小结:(1)这次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次目标去转化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解:两边加5,得 -化简,得 -1x-5+5=4+5 31x=9 3两边同乘-3,得 x=27 解后反思: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3”? 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比拟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例2(弥补)服装厂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罗列出方程吗?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米,根据题意,得80×3.51.5x355化简,得2801.5x355,两边减280,得2801.5x280355280,化简,得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x50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解后反思:对于许多现实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我们如何才干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次数值是不是某次方程的解,可以把这次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1x-5=4的解吗? 3三巩固新知:1课本P73练习(3)、(4) 解答:(3)x=-4(4)x=-4 52弥补练习:小刚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解: 设笔记本的单价为x元根据圆珠笔和笔记本的钱的总和为18元,得方程 5×1.2+8x=18 化简,得 6+8x=18 两边减6,得6+8x-6=18-6 化简,得 8x=12 两边同除以8,得 x=1.5 答:笔记本的单价是每本1.5元。四.归纳总结:(学生总结,教师评价和弥补)(1)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我有哪些收获?(3) 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五课后作业: 梯田文化教辅专家课堂点睛课堂内外作业精编1课本P73习题2.1的4题(答案:(1)x=33 (2)x=8 (3)x1 (4)x=1 ) 2弥补作业1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4x=13;4-x=525(答案:x= x=-2 )23P74第10题【设计理念】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含解题后的反思)、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了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现这一点 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地讲解,把学生变成任教师“灌输”的“容 器”,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而教师进行的也只不外是机械地复制文化知识新 课程的一次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设计在这方面也有 更好地体现3、为突出着重,分散难点,使学生能有较多机会接触列方程,本章把对现实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条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进行的,即先罗列出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的又一特点本设计充分展示了这一特点第6篇: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现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现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会根据字母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概念搜索:1、什么是方程,请举一次例子。2、方程和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你知道等式有哪些性质?请举例说说。 专项训练1:用字母表现数一、填空1、小红今年m岁,陈老师的岁数比她的3倍少8岁,陈老师的岁数是()岁。如果m=12,陈老师是()岁。2、修一条a千米的路,如果每天修2千米,修了b天后,还剩()千米。3、三次连续的自然数,最大的一次是a,那么最小的一次是()。4、一种贺卡的单价是a元,小英买5张这样的贺卡,用去()元;小明买n张这样的贺卡,付出10元,应找回()元。5、每千瓦电费x元,共用去y元,求共用电量列式为()。二、选择1、小涛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0%,全书共X页,还剩()页。 A、20%XB、X-20%C、X-20%X2、小刚今年a岁,小红今年(a+5)岁,再过X年,小红比小刚()岁。 A、5B、XC、X+53、在5+2X10、X+X-18、X=3中,有()次方程。 A、3B、2C、44、X是奇数,Y是偶数,接下来式子是奇数的是()。 A、3X+YB、2X+YC、2(X+Y)专项训练2:解方程1、用你喜欢的方法解方程。30X=1516+4X=40X+0.5X=6 2、求下列未知数的值。50%X-30=523X+1/2=5/3X-4/9X=10/21式和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思考:你认为怎样的应用题需要用方程解决。二、交流:解方程的五步:三、知识应用:(一)填空。1、()米的2倍是4/5米,4/5米的2倍是()米。2、一次数的1.5倍是30,这次数的30%是()。3、4.5千克比()千克的2倍少1.5千克。4、()升比8升多1/8.(二)、解决问题。1、六年级加入数学兴趣小组的共45人,少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2,加入兴趣小组的男少女生各有多少人?2、金桥镇今年植树3600棵,比去年多植树20%。去年植树多少棵第7篇: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方程 认识等式和方程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现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4、具有回首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白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现实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一)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要求: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现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罗列出方程。3、主动参加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着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等教学过程:一、看图写算式1师生逐次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现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2让学生观察写出的6次式子,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师生共同归纳二、等式和方程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介绍方程的概念。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三、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含方程,等式的范围比喻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四、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五、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罗列出方程。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要的。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着重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以及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也准确掌握了这一点,依次教学了这三次知识点。这三次知识点看上去也很简单,如果做练习应该不会出什么错,可是课后练习我发现这类的问题学生的正确率并不是我要象的百分之百。 课后,我反思在教学概念知识时,不仅要教学概念实质内容,还要抓住概念现象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更容易和轻松的做好练习。第8篇:3.2.1等式基天性质教案3.1.2等式的性质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3.1.2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它在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明确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的基础后,本节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的关键。等式的性质不仅在代数领域对解方程,分析一次函数能提供依据,同时在几何领域的线段和差,角的和差等各方面也很多的渗透。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尺度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角度得到进步和发展。遵循这一理念,结合课程尺度中对该局部的要求和本节课在这一章节中的作用,结合学生现实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料想,验证的环节归纳等式的两条基天性质,培养学生思想的准确性和深刻性。(2)能利用等式的基天性质求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线段的是非变更,让学生主动的归纳等式的性质1。通过手边数学书的例子,让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2,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观察、料想、归纳,验证,应用的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着重:通过探索得到并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和解方程。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这节课我主要采取情景激趣、实验法、启发法,合作探索交流等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主要采取通过直观观察,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强化合作交流意识等学法并强化语言表白能力。 学具:练习本、学案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较复杂的方程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得到解为契机,引出研究等式性质的原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理有据和严谨性。(2)通过一段视频(曹冲称象的故事)介绍等号的由来,等式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数学也可以这样有趣,并且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二)新知探索活动一、探索等式的性质1 通过视频中提到的“两次长度相等的线段就是等号”这句话来设计本节课的第一次活动。(1)观察:准备两次长度相等但颜色不同的纸条,分别将长度记为a,b。学生很容易得到a=b,然后再取两次长度相同颜色相同的纸条,长度记为c,粘贴在线段a,和线段b后面,引导学生“这是这两段线段的长度还是相等,也就是它仍然是次等号”。学生很容易得到:a+c=b+c.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次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数,结果仍然相等。这次活动主要是直观的让学生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实质,形成一种辩证思想的意识和习惯。(2)观察:再准备一组纸条,由老师展示减去相同的长度,大家会发现,长度还是相等的。学生通过观察,并且类比第一次结论的得出,可归纳: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一次数,结果仍相等。(3)验证:通过观察,得出了两次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次结论。我采取一次具体数字的等式:2=2,两边同时加上3,两边同时减去1。还有一次目的是,通过具体数例:两边同时加上x,来得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次式子,结果仍然相等。(4)归纳:最后通过以上的活动得到等式性质1,并且在 强调了后让学生将学案纸上将性质弥补完整,达到识记的目的。(5)应用1:让学生通过几次判断题,得到在应用等式性质应该注意的地方。既由例子,总结规律。由a=b,则a+3=b+3; 正确 由a-2=5,则a-2+2=5;错误。启示:等号两边要“同时”进行运算由x=y,则x-6=y+6;错误。启示:等号两边要进行“同一种”运算。 由2x+2=4,则2x+2-1=4-2;启示:等号两边要加或减“同一次”数。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在后面的填空中,我分析第一次题,然后让大家类比老师的措施分析得出第二次的答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6)应用2:让学生用等式性质1解决形如x+c=d形式的方程,和x=a方程根的最终形式相比拟,目的是将方程左边的常数去掉,为下节的移项做铺垫。通过一次练习巩固。活动二:探索并了解等式性质2 衔接语: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次数,结果仍然成立,那么对于乘除运算会有什么的结果呢?(1)学生参加:让一次天平做的学生随手拿出自己的书,我记为a,然后让学生再那同样的一本书放在另一手上,记为b,大家很容易得到a=b。然后两边同时再放上1本,得到2a=2c,依次类推:3a=3b,ac=bc。学生易得: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次数,结果仍然成立。(2)验证:通过具体的数例让学生感受一下等式的成立,然后用具体的数例验证除法,结论仍然是成立的。(3)归纳:等式的性质2,并且在学案上准确的填写等式的性质,到达对知识点的识记。 (4)应用1:仍然是通过判定题,来明确正确应用性质的前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计问题。这是一次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填空题的讲述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一定是有理有据,有条理。(5)应用2:应用等式的性质2,解决形如ax=c(a0)的方程,分析和x=a的区别(设计小组讨论)。为了达到这次目的,两边同时除以a。老师板演,学生练习。活动三:等式性质的综合应用。回到一开始出示的方程:-1x-5=4,分析和x=a的区别,3如何能解出这次方程,引导学生应用两次等式的性质达到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学有所用,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后出示两次方程题,对学生进行检验。这里面的有一次难点就是当未知数前的系数是分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做错。我会从两次方法让学生理解,把除法换成乘法。(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课件,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根据情况老师总结,学生总结。(四)扩大提高了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和所学到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如何由a=b,得到3a+5=3b+5?学生在这里可能会出现先加5,再乘以3的情况,要进行适当的分析。不等式性质教学设计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不等式基天性质教学设计等可能性 教学设计后记:本文档可操作性强的文档模板,供您学习参考,减轻你的工作负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文档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格式都按照公文标准排版好了,直接下载编辑/打印使用即可,上面前言和页眉部分使用时可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