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doc

    • 资源ID:24343712       资源大小:596.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doc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名师归纳总结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心天体 ( 太阳 ):质量占 99.86%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恒星世界地月系:地球和月球银河系困总星系河外星系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现象黑子出现于光球层太阳活动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出现与日冕层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黑子与气候变化与一定的相关性(周期年)太 阳 活 动对地球的影响113地球的运动公转太阳自转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南极上空相反 )恒星日绕转中心自西向东方向(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恒星年周期(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平均 1°/日 近日点 (1 月初 )快 远日点 (7 月初 )慢平均 30km/h(23 时 56 分 4 秒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角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23°26 精品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更替(2) 地方时(3)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相差4 分钟。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节气春分 夏至 秋分冬至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南回归线移动方向向北 向南 向南向北对应点B A DC36912月 21 日月 22 日月 23 日月 22 日(1)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夏至日:由 23°26N向南北降低 冬至日:由 23°26S 向南北降低 23° 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23° 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3) 四季的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 ;或看经度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线为 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 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 1 小时,每 1°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减两地纬度差即为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 月 21 日或 9 月23 日前后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 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 倍,除以 15 才是该地的昼长区时 ,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 ,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 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1 天 .24 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 小时,日期减去4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 P 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 S 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界面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约17km,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距离地表约2900km,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圈层 地壳位置:莫霍界面以上厚度:平均17km,大陆较厚,海洋较薄, 位置: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结构:上地幔、下地幔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结构:外核、内核地幔地核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 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 ,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引起大气运动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3)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影响因素2.10, 2.11,2.12)风向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在三个力作用下2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课本37 页图 2.14)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 气压带之间为风带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时间7 月1 月亚欧大陆亚洲低压 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阿留申低压被切断的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图2.18)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 风环流最为典型冬季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东亚西北季风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南亚东北季风 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亚东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南亚西南季风亚洲季风夏季季风类型风向东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成因性质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温暖干燥东亚季风夏季风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气候的形成和变化a)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成因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 之下,盛行上升气流分布规律赤道及其南北侧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盛行西风, 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纬度 40° 6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纬度 30° 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流下沉;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精品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大陆性 海洋性气温日较差大 小气温年较差大 小最高气温月7 月8 月最低气温月1 月2 月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 ,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 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b)气候的类型(课本47 页的图 2.26)c)主要 10 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 页图 2.27)因素变化步骤依据结论最高 ( 最低 ) 气温 月份6,7,8月份气温最高北半球判断南北半球12,1,2月份气温最高南半球最冷月均温 >15热带气候判断所属温度 带最冷( 热 ) 月 气温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 15最冷月均温 -15 0最热月均温 <5 热温带气候寒带气候>2000mm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带温 带700 1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确定 具 体 的 气 候 类 型热带750 1000mm1500 2000mm亚热带 温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 况夏雨型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寒带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精品学习资料第 6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3常见天气系统1) 锋面系统 冷锋和暖锋(图2.19,2.20)a) 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分类: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高的气团。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低的气团。b) 冷锋和暖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概念过境前过境时 过境后天 气 特 征降水分布举例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冬季春大风、寒潮、沙尘暴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春、夏南方降水2)低压、高压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气旋2.21)反气旋气压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天气 举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上升 多阴雨天气 台风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下沉 多晴朗、干燥天气 长江流域的伏旱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危害 :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保护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状态和 物理状态的变化。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多种地表形态。过程:蒸发地下径流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海 洋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精品学习资料第 7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洋流 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按成因分按性质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 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25° 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西风漂流,就性质来讲属于寒流。a困a、 b、c、 d 形成是由于盛行风的吹拂a、 d 由于中纬西风吹拂, b、 c 由于低纬信风吹拂be困困e、 f 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一部分,性质上属于寒流在太平洋里e、 f 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在大西洋里e、 f 分别是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00困c困f困d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困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a)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作用形式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趋向平坦b)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两者的关系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 动为辅水平运动垂直运动(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精品学习资料第 8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 经 形 成 的 岩 石 岩 浆 : 在 地 壳 深 处 或 地 壳 以 下 ( 地 幔 深 处 ) 被高 温 熔 化成 为 新 的 岩 浆 。外力作用沉 积 岩变质作用困困岩浆岩变质岩困困(冷凝)困(熔化)困岩浆 困2山地的形成(1)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褶皱岩层形态一般是岩层 向上拱起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背斜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2)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岩体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品学习资料第 9 页,共 10 页名师归纳总结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通性。分异规律定义成因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即以热量为基础。 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 陆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条件为主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地更替。垂直分异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 从山脚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 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精品学习资料第 10 页,共 10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春哥&#****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