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定稿版AFHN].doc
-
资源ID:24344460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1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定稿版AFHN].doc
广南小学电子备课四年级数学下册覃黄艳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 41 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 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 这方面有待强化;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 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 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 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 条形统计图,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总 复习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 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 学年下学期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 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 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2.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3.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4.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1.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2.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3. 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 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1. 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6.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 学 进 度 表145 月 28 日 6 月 1 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检测及分析156 月 4 日 6 月 8 日图形的运动、单元检测及分析166 月 11 日 6 月 15 日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检测及分析176 月 19 日 6 月 22 日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单元检测及分析186 月 25 日 6 月 29 日总复习周日期内容与课时安排工作备次13 月 1 日 3 月9 日四则运算注23 月 12 日 3 月16 日四则运算、单元检测及分析33 月 19 日 3 月23 日观察物体(二)、单元检测及分析43 月 26 日 3 月30 日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54 月 2 日 4 月8 日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单元检测及分析64 月 9 日 4 月13 日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74 月 16 日 4 月20 日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84 月 23 日 4 月25 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94 月 26 日 4 月28 日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105 月 2 日 5 月4 日整理与复习、单元检测及分析115 月 7 日 5 月11 日三角形125 月 14 日 5 月18 日三角形、单元检测及分析135 月 21 日 5 月25 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广南小学电子备课四年级数学下册覃黄艳课堂教学设计2017 学年下学期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内容第一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 1 课时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目情感态度与价值标观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务定中的未知量;位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口算卡片;准备板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 减数书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设被减数差减数计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铺垫加减 5 分钟口算;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 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 )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 )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 1142 1956或1142814 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3)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 ) 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减法的意义 )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 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 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被减数 减 数 差3. 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4.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5.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 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 4、5 题;课后活动与作业课堂作业本 P1.本节课同学们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冰天雪地” 教学的出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反思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得到答案;是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内容练习一教知识与技能学目过程与方法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 2 课时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任 务定位教学课件准备教学重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板25 +16 =41书( ) ( ) ( ) 设321 100 = 221计( )( ) ( )练习一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1、复习旧知;( 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05 + 56 = 161400 175 = 225161 = 56225 + = 400 - 56 = 105 225 = 17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一;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 4 页第 1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 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 4 页第 2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3、完成教材第 4 页第 3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4、完成教材第 4 页第 4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三、巩固拓展1、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出示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5 题;2、加法的验算;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算;3、减法的验算;出示后两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验算方法;四、课堂小结1、巩固知识;(1) )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2、师生共同小结;课后活动与作业教学反思课堂作业本 P2.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 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 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内容第三课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 3 课时教 知识与技能、过学目 程与方法、情感标 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任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务定算位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口算卡片;准备板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书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设任何数加上 0 还是 0;任何数乘 0 都等于 0;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个性化修改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 1( 1)用加法算: 3+3+3+3=12用乘法算: 3×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 ) (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 2(2)( 3)( 1)问:与第( 1)题相比,第( 2)、( 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 12÷ 3=412÷4=3(2) 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 )( 根据这两个算式, 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 )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 )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 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与商、 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5、教学例 3. 关于 0 在除法中的特性,课后活动 课堂作业本 P3.和作业教后札记本节课同学们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冰天雪地”教的出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学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思得到答案;是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内容第四课练习二教知识与技能学目过程与方法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 4 课时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任 务定位教学课件准备教学重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板书练习二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二;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7 题;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1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2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 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 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3 题;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4、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4 题;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5、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5 题;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6、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6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三、巩固拓展出示“练习二”第79 题;1、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7 题;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2、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8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9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 作出正误判断;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依据;四、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课后活动与作业教学反思课堂作业本 P4.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 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 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内容第五课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第 5 课时教知识与技能学目过程与方法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 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任 务定位教学课件准备板书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设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计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 “四则运算” ,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新知探究出示例 4:96÷ 12+4 × 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 96÷ 12+4 ×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 12+4)× 2 ,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 、如果在 96÷( 12+4)× 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 ,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 (12+4)× 2=96÷ 16 ×2=96 ÷ 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 运算顺序:(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 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47 与 33 的和,除以 36 与 16 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 47+33÷ 36-16B、( 47+33)÷( 36-16 )C、( 36-16 )÷( 47+33)(2)750 减去 25 的差,去乘 20 加上 13 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 750-25)×( 20+13)B、( 20+13)×( 750-25 ) C、750-25 × 20+13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 1、3 题;课后活动与作业教学反思课堂作业本 P5.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 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 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学 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 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 要加强;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内容第六课租船问题第 6 课时1、情境创设,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教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目过程与方法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任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务定位教学课件准备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租船问题板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书32÷6=5( 条) 2(人)设5 条大船, 1 条小船一共 ;30 ×5+24×1=174(元)计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4=8(条) 24× 8=192(元)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 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 5:(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 、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 4=7 (只) 2(人) 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30÷ 6=5 (只) 35× 5=175 (元)全租小船,但有1 条船只坐了 2 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 2 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 人都安排坐 1 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 条小船: 20× 6=120 (元) 1 条大船: 35 元;共花: 120+35=155(元)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三、巩固练习 P11 第 4 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五、作业练习三第 4、5 题;课后活动与作业教学反思课堂作业本 P6.这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租船问题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内容第七课练习三教知识与技能学目过程与方法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 7 课时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任 务定位教学课件准备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练习三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师生谈话,引入复习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梳理知识;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2、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 题;(1) )完成教材第 11 页第 1 题;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完成教材第 11 页第 2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 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3) )完成教材第 11 页第 3 题;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 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巩固拓展出示“练习三”第46 题;1、完成教材第 11 页第 4 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 12 页第 5 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3、完成教材第 12 页第 6 题;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 2 等基本算式;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师生共同小结;课后活动与作业教后反思课堂作业本 P7.学生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 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教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内容第一课观察物体第 1 课时教 知识与技能、过学目 程与方法、情感标 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3、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任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务定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位教学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准备板观察物体书设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个性化修改(一)情境引入1. 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 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 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2.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生:方便全面观察3. 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 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 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1. 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 )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2) )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实际观察一下;(3) )出示活动建议: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 )学生活动,师巡视;(5) )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6) )集体反馈:问: 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7) )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 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 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3) )师:请你先想象一下, 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 )学生动手操作(5) )反馈交流,展示作品3确定方法。(1) )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 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2) )集体交流(3) )方法提炼: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三)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1) )学生试连线(2) )动手拼摆,验证想象2提高练习:练一练(四)提炼升华1.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2. 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五)布置作业14页做一做课后活课堂作业本 P9.动和作业教后札记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准备了大量的小正方体作为学具,设计了猜一猜、 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第一次操作从观察由4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引导他们从拼摆到观察到画图,成的立体图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拼 摆到观察到画图, 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让小组长帮助拼搭、再观察,这样做是让各层次水平的 学生都能掌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 大的作用;教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内容第二课观察物体第 2 课时教 知识与技能、过学目 程与方法、情感标 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任教学重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务定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位教学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课件、立方体模型、方格纸;准备板观察物体书设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 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在刚才的视频里, 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 什么不变? 预设: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 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1.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