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 副本.doc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古代诗歌四首课型新授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教师要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前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大自然沟通,更好的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及其他艺术特色。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这四首诗歌。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2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教学策略分析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共 2 课时)教 学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次北固山下。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朗读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然后请学生朗读诗歌2.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听的时候注意划分节奏,同时注重字音。3.听完录音学生自由朗读。 4.朗读展示:次/北固山下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请1-3名学生按照节奏划分朗读。并让其他同学点评,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小组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教师大屏幕展示问题,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2.诗的四联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什么联系?3.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见的,而为什么诗的一开头就提到“客路”?4.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品读欣赏,组织讨论同学们这首诗有句千古名句,你认为是哪一句为什么?分别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品读赏析诗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结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飞过,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在这里旅居外地有深切的思乡之情还有一位作家,他是元散曲代表作家马致远。学习天净沙·秋思1.简介作家作品了解马致远和元曲。(见ppt)强调:1、“东篱”“元曲四大家”。2、曲牌、题目、唐诗宋词。2.朗读指导与训练(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提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3品读赏析,加深意象的理解(1)学生自读诗歌,找到诗中描绘的意象。(2)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3)投影示意图,融入想象,按一定次序描述小令。提示:1、要交代时间、地点等背景。2、要抓住景物特征。(“枯”、“老”、“古”、“瘦”等)3、要融入合理想象。(乌鸦的叫声如何?“我”的心里想着什么?)示例(教师下水描述):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边,稀疏地立着几株沧桑的老树,树干上缠着枯败的藤蔓,树顶周围有几只乌鸦来回盘旋,发出凄切的鸣声。不远处,一座小木桥静静地卧在小溪之上,似乎正在倾听它潺潺的诉说,小溪流向一个古老的村舍,有几户人家已经燃起炊烟。我一个飘零异乡的游子,独自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缓缓孤零地行进在尘土飞扬,秋风劲吹的古道上,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4、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共同朗读天净沙·秋思。(低缓忧伤)5、当堂背诵积累。古诗不仅要欣赏,更需要积累。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古诗。(当堂练背,试背。没背好的课后背诵并默写)了解作家作品诵读品读赏析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布置作业朗读课本后“积累与拓展”第五题中的诗句,课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经历分类(如遭贬流放、战乱流离、在外求学)阅读积累更多诗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对古诗中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布置作业1默写诗歌。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板书设计思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