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最完整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

    • 资源ID:24348618       资源大小:765.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完整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第 1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 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 Q 表示。(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Q 0 时,反应为吸热反应;(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Q0 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 C(T 2T 1)式中 C 表示体系的热容,T 1、 T 2 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2 、化学反应的焓变(1) 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H ,单位为kJ·mol -1。“焓 ”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表示。(2)反应焓变H与反应热Q 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 HH( 反应产物 ) H( 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H 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H 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 1 H2 O(l) ; H(298K) 285.8kJ m·ol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 (l) 、气态(g) 、溶液 (aq)。kJ·mol,且 H后注明反应温度。1 1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H, H的单位是J·mol或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3 、反应焓变的计算(1) 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H的代数和。(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fH m计算反应焓变H。对任意反应:aA bB cC dDH cf H m(C) df Hm (D) af Hm (A) bfH m (B) 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11 页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1 、电解的原理(1) 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置叫做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 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Cl Cl 2 2eNa e Na。总方程式: 2NaCl( 熔 )2Na Cl 2 2 、电解原理的应用(1) 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 2Cl Cl2 2e阴极: 2H eH2 总反应: 2NaCl 2H2 O2NaOH H 2 Cl 2 (2)铜的电解精炼。粗铜 (含 Zn、 Ni 、 Fe、 Ag 、 Au 、 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 阳极反应: CuCu 2e ,还发生几个副反应CuSO 4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2ZnZn 2e ; Ni Ni 2 2e2 2 2eFe FeAu 、 Ag 、 Pt 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阴极反应: Cu2 2e 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 为阴极,镀层金属阳极反应: CuCu 2eCu 为阳极, CuSO4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22阴极反应:Cu 2e Cu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 原电池的概念: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Cu Zn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为Cu Zn 原电池,其中Zn 为负极, Cu 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片逐渐溶解, Cu 片上有Zn2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 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 2e ; Cu 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 2e 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3)原电池的电能Zn CuSO4 ZnSO 4 Cu。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11 页2 、化学电源(1) 锌锰干电池ZnZn 2 2e;负极反应:正极反应:(2)铅蓄电池2NH 4 2e 2NH 3 H2;2 负极反应:Pb SO4PbSO4 2e2正极反应: PbO2 4H SO4 2ePbSO4 2H2O放电时总反应:Pb PbO2 2H2 SO4 2PbSO4 2H 2O。充电时总反应:(3)氢氧燃料电池2PbSO 4 2H2 O Pb PbO22H 2SO4 。负极反应: 2H 2 4OH 4H2 O 4e正极反应: O2 2H2O 4e 4OH电池总反应:2H 2 O2 2H 2O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 金属腐蚀 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2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 2e 。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 2H 2O 4e,该腐蚀为“吸氧腐蚀 ”,总反应为:2Fe O2 2H 2O 2Fe(OH) 2, Fe(OH) 2 又 4OH立即被氧化:4Fe(OH) 2 2H2O O24Fe(OH) 3 ,Fe(OH) 3 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 2H+ 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第 2 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 、 2 节 )原电池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电解池的反应很多不是自发进行的,如何判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呢?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 、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H 0 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NH 4HCO 3 与CaCO 3 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H3COOH 的反应。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O2。2 、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值越大, 体系混乱度越大。反应的熵变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3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H T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H TS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11 页H T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 TS 0 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 、化学平衡常数(1) 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2)平衡常数K 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即反应限度 )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4)借助平衡常数,衡状态。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 与平衡常数Kc 相等时, 说明反应达到平2 、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 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如反应物 式为:A 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 A)(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 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变平衡常数实现的。(2)浓度的影响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3)压强的影响Vg 0 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度等 )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浓度、压强、温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11 页【例题分析】例 1、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2 O3 (s) 3CO(g) 2Fe(s) 3CO2 (g)(2)3Fe 2O3(s) CO(g) 2Fe3O4(s) CO2 (g) (3)Fe3 O4 (s) CO(g) 3FeO(s) CO 2(g)H 25kJ/molH 47kJ/molH 19kJ/mol写出 FeO(s) 被 CO 还原成Fe 和 CO2 的热化学方程式。解析: 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我们可从题目中所给的有关方程式进行分析:从方程式(3) 与方程式 (1)可以看出有我们需要的有关物质,但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 结合在一起。将方程式 (3) ×2方程式 (2) ;可表示为 (3) ×2 (2)得: 2Fe3O4(s) 2CO(g) 3Fe2 O3(s) CO(g) 6FeO(s) 2CO2(g) 2Fe3 O4 (s) CO2 (g) ; H 19kJ/mol×2 (47kJ/mol)整理得方程式将(1) (4) 得(4) : Fe2O3(s) CO(g) 2FeO(s) CO 2(g); H 3kJ/mol2CO(g) 2Fe(s) 3CO2 (g) 2FeO(s) CO2 (g) ; H 25kJ/mol ( 3kJ/mol)整理得: FeO(s) CO(s) Fe(s) CO 2(g) ; H11kJ/mol答案: FeO(s) CO(s) Fe(s) CO 2(g); H 11kJ/mol例 2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得到重视,可用Li 2 CO3 和Na2 CO3 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用电解质, CO 为阳极燃气,空气与应式:CO2 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2 4CO阳极反应式:2CO 2CO3阴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2 4e;。解析:作为燃料电池,总的效果就是把燃料进行燃烧。本题中CO 为还原剂,空气中O2 为氧化剂,电池总反应式为: 2CO O2 2CO2 。用总反应式减去电池负极(即题目指的阳极)反应式,就可得到电池正极(即题目指2 的阴极)反应式:O2 2CO 2 4e 2CO 3。2答案: O22CO 2 4e 2CO 3; 2CO O2 2CO2例 3、 下列有关反应的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热的自发过程都是熵值减小的过程。B、吸热的自发过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过程。 C、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 D、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可以的。解析: 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使熵值减小、增加或无明显变化,故()A 错误。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片面的,要用能量判据、熵判据组成的复合判据来判断,态的倾向是正确的。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在D 错误。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25 和 1.01 ×105 Pa 时, 2NO (g) 4NO (g) O (g) ; H2522 56.7kJ/mol ,(NH4)2CO3(s) NH 4HCO 3(s) NH 3(g) ;H 74.9kJ/mol ,上述两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又都是熵增的反应,所以B 也正确。答案: BC 。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11 页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 、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 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 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2 、化学反应速率(1) 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 (2)表达式:v 表示。(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 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 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 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4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经验公式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 A 为比例系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R 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 为活化能。由公式知,当Ea 0 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2)活化能Ea。活化能 Ea 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 能 Ea 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5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6 页,共 11 页应速率。(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工业合成氨1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2 、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 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3 、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700K 左右, 压强范围大致在1×10 78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Pa 1×10 Pa之间,并采用N 2 与 H 2 分压为1 2.8 的投料比。第 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水溶液1 、水的电离 OHH 2OH 14 22水的离子积常数大。K WH OH , 25时,KW 1.0 ×10。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 W 增mol ·L2 、溶液的酸碱度室温下,中性溶液: 酸性溶液:H 碱性溶液:H 7 1H OH 1.0 ×10, pH 7mol ·L 7 1OH ,OH ,H 1.0 ×10, pH 7mol ·L7 1OH 1.0 ×10, pH 7mol ·L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 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2)弱电解质“ ”表示。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表示。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7 页,共 11 页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 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 H为例。CH 3COOHCH3COO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 3COOH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 3COO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 3COONa 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2 、盐类水解(1) 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称为盐类水解。(2)水解类型及规律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H 或 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NH 4 Cl H 2ONH 3·H2O HCl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H3 COONa H 2O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Al 2S3 6H 2O 2Al(OH) 3 3H2S(3)水解平衡的移动 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NaOHCH 3COOH三、沉淀溶解平衡1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 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 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 表示。2+PbI2(s)Pb(aq) 2I (aq) 9 3Ksp Pb2 I 2 7.1 ×103mol ·LK sp 的特点(2)溶度积Ksp 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K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根据浓度商Qc 与溶度积Ksp 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Qc K sp 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Qc K sp 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Qc K sp 时,体系中若有足量固体,固体溶解至平衡。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8 页,共 11 页(2)沉淀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四、离子反应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 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离子直接结合为沉淀,又有沉淀的转化。 (2)生成弱电解质主要是 H与弱酸根生成弱酸,或(3)生成气体OH与弱碱阳离子生成弱碱,或H与 OH生成H2 O。生成弱酸时,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气体。(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2 、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1) 根据焓变与熵变判据对 H TS 0 的离子反应,室温下都能自发进行。 (2)根据平衡常数判据 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时,表明反应的趋势很大。3 、离子反应的应用(1)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 根据离子的特性反应,主要是沉淀的颜色或气体的生成,定性检验特征性离子。 (3)用于离子的定量计算常见的有酸碱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硬水的形成及软化涉及到的离子反应较多,主要有: Ca2 、 Mg 2 的形成。CaCO3 CO 2 H2O Ca 2HCO 32 32 2HCOMgCO 3 CO2 H2 O Mg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3Ca2 2HCO CO2 H2OCaCO3Mg 2 2HCOMgCO 3 CO 2 H2 O3或加入 Na 2CO3 软化硬水:Ca2 CO 2 CaCO, Mg 2 CO2 MgCO3333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9 页,共 11 页【例题分析】例 1 、在一定条件下,将2mol/LSO 2 和 1mol/LO 2 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 O22SO3,在2s 时测得物质的量浓度解析:SO2 、 O2、 SO3 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分别是多少?c(SO2) 0.8mol/L 。求用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若用反应物表示:则 v( 反应物 ) 若用生成物表示:则 v( 生成物解: 起始浓度: 变化浓度:) 2SO2 (g)2mol/L1.2mol/L 0.8mol/LO2(g)1mol/L2SO3(g)01.2mol/L 1.2mol/L0.6mol/L0.4mol/L2s 末时浓度:例 2、 25下,在1.00L 、0.30mol/LAgNO3 溶液中加入0.50L 、 0.060mol/L的 CaCl 2 溶液,能否生成AgCl沉淀,生成AgCl 的质量是多少?最后溶液中c(Ag)为多少?解析 : (1)两溶液混合后离子被稀释) ·c(Cl) 0.020mol/L 42离子积 Qsp c(Ag×0.040mol/L 8.0×10(mol/L) 10查表可知K sp(AgCl) 1.80 ×10Qsp Ksp(AgCl)所以有则AgCl 生成。AgCl(s) ClAg(aq)0.0200.020 x x(aq)开始浓度变化浓度 平衡浓度(mol/L)(mol/L) (mol/L)0.0400.020 x 0.040 (0.02 x)是过量的,没有达到沉淀平衡时溶液中) c(Ag),所以 Cl(2)因为 c(Clc(Ag) 0.020mol/L 10Ksp(AgCl) x· 0.040 (0.02 x) 1.80 ×10 9c(Ag9x 9.0 ×10) xmol/L 9.0 ×10mol/L析出 AgCl 质量为:m(AgCl) (0.020 9.0 ×10 9×1.50L ×143.5g/mol 4.3g)mol/L 9答:能生成AgCl 沉淀,生成的AgCl 的质量是4.3g ,最后溶液中c(Ag)是9.0 ×10mol/L 。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0 页,共 11 页232例 3、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的离子有K、SO 4、 Fe、 Na 、Cl 、NO 3 、S、 HCO 3 。取试样加蒸馏水全部溶解,溶液呈无色透明,用硝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取上述酸化后的溶液分别做以下两个实验:先加入Ba(NO 3) 2 溶液,无明显象,然后加入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浓缩后加入铜片、浓硫酸共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试样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浅紫色。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包粉末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2)写出试验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肯定存在的离子是,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S2 和 HCO 。加Fe3 ,用硝酸酸化无明显现象,肯定无解析: 因溶液无色透明,肯定无无现象说Ba(NO3)232明没有 SO4;加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存在Cl ;加铜片浓硫酸共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也不能说明原溶液有NO 3 ,因为加硝酸酸化时引入了NO 3 ;焰色反应呈浅紫色说明有K。答案: (1)Fe3 、 S2 、HCO 、 SO 2 ; Cl 、 K ; (2)Ag Cl AgCl34KNO 3 H2 SO4 (浓 )HNO 3 KHSO 4;Cu 4HNO3 (浓 ) Cu(NO 3)2 2NO 2 2H 2 O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1 页,共 11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最完整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为本站会员(春哥&#****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