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青岛版.docx
2022年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青岛版 失败乃胜利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须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学问,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方法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数学的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练习学问点 一、填空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以小数的方法是,先把小数看成()。再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几位,点上(),并去掉小数点后末尾的零。 3、3.8扩大()倍是38.78缩小()倍是0.078.90缩小1000倍是(),()缩小10倍是4.6.13个0.25是(),0.25的8倍是()。 4、0.24×15运算时先把0.24看作(),第一个因数就扩大了(),运算结果必需缩小(),才能得到0.24×15的积。 5、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4分钟=()秒 2.5升=()亳升 0.37公顷=()平方米 6、依据56×125=7000,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56×125=()5.6×1.25=() 560×12.5=()5600×0.125=() 7、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1,比宽长0.5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8、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7.3,这个数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9、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圃,底3.5米,高2.6米。假如每平方米能培植鲜花20枝,这个花圃一共大约可培植鲜花()枝。 10、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分高架线和地下线两部分,其中高架线大约长8.5千米,地下线的长度是高架线的1.6倍,第一期工程全线大约长()千米。 11、甲、乙、丙三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48米,已知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1.51米,则丙的身高为()厘米。 12、148×23=3404 那么: 14.8×23=148×0.23= 148×2.3=1.48×23= 13、(1)3个1.7列式是()。 (2)15个0.18的和是()。 (3)已知32×9=288,那么3.2×9=(),32×0.9=()。 (4)0.7的32倍列式是(),结果是()位小数。 二、不计算,把乘积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570×16 5.7×160 0.057×1600 57×1600 57×165.7×16 0.57×1600005.7×1600 三、列竖式计算 0.26×73.105×1863.08×25 11.4×193.8×50.59×4 4.3×280.08×12525×0.125 4.87×10028×1.50.82×2 3.95×422.073×15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学问点 【学问点概念】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依次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须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干脆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其次个数相同。 【巧记位置】 表示位置有绝技 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 列先行后不行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 逗号分隔标明白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切记】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其次行。 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树立自信,培育毅力。小学数学特殊是高年级小学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比较难懂和不易推理的证明,学生对此应有足够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和仔细细致的良好习惯,做到善始善终。 其次,端正学生的学习看法,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充分相识到数学课后练习的重要性。不论是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告知学生不能只满意于找到解题方法,或是简洁的得到答案就好,而不动手详细练习一练,学生应避开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课后实际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驾驭解题的技能技巧,而且,很多的新问题往平常在练习中出现,这样既能巩固学问要点,而且对我们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最有效地检验。 第三,养成勤思索、先思索,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例如遇到一个题,特殊是拿起来还没有详细解题思路的题目,学生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和解答,无效计算只是徒劳无功,特殊是在考试中就是奢侈时间和精力,首先应深化领悟题意,分清题意。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须要解决的问题,仔细思索,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最终再作解答。要切记的是,题目解答完毕后,必需进行反复的检查与验算。 第四,善视察,用技巧。对于一些创新性的题目,学生应当大胆联想,敏捷运用公式,找寻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转详细为抽象,则可得巧解,似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五年级数学学问点总结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