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为什么把一件事变得有趣更容易完成?.docx
-
资源ID:24445141
资源大小:22.7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为什么把一件事变得有趣更容易完成?.docx
2022年为什么把一件事变得有趣更容易完成? 想要在某件事情上保持动力,我们就得像嬉戏设计师那样,把它变成一件好玩的、能够让人从中持续获得自我良好感觉的事情。为什么把一件事变得好玩更简单完成?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缘由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把一件事情变得好玩 文:Susan Kuang 想要在某件事情上保持动力,我们就得像嬉戏设计师那样,把它变成一件好玩的、能够让人从中持续获得自我良好感觉的事情。 如何设计呢? 一方面,我们须要在系统(目标实现过程)的设计上下功夫,也就是要思索怎样把目标细化成恰当好处的小任务,以确保自己在行动过程中,能够不断体会到成长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在形式和结果的设计上发挥自己的创建力,比如想想如何把这件事情变成一件他人看得见,甚至是对他人也有肯定价值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们就能让人性中最深刻的两个自我需求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得到满意。 假如我们发觉,所做的事情不仅能带来自我的进步和成长,还能被他人望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那么我们从中所获得的自我良好感觉就会加倍,动力也会因此变得更强,因为我们会觉得自己不仅是有实力的,还是有价值的。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怎样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同步获得自我价值感。 01 我的第一场个人画展 我想先共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一个我至今想起来都感到很骄傲的故事我曾经在美国为自己策划和举办过一场个人画展。 为什么会想到要给自己办一场个人画展呢? 说实话,那其实是我当时工作之余学习画画时,突然冒出来的一个想法。虽说这个想法有些突然,但它背后却有两股特别强大的支撑力气:童年时的幻想和自我蜕变的决心。 画画曾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4岁的时候就起先画画了,不过那时的我并没有跟着老师学习,只是喜爱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桌子上,把自己头脑中的人物和故事画出来。 13岁的时候,我的作品很荣幸地入选了中国青少年书画家作品精选,我也被列入了中国青少年书画人才辞典,同年,我以美术第一名的成果考入省重点中学,成为了一名美术特长生,开启了正式的美术学习。那个时候,我人生最大的幻想就是要成为一名画家。 然而,进入中学之后,这个幻想却渐渐被磨灭了。 一方面是因为枯燥的专业训练让我感受不到了创作的乐趣, 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学习艺术这件事情,大家普遍存在着偏见,认为艺术是成果不好的学生的选择,我当时也受到了这种偏见的影响。 所以,当我发觉了自己在学习上很有潜力之后,便主动放弃了艺术这条道路。 从那以后,成果成了唯一重要的事情,我起先有了很强的竞争意识,我努力,不再是因为喜爱,而仅仅是因为想“赢”。 与此同时,我也变得越来越不欢乐,越来越不自信。虽说在高校期间,我曾因为迷茫而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和探究,但我最终还是没有走出来。这样的状态始终持续到我在美国念完探讨生。 商学院毕业之后,我在俄勒冈州政府做着一份相对悠闲的工作。有一天,我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绘画课程的广告,这让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幻想,就在那一瞬间,我好像感觉到自己身体里有种力气被唤醒了,于是,我坚决果断地加入了这个课程。 相隔十余年,当我再次拿起纸和笔,重新起先画画时,我发觉那种久违的华蜜感最终又回来了。画画成了我每天最华蜜的时间,我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忘我和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了,而这种忘我的感受实在是太美妙了。 当时,我已经做出了半年之后回国的准备,所以在我有了办画展的想法之后,我就安排着把它当成自己的告辞仪式,用这种特殊而又充溢意义的方式,为这三年的美国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先是给画展定了一个主题,叫做Discovering the Lost Self,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我想把这次创作过程当成一个自我的疗愈过程,以此去深化了解和探究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恐惊、孤独、自卑和脆弱。 主题定好之后,我就根据一周一幅画的节奏,一边跟着老师学习新的绘画技巧,一边进行创作,并最终完成了15副作品。为了让这次画展看上去像模像样,我还仿照其他艺术家,为画展设计和制作了宣扬册和邀请卡,宣扬册上有Artist Statment(用来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和理念),艺术家个人介绍,以及此次画展的主要作品。 就这样,我靠自己一个人的力气,用了半年的时间,把“个人画展”从想法变成了现实。尽管这场画展并不专业,来参与的几乎都是我身边的同学、同事、老师和挚友,但我自己特别满足,因为我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欢乐与自信,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02 什么是作品思维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并不是因为它是我自我变更的起点,而是因为我从这次经验中得到了一个特殊重要的启发: 一件原本看似平常的事情(比如画画),当你给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并选择了某种可以对外展示的形式(比如画展),来与他人共享时,竟然会带来如此不同的感受和结果。说实话,若不是有画展,我确定不会有动力完成那么多作品,更不会多出这样一段独特的人生经验与体验。 后来,我还给这个启发取了一个好玩的名字,叫做“作品思维”。 作品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专属于创作者的,因为任何作品都必需有自己的创作者,它是创作者通过创作活动而产生的,具有肯定独创性的有形智力成果,这种成果可以是小说、论文、剧本等文字作品,也可以是摄影、绘画、音乐、戏剧、雕塑等等。 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就是他们一种对外的自我呈现,是他们自我的一部分。为了让自我得到最佳的呈现,创作者一般都会在作品上倾注大量心血,精益求精,而这种专注与投入,反过来又会推动他们不断发掘自身潜能,不断寻求新的灵感与自我突破。 那么,什么叫做“作品思维”呢? 简洁来说就是,即便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你也依旧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创作者,然后从作品的角度去思索自己所做的事情怎么样把自己所做的事情“作品化”,变成可以对外展示和共享的作品。 就拿我刚刚讲的故事作来举例子,我当时想做的不过是重新起先学画画而已,然而当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创作者,并且确定要办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之后,这件事情就变得意义非凡了它不再是绘画技能的训练那么简洁,而是成了一种自我探究和自我表达,而我要做的也不再是简洁地把画画好,而是要思索,我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通过画的形式来呈现。 再举个例子。2022年年末,我和几个挚友一起去印度跨年旅行。我始终对印度文化很感爱好,旅行正好可以促进我深化学习和了解。为了充分利用这次旅行机会,我提前一个月就起先做功课,读完了一本特殊厚的有关印度历史的书。在旅行途中,我也始终保持着同步阅读和学习。 这趟旅行之后,我发觉自己对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了解,而且我对这次的行程的设计和支配也特殊满足。于是我就想,假如能够把自己所积累的这些学问和阅历,共享给那些对印度文化和旅行同样感爱好的人该多好呀!这个时候,我灵机一动:不然就做一期关于印度的旅行杂志吧? 事实上,那个时候,我还从来没有做过杂志,但这并不能阻碍我行动,因为不会可以学。结果不到两周的时间,我就完成了一期图文并茂的旅行杂志世界教室系列之北印,当中不仅对印度的地理、历史、宗教和文化进行了简洁的介绍,还介绍了北印度的一些主要历史文化名城,最终还给出了特殊好用的旅行建议。完成之后,我特殊骄傲地共享给了身边感爱好的挚友们,并得到了大家的一样好评。 03 在作品中持续自我进化 有了几次“作品”创作的美妙体验之后,我起先不自觉地找寻新的创作机会。 那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公众号,也写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推出之后,虽然有不少人转发,但是过不了几天,就会像石沉大海一般,沉没在众多其他信息中。 我不想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变成一次性的“快消品”,于是我问自己: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方式,把自己写的文章都沉淀下来,让大家可以随时阅读呢?这时,我又想到了杂志,因为我发觉,杂志不仅能够将这些文章整合在一起,还能通过排版让它们得到更好的视觉呈现,就算最终没有人读,我自己留着做纪念也是不错的。 趁着这股热忱,我很快就完成了这期个人杂志。为了保守起见,我只印了100本,可没想到的是,杂志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了,这给了我莫大的激励和信念。半年之后,我又起先策划自己的其次期杂志。这一次,我在封面设计、校对和排版上做得更专心了,并把印刷数量增加到300本,结果又很快被抢空。为了满意更多读者的需求,我最终确定把纸质杂志改为电子杂志。 之后,个人杂志便成了我的个人系列作品,内容形式也从最初的公众号文章集,变成了一次全新的创作(每年我都会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杂志创作)。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完成了6期个人杂志。 关于作品,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必需等到自己的实力达到肯定水平之后再去考虑,但我的想法和建议恰恰相反:不管你此时处于怎样的水平,你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作品,因为作品不是用来证明自己的,而是用来促进学习和自我进化的。 说实话,让我现在回看过去的作品,不管是在思想内容、行文逻辑,还是表达方式上,我都能找出许多瑕疵,但假如没有过去这些不完备的作品,没有它们所带来的强大动力,我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获得如此大的成长和进步呢? 正是因为我在各方面实力都还不够的时候,就把每一篇文章、每一期杂志当成自己的作品来看待,我才会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如此专心和投入(每篇文章我都会大量花时间去思索和做探讨,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也会反复推敲,以确保结构和逻辑的严谨性),而我的思索实力、认知实力和写作实力,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专心创作中渐渐磨练出来的。 说到这里,我想你应当能够体会到“作品思维”的好处了:当我们给一件事情设定了某种详细的作品形式之后,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的动力也会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有了作品的意识之后,我们会更加仔细和投入,也能从中收获更多的成长与乐趣。 04 假如生活是一幅作品 事实上,这种“作品思维”不仅可以用在学问或技能的学习与提升上,还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甚至可以把生活本身就看成是自己的作品。 5年前,在进行第2期个人杂志创作的时候,我在杂志封面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假如生活是一幅作品,你会如何创作?这句话我特殊喜爱,因为它就是我生活看法的完备体现在我看来,生活本身是没有规则的、也没有固定模式,它存在着很大的想象空间,也存在着许多可能性,而我们的生活会以一个怎样的方式呈现,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当然,这种生活看法并不是我始终就有的,而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渐渐领悟到的。当我意识到美妙的生活是须要自己去创建之后,我便起先把大量的热忱投入到生活当中: 我起先做断舍离,舍弃一切不必要的人事物,并花时间设计和打造自己的居住空间,让它符合我的特性与审美; 我起先注意健康,努力培育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我也起先有意识地探究和培育可以长时期投入的业余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多高级乐趣。 经验了这些年在生活上的探究和实践,我越来越清晰,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也渐渐地把生活打造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曾经有段时间,我为自己放弃了艺术这条路而感到缺憾和伤心,但是现在想想,我发觉自己并没有真的放弃,因为我真正酷爱的其实并不是画画,而是创作我最享受的是那个把头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画画只不过是我当时选择的创作形式罢了,而如今我的创作形式,从画画变成了写作。 如此说来,我好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回来到了自己最喜爱、也是最具天赋的那条道路,并如梦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创作者。我信任,这条路我会始终走下去,将来我可能会探究更多的创作形式,然后用各种好玩的“作品”来不断丰富我的人生。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