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下人教版政治第一单元总结.docx
-
资源ID:24474218
资源大小:21.6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八年级下人教版政治第一单元总结.docx
2022年八年级下人教版政治第一单元总结 做好八年级政治单元总结是一个实现人生的省力杠杆,此时是你撬动它的最佳时机,下面由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八年级下人教版政治第一单元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问点总结一:课本重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夫、学问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留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分裂国家的人 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子。(p4) (主子翁地位的表现:同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给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担当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需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详细包括:同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当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敬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羞辱、诽谤他人。 其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平安、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需履行的义务。(详细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需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担当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遵守法律、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需履行义务?(P1415页)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需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样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指责的行为;有很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法律激励做的,我们主动去做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需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学问点总结二:常考内容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肯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旧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爱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行选择 P6 (1)缘由: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行变更: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赐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变更。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自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启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家庭,特殊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框 我爱我家 1.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切爱惜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暖和。 2.无悔的奉献: (1)爱的特点:亲情是至深至纯的,无微不至的,永恒的,无私,不求回报的爱。母爱似水,温顺细腻,父爱如山,严格深厚。 (2)爱的缘由(父母为什么要担当抚养教化子女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化,是亲情得自然流露,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父母哺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需履行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化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假如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感受家庭暖和_ 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平安、健康成长的保障,还是我们的消遣天地、自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感受到亲情和暖和,我们酷爱自己的家。 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 1.什么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敬重、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 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培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恒久牢记在我们的心中。 (2)我们应当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许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P13 (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4)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假如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指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 P14 3.孝敬父母的详细表现(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要落实到详细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切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主动上进,让父母兴奋。孝敬父母须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4.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A父母的长辈都为社会与家庭做出了贡献B父母与其长辈也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C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D较之父母,对我们可能更是疼爱有加,所以当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我们更应当献上一份孝心。 其次课 我与父母做挚友 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 1.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缘由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加,起先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冲突,这些冲突困扰着我们,带来苦恼。(2)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阅历和丰富阅历,却有自己的办法。父母指责我们不服管教、不懂事。(3)父母要求更加严格,嘱咐多了,我们觉得家长唠叨、罗嗦,听不进去。 2.为什么说父母的高期盼、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盼、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3.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产生的缘由: A独立意识受阻碍B自主性被忽视C特性伸展受阻碍D被强迫接受某种观点。 (2)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以强硬的看法顶撞、以粗暴的举止抗拒;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方法处理冲突;等等。 (3)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如何看待逆反心理?)P21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详细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抗拒不无道理。在家庭教化方面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同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与父母发生冲突,假如以强硬看法、粗暴行为抗拒,或冷淡父母,甚至采纳极端方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危害。 (4)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往往导致家庭中的冲突和冲突;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结果上看,损害自己,损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3、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1)为了不损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心情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2)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对父母的看法要温柔,不实行偏激的行为方式。要表现出肯定的独立实力,让父母放心。与父母沟通和沟通。 其次框 两代人的对话 1.怎样与父母架起理解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议:商议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议,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3)要驾驭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敬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索,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驾驭技巧技巧:赞许父母,仔细倾听,帮助父母,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