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00字3篇.docx
-
资源ID:24527457
资源大小:19.9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00字3篇.docx
2022年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00字3篇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下面是我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字数800字,共3篇,供大家学习。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00字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如同绚丽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始终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绚烂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先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如同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受是只作观赏,而不作详细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分,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说明,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留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找寻创作一种意境,倘如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当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探讨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袤,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00字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很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现在这个先进的时代,照旧有多数人酷爱唐诗,喜爱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可以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同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溢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非常喜爱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爱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即出现了一幅漂亮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终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渐渐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很多闻名诗人的诗篇我也非常喜爱。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画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同的荒芜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境况的深切关切。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望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行缺的,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很多文化,更须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00字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才智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多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借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今,我便沉醉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安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一直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很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我突破行路难的逆境;当我与挚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安慰。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高兴,诗,始终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很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遗忘了中国的古文化,遗忘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莫非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假如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酷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憧憬,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赐予你才智;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会其中的感悟。 越来越密集的时代,是人才流淌越来越常见的时代,广揽群雄不行不为!集招人才首先要不拘一格。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