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生端午节优秀作文我的端午节600字范文5篇.docx
-
资源ID:24574083
资源大小:21.7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小学生端午节优秀作文我的端午节600字范文5篇.docx
2022年小学生端午节优秀作文,我的端午节600字范文5篇 张灯结彩喜气浓,艾叶高悬端午到;龙舟竞驰浪花翻,粽叶飘香精神爽;欢歌笑语连不断,乐享端午好佳节;举杯同庆送祝愿,绵绵情意润你心;祝你端午乐开怀,华蜜欢乐到永久!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2022小学生端午节优秀作文,我的端午节6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我的端午节600字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江西赣州,每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人都要赛龙舟吃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个热喧闹闹的节日里,我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早晨起床后,始终阴雨霏霏,直到十点多,雨才转小。再去奶奶家过节的路上,要过西河,望见江面上正有五六条龙船疾速驶来。此时的江岸两边人声鼎沸,喧闹非凡。一条青龙,一条金龙,一条火龙和其它几条龙船,都坐着二十余名勇士,每人手中紧握划板,一鼓作气。岸边观战人群有的高深呼喊,为自己的船助威;有的默默无语,但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条船,也在为他们暗中激励。划船的勇士听着这激情的呼喊声,个个憋足了气力,挥动着划板,身后激起的水花溅起一道道波澜。宽敞的河面上,波涛滚滚,两条龙舟劈江斩浪向着桥冲来。一场竞赛下来,双方不分彼此。那种惊慌激烈、扣人心弦的竞渡场面,令人们叹为观止。竞赛结束后,谁都不愿离开,大家站在岸边回味着赛船的无穷乐趣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吃茶叶蛋和粽子。,端午之后细菌多了,粽叶是有杀菌作用的,吃了防病。端午粽花样繁多:有碱水棕,绿豆棕,花生棕,豆沙棕,腊肉棕各具特色,其味各异。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赛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 家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快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家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敬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味道。 我家乡的端午节600字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成天都沉醉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时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很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和善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知你吧。首先把簇新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终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谋而合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饱满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动,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喧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适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打算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挚友们,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肯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端午节作文600字 六一节度过后,端午就款步而归了。她从花明柳岸入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走来,从我深深的期盼中走来。 我的家乡在河南,村庄都是群山,山上风景都是那么的漂亮,一条澄澈的小溪丛雄伟的山间溢出。 端午,是勤劳纯朴的村民们的小憩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饭,在晒谷上围城方阵。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尽情的跳舞、对唱,给安静安静的村庄增加了喧闹的气氛。 晚上,乡亲们会在晒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边围成一个圆圈。火光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乡亲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粽子,鸡蛋,煮蒜相互品尝、赠送。那喧闹的场面,那淳朴的风情风俗令我至今忘怀。当送出最终一个粽子时,自己的身边已堆了一大堆。这种古朴纯正的民风始终保留在遥远的村庄甜了一代的山民。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长满了又大又紫的脓包,疼的我不的安静。这时,爷爷说: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许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溢奇妙色调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爱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无趣。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是的端午节。 端午节抒怀作文600字 今日让我欢欣鼓舞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从妈妈那刚一打听到,就兴奋的欢蹦乱跳。因为呀!这个端午节是我最喜爱的节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的来源是由于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化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今把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许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竞赛划龙船呢?事情是这样来的。一个宏大诗人屈原爱国,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有些红眼病者觉得屈原势力太大,多管闲事,每天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渐渐的皇上信任了那些荒.唐的谎言,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准备,反而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常常到汩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难过的诗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块大石跳河自杀了。旁边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处波浪起伏,哪儿有屈原的什么痕迹。大伙很难过,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也让江里的鱼虾、蛟龙、鱼等动物饱了肚子,就不再损害屈原的身体了。到了其次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办了,后来他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的小船改为赛龙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化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实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化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啊!端午节的由来可真多呀,我喜爱端午节的美、喜爱端午节的喧闹、喜爱端午节的粽子,喜爱屈原那种爱国精神,当然我还喜爱玩的赛龙舟!你喜爱端午节吗? 描写端午节味道的作文600字 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奇妙的节日,它充溢了先人的才智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的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的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你最终一跃诠释了你的爱国之情,人们为了不让你的身体被鱼虾侵蚀,就往汨罗江里扔粽子和鸡蛋。便有端午节吃粽子和鸡蛋的习俗。 五月初五一大早,我还在熟睡的时候,爸爸总是将小段的艾草夹在我的耳朵上,让蚊虫远离我。当然,这一天,妈妈总会给我的胳膊腕和脚腕系上祥瑞的五彩线。早上起来,望见胳膊腕和脚腕系着五彩绳,再看看妈妈的一脸笑意,懂得了系五彩绳原来是亲情的延长。 农历端午节,除了系五彩绳,家乡还有插柳条,采艾蒿的习俗。艾草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据说端午前后的艾草,老人们从山上采集许多许多,回来拧成艾草绳,晒干后点燃,这是夏季驱除蚊子和其它飞虫的最管用的土方法。 到了中午,我们便起先包粽子了,妈妈把糯米和粽叶洗干净,再把粽叶一张张码起来放进装着凉水的盆里。几个大人便起先团坐包粽子了 粽子包好后,结成一串放进锅里,过了一会,粽子最终好了,刚出锅的粽子色味俱全,尝起来香甜可口,其味无穷。 端午的味道是粽子的香甜,是亲情的持续,是艾蒿的芳香。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