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3.pdf
-
资源ID:24655288
资源大小:32.9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3.pdf
1 / 6 汉语专题(2)作业2(词汇部分)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是:“振也,振去尘也。”举的例子是礼记曲礼上:“奋衣,由右( 车的右边 ) 上。”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驾车时的情况。“振去尘”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 “奋”的意思是有力地动,至于这个动作具体是什么样子,那是它的言语义。把“振也,振去尘也”单列为“奋”的一个义项,看作一个义位,依照的是言语义,这是不妥当的。要将言语义和语言义区别开来,义位是语言义,不是言语义。“振去尘”不能看作“奋”的一个义位。2. “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能不能分作两个义位,为什么? “臭”不能分作两个义位。因为义位的划分与实际事物的区分要区别开来。“臭”,玉篇说:“香臭之总称也。”它的意思是气味。气味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分为香气、臭气等不同的气味,但这是事物本身的区分(这种区分有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显示出来) ,不能因此就分为两个或几个义位。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1.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吕氏春秋报更) 译文: 张仪是魏国大夫的庶子,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路过东周。有一个门客告诉周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个有才干的士人,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希望君王对他能以礼相待。”昭文君接见了张仪,对他说:“听说您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小,不足以留住客人。但您西去游说,难道就一定能为秦王所知道吗?您要是得不到知遇,请看在我的面上回到这里来。我的国家虽然小,我愿与您共同治理这个国家。”张仪一再退让,面北连拜了两拜。张仪走时,昭文君又去送行,并资助旅费。张仪到了秦国,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任命他为相国。张仪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在昭王文君那里所受的更大了。周是个只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但是张仪尊重它超过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2 / 6 国。他让秦惠王以昭文君为师。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的时候,秦王让魏王作周昭文君的御手,让韩王当周昭文君车右,昭文君的名号至今没有被忘掉,这都是靠的张仪的力量啊!单音词:游秦客愿然必归御双音词:游说秦国门客希望难道就一定返回车夫2.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斡,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斡,斡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斡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斡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斡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译文: 仲长统的字叫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喜欢读书,广泛涉猎论著和历史,著作丰富。 20 岁以后,在青、徐、并、冀四州之内访问求学,跟他交往、友好的人大都觉得他很优异。并州刺史高斡是袁绍的外甥。高斡历来看重名人,招揽来了各地说客,很多人才前去依靠他。仲长统拜访高斡,高斡给予很高的礼仪和待遇,聆听仲长统对时局的看法。仲长统对高斡说:“您有大志向却没有大本事,喜欢人才却不能选拔人才,这两点是您要特别警惕的。”高斡非常爱面子,不接受仲长统的提醒,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斡。不久,高斡在并州叛乱,最后走向失败。并、冀二州的人士都从这件事上惊异于仲长统的远见。单音词:少学赡青素贵纳去叛异双音词:年少读书丰富青州历来看重采纳离开叛乱惊异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1) “( 人者 ) 无毛羽以御寒暑。”( 列子杨朱) “寒暑”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寒”。“寒”与“暑”语素义相对。(2) “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 汉书金日磾传) “动静”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动”。“动”与“静”语素义相反。(3)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公姥”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姥”。“公”与“姥”语素义相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3 / 6 (4)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同上 ) “作息”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作”。“作”与“息”语素义相反。(5) “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 晋书王献之传 ) “寒温”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温”。“寒”与“温”语素义相反。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义愤填膺: 膺,胸膛。断发文身: 文,纹身,在身上刺花纹。防患未然: 然,发生 。一语破的: 的,目的,意图,答案。一鼓作气: 鼓,擂鼓 。久假不归: 假,借用 。家给人足: 给,富余。度长絜大: 度,测量,比试。放荡不羁: 羁,约束。日薄西山: 薄,临近。皓首穷经: 穷,探究 。安之若素: 素,往常 。五、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1.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吕氏春秋慎行) 相信:信任对方。相,表示信任的行为方式。副词。2. 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大于伤心。( 司马迁报任安书) 伤心:灭绝希望。伤,动词,伤害,心,名词,信心,希望。3. 三尺安出哉 ?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汉书杜周传 ) 当时:适应时势。当,恰当,形容词,引申为动词“适合”。时,时势,名词。4. 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 周书文帝纪下) 由于:产生于。由,来源。动词。于,介词,介绍行为发生的来源,译作“于”。5.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滕文公上)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4 / 6 虽然:尽管像这样。“虽然”是介宾结构出现在后面的谓语核心前,作状语。虽,介词,“尽管”。然,谓词性代词“像这样”。六、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说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丑醜:丑:地支的第二位。醜:醜陋。丑与醜不是一个词。表錶:表:表示。錶:手錶。表与錶不是一个词。出齣:出:从里面到外面。齣:戏曲的一个独立的剧目。出与齣不是一个词。厂廠(厰):工厂,厂矿。厂与廠(厰)是一个词。廠与厰是异体字。了瞭:了:完毕。语气助词。瞭:明瞭。瞭望。了与瞭不是一个词。七、写出与句中加线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1. 燕尔新昏,如兄如弟。( 诗经邶风谷风) 昏婚。“昏”表本义“黄昏”,引申为“婚配”,引申义用“婚”字表示。“婚”是“昏”的区别字。2.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左传宣公二年) 竟境。“竟”表本义“乐曲终了”,引申为“国界终端”,引申义用“境”字表示。“境”是“竟”的区别字。3.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孟子梁惠王下) 反返。“反”表本义“翻覆”,引申为“返回”,引申义用“返”字表示。“返”是“反”的区别字。4. 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 诗经齐风南山) 取娶。“取”表本义“捕获”,引申为“迎娶”,引申义用“娶”字表示。“娶”是“取”的区别字。八、阅读古注,说明句中的假借字:1. 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毛传:“务,侮也。”“务”是假借字,表示假借义“侮”。“侮”是“欺侮”的意思。2. 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生读为性。”“生”是假借字,表示假借义“性”。“性”是“本性”的意思。3. 书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时”是假借字,表示假借义“莳。”“莳”是“移栽”的意思。4. 汉书贾谊传:“平居不可屈信。”颜师古注:“信读曰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5 / 6 “信”是假借字,表示假借义“伸”。“伸”是“伸展”的意思。5. 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郭庆藩注:“辩读为变,与正对文。辩、变古字通。”“辩”是假借字,表示假借义“变”。“变”是“变化”的意思。九、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后来在字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1) 知者见于未萌。( 商君书更法) “知”是智慧的意思,音zh,后来加形旁成分别字“智”。“智”表示引申义。(2) 量要而带之。( 荀子礼论) “要”是腰的意思,音y o,后来加形旁成分别字“腰”。“腰”表示本义。“要”假借为能愿动词“想要”。(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说”是喜悦的意思,音yu,后来换形旁成分别字“悦”。“说”与“悦”分工表示不同义项。(4)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同上 ) “弟”是顺从兄长的意思,音t,后来加形旁成分别字“悌”。“悌”是“弟”的引申义。“弟”表示“同父母的年龄比自己小的男子”。(5) 秦国辟远。 ( 史记范雎列传) “辟”是偏僻的意思。本义是“法”,假借为偏僻的意思。后来加形旁成分别字“僻”表示偏僻。十、下面几句话中的“鄙”是什么意思?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1)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隐公元年) “鄙”表示边城。本义。(2)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庄子胠箧) “鄙”表示淳朴。“鄙” (1) 的引申义。(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鄙”表示粗鄙。“鄙” (1) 的引申义。(4)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左传昭公十六年) “鄙”表示鄙视。鄙(3)的意动用法:认为粗鄙。鄙( 1)边城是本义,鄙(2)“淳朴”和鄙(3)“见识短浅”是鄙(1)边城的引申义。鄙(4) “鄙视”是鄙(3)“粗鄙”的引申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6 / 6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